1、专题综合(三)中国近代史大总结一、近代列强侵华阶段特征、影响及认识1特征及影响时期阶段特征影响19世纪4060年代(1)侵略方式:以发动战争为打开中国大门的手段,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2)国家:英、法为首,俄、美随后(1)政治: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3)思想: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4)外交:国门大开,清王朝被迫开放19世纪末20世纪初(1)侵略方式:政治:由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到实行“以华治华”;经济: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2)国家:除英、法、美、俄外,德、日、意加入,尤其是日本曾独霸中国(1)政治:民族危机加深,推
2、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2)经济:严重摧残了中国的民族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3)思想:维新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对传统思想形成了巨大冲击,新文化运动更是动摇了传统思想的正统地位;(4)外交: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反动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20世纪三四十年代(1)侵略方式:主要从“以华治华”到独霸中国,主要国家是美、日;(2)侵华主要格局先是由列强共同支配,后由日本独霸中国(1)政治: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促成国共合作抗日;(2)经济: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3)思想文化:日本推行奴化教育,消磨中国人民的反抗意识和民族精神二战后到朝鲜战争(1)侵略方式:美国“扶蒋反共”,独霸中国;(2)主要侵略国
3、家:美国(1)政治:美“扶蒋反共”,内战爆发;(2)经济:中国的民族经济日益萎缩2.对列强侵华战争的认识(1)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如两次鸦片战争反映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商品输出的需要;甲午中日战争反映了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的资本输出的需要;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的资本主义分割世界、瓜分殖民地的需要。(2)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了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向两侧转移的变化。(3)从列强侵华目的上看: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
4、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4)从结果看:除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外,其他均以中国失败告终。说明了只有全民族抗击外来侵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5)从列强侵华的影响看: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造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冲击瓦解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围和规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二、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1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它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避免了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的命运,但具有盲目排外的阶级局限性。评价:农民阶级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5、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但因受阶级局限性和时代的影响,农民阶级只能以传统农耕文明对抗先进工业文明,其提出的方案和口号具有极大的空想性和落后性。因此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2地主阶级抵抗派:地主阶级开明人士林则徐、魏源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指导思想,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使中国开始了思想的近代化。洋务派:主张“自强”“求富”,以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主要是工业化)的第一步。评价:地主阶级是以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为目的,他们选择了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道路,清政府腐败和落后的封建制度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3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最早提出改良政治、
6、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维新派: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主张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维新变法运动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开端。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以“三民主义”为其指导思想,领导了辛亥革命;后以“新三民主义”为指导,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激进派: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掀起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民主和科学,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到来。评价:资产阶级各派别在发展资本主义、实现国富民强的目标上是一致的;但在具体主张上存在差异,如早期维新派和康梁维新派主张改良政治和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则主张革命
7、和实行民主共和制。资产阶级各派别在政治和思想层面上进行的救亡图存的有益探索,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但是,实践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4无产阶级(1)1919年,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3)1922年,中国共产党“二大”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4)19241927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掀起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5)19271936年,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道路。(6)1936年底,中
8、国共产党以全民族利益为重,主张并促成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为全民族抗日局面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7)1937年,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8)1945年,中国共产党“七大”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领导全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9)19451949年,开展了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政治影响;召开新政协,以民主的方式筹备新中国。评价:无产阶级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作为拯救中国的方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发动和依靠各种革命力量,建立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三、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特点
9、及评价1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1)起步阶段(18401895年):主要是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是指导思想。政治近代化没有提上议事日程,教育近代化开始。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近代民用工业。其间经历了从重工业到轻工业,从官办到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的过程,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2)初步发展阶段(18951927年):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与变革社会制度相结合,是近代化最重要的阶段。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从政治上看,晚清政府推行新政、维新派领导变法、立宪派领导保路运动、革命派发动革命、中共制定民主革
10、命纲领;从思想上看,“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学习西方的层面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观念。(3)曲折发展阶段(19271949年):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交错的复杂环境中举步维艰,曲折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政策推动了近代化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出现却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抗战时期,由于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化。抗战胜利后,美国独占中国,中国近代化无从谈起。2中国近代化的特点及评价(1)特点打上了深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与中国人民对外抗争紧密相连。具有与西方明显不同的近代化特点,发展十分缓慢。最初由地主阶级领导,后来与资本主义的发展互为因果。中国初期的近代化过程几乎与农村、农民
11、、农业无缘。(2)评价它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加快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它促进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和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和爱国精神,打击了君主专制和迷信,为民主改革和民主革命准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为中国现代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和人才基础,促进了中国近代科学、文化、教育的进步和发展。由于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不同步,又受到列强的干涉和顽固派的阻挠,也没有或很少顾及到农民利益,所以其前进的过程十分艰难和缓慢,即使在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方面,都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和许多弊端。如洋务运动过程中只重视军事工业,辛亥革命前后只重视轻
12、工业等,使我国近代化从一开始便出现畸形发展。从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得失可以认识到,由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领导的中国近代化都是不能成功的;中国近代化的成功,必须要由最能代表中华民族利益的共产党来领导,必须要走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的道路。近代百年的历史证明: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实现近代化是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的最终目的。四、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和特点1历程(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内容: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代表及其主张: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特点:通过学习西方
13、先进技术来挽救民族危机,维护封建统治;停留在“器物”层面,对封建制度的根基没有任何触动。(2)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学“制度”内容: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代表及其主张:康、梁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方案;孙中山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方案。特点:不仅要学西方技术,还要学政治制度。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学习西方发展到“制度”层面,但对封建思想没有进行全面彻底的批判。(3)新文化运动时期,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内容:民主制度、理念;科学思想、精神、世界观、方法论等。代表及其主张:陈独秀、李大钊等激进民主派提倡民主、科学等。特点: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向西方学习已深入到“思想”的核心,深入到“精神
14、”层面。(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内容:中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代表及其主张: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特点: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2特点(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图存相联系,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2)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历程。(3)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如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5、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预测题组一1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中认为:“中国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强敌,处境大非昔比,不仅不再是独一无二的神州,甚至存亡系于旦夕。”近代中国与西洋的对抗一直处于劣势,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之外,优势还在于()制度先进技术领先资源优势国民素质高A BC D答案D解析材料中描述的是鸦片战争前中国与世界的形势。其中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远远超过这一时期的中国,均正确。2甲午中日战争时,中国北洋海军各舰管带、帮带,自总兵以下均来自福建船政学堂,尤以船政学堂第一届学员最为突出,包括英勇殉国的邓世昌和林永升。由此可见()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国防近代
16、化船政学堂成为近代海军人才的摇篮中国近代海防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近代福建为捍卫国家主权作出贡献A BC D答案B解析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洋务运动的积极成果,即培养了近代军事人才,材料没有体现,并且也与史实不符合,排除含的选项即可。3陈寅恪先生指出:“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他民族思想接触之所昭示者也。”他的主要观点是()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学贯中西才能够创新中国文化C中国文化本体论D传承中国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寄托答案B解析关键信息:“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
17、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由此分析可知B项正确。A项是器物层次,C、D两项不符合题意,理解片面。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请回答:(1)试分别概述材料中所说的“沉沦”和“上升”的含义。(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011920年间近代中国由“
18、沉沦”到“上升”的原因。答案(1)含义:沉沦:西方列强侵略,清王朝腐败,中国社会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上升:中国人民通过不断探索和斗争,最终赢得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中国社会的转折提供了政治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壮大了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为中国社会的转折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为中国社会的转折提供了思想基础。解析第(1)问关键把握时间信息“1901年到1920年”,由此可明确“沉沦”指的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上升”是指中国不断探索斗争,最终完成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第(2)问的原因可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以及革命派的不断努力等角度分析。一、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有灾难与痛苦,但也给中国社会带来积极进步的因素。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变化,中国步入近代历史社会政治导致晚清政局的变化,出现洋务派社会经济开始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企业的兴办,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客观上刺激了
20、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阶级关系农民负担加重,清政府的腐败进一步暴露,社会矛盾激化,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社会思想“闭目塞听”局面有所改变,一批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觉醒,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产生了“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对外关系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中外联系加强,中国被迫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中,对外关系逐步近代化社会生活西方的生活习俗、交通工具等传入中国,客观上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二、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1思想方面: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企图用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力来维护落后的生产关系。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念。2经济方面(1)洋务运动为
21、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和技术,在生产技术方面发生了空前的大变革。(2)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3)洋务派兴办的民用工业,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3政治方面(1)洋务运动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促使中国资产阶级产生和无产阶级成长。(2)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后来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3)洋务运动为中国军事近代化创造了条件。教育上设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加快了近代
22、教育事业的发展。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变化1政治领域(1)中国社会进一步沉沦。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2)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昙花一现,很快夭折,但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3)清王朝的“新政”和“立宪”,加速了辛亥革命的爆发;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实现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23、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达到高峰。北洋军阀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卖国,中国的政治更为黑暗。2经济领域(1)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列强纷纷在华投资设厂,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为中国进一步发展孕育了先进的因素。(2)辛亥革命的推动、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上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一战之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走向萧条。(3)社会生活方面,西方新事物和新的思想观念不断传入,加上中国的政治运动的推动,引起了中国社会在衣食住行和婚丧嫁娶、社交礼仪等方面的种种变化。维新派倡导、临时政府颁布法令推进“断发易服”
24、、“废止缠足”,改革传统婚姻制度,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欢迎;辛亥革命前近代铁路网格局奠定,汽车传入上海,1875年电话传入、电影业起步,1909年航空业开始出现;报刊在唤起民众启蒙方面作用重大。3思想领域(1)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思潮等各种社会思潮兴起和发展。(2)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成为历史潮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形成;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促进了革命的进步和发展。预测题组二5会审公廨是1869年出现在上海公共租界的一个特殊司法机关,
25、由道台任命中方专职会审官(谳员),与外方陪审官(领事)会同审理租界内与华人有关的诉讼案件。会审公廨制度规定,当事人不用跪堂,还可以聘请律师,证人必须到庭接受双方交叉询问,对被告人不能刑讯逼供等等。据此判断,以下关于会审公廨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维护了中国司法的自主权利B说明中外反动势力已经勾结起来C有利于近代中国司法制度的进步D反映出清朝法律已与西方兼容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外共同处理诉讼案件,程序上与传统封建性质的司法制度有较大差别,反映出中国司法主权的丧失,同时也反映出司法制度的近代化。B、D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6“窃惟通商以来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近年各省虽间有制造等
26、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材料反映出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的意图是()A发展生产与民求富 B培养人才积累经验C辅助军事富国强兵 D抵制洋货夺回利权答案D解析材料意思是,自通商以来,由于洋货冲击,土货日少,出现贫弱之患。“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通过发展民用工业可以抵制洋货、夺回利权。7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时间厂家数创业资本数(元)工人人数(人)1913年698330 824 000270 7171920年1 759
27、500 620 000557 622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C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文化运动D为民主革命转入新的阶段奠定了基础答案D解析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排除A项;近代企业中,华资企业并没有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激进的民主主义者,C项表述不确切;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队伍都在壮大,为近代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故D项符合题意。一、19世纪中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西社会发展对比西方中国政治(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发展完善,工业资产阶级逐
28、步掌握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为争取自己的权利而斗争。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发展(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民主化、法律化与制度化逐步被社会普遍接受(1)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0世纪初,农民战争从高潮到失败;中外反动势力从对抗到相互勾结(2)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阶级掀起反帝爱国运动;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并于19世纪末登上政治舞台,领导了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经济(1)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垄断组织产生并发展,主要资
29、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1)列强打开中国大门,自然经济逐步解体;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运动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2)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外国资本主义对华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3)中国社会生活及习俗逐渐近代化思想(1)启蒙思想日益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流意识;马克思主义诞生和传播(2)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1)新思潮萌发: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思想出现(2)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等思想先后流传科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从科技与生产力尚未紧密结合到各种科学门类体系
30、基本建立,科技与生产力紧密结合的发展趋势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近代教育国际关系(1)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对外扩张,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资本主义各国加紧对外殖民扩张,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一部分二、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巴黎公社十月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背景普法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从国内军阀混战到日本全面侵华战争领导者没有政党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无产阶级政党(中国
31、共产党)领导革命道路首都巴黎城市起义首都彼得格勒城市起义由城市工人运动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由效法苏俄革命道路到走自己的路同盟军无农民支持土地法令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土地革命(土改)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地位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争机构公社委员会工农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巩固政权没有乘胜追击凡尔赛的敌人夺权后打退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继续追歼残敌,祖国大陆基本解放;开展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运动、抗美援朝等三、近代西方工业化与中国工业化的差异西方工业化中国工业化发展进程随着资本主义萌
32、芽的产生和新航路的开辟,虽然有来自封建势力的阻碍,但政府的重商主义政策还是推动了西方工业化的进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工业革命的开展更是大大加快了西方工业化的进程中国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没有独立成长为资本主义经济;鸦片战争后的工业化进程受到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和外国资本主义的阻碍,进程曲折缓慢领导力量在西方工业化过程中,资产阶级一直扮演着主角,开始是商业资本家,后来是工业资本家、金融寡头推动工业化一开始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在其过程中作用甚大,民族资产阶级没有真正掌握领导权资金来源来源于资本的原始积累洋务企业多靠政府投资,民族资
33、本主义缺乏资本原始积累,资金严重不足工业化次序先是从轻工业如棉纺织业开始,再发展重工业一开始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轻工业是辅助,工业结构不合理预测题组三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请回答:(1)
34、斯塔夫里阿诺斯对材料中三次战争清政府失败原因的叙述正确吗?为什么?(2)说明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为什么说“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产生了一个新中国?起主导作用的是什么因素?答案(1)不完全正确。三次战争失败的原因主要由于清政府的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强盛的资本主义。(2)被迫打开国门,割地、赔款,部分主权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开始并逐步加深。(3)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思想观念、科学技术等先后传入中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逐步觉醒,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潮流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解析第
35、(1)问材料把原因归结为清政府闭关自守、骄傲自大并不完全正确,应归结为当时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第(2)问概括介绍外国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消极后果。第(3)问要求回答客观积极作用。起主导作用的是内因,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9“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做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A国民革命时期 B井冈山时期C延安时期
36、D过渡时期答案B解析结合“革命失败以后”“小小的力量”“发展会很快”等关键词可以推断出这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提出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思想,答案为B项。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观点一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得到如同西方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历史条件,因而发展缓慢。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部分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制度成套地移植过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不是在手工工场的基础上产生的,而是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促使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后,直接从外国引进机器创办起来的观点二中国的资本主义不是从西方移植来的,中国近代工业的建立与资本主义萌芽有一定的延续继承关系
37、。有人认为明清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后来中断了,近代工业的建立与萌芽并无继承关系,但这种“中断论”实无确切根据。评价材料中关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方式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观点一: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是“欧风美雨”的产物。“欧风美雨”对近代资本主义产生起了重要作用:一是破坏作用,毁掉了原来的资本主义萌芽;二是促进作用,使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劳动力和资金。无论是机器还是工厂制,最先都是从外国引进的,这些远远超出了当时中国经济及生产力的发展基础。观点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封建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萌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38、。鸦片战争发生后,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并没有中断,有一部分资本主义工业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作用与“欧风美雨”相比,虽然微乎其微,但也不容忽视,如中国第一家近代民族工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原来是一家手工工场。策略三学会“四读”找准关键坚持四读审题找准“关键”答题审题要做好“四读”:1.读提示语,找准是根据材料比较,还是结合所学知识比较;2.读主干语,找出比较项;3.读限定语,找准比较内容限定时空范围;4.读求答项,找准要求回答的内容。答题要抓住“关键”:1.利用设问关键词,提取材料关键信息,全面概括分析要点。2.借助标点符号划分材料层次:每一个分号、句号、叹号至少包含一个层次的信息。特别是省
39、略号两边内容一般隐含着关键信息。3.理解各层含义及其相互联系,归纳材料核心信息,去粗取精。4.关注材料说明提示性文字,对解题肯定有用。一般会点明材料的时间、国别、作者、背景等信息,尤其是材料出处,更须留心细读。切记:材料中的任何文字都不是白给的。例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国时期的外交官员,几乎都被愤怒的青年学生殴打过。1919年,外交总长曹汝霖家被烧,驻日公使章宗祥被打;1921年总长郭泰祺处理中日纠纷,被北京学生殴打;1928年外交部长王正廷处理济南惨案,家被毁,1931年处理“九一八”事件被学生打得头破血流,随同人员蔡元培、顾维钧都一起被殴。材料二在这排日声中,我敢坚决的向中国青
40、年进个忠告,就是日本人是很有值得我们效法之处的我们应该看现代兴国史,现代的新国的历史。 鲁迅“日本研究”之外材料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外交上却不能接受这条成语的,因为国家是不能任其破碎的。在外交上也不可能指望百分百的成功,如果你要达到百分百的成功,而对方也这样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外交,因为这样就无法达成协议自五四以来,“人民外交”的口号已成为非常时髦的口号,群众组织起来大游行或组成代表团对中国的外交施加压力,常常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顾维钧回忆录请回答:(1)结合当时的历史从人民群众、列强、外交官员等角度分析造成材料一中民国外交官员普遍被打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鲁迅对外交官员被
41、打的态度,同时他认为国人应该做的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一、二辩证、全面地评价材料三的观点。样卷规范答案(1)民国建立,公民权利的觉醒;“人民外交”的兴起;外国列强损害中国利益,激起国人愤慨;某些政府和外交官员妥协退让,损害国家利益。(2)态度:反对殴打外交官员,反对盲目排日情绪。建议:他认为国人要做的是研究和学习外国,学习人家长处,强大自我。(3)观点的合理性:民众把国家外交失利完全发泄到外交官员身上是不对的;在外交上是要有妥协、有商量的;要理性、实际的维护国家利益,增强综合国力;绝对的“人民外交”是危险的,容易导致狭隘爱国,要因势利导。观点不合理性:完全反对人民外交是不对的,因为“人民外交”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捍卫民族利益和尊严;人民外交体现了主权在民的理念。点评(1)该生最主要的问题是不能抓住关键词。如:第(1)问中的“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人民外交”等,故答案空洞无物。而第(2)问没能抓住“研究和学习外国强大办法”等关键词,导致答案无核心。(2)该生在读史料上存在问题,对史料含意把握不准,抓不住关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