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如何评选院士2010年4月28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周忠和正在辽宁朝阳野外考察,“意外”得知了自己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的消息。“我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周忠和说,“当选后我才知道,自己原来被美国国家科学院提名过候选人。” 院士选举保密得严丝合缝 美国国家科学院成立于1863年,与兄弟机构美国国家工程院和医学研究所以及三者的常设运行部门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构成了“三院一会”的国家研究院体系。截至201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共有2113名院士,418名外籍院士,其中将近200人荣获诺贝尔奖。 美国国家科学院每年都会增选院士。选举过程首先从提名候选人开始。2005年,曾担
2、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的阿尔伯特在通向院士之路一文中解释说,正式提名只能由院士提交,提名材料包括候选人的简历、一份250字左右的概述候选人学术成就的说明,也就是当选理由,以及数量不超过12篇的代表性论文和著作。 这反映了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选举流程的特点,信息透明仅限于院士评委团体内,对外界则保密得严丝合缝,蒙在鼓里的反而是最后的当选者。 院士只是一种学术荣誉 “世界上除了俄罗斯等极个别地域,根本不存在中国含义的院士称号。在绝大多数科技发达国家,只有科学学会会员。会员只是一种学术荣誉,不具有经济和行政意义,也不是最高学术称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顾海兵对记者说。 对此,2004年当选美国国家科
3、学院院士的王晓东深表赞同:“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其实只是成为其中一员,但中国将其翻译为院士,这便无形中提升了它的身份地位。实际上它并没有为我带来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上的任何改变。” 美国国家科学院是一个非政府、非营利性的学术组织,在国会立法承认、林肯总统签署的成立法案上注明:“国家科学院只能够得到受政府委托调查、检验、实验的直接研究经费,但不能够因为这些服务,而从联邦政府得到任何财政拨款。” 美国院士也没有任何特权。“院士不能更快晋升职称,甚至不被续约、得不到资助。”香港大学医学院副教授金冬雁说。 院士选举并不完全公平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选举虽然十分民主,但仍会产生许多不公平的结果。”金冬雁说。 美国政治学大师亨廷顿早在1986年就成为国家科学院的候选人。按照程序,只要在职的院士们投票通过,这位“文明冲突论”的提出者就可以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不过,在投票选举过程中,他遭到了数学家谢治朗的强烈反对,理由是在亨廷顿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书中,所运用的数学方法几乎都存在着科学上的错误。加上亨廷顿始终没有对这一论证提出强有力的反驳,这位政治学家就真的落选了。 2009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高锟,2010年化学奖得主美国科学家理查德赫克、日本科学家根岸英一和铃木章,都不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或外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