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检测)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5讲 神经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3540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检测)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5讲 神经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检测)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5讲 神经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检测)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5讲 神经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8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检测)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5讲 神经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8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检测)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5讲 神经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18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检测)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5讲 神经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18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检测)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5讲 神经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18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检测)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5讲 神经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18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检测)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5讲 神经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18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检测)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5讲 神经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18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检测)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5讲 神经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18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检测)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5讲 神经调节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5讲神经调节课时跟踪训练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1.反射与反射弧1,5,7,92.兴奋的传导和传递2,3,4,8,11,133.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64.综合10,12,13基础过关1.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B)A.所有反射弧的神经中枢都在脑中B.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C.在一次反射活动中,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中可以双向传导D.反射弧中的突触越多,则所控制的反射越简单解析:某些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等;在一次反射活动中,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从感受器传导到效应器,不可以双向传导;反射弧中突触越多,所控制的反射越复杂。2.依

2、据神经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D)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神经递质的能力B.神经与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C.神经细胞静息时,细胞膜对K+具有通透性D.突触后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解析:突触前神经元产生并释放神经递质;突触间隙位于两个神经元之间,其中的液体是组织液;神经细胞静息时,对K+具有通透性,K+外流引起静息电位;突触后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而是含有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3.如图为蛙后肢坐骨神经的示意图,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个适宜的刺激,则(C)A.ab之间会产生电流,方向为abB.相应的膜内侧电流方向为baC.兴奋在整个神经纤维中的传导方向与膜内侧

3、电流方向一致D.电表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解析: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电位由原来的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而未兴奋部位仍然是外正内负,故ab之间电流方向:膜外为ba,膜内为ab;兴奋在整个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侧电流方向一致;电极a左侧给一个适宜的刺激,兴奋先传到电极a,引起电表一次偏转,恢复静息后传导到电极b,又引起电表一次偏转,且偏转方向相反。4.(2017湖北襄阳摸底)如图为两个神经细胞间相互联系的结构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C) A.中的内含物以胞吐的形式排出细胞,需要消耗大量能量B.兴奋的单向传递与结构上的特定受体有关C.若在X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结构

4、和实现相同的信号转换D.结构和之间充满组织液,说明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离不开内环境解析:图中是突触前膜,是突触后膜,是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的内含物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排出细胞,需要消耗ATP;兴奋的单向传递是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在X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结构先产生兴奋,然后释放神经递质,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结构才又产生兴奋,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结构和之间是突触间隙,里面充满了组织液,神经递质经过组织液将兴奋传导到下一个神经元,说明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离不开内环境。5.人脑内有一种“沉默突触”,它具有突触结构,但没有信息传递

5、的功能。你推测最可能的原因是(B)A.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B.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C.突触间隙不存在水解神经递质的酶D.突触小体能够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解析: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将兴奋传递给突触后膜,题干表明,“沉默突触”具有突触结构,但没有信息传递功能,可能的原因就是突触后膜上没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6.(2016福建福州期中)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B)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

6、通过重复记忆解析:大脑皮层中V区受损患者能写字,但看不懂文字。能力达标7.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神经纤维上的刺激位点,甲、乙是分别置于神经纤维B、D上的电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C)A.刺激a点引起A的收缩,不属于反射活动B.图中有突触的部位是A、CC.若刺激E,A不发生反应,说明E被破坏D.刺激b点后,甲、乙电表都会测出电位变化解析:图中AE分别代表效应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和感受器。刺激a点会引起A的收缩,但没有C、D、E的参与,反射弧不完整,因此不属于反射活动;图中在C中有两个突触,此外在效应器的神经肌肉接头处即A中也存在突触;刺激E时A不发生反应,说明反射弧

7、被破坏,不一定是E被破坏,也可能是D、C、B、A其中的任意一部分或几部分被破坏;刺激b点后,兴奋会传递到乙、甲,所以甲、乙电表都会测出电位的变化。8.在某溶液中维持正常活性的离体神经纤维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如图显示受刺激部位的膜电位变化趋势(曲线1)和膜内Na+相对含量变化趋势(曲线2),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D)A.AC所需的时间和C点膜电位数值的大小均由膜内Na+浓度决定B.B、D两点膜电位的数值均代表静息电位C.曲线EF段Na+相对含量增多需要消耗能量D.G点前后神经细胞膜内外始终存在离子的交换解析:AC所需的时间和C点膜电位数值大小

8、均主要由膜外Na+浓度决定;B、D两点膜电位的数值均为0,不是静息电位;曲线EF段Na+相对含量增多是Na+内流导致的,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9.(2016江西新余联考)观察牛蛙脊髓反射现象的实验中,用硫酸刺激左后肢趾间皮肤中的感受器,左右后肢同时收缩;刺激右后肢趾间皮肤中的感受器,左右后肢也同时收缩。若破坏左右后肢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中的某两条神经,再刺激左后肢皮肤中的感受器,结果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下列推测和判断正确的是(B)A.左后肢传入神经和右后肢传出神经均被破坏B.若用硫酸刺激右后肢,左、右后肢都不会收缩C.兴奋从左后肢感受器传到右后肢时是双向的D.感受器产生兴奋时电信

9、号会转变为化学信号解析:由于实验中只破坏了左右后肢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中的某两处,现刺激左后肢皮肤中的感受器,结果左后肢不收缩,说明左后肢的传入或传出神经被破坏,右后肢收缩,说明右后肢的传出神经正常,故左后肢应为传出神经被破坏,右后肢传入神经被破坏;右后肢传入神经被破坏,硫酸刺激右后肢,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导给效应器,所以左右后肢都不收缩;兴奋在反射弧中是单向传递的;感受器产生兴奋时形成电信号,不能转变为化学信号,在突触处传递时才会转化为化学信号。10.人在黑暗环境中,有关神经细胞释放较多的去甲肾上腺素(NE)。NE与松果体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促进细胞内的有关酶将色氨酸转变为褪黑激素。人的视

10、网膜接受光照以后,产生兴奋,最终抑制NE的分泌。回答下列问题:(1)兴奋传导和传递的结构基础是。反射是指在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人体中的去甲肾上腺素既是一种激素也是一种。(2)据题分析,褪黑激素对睡眠具有(填“促进”或“抑制”)作用,睡前玩手机或者看iPad不利于睡眠,原因是手机和iPad发出的光线 。(3)人的视网膜接受光照后产生兴奋,兴奋传至脑中相应中枢,再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有关神经细胞,最终抑制NE分泌的过程属于(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解析:(1)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内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11、去甲肾上腺素是神经细胞释放的一种信息分子,属于神经递质。(2)依题意,黑暗中促进褪黑激素的合成,黑暗中人易睡眠,所以褪黑激素可促进睡眠。光可抑制褪黑激素的合成。(3)题中反射没有经过后天训练,属于非条件反射。答案:(1)反射弧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2)促进抑制褪黑激素合成和分泌(3)非条件11.海兔是一种海洋软体动物。实验发现,碰触海兔水管或击打海兔头部,皆会引起其鳃发生收缩反应,这种反应称为缩鳃反射。缩鳃反射反射弧如下图甲。(1)组成该反射弧的b称为。(2)碰触海兔水管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至突触小体,引起突触小泡中的释放,作用于突触1的突触后膜,导致突触后膜的电位变为,从而引起b兴奋,实现缩鳃

12、反射。(3)下图乙表示海兔一条离体的神经纤维,在左侧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请在图中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的膜两侧标出电荷类型,然后再在膜内外两侧标出局部电流的方向。(4)科学家研究发现,重复刺激海兔水管,缩鳃反射的幅度会逐渐减小,重复刺激海兔头部,缩鳃反射的幅度明显加强,检测发现在两种实验中,感觉神经元及缩鳃肌肉对刺激的敏感性都未发生改变,推测产生差异的原因是 。(5)为了探究某种药物(可阻断反射活动)的作用部位,可把若干相同的图甲所示实验材料随机分为、两组。将该药物涂在组材料的(填字母)处,然后给予海兔水管一适宜刺激,观察鳃是否收缩,以探究药物能否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将该药物涂在组材料的

13、(填字母)处,然后给予海兔水管一适宜刺激,观察鳃是否收缩,以探究药物能否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解析:(1)鳃及它所连接的神经末梢为效应器,与效应器连接的神经元b为传出神经。(2)兴奋部位的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3)兴奋部位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未兴奋部位的电位为外正内负,电流方向是由正电荷流向负电荷。(4)根据题干信息,感觉神经元和肌肉对刺激的敏感性都未发生改变,重复刺激海兔水管和头部,其缩鳃反射情况不同的最可能原因是两种实验中感觉神经元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的量在持续刺激下发生改变,前者释放的神经递质的量减少,后者释放的神经递质的量增多,从而导致缩鳃反射的结果不同。(5)欲探

14、究该药物能否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应在突触部位d处施用药物,若用药与不用药的结果一样,证明该药物没有作用,反之证明药物有作用;同理欲探究该药物能否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应在神经纤维处施用药物,又因实验中给予海兔水管一适宜刺激,所以应在a和b处施用药物。答案:(1)传出神经(2)神经递质外负内正(3)如图(4)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的量在两种实验中发生了改变(5)da(或b)12.(2016江苏南通调研)如图表示兴奋通过神经骨骼肌接头引起骨骼肌收缩的部分过程。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ACh)作用于A(受体兼Na+通道),通道打开,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兴奋传导到B(另一受体)时,C

15、(Ca2+通道)打开,肌质网中Ca2+释放,引起肌肉收缩。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神经骨骼肌接头属于反射弧中(结构)组成部分,骨骼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膜外发生的电位变化为。(2)轴突末梢释放ACh方式是,Na+由通道进入细胞内,其运输方式是。(3)在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这是因为 。(4)神经骨骼肌接头上存在分解ACh的胆碱酯酶,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可推测有机磷农药中毒后,会出现症状。(5)细胞外Ca2+对Na+存在“膜屏障作用”(即Ca2+在膜上形成屏障,使Na+内流减少)。临床上血钙含量偏高,会引起症状,分析其原因是 。解析:(1)神经骨骼肌接头属于反射

16、弧中效应器的组成部分,骨骼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2)轴突末梢以胞吐的方式释放ACh,Na+由通道进入细胞内,是顺浓度梯度运输,属于协助扩散。(3)由于ACh只能由轴突末梢(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骨骼肌细胞膜(突触后膜),因此在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4)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当发生有机磷农药中毒后,ACh不能被分解,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出现肌肉持续收缩。(5)Ca2+对Na+存在“膜屏障作用”,即细胞外高浓度的Ca2+使Na+内流抑制,肌肉细胞兴奋性有所下降,因而会引起肌无力。答案:(1)效应器正电位变为负电位(2)胞吐协助扩

17、散(3)ACh只能由轴突末梢释放,作用于骨骼肌细胞膜(4)肌肉持续收缩(或肌肉痉挛)(5)肌无力(或肌肉松弛或肌肉无法收缩)细胞外高浓度的Ca2+使Na+内流受到抑制,肌肉细胞兴奋性有所下降拓展提升13.科研人员以大鼠神经元为材料,研究细胞外ATP对突触传递的作用。(1)在突触前神经元上给予一个电刺激时,产生传至突触小体,引起神经递质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2)Glu是大鼠神经元的一种神经递质,科研人员分别用Glu受体抑制剂、ATP处理离体培养的大鼠神经元,检测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结果如图甲所示。实验结果表明,ATP对突触传递产生。(3)科研人员用Glu和Gl

18、u+ATP分别处理突触后神经元,检测发现两组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无差异。由此推测ATP对突触(结构)没有直接的作用。(4)科研人员给予突触前神经元细胞一个电刺激时,能够引起细胞膜上Ca2+通道的开放,Ca2+流入细胞,使与融合,神经递质释放。由图乙所示实验结果分析,ATP能够。(5)综合上述结果推测,ATP对神经元之间信号传递的作用是 。解析:(1)突触前神经元上给予一个电刺激,可产生相应的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至突触小体时,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2)甲图对照组膜电位变化峰值较高,Glu受体抑制剂处理后突触后膜上无膜电位变化,ATP

19、处理组膜电位变化较低,说明ATP对突触传递具有部分程度的抑制作用。(3)用Glu和Glu+ATP处理突触后神经元,发现两组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相同,Glu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可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在使用Glu和ATP后突触后神经元电位变化与只使用Glu相同,说明ATP对突触后膜上的Glu受体没有直接的作用。(4)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神经递质以胞吐作用的方式释放出来;根据图乙,未用ATP处理时Ca2+通道电流相对值较大,用ATP处理后,Ca2+通道电流相对值降低,说明ATP能够抑制Ca2+内流。(5)Ca2+内流可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ATP可抑制Ca2+内流,抑制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

20、融合,抑制突触前神经元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抑制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答案:(1)兴奋(或神经冲动)受体(2)(部分)抑制(3)后膜(或后膜上的受体)(4)突触小泡突触前膜抑制Ca2+内流(5)抑制突触前神经元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抑制突触传递【教师备用】 (2017北京海淀区期末)如图,神经元a、b与痛觉传入有关,神经元c能释放脑啡肽,脑啡肽具有镇痛作用。下列相关判断不合理的是(B)A.a神经元的神经递质释放受a、c两个神经元控制B.乙酰胆碱会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C.脑啡肽的释放会引起乙酰胆碱释放量减少D.a、c神经元均通过胞吐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解析:a神经元的神经递质释放一方面受神经元a的控制,另一方面受神经元c释放脑啡肽的控制;乙酰胆碱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会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脑啡肽具有镇痛作用,可通过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抑制神经元b的兴奋性;a、c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均为胞吐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