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东教育》2014年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2同步练习 11念奴娇赤壁怀古(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3458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东教育》2014年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2同步练习 11念奴娇赤壁怀古(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东教育》2014年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2同步练习 11念奴娇赤壁怀古(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东教育》2014年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2同步练习 11念奴娇赤壁怀古(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东教育》2014年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2同步练习 11念奴娇赤壁怀古(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东教育》2014年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2同步练习 11念奴娇赤壁怀古(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河东教育》2014年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2同步练习 11念奴娇赤壁怀古(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河东教育》2014年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2同步练习 11念奴娇赤壁怀古(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河东教育》2014年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2同步练习 11念奴娇赤壁怀古(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河东教育》2014年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2同步练习 11念奴娇赤壁怀古(1).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河东教育》2014年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2同步练习 11念奴娇赤壁怀古(1).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念奴娇 赤壁怀古【积累与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浪to( )尽故li( )西边惊to( )拍岸羽扇gun( )巾谈笑间,qing( ) l( )灰飞烟灭一zn( )还li( )江月2、根据语境解释加点词语。(1)千古风流人物: (2)卷起千堆雪: (3)故国神游: (4)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3、文学常识填空。苏轼,字 ,号 ,后世将他和其父 、其弟 合称“三苏”,他和另一豪放派代表词人合称“ ”。4、名句默写。(1)大江东去, , 。(2) ,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 、 。(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 , 。5、默写苏轼以下诗词

2、的名句。(1)题西林壁: , 。(2)饮湖上初晴后雨: , 。(3)惠崇春江晚景: , 。(4)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 , 。 , 。6、辨析同音字,找通假字。惊涛拍n( ) 拍n( )称奇大浪to( )沙 波to( )汹涌 白浪to( )天一尊还酹江月( )7、下面是有关文体知识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是四大文学体裁。B、五言律诗的特点是:全诗八句,每句五个字;首句和双句末字必须押韵;每句的平仄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律安排;凡单句末字必须是仄声,双句末字必须用平声。C、“词”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是按照一定的曲调词牌填写的。根据词的字数的多少,传统分为长调、中调和小

3、令。沁园春念奴娇等都属于小令。D、律诗全诗共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依次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中间两联要求上下句对仗。8、判断正误,选出正确的一组是( )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之说。所谓豪放派就是词的思想内容不拘传统的离悉别绪,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严格遵守音律。所谓婉约,就词比较婉曲、含蓄,多以艳情为题材,词的形式不为规定的腔调和声律所束缚。南宋有个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课本中学习过她的词是如梦令。宋词豪放派的代表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的代表是柳永。苏轼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是北宋词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有辛弃疾、陆游、文天祥。词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定形于唐,盛行于宋,中国古代著句的

4、词人有苏轼、辛弃疾、柳永、姜夔。歌、行、吟是古诗体的一种乐府诗类。歌、行、吟虽然名称不同,但在形式上并无严格区别,一般为五言、七言或杂言。A、 B、 C、 D、【迁移与拓展】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9、“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试分析这几句诗在景物描写上的表现力量。 10、苏轼为什么自讥“多情”,并且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1、这首词塑造了词人自身什么样的形

5、象?创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什么样感情? 【欣赏与探究】赤壁今何在 (1)赤壁之战虽为陈迹,但关于“赤壁”的地点,从唐代争论至今。据南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和王象之舆地纪胜所记,今武汉市蔡甸东临障山、汉川县西赤壁山、黄州市西北赤鼻山、赤壁市西赤壁山(又名石头口)和武汉市武昌西南赤矶山,都被认为是“赤壁之战”的赤壁山。赵、王二人文后点评:前二说,混赤壁与乌林为一地,又皆远离长江,且在江北;黄州说也把赤壁置于樊口对岸的江北,皆与“赤壁之战”形势不合。赵、王明确肯定赤壁山于今武汉市武昌西南的赤矶山。 (2)关于赤壁市赤壁山之说,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志中明确肯定:“赤壁山在(鄂州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

6、,其北岸即乌林,与赤壁相对。”此说后被赵彦卫否定:“指今石头口为其地,然石头口初未尝以赤壁名。” (3)李吉甫的蒲圻赤壁说,确实经不起推敲。曹操初战败后,以乌林为大本营,陈兵于江北沿岸,孙、刘联军则于赤壁上下的南岸。周瑜采用黄盖溯江西上诈降、中流放火烧连营、精锐继后追击这“三段之计”而大败曹操。可见,乌林与赤壁之间,应有一定的上、下游间距,绝不可能是南北隔江相对。 (4)另据三国志载,其时曹操数十万大军已沿江东下,双方兵力悬殊,孙、刘联军只能在重兵保卫大本营夏口的前提下,派出适量人马至夏口的前哨及数十里之内的大、小军山一带游弋设防,再远之处就属分散兵力,更不用说远在数百里之外的蒲圻赤壁山了。

7、(5)主张“赤壁”于今武昌西南一带的,主要是北朝郦道元的水经注(郦为江南诸水作注时曾参阅大量南方文献)与南朝盛弘之经数年实地查勘和访问而成的荆州记。 (6)水经注“乌林赤壁”河段中记载“江水又东径下乌林南”,郦道元即说,“吴黄盖败魏武于乌林,即是处也”。水经注又载,江水又东径陆口、蒲圻洲、蒲圻县等地后,“左径百人山南,右径赤壁山北,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所起也”。百人山,马征麟长江图说指出,即今武汉市西南长江左岸的纱帽山。和百人山隔江相对的“赤壁”,便是云麓漫钞中最终确定的今武昌西南长江右岸的赤矶山了。当地村民至今仍能在附近山上、田内、江边捡到箭镞等战争遗物。而盛弘之荆州记中说:“蒲圻县沿江一

8、百里南岸名乌林,周瑜、黄盖此乘大舰上破魏武兵于乌林,赤壁、乌林其东西一百六十里。”可见,“赤壁与乌林相对”于长江断面上,不符合此次战役的逻辑。 (7)但郦、盛二人的记述,何以屡遭否定?关键是,长江“乌林赤矶山”河段,长度已达260里,超出南朝时100里。南朝以前,该河段属顺直分汊河型,隋唐后演变为弯曲分汊河型。簰洲湾弯道的形成,使长江河道延长将近100里。由此,赵、王二人引用水经注关于乌林、赤壁的记载后即说:“据此则赤壁、乌林相去二百余里。”杨守敬的水经注疏虽认同郦、盛二人的结论,但不解长江长度之变化,而据乌林以东160里,定赤壁于今嘉鱼县东北长江南岸,虽较为接近史实,但也是错误的。12、“蒲

9、圻赤壁”并不是真正的“赤壁”,以下表述不能成为这一论断依据的一项是( )A、“蒲圻赤壁”位于长江北岸,其地理位置与历史上的“大战”形势不符。B、赵彦卫以石头口起初没有“赤壁”之名而否定赤壁市赤壁山为“赤壁”。C、孙、刘联军分三个阶段击败曹操,可见乌林与“赤壁”存在上下游距离。D、从双方大本营的位置,可见“赤壁”在蒲圻也与当时兵力强弱形势不符。13、第(6)段中“此次战役的逻辑”指的是什么? 14、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以下分析或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对古代某一地名的确定,既要依据相关的典籍,还应辅以必要的实物加以佐证,如出土的文物、发现的遗迹等。B、水经注与荆州记的相互印证说明:文献研究与实

10、地考察密切结合才能在历史地理学方面得出正确结论。C、从南北朝到南宋的七八百年间,在长江河道不断延长的影响下,乌林与赤壁两地间的距离也增加了至少40里。D、如果杨守敬的水经注疏能够了解到古今长江河段长度的变化情况,完全有可能得出更符合历史真实的结论。15、就本文提供的信息,简要评述郦道元、盛弘之、赵彦卫、王象之、本文作者在对“赤壁今何在”这一问题探究中的历史性贡献。 定风波(宋) 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

11、无晴。16、在风雨中,“同行皆狼狈”,而词人却能“吟啸且徐行”“竹杖轻胜马”,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17、“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18、“也无风雨也无晴”中“风雨”“晴”的含义是什么? 19、这首词与念奴娇“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情基调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案1、淘垒涛纶强虏尊酹2、(1)杰出的(2)比喻浪花(3)忘形的神魂之游(4)花白的头发3、子瞻东坡苏洵苏辙辛弃疾“苏辛”4、(1)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4)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5、(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欲把西湖

12、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6、岸案淘涛滔尊通樽7、A8、B9、以“乱”修饰“穿突”之“石”,表现出岩峰错列,直插云霄的态势;以“惊”修饰“拍岸”之“涛”,表现出拍击江岸的波涛汹涌奔腾,“卷起千堆雪”,“卷起”这个动词,“千堆雪”这个比喻,形象地表现出汹涌的波涛猛拍陡峭江岸,翻卷而起形成簇簇浪花,宛如堆堆白雪。这几句诗表现出赤壁古战场的壮丽奇险,体现了词人神驰赤壁古战场的心情。10、苏轼神驰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渴望像周瑜那样建功立业。但周瑜三十四岁就破曹操,立大功,他年已四十有七,却事业无

13、成;所以自讥“多情”倾慕周瑜,渴望建功。这自我讥笑当中,包含着浓重地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苦涩心情。“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则更是在坎坷遭际中的强自排遣,在消极情调之中也包含有报国无路的感慨。11、这首词塑造了词人立足万里长江岸上,面对古代战场,倾慕周瑜伟业,慨叹自己无成的形象,创造出开阔深沉、壮丽奇险的意境,抒发了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可得的抑郁感情。 12、 A13、利用同在长江南岸的乌林与赤壁上下游的间距,战役分三个阶段进行。14、 B15、郦道元最早提出赤壁之战发生在今武汉市武昌西南长江南岸,成为后世考证“赤壁今何在”的重要论据。盛弘之以实地查勘和访问,提出赤壁、乌林同在长江南岸,二者东西相距一百六十里,证明了“赤壁与乌林相对”观点的谬误。赵彦卫、王象之二人辨析了关于“赤壁今何在”的多种说法,最终得出“赤壁山位于今武汉市武昌西南的赤矶山”这一确定的结论。本文作者揭示了长江河道延长百余里的历史变化真相,对郦、盛二人“屡遭否定”作出解释,从而肯定了赵、王二人对“赤壁今何在”的正确判断。16、闲适、轻松、自如17、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反映作者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18、处境的好坏;官职的升降;地位的得失等19、不同。前者表现词人豁达、乐观、积极的心境;后者则反映其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