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案1(部编八下语文).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3431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案1(部编八下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案1(部编八下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案1(部编八下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写景顺序和角度,体会作者对自然的感悟与思考。2.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3.欣赏作者笔下的各种景物,感受其雄伟、圣洁、瑰奇的特点。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长江发源于什么地方呢?她的源头是什么样的呢?(生回答)下面请同学们欣赏视频:(播放幻灯片)长江源头各拉丹东海拔5400米的冰雪世界同学们,各拉丹冬雪山位于中国青海格尔木市与西藏安多县交汇处,为唐古拉山脉主峰,海拔6621米。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到祖国西部的雪域高原上,去领略那里奇异的风光。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

2、的?找出第一天游览中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教学提示:让学生边读边标画有关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的词语,进而理清文章脉络。)明确: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来组织材料,(也是以“我”的游踪为线索组织材料的)。叙述了“我”游览各拉丹冬雪山的所见所感。开始海拔接近六千米,草坝子冰丛砾石堆走下砾石堆,沿冰河接近冰山此地海拔六千米以上。2.第1自然段写到“各拉丹冬有阴阳二坡,西北阴坡是冰雪,景色单调,东南阳坡才好看。”你认为“我”游览的是哪里呢?明确:是东南阳坡这从第3段“在各拉丹冬以东几公里处有牛粪可捡的草坝子上”可知浏览的是东南阳坡。展示各拉丹冬山北坡与南坡图片,学生观察植被的不同。目标导学二:细节探究

3、1.品读56自然段:从文中找出描写各拉丹冬雪山景物的语句。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从中感受到雪山怎样的特点?【明确】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进行描绘。远处全景: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近景(沿冰河接近冰山):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冰塔林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感受: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2.品读第1011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描写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什么特点?从中感受到了雪山怎样的特点?从触觉写冰窟的温暖。从听觉写风,声音大(呼啸);不停息(川流不息);威力大(扫荡)。从视觉写冰体,漂亮千姿百态(挺拔的,敦

4、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熠熠烁烁,光彩夺目感受是琼瑶仙境,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3.作者分两次集中描写雪山,这两次描写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在写第二次之前,还要写第一次来观看雪山的感受?【明确】56段是从低处观赏描写,1011段是从高处观赏描写,这样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各拉丹冬雪山神韵。两次写观赏雪山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对雪山认识逐渐加深,对雪山的情感步步增强,也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4.品读第1214自然段:这几段描写的重点是什么?作者从中感悟到了雪山怎样的特点?明确:描写了风声和坚冰之下的流水。 感悟:一刻不停,开始演绎长江的故

5、事。目标导学三:语言赏析1.赏析句子的妙处,感受语言的魅力。(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以下句子,通过反复朗读引发对句子的理解及对作者的情感的把握。)(1)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黎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白雪覆盖下的各拉丹冬雪山比作“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赋予雪山以生命,“变化多端”一词又写出了这里自然环境严酷,天气恶劣。(2)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身体不适应高山气候比作“

6、地震”,“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比作小震,“连夜高烧”比作大震;把“动作的缓慢”比作“太空步”,写出了各拉丹冬雪山海拔高,气候条件的严酷。(3)我双手合十,面向各拉丹冬威严的雪峰行了跪拜大礼。明确:“行了跪拜大礼”,这一动作描写,传神地写出了我的虔诚及对各拉丹冬雪山的崇敬。(4)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明确:“白色金字塔”,暗示雪山犹如帝王一般,“统领”一词又赋予雪人以帝王的动作,表现了各拉丹冬雪山的高大威严,令人敬畏。2.作者在写景时,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联想想象,品读课文,标画联想想象的句子。作者在观赏雪山时,产生了哪些联想和想象?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7、1)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明确:“眩晕”的意思是“感到本身或周围的东西旋转”,这里是被眼前的奇伟的景象所折服。赞美造物主的伟大神奇的创造力,长江源头的各拉丹冬雪山就是大自然的杰作。(2)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明确:由冰山的波纹联想到树的年轮,赋予各拉丹冬雪山以生命,赞颂雪山的神奇,历史久远,如同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一般。(3)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明确:“演绎”是“铺陈,发挥”的意思

8、,这里是说坚冰之下的流水,是圣洁的,是长江的生命源头,从这里开启了长江的生命之旅,长江从此开启了孕育生命,造福人类之旅,这流水,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中华民族的历史也同长江一样源远流长。目标导学四:课堂小结明确: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写景,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的神奇美丽,并赋予雪山以生命,写景中蕴含着作者对雪山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作者又通过联想和想象,抒发了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赞美。三、板书设计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由雪山奇伟之景,联想到造物主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赞美自然的伟力 由这冰山波纹联想到年轮 长江及雪山久远流水一刻不停,开始演绎长江故事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 可取之处播放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到小组合作中,主动地学习这篇课文,在掌握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上都达到设想的目的。不足之处采用圈点勾画的方式做好批注,加强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提升阅读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