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戊戌变法要点整合点拨疑难一、变法背景1甲午的震撼:1894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签定马关条约,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2维新思潮的兴起: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产生了早期维新思想,90年代进一步发展,其中康有为的思想影响最大,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是其重要著作。梁启超和谭嗣同是宣扬维新理论的另外两个思想健将。梁启超的思想核心是“倡民权”,谭嗣 同大呼“冲决网罗”。严复宣扬维新思想,其译著天演论影响很大,康有为称其为“精通西学第一人”。3公车上书:马关条约草案电传回北京,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闻讯立即发动各省举人联名上书,要求拒签和约,“公车上书
2、”征集到1300多名举人签名,虽未能递交到光绪帝手里,但这一行动本身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并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4强学会与时务报:(1)1895年8月,由文廷式出面在北京正式组织强学会。(2)1895年10月,康有为在上海创办强学会,并于1896年1月创办强学报。(3)1896年8月创办时务报。二、过程:百日新政 1898年初,康有为呈递应诏统筹全局折,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同年4月他在北京发起保国会。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1政治方面: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改订律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2经济方面:中央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和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举办商会
3、、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计。3文化教育方面: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设立报馆、学会;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4军事方面:精练陆军,改习洋操;添置船舰,扩建海军;裁汰旧军。结果:1898年9月19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重新“训政”,杀害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新政除京师大学堂和中小学堂得以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三、影响:维新时期的遗产 1维新运动引发了思想的巨浪,昭示着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具备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
4、在维新时期形成了。2给沉闷的中国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起到了开阔眼界、解放思想的作用。3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获得较快发展。4近代传媒的影响从通商口岸拓展到内陆城市,人们的认知空间空前扩大。5维新派摒除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引领时代新风。6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7维新运动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这是它贡献给时代,也是它留给后人最可宝贵的精神遗产。典例透析预测探究(2011高考北京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清末驻日参赞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中对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作了如下描述:“日本迫于外患,廓然更张 例百务并修,气象一新。慕效西法,罔遗余力富强之机转移颇捷,循是不辍,
5、当有可与西国争衡之势。”日本国志1887年成稿后,黄遵宪向李鸿章、张之洞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各送一部,但未引起重视,书稿直至甲午战争之后方才刊行。有人感慨:若其书早流传,可省赔款二万万白银。康、梁诸人从该书受到启发,光绪帝也曾索要该书。简述日本“慕效西法”的经济政策及具体措施。分析日本国志在甲午战争后受到维新派重视的原因。【命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着重回答出明治维新改革措施中的经济措施。第二小问中的原因从民族危机严重及对日本的仿效两个方面来回答。【参考答案】经济政策:殖产兴业。具体措施:引进西方技术,建立国营模范企业,扶持私人企业发展。推动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工业化奠定基础。重视的原因: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忧患意识增长;仿效日本,维新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