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语文参考答案1.D 。A“慰藉”的“藉”应读“ji”。B“亘古不变”的“亘”应读“gn”。C“静谧”的“谧”应读“m”。2.C。 A“嘻游”应为“嬉游”。B“班驳”应为“班驳”。D“走头无路”应为“走投无路”3、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需要熟练掌握病句的几种类型。A项搭配不当,“具有”和“享受”不能搭配,可以将“享受”改为“特色”;B项成分残缺和语序不当,“实施”缺少宾语中心语,第一分句可以改为“该县认真开展这一全省规划的八件实事之一的村村通安装工作”;D项表意不明和语序不当,“还没到时间”改为“还没到上课时间”,“村民来听课”改为“来听课的村民”。4、C 解
2、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B项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各尽所能” 意思是“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主语应该是人,而不能是“博物馆的收费”。A项“无伤大雅”的意思“指虽有影响但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B项“络绎不绝”意思是“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D项“伯仲之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这三项成语使用均恰当。 5、C 。解析:保持主语一致。6、D 。A项第二个、第三个问号应改为逗号。B项中的书名号应该改为引号,因为“团结、友谊、交融、发展”并不是书名;而“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的引号应该去掉。C项“张老师说:”中的冒号改为逗号。7、 C。此题考查对
3、文句的正确理解。原文第二段语句“各国国史均名曰春秋”,可判定正确答案。8、 B。此题考查正确筛选信息的能力。B项意思不完整。9、 D。此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能力。D项“天命靡常”的观点春秋已有,并非产生于战国。10、A 11、B其它三句均为倒装句。12、B13、略14(1)泉眼、小荷、蜻蜓;(1分) 惜、露、立;(1分) 初夏时节荷花池塘;(2分)含苞待放的小荷蓓蕾。(2分)(2)运用拟人,使无意化为有情,把读者引入一个精致、温柔的境界,饶有情趣。多用说明某人的才华刚刚表露出来,就得到赏识。(每要点2分,计4分)16 答:不畏困难,敢于向命运抗争,用意:突出大西北环境的恶劣和人的顽强意志。解析:
4、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察对所举事例的理解。17 (1)答:大西北环境的恶劣与生命的顽强会让人经受历练而变的坚强。(2)答:南方的环境过于温和比不上大西北更能让人经受历练和磨难意志。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了对文意的理解,须结合全文思考。18 答: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好处:形象生动,能够突出表现胡杨林的顽强意志。解析:本题需熟悉常见表现手法的表达及作用。19 答:以戈壁石来代表大西北将自己对大西北的感情浓缩于对一块戈壁石的感情上,以小见大,深化主旨。解析:本题较难,需体会作者对大西北的感情并将其与对戈壁石的喜爱综合在一起。20、 音乐家的灵感常成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的灵感常成为优美的辞章,画家的灵感常成为完满的构图,一般人的灵感常只是霎时的喜悦。21、 你高耸挺拔,稳重坚强,是值得我信赖的朋友。 说明:要考虑拟人辞格、比喻辞格,山,人化之后的特点,将其比喻为朋友、女神、兄长等均可,要与上文的老师和前文的山的特点吻合。要求读透例句。例句是紧扣海的博大辽远、深遂宽广的特点来描述,访写时要抓住山的特点(如高耸挺拔、稳重坚强)来描述。22、将惊悉改为获悉;将造访改为探望;将阁下改为您老;将馈赠改为敬献。解析:本题考察日常表达的技巧,语言要得体并要礼貌,语句通顺表达准确。23、略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