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总结 网络构建 知识整合 漫画新解 能力提升 网络构建 分析脉络 解读网络 网络解读 一个原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其特有的包 容性。一个关系: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一个核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两个特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三个意义: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 道路。三种表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为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四个内涵:民族精神的四个基本内涵。四项要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要求。知识整合 单元知识 归纳总结 一、中华文化及其力量展现 1.中华文化的特点(1)源远流长:汉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见证
2、。(2)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地域性和民族性。(3)包容性 内容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2.感知中华文化力量(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且能够影响人和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提升国际竞争力。(2)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
3、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3.提升中华文化竞争力的措施 方向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文化传承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文化交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文化创新立足社会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融入时代精神,实现文化创新民族精神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提高中华文化的凝聚力主体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全面理解中华民族精神 漫画新解 转换思维 另辟蹊径 漫画1 中国龙文化 分析:考古发现,龙的形象在中华
4、大地上出现的实际年代比黄帝时代还要早。经历上下数千年的丰富发展,龙的形象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龙的影响波及了文化的各个层面。龙文化折射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也体现出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新解:1.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龙,就是多元相容的一大创造,龙的本身不仅兼容了多种飞禽走兽的形态和功能,中国龙的复合形态,是中国人运用综合思维对多种生物兼容并蓄的成果,也是中国人早在史前时期就已初具的文化风格,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龙文化的产生表明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龙在地球上并不存在,龙的形象不是人脑自生的,是人们提取牛、虎、鹿、鹰、蛇、鱼等主要特征,加
5、以改造形成的,这充分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龙文化来源于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漫画2 文化具有区域性特征 分析: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角度看,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各地区应发掘本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而不是复制其他地方的文化,失去自己的特色。新解:1.文化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我国各地区、各民族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但是,又有中华文化共性。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吸收其他地区文化建设的经验,但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2.矛盾具有特殊
6、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各地区应该从实际出发,做到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漫画3 汉字的独特魅力 分析:从中华文化基本特征的角度分析,上图中甲骨文的“比”“从”“北”“化”四个汉字由“人”字以不同结构构成,高度概括出古人的人生态度。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与人“比”肩前行,择其善而“从”之,去其恶而“北”(音bei,同背)之,力求为我所用而“化”之。我们从中感悟到了“方块儿字”的独特魅力,这表明汉字见证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新解:1.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2.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7、甲骨文的内容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以改造的结果。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甲骨文的“比”“从”“北”“化”四个汉字由“人”字以不同结构构成,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漫画4 弘扬青藏铁路精神 分析:从中华民族精神的特点看,“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是广大铁路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形成的,但它并不是青藏铁路工作者独有的精神财富,它应该属于整个中华民族,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是与时俱进的,发展着的。新解: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弘扬青藏铁路精神有利于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8、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2.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青藏铁路精神属于高昂的精神,能够催人向上,使人奋进。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弘扬青藏铁路精神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漫画5 汉字的危机与救赎 分析: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键盘时代的“提笔忘字”是不争的事实,只能“打”字不会“写”字,是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救赎汉字对传承中华文化有积极意义,因为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新解:1.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收
9、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与传统手写汉字相比,更能有利于文化传播与发展。2.发展具有普遍性,由手写汉字到电脑打印,体现了汉字运用方面的 发展。3.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电脑打字有利有弊。意义类非选择题解法 题型特点 意义类非选择题一般以“意义”“作用”“影响”等作为设问的切入角度要求。一般以相关做法、措施、政策为材料信息,要求回答其意义、影响等。(2015年江苏政治,37(1),6分,节选)材料一 在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和人民网联合举办的“汉语盘点2014”活动中,“法”字荣膺中国年度汉字,反映出全社会对法治建
10、设的高度关注。材料二 汉字发展总是在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下,去寻求简繁适度的造型。典型例题 汉字的构形往往具有可解释性,即有理据。从理据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复杂,理据保留程度就越高。“法”字古代写作“灋”。“灋”从“廌”(zh),“廌”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它生性正直,有着明辨是非、判断曲直的神性,赋予了“法”正直而无偏颇的价值;“灋”从“水”,表示法律、法度追求公平如水;“灋”中包含“去”,“去”即是“弃”“逐”的意思,延伸出惩罚、惩恶扬善的意义。汉字历经千古演变,其形体的发展趋势是由繁向简。从书写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简单,记忆、书写速度就越快。为此“灋”字后来被人们简
11、化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法”字字形,“廌”字被简省掉,但其中表明平之若水、惩恶扬善的“水”“去”,至今仍是“法”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处理好汉字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关系的 意义。思维地图:解答此类非选择题,要顺次进行以下三个步骤:设问 三点 知识范围 切入角度 事件限定 文化生活 意义 处理好汉字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关系 双向 筛选 教 材 知 识 A文化及其作用 B文化交流、传承、创新 C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D文化选择与先进文化 E精神文明与道德建设 汉字的形体越复杂,理据保留程度就越高 其中表明平之若 水、惩恶扬善的“水”“去”,至今仍是“法”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12、部分 材 料 信 息 组织 答案 序号化 段落化 条理化 B传统文化的特征、文化创新、文化交流传播 C中华文化的特征 开门见山 有理有据 理在据先 答案:(1)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保持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宿属感;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是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繁荣。一般地说应该遵循由近及远、由内到外、由小及大、由点到面、由直接到间接、由微观到宏观的
13、答案组织思路。从句型来说,一般用“有利于”“促进了”或“体现了”进行表述;回答“影响”类求果题更需辩证思维,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多数试题答案角度来自材料,但需要进行理论提升;也有部分试题没有太多的背景信息,要求发散思维,多方联想;部分试题如果从国家、企业、个人等主体角度入手效果较为理想。技巧方法 家教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价值观在家庭教育上的体现和成果。人们常把家教看作是养成人格美德的摇篮,将家风视为民风国风的风向标。古往今来,我们民族的先辈重视家风教育。诸子百家、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教义影响千年,这些教义更多地承载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有一些内容带有封建宗法制度的色彩,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4、的时代要求不符,必须与时俱进,培育优良的家风家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并依据材料,说明培育优良家风家教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技法训练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传统文化等知识。要明确优良家风是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答案:(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道德的统一。优良的家风家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价值观的具体体现。(2)优良的家风家教承载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培育优良的家风家教,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3)优良的家风家教,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培育优良的家风家教,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4)培
15、育优良的家风家教,是一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力提升 走出误区 突破高频 易错小题专练 1.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它记事的内容上起原始社会末期的唐尧,下至春秋时的秦穆公。这说明()史书典籍能将史实如实记载下来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存留丰富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源远流长 A.B.C.D.解析:D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及其见证。本题容易误选,史书典籍记载了史实,但不一定都是如实记载。尚书记事的内容上起原始社会末期的唐尧,下至春秋时的秦穆公,说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符合题意;在材料
16、中未体现。2.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它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的特点表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中华民族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A.B.C.D.解析:B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本题容易误选,原因是没有抓住“题眼”。本题的设问是昆曲的特点表明了什么,“有着数百年历史”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符合题意;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3.客家人“根在河洛”,南迁过程中不同支系的客
17、家人主体承袭了古河洛文化,也不断吸收和融合南方土著民族的古越文化和畲族、瑶族等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风格。由此可见()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环境影响文化,文化创新被动地反映环境的变化 文化在相互交流借鉴过程中逐步失去其原有的特点 受历史、地理因素的影响,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A.B.C.D.解析:C 本题容易错选,原因在于没有正确把握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客家人“根在河洛”,客家人主体承袭了古河洛文化体现了,排除。不同支系的客家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风格体现了。环境影响文化,文化创新体现意识活动的主动
18、创造性,不是被动反映环境的变化,排除。故选C项。4.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特色鲜明、异中有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这说明()A.文化的差异性是由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决定的 B.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C.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渐趋融合 解析:B 本题容易误选A或D,原因在于对文化区域性差异原因的认识存在偏差。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A说法错误;
19、区域文化相互借鉴、渐趋融合,但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D表述错误;我国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特色鲜明、异中有同,体现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B符合题意;C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区域性。5.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提出“若要雪耻,莫如自强”的口号;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以易传的刚健、有为等原则,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孙中山受到刚健自强思想的影响,把“革命”看成“天演之公例”;中国共产党人则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这体现了()史书典籍,是中国文化一脉相传的见证 中华文化,是实现强国梦想的指导思想 自强不息精神,激励着
20、中华儿女不断进取 爱国主义,贯穿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艰苦斗争中 A.B.C.D.解析:D 本题容易误选,原因是审题不清。材料中不同主体的救国思想都包含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故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史书典籍的作用,不符合题意;实现强国梦想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表述错误。6.“我们进行历史教育,并不是要耽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而是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民族魂。”坚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是由于()A.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B.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C.民族精神随时代变化不断丰富 D.民族精神是文化发展的“主心骨”解析:B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关系。本
21、题容易误选C项,原因是没有看清设问要求。“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说明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B项应选;题干强调了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关系,A、C两项与题意不符;D项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文化发展的“主心骨”。高频考点专练 编者选题表 高频考点题号难易度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易汉字和史书典籍的作用2、3中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4中文化的区域性特点5中中华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6、7易、中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8、9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0中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11难1.(2016淄博模拟)中国画集中了诗、书、画、印等多种门类的传统艺术,在宋代以前画面上很少题字,到了
22、宋代有一些诗人画家开始在画作上写一段题记或诗歌说明作画起因或抒发情怀,至元代画作上开始钤盖印章,诗、书、画、印像四个孪生姐妹从此形影不离。由此可见,中国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具有强大的融合力、延续力 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得以传承 A.B.C.D.解析:A 本题综合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中国画历经宋代以前、宋代、元代至今的长期发展,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中国画将诗、书、画、印熔铸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强大的融合力、延续力,符合题意;画作是画家情感的表达,夸大了中国画在情感表达方面的作用,排除;继承是发展的基础,说法错误。2.四库
23、全书系统地有条理地将中华五千年的重要典籍汇集成一部庞大丛书。其内容涵盖甚广,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法律、军事、医学、天文、地理、艺术、科技、农业、占卜等,具有宝贵的文化价值。其文化价值表现在()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从中能透视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识 从中能够看到历史和现实的所有文化 A.B.C.D.解析:A 四库全书属于古书典籍,“将中华五千年的重要典籍汇集成一部庞大丛书”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从中可以透视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说法正确;说法错误,排除。3.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央视成功播出,在全社会迅速掀起了一股手写汉字的热潮。“横平竖直写字”
24、与“堂堂正正做人”紧密相连,汉字的一笔一画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从形意到声韵都极富美感,这在世界文化领域是绝无仅有的。央视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基于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具有传承中华文明的作用 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A.B.C.D.解析:A 本题考查汉字的作用。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具有传承中华文明的作用,所以央视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符合题意;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不符合题意。4.中国珠算,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的数术记遗,宋代已经开始应用,明代先后传到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近年
25、在美洲也渐流行。由于算盘不但是一种极简便的计算工具,而且具有独特的教育职能,所以至今盛行不衰。小小算盘折射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很注重实际应用 中华民族具有非凡的智慧和创造力 民族文化具有包容性才能走向世界 科技与教育结合才具有强大生命力 A.B.C.D.解析:A 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认识。珠算是中国古代发明的计算工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符合题意;民族文化能否走向世界则主要取决于它是否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观点不科学;观点太绝对。5.北京四合院庭院方正,是为冬季多纳阳光;冀南和晋、陕、豫等地,夏季西晒严重,院子变成南北窄长,利用西厢减少东厢的西晒;西北甘、青一带,风沙很大,院墙加高,称
26、为“庄窠”;东北土地辽阔而气候寒冷,为更多接纳阳光,院子常十分宽大,宅墙内空地甚多。这些特点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我国各地文化的差异性 中华文化在继承中积累而成 文化遗产对研究文明演进的意义 A.B.C.D.解析:A 本题考查文化的区域性特点。中国不同地区家庭院落的结构不同,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各地文化具有差异性,符合题意;与材料不符。6.“恰克恰克”是一种维吾尔族的极具特色的民族口头语言艺术形式。它是由两人或多人参与完成的互动性极强的对话性的表演活动,幽默、风趣,与相声颇为相似,具有极强的中华文化特色。这说明()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寓于中华文化之中 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有利
27、于消除民族文化差异 C.发展民族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民族文化既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具有自己的民族特性 解析:D 材料强调“恰克恰克”极具维吾尔族特色,又与相声相似,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D项符合题意。A、C两项材料未体现;B项中的“消除民族文化差异”说法错误。7.近年来,国家不断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倾斜,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宣传、普及和扶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全面推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我国之所以重视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是因为()少数民族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少数民族文化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
28、柱 各民族文化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A.B.C.D.解析:D 本题考查对我国各民族文化的认识。少数民族文化也有精华与糟粕之分,错误;夸大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作用,排除;均为国家保护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原因,符合题意。8.只要认真阅读我国古代经典著作论语孟子、四大名著、鲁迅的狂人日记,我们就能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熏陶。这说明()A.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中 B.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C.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D.只有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解析:C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阅读古代经典著作,能感受中华民
29、族精神的熏陶,说明这些著作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C项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而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之中,A项说法不严谨;B项与题意不符;D项忽视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排除。9.设立战争胜利纪念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祭奠、纪念在战争或惨案中死难的本国国民,从而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自一战以来,在国际上已成为惯例。我国设立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并于公祭日举行纪念活动。举行这一纪念活动的文化意义在于()A.激励当代中国人民战胜内忧外患 B.面向未来,引领文化发展方向 C.为民族精神的发展注入时代精神
30、D.铭记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解析:D A不符合题意;于公祭日举行纪念活动不能引领文化发展方向,且与时代精神无关,故排除B、C;于公祭日举行纪念活动有利于铭记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D符合题意。10.(2016邢台模拟)道德模范是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进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集中反映了引领时代前进方向的中国精神。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A.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 B.中国精神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C.民族精神永不泯灭,超越时代 D.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民族精神的特点。材料说明,道德模范身上体现了民族精
31、神的时代性和先进性,故选D;A不符合题意;B、C说法错误。11.(2015浏宁模拟)文艺是一个时代的镜子、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风向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有同学认为,只要领会了爱国主义,也就领会了中华民族精神。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评析该同学的观点。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属于评析类题目。评析题中同学的观点,要结合民族精神相关知识,既要说明其合理的一面,又要说明其不足之处。答案:(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领会民族精神必须要领会爱国主义,该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2)中华民族精神还包含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方面,把爱国主义等同于中华民族精神是片面的。(3)中华民族精神还要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