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从下图可以看出,在夏朝已经开始实行()A禅让制度B王位世袭制度C分封制度 D礼乐制度解析:夏朝世系示意图形象的说明,在夏朝的王位传承中,主要实行的是“王位世袭制度”,即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传承的方式或者是父子相继,或者是兄终弟及。答案:B2(2016浙江学业水平测试)有史学家说:“且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甥舅之谊通之,于是天下之国,大都王之兄弟、甥舅,而诸国之间,亦皆有兄弟、甥舅之亲。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这主要反映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2、C婚姻成为控制同姓诸侯国的主要手段D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解析:由“以婚、甥舅之谊通之”“大都王之兄弟、甥舅”“亦皆有兄弟、甥舅之亲”可知,西周强调以血缘维系政治统治,故B项正确,A、D两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C项说法欠妥。答案:B3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A西周 B秦朝C西汉 D宋代解析:所谓“封建时代”是指西周时期的封邦建国时期,这里的“封建”指的是分封制的实行。答案:A4(2016新疆学业水平测试)“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主流,为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多
3、民族的封建国家而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是()A黄帝 B夏启C秦始皇 D孝文帝解析: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掉东方六国,完成统一,而后建立皇帝制度,自称始皇帝,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5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他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皇帝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B皇帝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C缺乏可以委此重任的优秀人才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解析:本题考查秦始皇加强皇权的措施。太尉掌兵权,秦朝太尉虚设,从另一个方面表明了皇帝独揽大权。答案:B6唐朝时有一读书人贾六进士及第后,被分配到审议军国大政场所的部门工作,他应就职于
4、()A中书省 B门下省C尚书省 D吏部解析:根据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规定,门下省负责审议政令,故B项正确。答案:B7(2016嘉兴高一检测)下图是一幅中国古代“行政机构示意图”,该图反映的朝代是()A唐代 B宋代C元代 D清代解析:从材料“行中书省”可以判断是元代的行省制度,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8北京大学出台自主招生政策,拒招不孝敬长辈的学生。这不禁让人们想到了古代的“孝廉”。以孝廉为标准选拔人才的制度,始于汉代,在东汉成为求仕者的必由之途。这种制度是()A世官制 B察举制C科举制 D八股取士解析:以孝廉为标准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它盛行于两汉时期。答案:B9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制度是“
5、虽无相名,实有相职。虽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下列()A汉代的内外朝制 B唐代的三省六部制C明代的内阁制 D元代的一省制解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设内阁,内阁大学士以备皇帝顾问,内阁的首辅大学士地位越来越高,相当于过去的丞相,但都是直接为皇帝的专制统治服务的。答案:C10. (2016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古代中国某政治制度规定,凡遇军国大事,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拟意见,送门下省审议,由尚书省执行。该制度是()A三省制 B科举制C行省制 D内阁制解析:根据材料中“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拟意见,送门下省审议,由尚书省执行”可以判断是指唐朝的三省制,故A项正确;
6、科举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行省制是元朝在地方实行的制度,故C项错误;内阁制是明朝在中央设置的机构,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A11. (2016广东湛江一中高一上期中)隋唐时期,宰相都是可以坐的。到了宋朝,太祖认为坐着对皇帝不敬,就把椅子撤走了。到了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说明了()A中央集权的强化 B封建等级秩序的模糊C君主专制的加强 D古代礼仪制度的不断发展解析:题干宰相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反映了君权不断加强的历史发展趋势。 A项强调的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项说法错误;D项与题干不符。答案:C12(2016广东汕头金山中学高一月考)台湾学者许悼云
7、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解析:“家天下”是指君主专制制度下君主是世袭的,“公天下”则是指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现象;所以材料中所述的“君主专制的刚性”是指“家天下”,而“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则是指“公天下”,故答案选D项。A、B、C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D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中国是官僚政治体制发育最为完备的国家,君臣关系成为理解中国政治制度的关键。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晋以来,中书、尚书之官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备员,其何故也?盖汉之典事尚书、中书者,号为天子私人。及叔季之世则奸雄之谋篡者,亦以私人居是官。马端临文献通考职官三材料二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秦王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巩固了统一。秦王政的这些活动,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翦伯赞中国史纲要(1)秦朝汉初,“三公”具体指的是哪些职官?根据材料一,
9、指出魏晋以来“三公”地位的变化,并说明影响其地位变化的制度原因,概括宰相制度的演变特点。(10分)(2)归纳材料二、三的观点,并各举一例加以说明。(10分)解析:第(1)问,回忆秦朝汉初中央政治制度的内容可知,三公指的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从材料一可知,魏晋以来“三公”已经逐渐失去了实际权力,其实权逐渐转移到皇帝“私人”尚书、中书手中,这本质上反映了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第(2)问,钱穆认为,中国过去的政治,并非“全由皇帝专制”。联系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可以证明;从材料三,联系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举措说明即可。答案:(1)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的权力由实变虚。宰相权力不断转移到皇帝的
10、近臣手中,宫内官发展为正式的朝官(皇帝起用中书、尚书等近臣担任宰相)。君权不断加强,相权逐渐削弱。(10分)(2)材料二表明中国古代政治不是君主绝对专制。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制度对皇权有一定制约。材料三观点是中国古代政治是绝对君主专制。汉武帝设内朝取代外朝;明朝设内阁制度,加强皇权;清朝设置军机处,皇权达到顶峰。(10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清)俞正燮癸巳类稿材料二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晋书段灼传材料三傅畅自序云:“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
11、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太平御览材料四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誉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清史稿选举志(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西周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权力的传承实行了什么制度?(6分)(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傅畅为何能“至于上品”?与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有何共同特点?(6分)(3)综合材料一到材料四,分析材料四中选官制度有何变化?(8分)解析:第(1)问,从“皆世族”的信息判断其选官的主要依据。联系西周宗法制即可。第(2)问从材料二“惟问中正”和材料三“余为中正”,判断其主要依据是九品中正制的相关规定。共同特点应和科举制开放公开的选举特点相比较思考。第(3)问,比较型的题目要先寻找角度确立比较项。如选官的标准、范围、开放程度等。再比较两者在此角度范围内有什么变化作答。答案:(1)主要依据:血缘;制度:嫡长子继承制。(6分)(2)原因:身为中正;门第高贵。共同特点:封闭性、垄断性。(6分)(3)选官形式:由世袭、推举到考试;选官标准:由血缘、门第到考试成绩;选官范围:不断扩大;选官特点:由封闭、垄断到公平、开放。(8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