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的结果。但现在在任的官员,不可能在慈溪做很久的官。我虽然为它即将推行而感到高兴并且庆幸,但又担心那些后来的人不能继承我(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我)推究它的意义来告诉后来的人。八、(2009 重庆卷)阅读下文,完成第 14 题。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共身亦殒,实为可笑。贪人不解受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
2、,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若能小心奉法,常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诚。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凯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
3、,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故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以博财物耶 博:增加 B禄秩优厚 秩:品级 C.规小得而大失者也 规:谋求 D.事觉自死 觉:败露【答案】A【解析】A 项中的“博”根据句意应该讲为“博取”或“博得”。【考点定位】此题考查对文言常见实词的正确理解,能力层级为 B。高考资
4、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贪鄙”的恶果的一组是()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一朝彰露,禄秩削夺。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愚者多财生其过。使子孙每怀愧耻耶。祸福无门,惟人所召。A B C D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明珠弹雀为喻,说明人不能“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贪图身外之物,而招来杀身之祸。B文章用“公仪休不受人鱼”和“秦惠王刻石牛置金伐蜀”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不可“规小得而大失”。C为主为臣的,如果能做到“小心奉法,常畏天地”,不仅能使百姓安宁,自身常获欢乐,还能使子孙后代感到
5、荣耀。D文章最后以鸟贪高、鱼贪深而被获为警戒,要求“居高位,食厚禄”的官员们做到“履忠正,蹈公清”,这样才能避免灾害、长保富贵。4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流语。(1)用斜线(/)断句:若 徇 私 贪 浊 非 止 坏 公 法 损 百 姓 纵 事 未 发 闻 中 心 岂 不 常 惧【答案】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解析】“若非”为是一个假设复句的格式,在其分句间应该有所停顿,而“止坏公法”与“损百性”同为“非”的宾语,中间应该停顿,“纵/”
6、又是一个假设句,分句间仍需停顿。【考点定位】此题考查考生能对浅显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2)翻译 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译文:_。然陷其身害,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译文:_。【2008 高考试题及其解析】一、(08 北京)阅读正面文言文,完成 610 题。延寿字长公,燕人也。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颍川多豪强,难治。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历召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长老皆以为
7、便,可施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修治学官,春秋乡射,陈钟鼓管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武,设斧钺旌旗,习射御之事。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因瘖不能言。延寿闻之,对掾吏涕泣,遣吏医治视,厚复其
8、家。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延寿止车问之,卒曰:“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归舍,召见门卒。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取材于汉书韩延寿传)【注】历召:一一召请。学官:学校。不殊:没死。掾吏:下级官吏的通称。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欺
9、 负:压迫、侮辱 B.略依古礼,不得过法过 法:逾越法规 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 擢:提拔 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愿:希望 答案 A 解析 欺负:欺骗,对不起。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问以谣俗、民所疾苦 微子,太守不自知过 A.其后楚日以削,竟为秦所灭 B.微斯人,吾谁与归 设酒具食,亲与相对 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 C.D.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答案 B 解析 A 项使后面的“疾苦”一词名词化/与“为”一同构成被动句式。C 项他们/你。D项于是/乘机。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 理解:颍川
10、人从此相互告发成风,百姓间多仇恨 B.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理解:里弄街道出了事,官吏就会接到报告 C.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 理解:骑吏不守时,延寿命功曹拟定处罚并且公布 D.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 理解:因敬爱父亲而受罚,这样该不会吃亏太大了吧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特点的一组是 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 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 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 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 骑吏父来府门,不敢入 A.B.C.D.10.下列的理解和分
11、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韩延寿不喜欢百姓互相告发的民俗,主张和睦、礼让、宽容。B.韩延寿严以律己,属下犯了错误,常深刻责己,感动了官吏。C.黄霸借助韩延寿打下的基础,继续倡导亲爱和睦,颍川大治。D.韩延寿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因此令行禁止,诉讼锐减。答案 D 解析 D 项“严格约束下属”错。【参考译文】韩延寿字长公,是燕地人。霍光提拔韩延寿到颍川担任谏大夫。颍川多豪强大户,难以治理。在这之前,赵广汉做太守,忧虑颍川同类的人为私利相互勾结的风气,所以结合串通官吏百姓,让他们相互揭发,颍川从此把这当作风气,百姓之间产生很多怨怒仇恨。韩延寿想改变这种风气,教育百姓以礼让为先。恐怕老百姓不听从,
12、便召集郡中被乡里人信任的长者老人数十人,摆酒设宴,亲自与人们相互应对,用礼节迎接,询问徭役、风俗及百姓所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痛恨、困苦的,给他们陈述和睦相处、亲近友好、消除嫌怨的方法。年长的人认为便利,可以推行,于是和他们商议制定婚丧嫁娶的仪礼规格,要人们大体依照古礼,但不能越过法律,老百姓遵从他的教导。几年后,韩延寿迁官为东郡太守,黄霸代替了他的官职,就沿袭他的做法而把政事治理得很好。韩延寿作为官吏,崇尚礼节仁义,喜好古代教化,所到的地方一定聘用贤士,以礼相待,他广泛征求意见,善于接纳劝谏的良官;修建学校,在春天、秋天举行乡间射戏,陈设钟器,弹
13、奏乐器,倡导官职调动、宾主相见的礼节,等到汇集考试练习比武时,设置刀斧旗帜,练习射箭和驾驭车马的本领。修建城墙,收取赋税,事先宣告它的日期,来期望一起完成这件事,官吏、百姓严肃畏惧而跟从。又设置了正、五长,带头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不准容留坏人。乡里之间有不正常的情况,官吏就会立即知道,坏人不敢进入他管辖的边界。刚开始人们好像觉得麻烦,后来都因觉得便利而安于他的管理。他接待官吏,给以很多的恩惠但纪律严明。有人欺骗或辜负了他,他总是自己责备自己:“难道是我对不起他们吗?他们怎么会到了这种地步呢?”官吏听说后,都自己非常后悔,有的竟然自杀,经抢救,人没有死,但因此成了哑巴说不出话来。延寿听说了,对着
14、掾吏流下了眼泪,派医官诊治,厚待他的家人。韩延寿有一次出行,临上车,有一个骑马的官吏迟到了,他便下令让功曹把处罚的结果上报给他。等回来到了官府门前,有一个门卒挡住了他的车,希望韩延寿听他说说自己的心里话。韩延寿停下车问他,门卒说:“今天早上您驾车出门,我等了很久您还没出来,我的父亲来到官府门前,不敢进去。我听说后,急忙出去迎接,恰好您登车出门。因为尊敬父亲而被处罚,(这)岂不是有损教化吗?”韩延寿在车上挥了挥手说:“如果没有你,我差点不知道自己犯了大错。”回到官舍,他就召见了门卒。门卒本来是个书生,听说延寿贤能,只是因为没有让自己得志,所以临时当了门卒,韩延寿于是接待并任用他。他在东郡三年,有
15、令即行,有禁则止,案件大减,天下名列第一。二、08 江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 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 谓汉曰:“大 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
16、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曰:“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烟
17、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曰侯。(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 听:准许 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 迫:逼迫 C.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 壁:营垒 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度:考虑 答案 D 解析 D 项度:气度。7.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是 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 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军士激怒,
18、人倍其气 敢轻冒进兵者斩 汉乘利进逼成都 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A.B.C.D.答案 B 解析 是激励士气后的结果;是阻止诸将攻鬲县;属于攻打成都时的举措。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汉从马上摔落伤了膝盖,撤回营帐。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吴汉立刻接受了他们的意见。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B.吴汉面对五万多敌人趁夜进攻、军中惊恐混乱的情况,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坚卧不动。他的这一做法,一会儿便稳定了队伍。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
19、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D.吴汉具有朴实淳厚的品质,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他外出打仗时,妻儿曾经在家购买田产,吴汉回来后,责备了他们。答案 C 解析 先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后与刘尚的队伍会合。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译文:(2)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译文:(3)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译文:【参考译文】吴汉,字子颜,是南阳宛县人。吴汉为人朴实、厚道,说话少有文采,到(后来)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和信任。建武二年,皇帝封吴汉为广平侯。第二年春天,(吴汉率军)在广乐包围了苏茂,周建招致聚集了十多万人到广乐救援。吴汉率领
20、轻便的骑兵和他交战,(吴汉)失利,从马上掉下来摔伤了膝盖,回到军营中。诸位将领对吴汉说:“大敌当前,您又受伤卧床,众将士感到担忧。”吴汉竟然精神振作,包裹好伤口起来,杀牛犒赏将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士,下令军中说:“现在正是封侯的时候,诸位好好努力吧!”于是军士们激发斗志,士气倍增。第二天,一同击鼓前进,周建的军队大败。当时鬲县五姓一同驱逐地方官员,占据城池造反。诸位将领争着要攻打它,吴汉不准许,说:“使鬲县百姓造反,都是地方长官的罪过。有敢轻言进兵的人,杀!”于是吴汉传递檄文告诉州郡,派他们逮捕(鬲县的)地方长官,并派人到城中谢罪。五姓百姓非常高
21、兴,立刻相继出来归降(吴汉)。第二年,贼人率领五万人夜里攻打吴汉的营地,军中惊慌混乱,吴汉坚持躺着不动,一会儿(军中)就安定下来。(吴汉)立即连夜派精兵出营突然攻敌,大败敌军。十二年春天,(吴汉)进军攻打广都,攻取了广都,派遣轻便的骑兵火烧成都市桥。皇帝叮嘱吴汉说:“只坚决地占守广都,等待他们来攻打,不要与他们争夺胜负。如果(他们)不敢前来,你轻移阵营逼近他们,必须等到他他筋疲力尽,才可以攻打。”吴汉乘着便利条件进军逼近成都,依靠险要的江北构筑营地,派刘尚率领一万多人驻扎在江南。皇帝听说后非常吃惊,责备吴汉说:“近来告诫你千条万项,为什么临事却又背离、错乱!(你)与刘尚分营驻扎,有紧迫事情发生
22、时,不能再互相救援。”诏书还没有到达。谢丰、袁吉率领士兵十几万人攻打吴汉,派别的将领率领一万余人威逼刘尚,使他们不能互相援救。吴汉与(敌军)大战一天,大败,逃跑回到营垒。吴汉于是召集众将激励他们说:“想要将队伍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成功失败,就在这一举动。”于是树起许多幡旗,让烟火不断绝,晚上横衔枚于口中,以禁喧哗,带领军队与刘尚的军队汇合,谢丰等人都没有察觉。第二天,吴汉率领士兵迎战,于是大败敌军。吴汉自从出征讨伐,众将看到战事不利,有些人很是惊惶恐惧,失掉了常态;吴汉神态泰然自若,整理兵器,振奋士气。吴汉曾经出征在外,他的妻子、儿女在后方购置田地产业。吴汉回来,责
23、备她们说:“军队在外,士兵供给不充足,为什么买那么多田地住宅呢?”等到吴汉去世,赐谥号为“忠侯”。三、(08 广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
24、轶众溃,遂平江州。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访步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帝又进访龙骧将军。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性谦虚,未尝论功伐。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
25、,何也?”访曰:“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注】散吏:闲散的官员。海昏:地名。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振:振作 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 收:收留 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 造:前往 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 悦服:愉快 答案 C 解析 A 项“振”通“赈”,救济;B 项“收”指逮捕,抓获;D 项“悦服”即心悦诚服,高兴地降服。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因家庐江寻阳焉 时有与访同姓
26、名者 A.B.弘因阵乱突围而出 与贼战,斩首数百 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 弘大掷宝物于城外 C.访作长岐枨以距之 D.又破之,奔于临贺 答案 A 解析 A 项第一个“因”,连词,于是;第二个“因”,动词,趁机。B 项“与”都是介词,同。C 项“以”,连词,意思为来,用来。D 项 介词,到。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7.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 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周访功绩卓著,曾先后被
27、朝廷授予扬烈将军、厉武将军、龙骧将军等职务,成为一代名将。B.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忍气吞声。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C.在讨伐敌人的战斗中,周访亲临前线指挥。他既英勇果断,又能随机应变,因而屡战屡胜。D.在襄阳时,周访重视生产、军训,勤于收集粮食等军需品,王敦因此很害怕,不敢轻举妄动。9.断句和翻译。(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2)翻译下面的句子。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译文: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
28、言,何也?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译文:【参考译文】周访字士达,先人是汝南安城人。汉朝末年避乱到了江南,至周访已四代。吴地平定,于是在庐江寻阳安家。周访年少时深沉有毅力,谦虚礼让,处事果断,周济穷人,家中没有剩余的财钱。担任县功曹,当时陶侃是个闲散的官员,周访推荐(他)担任主簿,两人结为朋友,(周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陶侃的儿子陶瞻。周访被举为孝廉,授予郎中、上甲令,都没有就任。等到元帝渡江,任命他为参赞镇东军事。当时有人和周访同姓同名,判了死罪,吏员错捕周访,周访奋力反击抓捕自己的人,数十人都四散逃走,自己却到元帝前自首,元帝没有治他的罪。不久
29、被任命为扬烈将军,讨伐华轶。统帅的厉武将军丁乾和华轶统帅的武昌太守冯逸勾结,周访逮捕斩杀了他。冯逸进攻周访,周访率军击败来敌。华轶部将周广烧城抵御周访,华轶军队溃退,于是平定了江州。元帝让周访担任振武将军,命周访和各路人马一起征讨杜弢。杜弢造桔槔击打官军船舰,周访造长岐枨抵御,桔槔没有造成危害。周访又率水军开往湘城,军队到达富口,而杜弢派杜弘出海昏。周访步行到柴桑,悄悄地过河,和贼军交战,杀死敌人好几百。贼军退保庐陵,周访又把杜弘军队包围在庐陵。杜弘把宝物抛掷在城外,军队和百姓抢着去拾,杜弘于是乘乱突围逃跑了。周访率军追击,缴获鞍马铠甲军杖数不胜数。杜弘进入南康,太守率兵迎击,又打败了他,一直
30、逃到临贺。元帝又提升周访为龙骧将军。周访到襄阳后,大兴农业,训练士卒,勤于纳言。王敦担心,但惮于他的势力强大,不敢有异心。周访威显四方,远近心悦诚服,智勇过人,是中兴名将。(周访)生性谦虚,未曾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谈论自己的功劳。有人问周访:“常人有点小的善行,很少不自我颂扬。您的功勋这样(卓著),却不说一句话,为什么呢?”周访说:“将士效命,我又有何功劳呢?”士人因此推重他。周访训练士卒,检阅军队,想要为讨伐中原效力,慷慨激昂,有平定河洛的志向。善于招纳安抚,士兵百姓都愿为他效死命。听说王敦有反叛之心,周访常常恨得咬牙切齿,王敦虽然心怀不轨,最
31、终因为周访在世,不敢作乱。四、(08 宁夏、海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郤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绍入洛,累迁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及
32、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宜谥曰缪。”事下太常。时虽不从,朝廷惮焉。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艾言于冏曰:“嵇侍中善于丝竹,公可令操之。”左右进琴,绍推不受。冏曰:“今日为欢,卿何吝此邪?”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
33、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冏大惭。艾等不自得而退。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交兵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节选自晋书嵇绍传【注】行在所:天子所在的地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涛领选,启武帝 启:禀告 B.如卿所言,乃堪为丞 堪:能够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C.尚书左仆射裴亦深器之 器:看重 D.时人许以远致 许:答应 答案 D 解析 许,应解释
34、为“赞许”。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嵇绍敢于直言谏劝的一组是 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 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 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 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 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 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 A.B.C.D.答案 D 解析 表明嵇绍有“知人之明”,表明嵇绍不攀附权贵,表明嵇绍据理拒绝。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嵇绍是中散大夫嵇康之子,十岁而孤,与母亲居住在家。山涛选拔官员时向武帝说到嵇绍的才能,嵇绍被任为秘书丞,升迁至汝阴太守,并表现出他的知人之明。B.侍中贾谧以外戚而受庞信,居于高位,众人趋附。贾谧想与嵇绍交往,嵇绍拒而不答。广陵公
35、陈准死后,太常上奏谥号,嵇绍反驳说,谥号不合实情,应予改谥。C.齐王冏辅政,大兴土木,以广宅第,嵇绍不以为然,冏虽心中不悦,但也只能停息其事。齐王冏宴会时又要嵇绍操琴为欢,嵇绍却据理拒绝,使齐王冏大感羞惭。D.朝廷北征时大败于荡阴,百官及侍卫全都溃散,只有嵇绍奋命捍卫,最终被害于皇帝之侧。事件平定后,有人欲为皇帝洗衣,皇帝说,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译文:(2)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译文:答案 (1)谥号是用来流传后世永不磨灭的,大的德行得到好的名号,小的德行得到差的名号。
36、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2)不久朝廷又有北伐之举,征召嵇绍。嵇绍因为天子流亡在外,受诏令奔赴天子所在的地方。解析 (1)“所以”意为“用来的”。“行”意为“德行”。“细”意为“小的”。(2)“寻”意为“不久”。“蒙尘”意为“蒙受风尘”,引中为“流亡在外”。“承诏”意为“接受诏令”。“诣”意为“到去”。【参考译文】嵇绍字延祖,曹魏中散大夫嵇康的儿子。十岁时失去父亲,奉养母亲孝顺慎重。因为父亲的原因获罪,蜗居家中。山涛主管挑选官员,启奏武帝说:“康诰有言说父子获罪不互相牵连。嵇绍有贤能,应当加以表扬征召,请求任命为秘书郎。”武帝对山涛说:“像你所说的,应
37、该能够做丞相了,怎么能只做秘书郎呢?”于是下诏书征用他,离家做秘书丞。嵇绍到洛阳,接连升为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顾也很器重他,常说:“如果让嵇延祖任吏部尚书,可使天下不会再遗漏人才了。”沛国的戴晞年轻有才气,当时人们相信他将来必有大用,嵇绍却认为他一定不会成大器。戴晞后来任司州主簿,因为行为不端被驱逐,州里民众都说嵇绍有知人之明。元康初年,任给事黄门侍郎。当时侍中贾谧凭借着外戚的身份受宠爱,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潘岳、杜斌等人都依附他。贾谧请求与嵇绍交好,嵇绍拒绝不理。等到贾谧被处死,嵇绍正在官署,因为他不亲附勾结恶人,被封为弋阳子,又升为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死了,太常奏请加给谥号,嵇绍反
38、驳说:“谥号是用来流传后世永不磨灭的,大的德行得到好的名号,小的德行得到差的名号。由于近来掌礼治之官附和情弊,加谥号便不依据原则。加给陈准的谥号过誉,应该加谥号为缪”。这件事交给太常处理。当时虽然没有听从嵇绍的意见,但是朝廷大臣都惧怕他。齐王冏已经辅理朝政,大兴土木,骄奢更加厉害,嵇绍用谏书规劝说:“夏禹因住房低矮而受人称羡,唐虞因住房简陋而彰显美德,应当去掉大兴土木的烦琐,仔细考虑谦损的道理。”齐王冏虽然以谦顺的态度来回应他,但最终也不能采用(他的谏书)。嵇绍曾经到齐王冏处谈论国事,遇到齐王冏大设宴会,召集董艾等人共论时政。董艾对齐王冏说:“嵇侍中善于音乐,您可让他弹奏。”身边侍候的人呈上琴
39、,嵇绍推辞不接受。齐王冏说:“今天是欢乐的日子,您为何吝啬弹奏呢?”嵇绍回答说:“您挽救振兴国家,应当制定法度作为准则,使它流传给后人。我虽然浅鄙,身居官位,身穿朝服,在朝廷上谈论时政,怎么可以手持乐器,来做伶人的事情呢!如果脱去公服来参加私宴,就不敢推辞了。”齐王冏非常惭愧。董艾等人不得不退下。不久朝廷又有北伐之举,征召嵇绍。嵇绍因为天子流亡在外,受诏令奔赴天子所在的地方。恰逢王师在荡阴战败,百官及侍卫人员都纷纷溃逃,只有嵇绍庄重地端正冠带,挺身保卫天子,军队接近鸾驾,飞箭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如雨,嵇绍于是被射死在皇帝的身旁,鲜血溅染了御衣,天
40、子为他的死沉痛悲叹。等到战事平定,侍从要浣洗御衣,皇帝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五、(08 全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弘少弟也。幼有业尚,除著作郎,不就。兄弟分财,昙首唯取图书而已。辟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复洛阳园陵。与从弟球俱诣高祖,时谢晦在坐,高祖曰:“此君并膏粱盛德,乃能屈志戎旅。”昙首答曰:“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晦曰:“仁者果有勇。”高祖悦。行至彭城,高祖大会戏马台,豫坐者皆赋诗,昙首文先成,高祖览读,因问弘曰:“卿弟何如卿?”弘答曰:“若但如民,门户何寄。”高祖大笑。昙首有识局智度,喜愠不见于色,闺门之内,雍雍如也。手不执
41、金玉,妇女不得为饰玩,自非禄赐所及,一毫不受于人。太祖为冠军、徐州刺史,留镇彭城,以昙首为府功曹;镇江陵,自功曹为长史,随府转镇西长史。高祖甚知之,谓太祖曰:“王昙首,沈毅有器度,宰相才也。汝每事咨之。”及即位,以昙首为侍中。诛徐羡之等,平谢晦,昙首之力也。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时封诏已成,出以示昙首,昙首曰:“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臣等虽得仰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时兄弘录尚书事,又为扬州刺史,昙首为上所亲委,任兼两宫。彭城王义康与弘并录,意
42、常怏怏,又欲得扬州,形于辞旨。以昙首居中,分其权任,愈不悦。昙首固乞吴郡,太祖曰:“岂有欲建大厦而遗其栋梁者哉!贤兄比屡称疾,固辞州任,将来若相申许者,此处非卿而谁?亦何吴郡之有?”时弘久疾,屡逊位,不许。昙首劝弘减府兵力之半以配义康,义康乃悦。七年,卒。太祖为之恸,中书舍人周赳侍侧,曰:“王家欲衰,贤者先殒。”上曰:“直是我家衰耳。”(节选自宋书王昙首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著作郎,不就 就:赴任 B.与从弟球俱诣高祖 诣:拜访 C.乃能屈志戎旅 乃:于是 D.若但如民,门户何寄 但:只是 答案 C 解析 “乃能屈志戎旅”的“乃”应译为“竟然”。9.以下各组
43、句子中,分别表明王昙首“受赏识”和“善治家”的一组是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昙首有识局智度 沈毅有器度,宰相才也 A.B.一毫不受于人 妇女不得为饰玩 诛徐羡之等,平谢晦 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 C.D.闺门之内,雍雍如也 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 10.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昙首是太保王弘之弟,自幼就很优秀,兄弟间分财产,他只拿取图书。从军后随高祖外出,高祖要众人赋诗,昙首先写成。王弘对他评价甚高,高祖也很高兴。B.王昙首性格沉稳,喜怒不形于色,同时治家有方,家庭融洽。太祖也赏识昙首,晋升他的官职,并遵高祖交代,遇
44、事咨询昙首。昙首果然在平定国难中贡献很大。C.王昙首在平定谢晦事中有功,当时封赏他的诏书已经拟就,但昙首婉拒不受,认为自己虽尽 微薄之力,皇上即便偏爱,也无法面对史臣。封赏事于是搁置下来。D.昙首看出义康为权力之事心中不快,于是坚持要求调任吴郡。太祖打算重用昙首,未答应他 的请求。昙首劝说其兄王弘让出部分兵力,才化解了彼此的矛盾。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译文: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译文 【参考译文】王昙首,琅邪临沂人,是太保王弘的小弟弟。年轻时
45、有学问和品德,被授予著作郎,不去就任。兄弟分割财物,昙首只拿图书而已。被征召为琅邪王大司马的属员,跟从大司马修复洛阳园陵。与堂兄王球一同拜见高祖(曾良策注:刘裕);当时谢晦坐在高祖旁边,高祖说:“这个人既是贵族又有大德,却能够在军营里委屈他的志向。”昙首回答说:“已经跟从了神明英武之师,自然使得懦弱的人树立志向。”谢晦说:“仁慈的人果真有勇气。”高祖听了很高兴。来到彭城,高祖在戏马台大会宾客,参加宴会的人都写诗;昙首最先写好,高祖看完后,于是问王弘:“你的弟弟与你相比怎么样?”王弘回答说:“如果只让他做平民百姓,家里怎么能住得下他。”高祖大笑。昙首有见识、智慧和气度,喜、怒不表现在脸上,闺阁之
46、内和和睦睦的样子。自己手里不拿金子和玉器,家里妇女也不得以此作为装饰和玩物,如果不是俸禄和赏赐所得到的,不从别人那里接受一丝一毫的东西。太祖任冠军将军、徐州刺史,留镇彭城,以昙首任府功曹。太祖镇守江陵,昙首自功曹迁为长史,又随府转镇西长史。高祖非常赏识他,对太祖说:“王昙首深沉刚毅有器量局度,具有宰相之才。你遇事都应该同他商量。”等到即位后,任命昙首为侍中,诛徐羡之等人,以及平定谢晦叛乱,昙首出力最多。谢晦被平定后,皇上想要封赏昙首等人,正赶上宴会聚集在一起,皇上举杯劝酒,乘机抚着座椅说:“如果没有你兄弟二人,这个座椅就没有今天。”当时封赏的诏书已经写成,拿出来给昙首看,昙首说:“近日的事情,
47、叛乱将要形成,凭借陛下英明快速决断,所以罪人才被诛杀。我等虽然得以仰借天光,报效微薄之力,怎么可以乘国家发生灾难之时,以此作为自身的幸运。陛下虽然想要偏袒我,面对秉笔直书的史臣怎么办?”皇上不能改变他的想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法,所以封官的事就搁置了。当时王昙首的哥哥王弘担任录尚书事,又担任扬州刺史,昙首被皇上宠爱信任,在两宫任职。彭城王义康与王弘在一起任职,心里常常怏怏不乐,又想得到扬州刺史的职位,在言语上也表现了出来。因为昙首在朝廷任职,义康担心他分了自己的权力和职位,更加不高兴。昙首一再乞求皇上让他到吴郡任职,太祖说:“哪有想要建造大厦而遗失
48、栋梁之材的?贤兄接连多次称自己有病,坚决辞去州官职位,将来如果同意了他的请求,这个职位不是您又是属于谁呢?哪有到吴郡任职的道理。”当时王弘长期生病,多次请求辞职,皇上不答应。昙首劝王弘分出府中一半的兵力给义康,义康才高兴起来。元嘉七年,昙首去世。太祖为他的死而悲恸,中书舍人周纠在一旁侍侯,说:“王家将要衰败,所以贤能的人先死了。”皇上说:“只不过是我家衰败罢了。”六、(08 辽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1 题。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也,后家新安。少慷慨,以胆略见称,容貌魁岸,有雄杰之表。性又好书,经史百家皆略知大旨。周太祖见而异之,令与诸子游集。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袭爵新义郡公。武帝
49、伐齐,齐将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进平范阳,拜永州刺史。陈人逼光州,擒以行军总管击破之。高祖作相,迁和州刺史。陈将频寇江北,前后入界。擒屡挫其锋,陈人夺气。开皇初,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以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于是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及大举伐陈,以擒为先锋。擒率五百人宵济,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进攻姑熟,半日而拔,次于新林。江南父老素闻其威信,来谒军门,昼夜不绝。陈人大骇,其将相继降之。晋王广上状,高祖闻而大悦,宴赐群臣。陈叔宝遣领军蔡征守朱雀航,闻擒将至,众惧而溃。任蛮奴为贺若弼所败,弃军降于擒。擒以精骑五百,直入朱雀门。陈人欲战,蛮奴之曰注:“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
50、散走。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时贺若弼亦有功。乃下诏于晋王曰:“此二公者,深谋大略,东南逋寇,朕本委之,静地恤民,悉如朕意。九州不一,已数百年,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业,天下盛事,何用过此!闻以欣然,实深庆快。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赐物万段。先是,江东有歌谣曰:“黄斑青骢马,发自寿阳涘,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皆不知所谓。擒本名虎,平陈之际,又乘青骢马,往反时节与歌相应,至是方悟。其后突厥来朝,上谓之曰:“汝闻江南有陈国天子乎?”对曰:“闻之。”上命左右引突厥诣擒前,曰:“此是执得陈国天子者。”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俄征还京,上 宴 之 内 殿,恩 礼 殊 厚。无 何,
51、因 寝 疾,数 日 竟 卒,时 年 五 十 五。(节选自隋书韩擒虎传)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注】(hu):挥手呵斥。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韩擒战功显赫的一组是 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 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 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 来谒军门,昼夜不绝 闻擒将至,众惧而溃 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 A.B.C.D.答案 D 解析 介绍其才能,介绍委以重任,介绍其威信高。以上各句均不能说明其战功显赫。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擒自小以有胆略知名,容貌魁伟,有豪杰的仪表。周太祖很赏识他,让儿子与他交往。在任职刺
52、史后,屡次击败陈军的侵扰,使陈人丧失了锐气。B.韩擒揣摩高祖有吞并江南的志向,在伐陈时担任先锋。他率领五百人,半日攻下姑熟,陈人大惊,其将领相继投降。高祖闻讯十分喜悦,大宴群臣。C.韩擒声名令陈军感到恐惧,陈叔宝遣部下镇守朱雀航,但军士逃散。其时贺若弼打败陈将任蛮奴也有军功,高祖在表彰韩擒的同时也表彰了贺若弼。D.韩擒平陈的经历与此前江东的歌谣相应,当时人们不知歌谣何意,平陈之后才得以明白。韩擒被征召回京后,深受皇上礼遇,但不久却因急病而死。答案 B 解析 B 项中“揣摩”不对,文中无此义。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陈人欲战,蛮奴之曰:“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
53、译文: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译文:【参考译文】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后来居住在新安。他从小就刚直不阿,凭借胆识谋略被颂扬,容貌魁伟,有豪杰的仪表。他生性喜爱读书,对于各种经书他都能大略地知道其主要意思。周太祖看见了他之后认为他与众不同,常让他和儿子们在宫中交游。后来因为军功,韩擒逐渐升职为仪同三司,后又承袭父亲的爵位,被授为新义郡公。武帝讨伐齐国,齐国的大将独孤永业镇守金墉城,韩擒说服了他使他投降。(后来)韩擒率军北上平定范阳,被授予永州刺史。陈军进逼光州,韩擒凭借行军总管的身份击退陈军对光州的进攻
54、。高祖做相的时候,韩擒升任为和州刺史。陈地的将领频繁地侵犯江北地区,先后进入江北地区。韩擒多次挫败其先锋部队,使陈军丧失斗志。开皇初年,高祖暗中有吞并江南的心意,因为韩擒能文能武,一向有好的名声,于是就把平定陈地的任务交给了他,这让敌人非常害怕。等到大举进攻陈地的时候,任命韩擒为先锋。韩擒率领五百人连夜渡河,袭击采石,守门的人还都沉醉不醒,韩擒随即就攻下了采石。进攻姑熟的时候,仅用半天时间就攻下了城池,驻扎在新林。江南的人们一向听说他的威名,都来到军队的门口拜见,黑夜白天都不断绝。陈地的人非常吃惊,那里的将领都相继投降。晋王广写奏折上报,高祖听了非常高兴,设宴赏赐大臣。陈叔宝派遣领军蔡征镇守朱
55、雀航,听说韩擒将要到来,众人害怕而逃。任蛮奴被贺若弼打败,被遗弃的军队投降了韩擒。韩擒率领精锐的骑兵五百人,径直进入了朱雀门。陈国人想要应战,任蛮奴挥手呵斥说:“我尚且投降了,各位要做什么!”众人都四散逃跑。于是平定了金陵,捉住了陈叔宝。当时贺若弼也有功劳。皇上于是下诏对晋王说:“这两个人,深谋远虑,在不同的地方让敌人溃逃,他们二人本来就是我任命的,他们在当地抚恤百姓,也非常符合我的心意。天下不统一,已经好几百年了,凭借着大臣的功劳,成就了太平的基业,这是天下的盛事啊,怎么说责备你们呢!听到这非常高兴,实在是应该庆贺。平定江南地区,是他们两个人的功劳。”赐给两人好多财物及万匹绸缎。在这之前,江
56、东有民谣说:“黄斑青骢马,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从寿阳水边上来,来的时候是冬天啊,离开时春天就到了。”众人都不知道这说的是什么。韩擒本名叫虎,平定陈地的时候,又骑着黄斑青骢马,他往返的季节也正好和歌谣相对应,到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后来突厥使者来朝见,皇上对他说:“你们听说过陈国的天子吗?”回答说:“听说过。”皇上命令左右的人引领着突厥使者来到韩擒面前,说:“这就是抓住陈地天子的人啊。”韩擒严厉地瞪着他,突厥使者恐惧,不敢抬头看他,韩擒就是这样极有威容。不久回到京城,皇上在内殿设宴款待他,受到恩宠礼遇非常优厚。过了不多久,因为积劳成疾,过了几天就死了
57、,去世时五十五岁。【2007 高考试题及其解析】一、(07 上海)阅读下文,完成第 1721 题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干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
58、其志。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统过干 (2)访以当时之事(3)干雅自多 (4)不矜小节 18.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博涉书记 B干善待遇 C访以当时之事 D可以自娱 答案 C 解析 A 项中“书记”是指书籍。B 项“待遇”是“对待”的意思。D 项“可以”是“可以凭借”的意思。19.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作师说以贻之 B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 C欲以立身扬名耳 D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答案 AD 解析 A 项是表目的连词“来”。B 各个项是“因为”的意思。C 项是介词“凭借”。
59、D 项是目的连词“来”。2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译文:(2)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译文:(2)不久,高干凭借并州(之力)反叛,最终落到了失败的结局。21.文中写仲长统和高干的交往,突出了仲长统哪些个性特点?答:【参考译文】仲长统字公理,是山阳高平人。年少时爱好学习,广博涉猎书籍、奏章文字资料,擅长言辞,20 多岁时,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附近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人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并州刺史高是袁绍的外甥,向来喜欢名士,招揽四方游士,四方游士多归附于他。仲长统拜访高,高善待了他,向他询问当时的时势。长统对高说:“你有做大事的志向却没有做
60、大事的才干,喜欢招揽士人却不善于选择人才,这就是您要十分戒备的事情。”高向来自视很高,没有采纳他说的话,仲长统于是离开了高。不久,高凭借并州(之力)反叛,最终落到了失败的结局。并州、冀州的士人因此都认为仲长统有奇能。仲长统性情豪爽洒脱,敢于说正直的话,不注重小节,有时默然不语,性情变化无常,当时有人称他狂生。每次州郡下令征召他,他总是称病不就任。常常认为凡是到帝王那里做官的人,打算立身扬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名,但名声不会长存,人生易老,优哉游哉,或俯或仰,可以使自己快乐,打算居住在清静空旷的地方来使自己心志快乐。二、(07 北京)阅读下面文言文,
61、完成 610 题。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夫刻肌肤,镵皮革,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古者法设而不犯,刑措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义修而任贤德也。英俊豪杰,
62、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则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仁义。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今使愚教知,使不肖临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故圣主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取材于淮南子泰族训)【注】镵(chn):刺、刻。熙:光明、兴盛。临:统管、治理。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弗能正也 正:正确 B.死不还踵 踵:脚后跟(还踵
63、,指后退)C.上唱而民和 唱:倡导 D.察其党与 察:仔细看 答案 A 解析 正:使改正。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被创流血,至难也 A.碧水东流至此回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 B.若风之摇草木 百工维时,庶绩咸熙 C.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 D.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 答案 C 解析 A 项最/到;B 项代词,它/用于主谓之间;C 项都;D 项 连词,来/凭。8.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重礼义教化思想的一组是
64、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 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 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义修而任贤德也 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A.B.C.D.答案 C 解析 说的是“法”;说的是“人”,间接反映;间接反映。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礼义教化是国之大事,百姓知礼义国家才能兴盛。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B.小大之材各得其宜,才能一心同归,政通人和。C.昏庸的君主只会任用那些对自己唯命是从的人。D.治国离不开严刑峻法,否则就会人心涣
65、散,乱象丛生。答案 D 解析 “治国离不开严刑峻法”错。【参考译文】百姓没有廉耻之心,不可治理,不修礼义,廉耻之心就树立不起来。百姓不知礼义,法律也不能让他们走上正路,不尊崇善举、罢止丑行,百姓不会趋向礼义。没有法律不可以治理国家,不知礼义不可以推行法律。法律能诛杀不孝之人,却不能使人做出像孔子、曾子那样的善行;法律能惩罚偷窃之徒,却不能使人做到像伯夷那样廉洁。孔子高徒七十,学子三千人,都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无论言行、仪表、文章,都是教化而成的。为墨子服役者有百八十人,都能使他们赴汤蹈火,死不后退,也是教化所致。在肌肤皮肉上刻花纹,受伤流血,很难忍受,然而越人以此为荣。圣王在上,阐明好恶给百姓
66、看,用褒贬引导百姓,亲近、举荐贤士,黜退无才之徒,没有受伤流血的痛苦,而有尊贵、显赫的声名,老百姓又有谁不服从呢?古代设法却无人犯法,设刑却不用刑,不是可以刑罚而不刑罚;百工按时劳作,万事兴盛,是因为修明礼义、任用贤德之人。英雄豪杰,各自按照才能大小处于合适的职位,得其所宜,由本至末,以重制轻,那么君主倡导而百姓和顺,上行下随,四海之内,同心一致,弃贪鄙向仁义,这样教化百姓就好像风摇草木,过处无不顺伏。如今使愚蠢的人教导智者,使无才之人管理贤士,即使刑罚严明,百姓也不会顺从,这是因为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所以圣主推举贤能,建立功业,昏主推举惟命是从的人。文王推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称王,桓公任用
67、管仲、隰朋而称霸,这就是举贤建功。夫差任用太宰嚭而灭亡,秦王任用李斯、赵高而亡国,这是因为推荐惟命是从的人。所以观察君王所推荐的人可知治乱,观察君王亲信的人可知其贤愚。二、(07 天津,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0 题。夫传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注一足,信乎!”孔高考资源网(),您身边
68、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
69、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注】乐正:乐官之长。夔:人名。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闻而审,则为福矣 有闻而传之者曰 C.B.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A.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答案 B 解析 A.那么,就;B.从/向;C.表并列关系;
70、D.代词,这件事。8.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9.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通过齐桓公,楚庄王、吴王、智伯的故事,说明对别人的话要仔细分析,认真核查。B.第三段与夔、丁氏、子夏有关的文字,说明不结合语言环境,不推究事理,就会造成误解、误传。C.本文分别以生活事例、历史事实和寓言故事作为论据,夹叙夹议,深入浅出。D.文中有的事例“类是而非”,有的事例“类非而是”,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10.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译文:(2)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
71、稿酬丰厚。 译文:(3)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译文:【参考译文】传言不能不明察,多次传说后白的就变成黑的了,黑的变成白的了。本来狗像玃,玃又像母猴,母猴又像人,可是人与狗相比就相差太远了。这是愚蠢的人犯大错误的原因。如果听到传言能辨清,就是一种幸福;如果听到传言不去辨明,就不如没有听到了。齐桓公从鲍叔那里听说了管子,楚庄王从沈尹筮那里听说了孙叔敖,他们能仔细考察这两个人,所以齐桓公、楚庄王能在诸侯中称霸。吴王从太宰嚭那里听说了越王勾践,智伯从张武那里听说了赵襄子,他们没有仔细考察这两个人,所以自己丢失性命,国家灭亡。凡是听到传言一定要仔细论证,它需要人一定用道理去验证。鲁哀公问孔子说
72、:“乐正夔有一只脚,的确是这样吗?”孔子回答:“从前舜要用音乐教化天下人,于是让重黎从民间推举出夔并且进用他,舜让他做了乐正。夔于是确定了六律,使五音和谐,八音平和。天下人非常佩服他。重黎还要多举荐一个人,舜说:音乐,是天地万物的精华,是表现得失的关键。因此只有圣人是能够让音乐从根本上做到和谐的人。夔能够让音乐和谐,让天下安定,像夔这样的人有一位就足够了。所以说夔一个人足够了,不是夔一只脚啊。”宋国有一姓丁的人家没有水井,就到外面洗衣服、打水,经常有一个在外面。等到他家里挖出水井,家人就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一个人。”有一个人听说了这件事,传言说:“丁家挖井得到一个人。”国中人都传说这件事,让宋国君主听到这件事。宋国君主让人向丁氏询问此事,丁氏回答说:“我们得到了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的传言,不如没有听到。子夏到晋国去,路过卫国,有读史书的人说:“晋国军队有三头猪渡过黄河。”子夏说:“不是这样,这是己亥。己似三、豕与亥字形相似。”子夏到晋国后问这件事,当地人说,晋国军队在己亥这天渡过了黄河。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传言大多看似是错的却是正确的,看似正确的却是错误的,正确错误的界限不能不分明,这是圣人最谨慎的。那么怎样做到谨慎呢?要根据事物情况和人的实情,把它作为传闻实情,这样就能做到谨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