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针对训练卷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商君书外内材料二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授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于是海
2、内安之。魏书请回答:(1)材料一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2)材料二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什么措施?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次改革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2王安石认为“理财为方今先急”,把“理财”比作“弈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方今之所以穷空,不独费出之无节,又失所以生财之道故也。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就食他郡,可以舒转漕之急犹人之血脉,不及则枯,聚则疽,分使就食,亦犹血脉流通之势也。(宋)王安石与马运判书材料二盖聚天下之人,不可以无财,理
3、天下之财,不可以无义。夫以义理天下之财,则转输之劳逸不可以不均,用度之多寡不可以不通,货贿之有无不可以不制,而轻重敛散之权不可以无术。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无,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民力,庶几国用可足,民财不匮矣。(宋)王安石乞制置三司条制材料三熙宁变法中“择术”与“理财”的结合作为“内圣外王”在现实中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是儒学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与转折。张琴论王安石“择术”与“理财”思想的统一:王安石熙宁变法思想轨迹寻问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的理财主张。这体现了王安石变法怎样的指导思想?(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均输法”和“市易法”的相关内容,指出王安石的理财
4、政策。这种政策产生的直接影响是什么?(3)综合上述材料,王安石的“理财”观点体现了哪些儒家思想?3(2012山东烟台检测,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专家在日本人监督下从1875年的五六百人,上涨到三千人左右。然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二十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
5、本的年代材料二我理解由著名德国学者格奈斯特和施泰因所提倡的国家组织之梗要,我对其观点知之甚深,乃是可为帝国大厦奠定基础而不至减损天皇权威。回观国情,人人皆信乎英美法自由激进之论,视其为金玉良言,以至国家几被损毁。但我已有纠正之理由,报国正是此时,我深信实现此信念至为重要。伊藤博文(1882年)(1)据材料一,归纳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基本特点。(2)材料二中伊藤博文对政治制度改革的认识在明治政府采取的举措中有何体现?(3)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日本明治政府向西方学习的基本情况应如何评价?4(2012江苏南京二模,24A)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百有余年,传业者寖盛,支
6、叶繁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歆(西汉末年刘歆)窥见此旨,造作古文而扫除今学。迄汉、晋之间,今学尽灭,下迨唐、宋,扫地无余,昔之数百万言者,穿穴于遗文中仅得万一。歆造古文以遍伪诸经以实其伪经之传人耳。康有为新学伪经考材料二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材料三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陈夔龙梦蕉亭杂记材料四祖宗崇拜和“华夏中
7、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所以只能一直居于守势,往往只有招架之功。与洋务派相比,维新派相当重视意识形态重构,他们从古今中外变法图强的历史中为变革寻找合理性,特别是引入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有力的思想武器。但在戊戌时期,这种意识形态的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雷颐维新的挫顿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中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的真实意图。(2)据材料二、三,指出维新派变法的失误之处。(3)与材料二、三相比,材料四从什么视角分析戊戌
8、变法失败的原因?(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的含义。你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1参考答案:(1)思想:重农抑商。影响:成为中国封建政府的基本经济政策,促进了农业的繁荣,但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2)措施:均田制。原因:百姓贫困,人民流离失所;土地兼并现象严重。(3)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制,增强了秦国的综合国力,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建立奠定了基础,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问第一小问商鞅主
9、张“重农抑商”,材料信息反映了这一思想;第二小问从重农抑商对农业、商业发展的影响角度分析。第(2)问从材料信息中可知是均田制;从材料中“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等信息入手分析“原因”。第(3)问回忆教材知识,从变法的积极影响角度回答即可。2参考答案:(1)理财主张:节用、生财、流通。(任答两点)指导思想:开源节流。(2)政策:国家控制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影响:限制了豪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增加政府财政收入。(3)思想:义(仁);经世致用。解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第(1)问,从“费出之无节”“生财”“转漕”“流通”等关键信息来归纳理财主张。指导思想从主张里归纳。第(2)问,从信息“不可以不均”
10、“不可以不通”“不可以不制”,来归纳其政策特点。影响主要从对富商和对政府两个角度进行论述。第(3)问,王安石的政策是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体现了仁的思想;是为了挽救北宋危机,体现社会责任,符合经世致用的思想。3参考答案:(1)特点:有选择、有侧重地向不同国家学习;涉及领域广泛;注重引进西方科技与人才;思想文化领域保持自身特点,未全盘西化。(2)体现: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内阁对天皇负责(建立近代天皇制);把军队置于天皇指挥之下,内阁无权过问。(3)评价:促进了日本经济、政治的近代化;改变了落后状态,为日本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创造了条件;但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解析:
11、本题考查的是日本明治维新。第(1)问据材料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概括其特点;第(2)问首先找出伊藤博文有关政治制度改革的主张“为帝国大厦奠定基础而不至减损天皇权威”;第(3)问评价主要依据材料分析,从积极和局限性两方面分析。4参考答案:(1)观点:西汉末年以来儒家经典是伪造的。意图:减少改革阻力;宣传变法思想。(2)失误: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3)角度:中国传统文化;变法的理论体系。(4)含义:思想启蒙。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第(1)问从材料一可知,康有为认为,西汉末年刘歆做“伪经”,以后的儒家经典是伪经。康有为旨在减少改革阻力,宣传变法思想。第(2)问分析材料二、三,找出变法中的“失误”。第(3)问从材料四中“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提取信息分析回答。第(4)问戊戌变法时期,“引入达尔文的进化论”这一思想旗帜才刚刚开始,即思想启蒙才刚刚开始;回忆教材知识回答“失败原因”。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