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高考历史通史(全国版)二轮复习参考课时练:(五) 中华文明的阵痛与转型——晚清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1817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历史通史(全国版)二轮复习参考课时练:(五) 中华文明的阵痛与转型——晚清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届高考历史通史(全国版)二轮复习参考课时练:(五) 中华文明的阵痛与转型——晚清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1届高考历史通史(全国版)二轮复习参考课时练:(五) 中华文明的阵痛与转型——晚清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1届高考历史通史(全国版)二轮复习参考课时练:(五) 中华文明的阵痛与转型——晚清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1届高考历史通史(全国版)二轮复习参考课时练:(五) 中华文明的阵痛与转型——晚清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1届高考历史通史(全国版)二轮复习参考课时练:(五) 中华文明的阵痛与转型——晚清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1届高考历史通史(全国版)二轮复习参考课时练:(五) 中华文明的阵痛与转型——晚清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1届高考历史通史(全国版)二轮复习参考课时练:(五) 中华文明的阵痛与转型——晚清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跟踪检测(五) 中华文明的阵痛与转型晚清时期(时间:45分钟 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山西太原二模)1830年,47名在华英商上书英国国会,历数在华遭受的禁止乘轿等诸多限制,控诉广东当局称其为“奸夷”。1834年,80余名英商致国王的请愿书建议发动战争解决对华关系问题。这反映出()A英商旨在维护英帝国尊严B“海禁”政策阻断了中英贸易C英国寻求平等的对华关系D侵华战争舆论氛围逐渐形成解析:选D在华英商的“上书”“请愿”等行为属于商人的个人行为,与维护英帝国的尊严没有多大关系,故A项错误;在1830年,中英贸易并没有被阻断,故B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英国商人对

2、华的态度问题,没有提及英国对华的态度问题,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之前,在华英商通过“上书”“请愿”等方式,在国内为鸦片战争制造了舆论支持,故D项正确。2(2019江西重点中学盟校第二次联考)1844年,美国特使顾盛抵达澳门。当清廷得知其有进京呈递国书的要求时,给钦差大臣耆英的唯一指示就是阻止这一行动。为此,耆英不惜与之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这反映出清政府()A对外奉行投降政策B继续推行闭关政策C有效抵抗外来侵略D竭力维护天朝体面解析:选D“投降政策”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后打破了闭关锁国的政策,故B项错误;“有效抵抗”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由材料“当清廷得知其有进京阻止这一行动。为此,

3、耆英不惜与之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可知清政府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方式维护大国体面,故D项正确。3据统计,18191840年,西人传入中国的世界史地著译约13种;18401860年,新增加了 12种,这些新著对世界的描绘比较具体、详细。材料现象()A推动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瓦解B为洋务运动开展奠定基础C利于国人对世界认识的深化D强化了西方对中国的控制解析:选C材料没有直接证据说明清政府已经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只对西方的坚船利炮感兴趣,故B项错误;由材料“这些新著对世界的描绘比较具体、详细”可知,这些著作使得国人对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刻,故C项正确;“世界史地著译约13种描绘比较具体

4、、详细”属于文化交流的范围,与政治控制无关,故D项错误。4(2019湖南郴州一模)“所以虽在美、法革命之后,洪(秀全)、杨(秀清)诸人依然不脱以前帝王思想的旧习,他们只知援用西方基督教的粗迹牢笼愚民,却没有根据西方民主精神来创建新基。”材料着重揭示太平天国()A利用拜上帝教支撑政权B利用“中体西用”思想建立政权C仍未摆脱“华夷之辨”的观念D未认识到革新政体的重要性解析:选D材料着重揭示太平天国的局限性,而非拜上帝教的影响,故A项错误;“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对西方国家的鄙视态度,与“华夷之辨”的观念无关,故C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没有根据西方

5、民主精神来创建新基”,未认识到革新政体的重要性,故D项正确。51875年,郭嵩焘奉命出使英国时,将其沿途见闻编成使西纪程,但因多有对西方政治等方面的记述,出版第二年就遭到了清政府的毁版,禁其流传。这表明清政府()A禁止国内传播西方文明B严禁官员私自著书出版C极力维护“中体”的地位D无意于了解西方的国情解析:选C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故A项错误;郭嵩焘使西纪程是因为宣传西方政治被禁,故B项错误;书被禁毁是因其内容含有西方民主思想,不利于清政府维护专制统治,故C项正确;这时期清政府在坚持“中体”的基础上学习西方先进的经济技术,看不出无意于了解西方的国情问题,故D项错误。6经总理衙门

6、批准,1878年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指派德璀琳以天津为中心,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营口)、上海5处试办邮政,发行邮票,设立书信局,收发中外信件。这一做法()A损害了中国关税主权B建立起中国近代邮政体制C推动中国外交近代化D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需要解析:选D材料是海关试办邮政而不是关税,故A项错误;“建立”的说法不对,可以说中国近代邮政由此发端,故B项错误;材料是试办邮政而不是中国近代外交,故C项错误;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符合时代要求,故D项正确。7(2019辽宁凌源一模)日本大阪纺织公司的山边丈夫1889年5月在联合纺织报上撰文说:“必须向我国西部邻国中国寻求原棉。”据此推知,甲午中日战争()

7、A是由中国闭关锁国引起的B是中日争夺原料的商业战争C使中国开始融入世界市场D中国加速沦为列强经济附庸解析:选D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在鸦片战争中已经被破坏,故A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后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而非中日争夺原料的商业战,故B项错误;中国开始融入世界市场是在鸦片战争后,而非甲午中日战争后,故C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利用战争获得的特权更加疯狂的掠夺中国的原料,加速中国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故D项正确。8如图是18401894年间洋(机)纱(此时国内也逐渐开始自己生产机纱)与土纱使用量情况表。这表明当时()A自然经济已经解体B消费仍以土布为主C近代化因素在增加D国内市

8、场不断扩大解析:选C1894年,自然经济仍占重要地位,没有完全解体,故A项错误;数据体现的是使用土纱为主而不是土布,故B项错误;由图示可知,截止1894年,土纱使用量减少,洋(机)纱使用量在不断增加。这表明当时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因素在不断增加,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纱的使用情况不是国内市场,故D项错误。9(2019鄂东南教改联盟学校一模)西方媒体曾评论近代中国某一事件“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这一事件()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B借

9、助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变革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析:选B由材料“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可以推断材料中的事件发生在19世纪末,联系史实可知该事件为中国近代的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的步伐,故A项错误;戊戌变法中借助传统儒家思想宣传变法,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故D项错误。10(2019清华大学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测试)拳事杂记记载“团匪起时,痛恨洋物,犯者必杀无赦”;联军入京后,则一变为“西人破帽只靴,垢衣穷裤,必表出之”。19世纪末中国社会的这种

10、变化反映出()A民众复杂且矛盾的心理状态B学习西方成为社会全体共识C清政府沦为列强治华的工具D西式服装成为社会主流服饰解析:选A据材料“团匪起时,痛恨洋物,犯者必杀无赦;联军入京后,则一变为西人破帽只靴,垢衣穷裤,必表出之”得出民众复杂且矛盾的心理状态,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合题意,均排除。111895年,清政府公开表态:“宜破除成见,使官商不分畛域。”;1898年又颁布了振兴工艺给奖章程;19031907年间多次颁布对办厂经商者的具体奖励方法。这反映了()A中体西用思想仍占主流B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增长C传统四民秩序基本解体D清朝统治者近代意识增强解析:选D材料只是论及清政府放

11、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而这一做法并未体现中体西用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清政府采取奖励发展工商业的措施,并没有提到这一措施的效果,故 B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到商人地位因此而发生变化,无法看出四民秩序的解体,故C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逐渐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说明清政府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认识到发展工商业的重要性,而工商业的发展是经济近代化的表现,故D项正确。12(2019新疆三模)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国门打开,一方面中国政府从清末新政时开始引入西方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另一方面,西人主导的一整套现代市政管理开始在租界建立成型,并为华界所效仿。这客观上反映了中国()A市民生活质量的近

12、代化B城市环境的改善C城市治理的近代化趋势D租界开放的差异解析:选CA、D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上述措施有利于改善环境,但非材料反映的本质,B项排除;引进上述管理措施本身就是近代化的体现,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棉花种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一般认为棉花是从南北两路向中原传布的。南路最早出现棉花的地区是海南和澜沧江流域,之后传到闽、粤、川等地区;北路始于西北地区。宋元之际,棉花从南北两路传布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到13世纪,

13、北路棉花已传到陕西渭水流域。唐宋以后,人们越来越看出棉花作为絮衬和纺织原料的优越性。农书说棉花是“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免绩缉之功,得御寒之益,可谓不麻而布,不茧而絮”,“又兼代毡毯之用,以补衣褐之费”。元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极力征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术书籍,劝民植棉。到了明代,棉花已超过丝、麻、毛,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 摘编自于峻极棉花加工工业发展历史等材料二鸦片战争前,中国的棉花和棉布不仅自给,还输出到欧洲、美洲、日本和东南亚地区。美国商人到中国来贩运货物,以土布为主,不仅销到美国,还转销到中、南美洲乃至西欧。19世纪初30年间,从广州运出的土

14、布平均每年在100万匹以上,最多的一年(1819年)曾经达到330多万匹。英国也曾经大量销用中国土布。而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洋布每年约1 500万匹,值银3 000万两,岁进口之纱,至值银1 350万两”。18711873年,洋纱进口3.7万公担,到19091911年增长到132万公担。从1894年至1913年的20年中,土布生产中使用洋纱的比重已经高达73%(包括国内生产的机纱)。“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据方显廷中国之棉纺织业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棉花的特点

15、。(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棉纺织业的变化并加以评述。(13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得出由国外传入;根据材料一“宋元之际,棉花从南北两路传布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得出由边疆地区传入内地;根据材料一“元以后的劝民植棉”得出政府积极推动;根据材料一“到了明代,棉花已超过丝、麻、毛,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得出发展迅速,地位不断上升。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国进口洋布每年约1 500万匹不能出口”得出洋布进口增加,土布出口减少;根据材料二“土布生产中使用洋纱的比重已经高达73%(包括国内生产的机纱)

16、”得出纺织分离,且出现机器生产。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国进口洋布每年约1 500万匹增长到132万公担”得出列强对华输出商品,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根据材料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得出推动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答案:(1)由国外传入;种植范围从边疆推广到内地;政府积极推动;地位逐渐上升;纺织技术先进。(2)变化:纺织分离;由手工纺织到机器纺织;土布出口量下降,洋布进口量提高等。评述:西方列强入侵和工业文明的传入;一方面破坏了中国传统的手工纺织业,使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另一方面便利了外国向中国倾销棉纺织品,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但客观上有利于向

17、近代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14(2019山东聊城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郑观应(18421922),中国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维新思想体系的理论家、启蒙思想家,也是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爱国者,早年任英商宝顺洋行、太古轮船公司买办,历任上海电报局总办、轮船招商局帮办、总办。他“考究各国政治得失利病,凡有关于安内攘外之说者,随手笔录”,著成盛世危言。该书于1894年正式出版,书中写道:“新序曰:强必以霸服,霸必以王服。恭维我皇上,天宣聪明,宅中驭外,守尧舜文武之法,绍危微精一之传。诚使设大小学馆,以育英才,开上下议院,以集众益,精理农商,藉植富国之本,简练水陆,用伐强敌之

18、谋,由强企霸,由霸图王,四海归仁,万物得所,于以拓车书大一统之宏规而无难矣。”该书是中国思想界中一部较早地认真考虑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著作。就其对当时许多问题的思考,它是一个全面系统地学习西方社会的纲领,被重印20余次,是中国近代出版史上版本最多的书。百年之后仍然不能抹杀其具有现实意义的光辉。 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解析:首先依据材料“中国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维新思想体系的理论家轮船招商局帮办、总办”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观应的相关行为或主张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然后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答案:(示例

19、一)论题:郑观应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列强进行“商战”。论述:近代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国力增强,为掠夺原料、抢占商品销售市场,西方列强用炮舰打开了中国国门,西方商品的大量倾销,使中国逐渐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为此,郑观应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列强进行商战,抵抗其经济侵略,这一思想冲击了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对中国近代思想史及工商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示例二)论题:郑观应主张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论述:近代以来,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地主阶级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等主张,掀起了向西方

20、学习的洋务运动,但是仅局限于学习西方的技术层面。伴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对西方国家认识的逐步深入,郑观应明确提出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度,这体现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深化, 有利于推动中国政治的近代化和救亡图存。(示例三)论题:郑观应提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较为完备的方案,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论述: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阅历丰富,眼光敏锐,具有爱国情怀的郑观应提出了从政治、经济、教育等诸多方面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的方案。在政治上,改革政治体制,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在经济上,主张由民间组建工商业团体,大力发展工业,与外国进行“商战”;在教育上,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兴办新式学校。这些思想包含了深厚的爱国情感,有利于唤起民族觉醒,推动中国的近代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