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二历史必修一教学案制作人:审核人:制作时间:2013.4.13一、 检查反馈,导入新课。1、秦朝三公分别掌什么权?2、郡县制与分封制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3、秦中央集权加强的影响。二、目标定位,确定重点。【课程标准】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了解明朝内阁、清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重难点】汉代、隋唐、北宋、明清时期中央集权加强的表现;中央集权加强对中国的影响。三、自主探究,知识回顾。一、中央官制的演变(专制皇权的)1、汉朝沿袭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汉武帝设中朝(内朝),参与国家决策, 作用
2、:相权削弱,君权加强。2、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中央的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之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作用: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之间既合作,又互相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君权的独尊。3、北宋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1)削弱宰相的权力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财权;设枢密院掌军政,长官枢密使分割宰相军权。(另外还设三衙,互不统属)(2)削夺朝中大将兵权,实行统掉分离。作用: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4、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最高
3、行政机关,替代三省,直接领六部,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宣政院:统领宗教及西藏事务5、明朝(1)废丞相: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2)设内阁:背景: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重。过程:明成祖设立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地位: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6、清朝:(1)皇太极: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到限制)(2)康熙:南书房(皇权得到扩大)(3)雍正:军机处(皇权到达顶峰)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内容:清朝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始设军机房,不久改名军机处,选亲重大臣协办
4、军务,后来又由单纯处理军务逐步扩大到处理其他政务。特点:a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无决策权。b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C提高了行政效率。影响: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二、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1、郡县制(秦)郡国并行(西汉)行省2、加强中央集权(1)西汉: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权力;设刺史监察地方(2)北宋:地方设通判,监督地方官;文臣做地方官;地方设转运使,削弱地方的财权三、选官制度的演变:1、世卿世禄制:战国之前2、军功授爵:战国3、察举制、征辟制:两汉4、九品中正制:东汉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区别
5、高下列为九等。“中正”所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依据。在这种制度下,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所以他们往往不注重提高才能。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在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5、科举制: 隋唐以后(1)背景:士族没落,依门第选官不适应政治需要。(2)评价科举制:进步性: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提高了官员的素质 c、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d、能体现一定的公正、公平性 e、扩大了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促进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局限性:a、明清实行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b、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c、不利于知识创新和创新人才的出现。四、监
6、察制度的演变:1监察制度 (1)目的: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2)表现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代专设御史府,长官即为御史大夫。 c明清在中央,既设有都察院,设立监察御史,又设有六科给事中,进行业务监督,合称“科道”。在地方,省级机构还专门设有负责司法、监察的按察使司。2谏议制度: (1)原因:需要有制度来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2)表现:a隋唐三省六部制中的门下省; b宋代谏院 等等。3评价:(1)消极: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 (2)积极: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总结:四、
7、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1、在中央,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2、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地方的权限日益减少,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五、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积极影响: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有利于民族的融合,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2)消极影响:决策具有独断性、随意性,易出现失误;官吏唯上是从,助长因循守旧之风;官僚机构膨胀,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西方。思想上的控制使科学和文化的发展严重的滞后四、尝
8、试演练,合作解疑。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事。尚书省得主卡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材料二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唐初一道旨意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2)据材料二指出唐代三省六部制呈现出怎样的运作程序?三省六部制有何积极影响?五、当堂检测,拓展延伸。1.(2008上海)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
9、.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2. (2008江苏单科)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3.(2011年山东文综,9)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4(2012年山东文综历史,
10、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5为适应新课程改革,历史老师在讲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时,让学生再现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三公”坐着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只是听取情况汇报。中书省按照皇帝的决定起草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通过后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所属部门交给六部办理。情景、分别反应了哪个朝代的中央官制()A秦朝、唐朝B唐朝、明朝C汉朝、宋朝 D秦朝、汉朝6下图是秦朝
11、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B唐代以分权而得以集权C唐代尚书省的权力最大D太尉与御史大夫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7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阐明了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形成了中央机构间的监督制约机制实行三省六部制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皇权置于相权的制约之下,形成了集体决策的局面A BC D8在宋代中央政府中,掌握财政权的是()A尚书省 B中书省C三司使 D枢密院9
12、元初高鸣进谏:“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元世祖采纳了此建议,在元朝设()A中朝 B三省制C中书省 D都察院10(2011苏州学业水平检测)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的实质是()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加强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D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日益严密11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A丞相B郡守C州牧 D刺史12(2011长春高一检测)汉武帝时诸列侯、郡守、二千石长吏每年必须向朝廷举荐一
13、次人才,称为察举;另外还有征辟,所征之人不拘一格,凡有专长或被皇帝看中者,皆可随时征召。这表明西汉武帝时的选官制度具有一定的()A公平性 B民主性C家族性 D强制性13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A丞相B郡守C太尉 D刺史14对古代监察和谏议制度所具有的主要特点,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专门机构和职官唐代发展了隋代的监察制度,使监察机构更趋完备随着皇权的膨胀,监察权趋于分散约束了皇帝的权力,杜绝了官僚队伍的腐败A BC D15(08山东文综)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
14、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16(2007广东卷单科)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西周实行分封制 西汉设置刺史唐朝实行三省制宋朝设立参知政事A B C D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演变说明了什么?2、简述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特点及作用?措施:特点:强干弱枝;分化事权;重文轻武作用:4、从世卿世禄到科举制反映出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5、简述隋唐加强中央集权的措。第三课 从汉至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答案尝试演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三省六部制的构成、职能及影响,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
15、合所学知识作答。答案:(1)包含了皇帝和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部大臣的综合意见。(2)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影响: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当堂检测1.C2.解析:A 题干中唐太宗的话的意思是发挥宰相和诸位大臣的聪明才智,全盘考虑,以防止决策的失误。因此应选A项。3.C4.B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描述与阐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考查内容为秦朝和唐朝的中央行政制度。情景是秦朝的三公九卿制,情景中根据三省的职能及运作程序,可判断为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答案:A6.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对比分
16、析能力。秦朝时相权极大,成为君权下的唯一政权操纵者;隋唐时期,通过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而部分解决了相权对君权的威胁。答案:B7.解析:本题通过新材料、新情境,考查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和对史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内容从侧面反映了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和作用。材料中“相正以否”、“相防过误”、“勿上下雷同”等内容,反映了三省之间相互制约,以减少决策失误的目的。但三省的设置,分割了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故表述错误。答案:A8.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宋代掌握财权的是三司使。答案:C9.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由 “取决一省”可知是元朝的一省制即中书省答案:C10
1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隋唐及北宋均通过分割相权的办法,加强了皇权。故题目中的现象反映的实质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答案:A11.解析:材料反映了官员具有监察职责,汉武帝时刺史具有监察职能,因此D正确。A、B、C都是行政长官。答案:D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察举制和征辟制的理解。察举和征辟 标准主要是才能和品德,因此具有一定的公平性。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是没有民主性可言的,不拘一格表明选拔人才不受门第的限制,家族性、强制性体现不出来。答案:A13.解析:材料信息表明,此官员的职责是对地方官员进行监察,由此可判断是刺史。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将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察地方政治。答案:D14.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古代监察制和谏议制度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的腐败,因此排除含的B、C、D三项。答案:A15.解析:A项独立施政表述错误,D项简化机构表述错误,C项表述不全面,故应选B16.解析:宰相制度是古代中国中央的行政制度,分封制和刺史制度属于地方的行政制度排除,故选D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