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包身工【学习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培养阅读报告文学作品的能力,学会筛选信息。2.了解作者及文章写作背景。3.理清文章的线索,分析课文点面结合的手法,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4.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培养学生对于人的尊严和生存权利以及劳动权利的尊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重难点分析】重点:1.了解包身工的遭遇和包身工制度产生的原因。2.学习包身工的写作手法。难点:体会文本点面结合写作手法的好处。【整体感知】1.自读文章,读准字音,把握行文思路。2.收集有关夏衍的生平资料。3.查找报告文学有关资料。【自主学习】一、文学常识1.报告文学是一种既具有 ,又具有 的体裁。就题
2、材而言,要求必须选择 ,;就表达而言,要求必须用 的表现方法。因此, 和 是报告文学的量大特征。2.包身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报告文学,作者是 (19001995),原名 ,优秀剧作家。著名的话剧作品有 、 、 ,并把小说 、 等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二、拼音标注裸体( ) 繁衍( ) 虐待( ) 蹒跚( ) 胆怯( )水门汀( ) 籼米( ) 褴褛( ) 揩油( ) 游说( )执拗( ) 骷髅( ) 锭壳( ) 瞌睡( ) 船舷( )惺忪( ) 嘈杂( ) 焦灼( ) 猪猡( ) 皮辊( )三、多音字注音弄堂( )倾轧( ) 挣扎( ) 哄传( ) 力能扛鼎( ) 戏弄( ) 轧钢( )
3、扎根( ) 哄骗( ) 扛原棉( ) 包扎( ) 一哄而散( )四、形近字注音组词蠕( )( ) 殴( )( ) 嘈( )( ) 揩( )( )濡( )( ) 讴( )( ) 糟( )( ) 楷( )( )孺( )( ) 呕( )( ) 漕( )( ) 谐( )( )儒( )( ) 怄( )( ) 槽( )( ) 偕( )( )懦( )( ) 瓯( )( )五、成语释义1.生杀予夺: 2.横七竖八: 3.不假思索: 4.里应外合: 【合作探究】1.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劳而不获、富豪权贵不劳而获的极不合理的现象。而夏衍的包
4、身工则深刻地揭露了二三十年代上海东洋纱厂的极不合理的现象。那么,什么是包身工呢?请阅读“但是,她们正式的名称却是包身工”到“还能兼营茶楼、浴室、理发铺一类的买卖。”的内容,从中提取关键信息,给“包身工”下一定义。2.在文中,带工老板称呼包身工为“猪猡”,作者把包身工比喻成“机器”。本文主要从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包身工的苦难生活?其悲惨遭遇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3.作者在文中几次提到了“芦柴棒”,写了关于“芦柴棒”的哪些事情?为什么多次提到她?4.包身工制度是20世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现在学习这篇报告文学是否还有现实意义?【拓展延伸】 2006年夏天,在中国发生了一起惊天大案,震惊党中央和国
5、务院,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对此事作重要批示,要求迅速破案。这就是“山西黑砖窑案”。一些孩子因为年龄小、涉世未深,只身在郑州火车站、汽车站、立交桥下、马路边等地方被人贩子或诱骗或强行拉上车,以500元的价格被卖到山西黑窑场做苦工。最小的只有八岁,就要做大人都不愿意做的重体力活。还有许多苦工是被骗或强拉来的智障或残疾人,所有这些人都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本来应该得到全社会的保护,然而这些丧尽天良的人贩子和黑窑主却把他们逼到了地狱,沦为了现代“包身工”。后来这些人贩子和黑心窑主都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我们刚才了解了历史上的包身工,下面我们通过两者的对比,来说说他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6、 【参考答案】【自主学习】一、1.新闻性 文学性 真人真事 文学性 真实性 文学性2.夏衍 沈端先 赛金花 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 祝福 林家铺子二、lu yn n pn shn qi tng xin ln l ki shu ni k lu ding k xin xng sng co zhu lu gn三、lngnng yzh zhzhz hnghnghng gngkng四、r蠕动r濡然r孺子牛r儒雅nu懦弱 u殴打u讴歌u呕吐u怄气u茶瓯 co嘈杂zo糟糕co漕运co马槽 ki揩油ki楷书xi和谐xi偕同五、1.生杀予夺:指有权势的人掌握着任意处置人民生命财产的权力。2.横七竖八:有的横着,有
7、的竖着。形容杂乱无章,没有条理。亦作“七横八竖”。3.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4.里应外合:外面攻打,里面接应。【合作探究】1.包身工是被带工老板游说,来自于灾荒区域或贫穷农村,与带工老板签了包身契,顺从地替带工老板赚钱的东洋厂的女工。2.本文从住、吃、劳动条件等方面描述了包身工的苦难生活。具体表现:住宿空间恶劣;饮食质量恶劣;工作环境恶劣;人身上无自由;工价上很低廉;人格上受歧视;肉体上遭殴打;物质上被压榨。3.文中三次提到“芦柴棒”这个人物。 第一次,由老板喊她的名字而写出她那“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的外貌。第二次写她病倒了,尽管是急性的重伤风,尽管“她很见机地将身体慢慢地移
8、到屋子的角上,缩做一团,尽可能地不占地方”,尽管她“用手做着手势,表示身体没力,请求他的怜悯”,但是,老板为了不丧失一天的利润,还是要用各种毒辣的手段来强制她做工。第三次写她身体瘦得像骷髅一样,甚至连“抄身婆”都不愿意用手去接触她的身体,即使这样,老板也决不放她回去。芦柴棒是众多包身工中的一个典型人物。这里,作者虽然只写的是一个芦柴棒,但读者看到的却是成百上千个芦柴棒。芦柴棒遭毒打、受折磨的情景,是包身工经常受到的虐待和污辱的缩影;老板要芦柴棒“做到死”,也是每一个包身工最终都不可逃脱的厄运。通过“芦柴棒”的悲惨遭遇的描述,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包身工被压榨、被摧残的悲惨的命运。 4.观点一:到了
9、现代社会,这种制度已不复存在。工人的生活、工作有了很大的保障,所以学习这样主题的作品有点落后。观点二:虽然包身工制度已经不存在了,但同样的管理工人的手段还在个别地方零星存在,我们常常用“现代包身工”来指代那些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工人。我们可以继续关注类似的社会问题,比如农民工问题。观点三:课文虽然是老文章,反映的是上世纪初的事情,和我们的时代有些隔膜,但文章中表现出一种社会责任感,一种对人的尊严和生存权利以及劳动权利的尊重,这些情感却是永恒的。从这个角度讲,文章仍然有它的时代意义和人文内涵,可以引导我们关注现实,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拓展延伸】相同点:从获利者来说:都是为了追逐金钱不择手段。带工老板,东洋资本家、人贩子和黑窑主在追逐金钱的过程中,丧失良知,迷失本性,金钱毁灭了他们的人性。 从被压迫的人来说:沦为失去自由,劳无所得的赚钱机器,遭遇了痛苦的经历,命运悲惨 。不同点:历史背景不同 成为“包身工”的原因不同 政府的处理方式不同 获利者的下场不同 被压迫的人最终命运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