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部分 选修四 第二讲 城乡分布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反映城市群体组织结构变化的是图_,其形态特征从散点状到串珠状再演变到_。(2)反映城市的内部结构演变的是图_。(3)图A、B反映的是_现象的两种表现形式:一是_,二是_。(4)图B中工业区形成的原因可能是_。2武汉起源于军事要塞,后来城市功能转变为以商贸为主,目前构建了“城市圈都市发展区都市核心城”三层次、产业分工合理的规划框架,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引起武汉城市形态从沿长江到沿长江、汉江伸展,再到武汉都市圈的构建,主要原因有:一是对外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经历了从_到_变化,二是_的发展。(2)图中信息说明,该区域城镇体系
2、形成的主要条件是_。(3)武汉能形成中心商务区(CBD)的条件主要是_。(4)简述武汉都市圈的发展对农业发展的影响。3根据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1:行政区划调整是江苏省加快城市化最有力度的措施。近几年,全省撤并了600多个乡镇,乡镇的平均人口由3.1万人增加到4.5万人,镇区面积增加45%。同时,小城镇向中心镇集聚,原来222个省中心镇调减为120个。材料2:江苏省城市布局由三个都市圈(南京、苏锡常、徐州)和五条城镇聚合轴(徐连、宁通、沪宁、新宜、连通)构成,如下图所示。“三圈五轴”以城市为核心、城镇聚合轴为骨架,它将带动和推进全省的城市化,“3小时都市圈”逐渐形成。(1)行政区划调整是江
3、苏省加快城市化最有力度的措施,区划调整目的是加大大城市的_和_。村镇的迁移与合并,必须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村镇分布现状、经济条件和群众的意愿等,本着_的原则。(2)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江苏省城市化水平表现出明显的_,五条城镇聚合轴是沿_分布的。(3)制约“长江三角洲3小时都市圈”形成的瓶颈是_,“3小时都市圈”逐渐形成将积极地推动区域_和_的进一步改善。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过程也飞速加快,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如何做好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保护是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材料2:下图为苏州城市西北部局部图,前面是寒山寺风景区,运河、老式民居、枫桥、寒山寺等
4、古迹历历在目,远处则是高楼林立的苏州新区,这里集中了2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国际重要的信息产业基地。(1)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是城乡个性的重要体现。在城市规划和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保护的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有(至少六条)_。(2)据材料2说明怎样协调城乡发展和城乡特色景观及传统文化保护的关系。详解答案1解析:依据图例和图的结构可以判断出,图A反映了城市群体组织结构变化,而图B则反映了城市的内部结构演变。答案:(1)A组团状(2)B(3)城市化城市数量不断增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4)接近主要交通干道,保护环境2解析:第(1)题,武汉的形成最早得益于河运,它的发展得益于铁路和公路的发展,得益于
5、经济的快速发展。第(2)题,该区域城镇体系形成的主要条件是城市规模层次不同,城市功能互补和地域相邻。第(3)题,武汉市规模大,商贸活动、服务功能强大,形成中心商务区。第(4)题 ,都市圈的发展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可从有利不利两方面回答。答案:(1)河运(水运)公路、铁路(陆运)经济(城市化、城市用地规模扩大)(2)城市规模层次差异、城市功能互补、城市地域相邻(3)城市规模大、商贸和服务功能强(4)侵占农业耕地,改变农业种植结构;污染耕地和灌溉水源;改变农业布局,扩大农产品的市场。3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城市化及城镇体系规划的相关内容。结合材料信息及教材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第(1)题,由材料1可知行政
6、区划调整的目的是加大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是加快城市化最有力度的措施。第(2)题,从材料2图中看出江苏省城市化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地区不均衡性。第(3)题,“3小时都市圈”将积极推动区域综合发展和城镇体系的进一步改善。答案:(1)聚集力辐射力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2)地区不均衡性交通干线(3)交通运输条件综合发展城镇体系4解析:第(1)题,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继承,又是延续民族发展的脉络,城镇发展必须突出地方传统特色,突出区域文化特点。在城市规划和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保护的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有城市历史文物、旧时典型街区景观、古建筑、古树、老字号、名人故居、革命纪念地、地方传统艺术、民间工艺美术、装饰与服饰、著名的学校、博物馆和展览馆等。第(2)题,要搞好新旧城市协调发展,既保护旧城景观,又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答案:(1)在城市规划和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保护的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有:城市历史文物、旧时典型街区景观、古建筑、古树、老字号、名人故居、革命纪念地、地方传统艺术、民间工艺美术、装饰与服饰、著名的学校、博物馆和展览馆等(2)新旧城协调、同步发展,既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又使新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保护、发展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