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中,合理的是A.在生物的生存斗争中,失败的个体会被淘汰,这不利于生物的进化B.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由于杀虫剂诱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变异C.自然选择的方向和环境发展的方向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D【考点定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名师点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
2、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12下列有关人体的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直接从肠道内吸收葡萄糖B.组织细胞有氧呼吸所需要的O2从外界获得,所经过的内环境至少有组织液和血浆C.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如尿素)的排出,需要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等的直接参与 D.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等都直接参与了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答案】A111【解析】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小肠壁的肌细胞不能从消化道中直接吸收葡萄糖,只能从组织液中吸收,A错误;组织
3、细胞有氧呼吸所需要的O2从内环境中获得,组织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B正确;组织细胞代谢产生尿素,需要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等的直接参与,C正确;内环境从外界得到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结构,D正确。【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名师点睛】内环境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间的媒介,与体内各系统间发生密不可分的功能联系,如图:3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B.人体各器官和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C.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网络D.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很强,外界环境的剧
4、变不会引起内环境稳态的失衡【答案】D【考点定位】稳态的生理意义、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名师点睛】内环境稳态的知识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集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和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4下列四幅坐标曲线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反映某实验动物两次感染抗原A后的生理变化的曲线图。其中不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两次感染抗原A后,将出现二次免疫,抗体产生的更多,A正确;二次免疫产生的抗体更多,患病程度降低,
5、B错误,D正确;二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数量更多,C正确。111【考点定位】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5为了验证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探究实验时,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A将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 B胚芽鞘尖端和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C胚芽鞘尖端和未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D未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和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答案】D【考点定位】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名师点睛】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
6、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16在分析种群年龄特点时,可将种群的年龄结构分为生殖前期(甲)、生殖期(乙)和生殖后期(丙)三个层级。比较这三个年龄层级的成员数量在种群中所点的比例,可推测该种群未来的发展情形。下列各项中,最可能成为濒危物种的种群的是A. 甲乙丙 B. 甲乙=丙 C. 甲=乙=丙 D. 甲乙丙【答案】D【考点定位】种群的特征7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非特异性免疫主要依靠淋巴细胞来实现B.人体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C.抗体、淋巴因子和
7、溶酶菌等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吞噬细胞能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传递抗原【答案】A【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名师点睛】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2)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由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由T细胞分泌)、溶菌酶等。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捕虫板是根据昆虫成虫的趋光性来诱杀昆虫成虫,该过程所涉及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B.蜜蜂跳“8”字舞告诉同伴采蜜的方向属于行为信息C.信息传递具有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D.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答案】D
8、【解析】生态捕虫板是根据昆虫成虫的趋光性来诱杀昆虫成虫,该过程涉及的信息:光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蜜蜂跳“8”字舞告诉同伴采蜜的方向属于行为信息,B正确;信息传递具有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既可来源于环境,也可来源于生物,D错误。【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名师点睛】生态系统的信息种类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三类;生态系统的信息的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19将某小型天然湖泊改造为人工鱼塘
9、,投饵料养殖肉食性鱼类。5年后,藻类爆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 B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有利于该湖泊的生态恢复C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的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节 111.Com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答案】D【考点定位】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名师点睛】负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正反馈调节是指某一生成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促进或加强最初所发生的变化藻类爆发,覆盖整个湖
10、面,而使水草因缺少光而死亡;水草死亡腐烂,水质变坏引起水生动物以及鱼类的死亡,导致水体进一步恶化。10一棵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左侧开口,右侧照光(如下右图)。如果:固定幼苗,旋转纸盒;固定纸盒,匀速旋转幼苗;将纸盒和幼苗一起匀速旋转。一段时间后,幼苗的生长状况依次是A向右弯曲生长、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B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C向右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D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答案】C【考点定位】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名师点睛】生长素由于受到刺激作用分布不均匀,光照使生长素由照光一侧运到背光一侧
11、,使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高长得快,植物向光弯曲生长。111下图表示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甲、乙、丙依次为A渴觉中枢、肾小管和集合管、抗利尿激素B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和集合管C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D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渴觉中枢【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机体渗透压升高时,由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A会由垂体后叶释放进入血液,促进肾小管和肾集合管B对水分的重吸收,使渗透压降低,尿量减少,同时下丘脑产生的兴奋可以传递至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的渴觉中枢产生渴觉,从而主动饮水,故D正确。【考点定位】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12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
12、、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类的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甲岛上鸟的种类数比乙岛的更多, 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B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两岛上鸟类的数量最终趋于相同C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D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答案】D【考点定位】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物种的概念与形成13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地送到全身的组织细胞而疗效显著。有关对下图所示的内环境组成a、b、c、d名称的表示中,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13、: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组织液,所以a是组织液;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和血浆,所以b、c表示血浆和淋巴;静脉点滴是将药物直接注入血浆,而组织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组织细胞直接从组织液中获取药物,所以d是组织液,故B正确。【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名师点睛】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问的关系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14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的情况。下列有关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种群数量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B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之后,种群数
14、量增长速率为0 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 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为400【答案】B【考点定位】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名师点睛】1、“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2、“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在K/2处种群增长率最大。15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种群内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B.群落内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111C.沙丘上造林
15、说明了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产D.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答案】A【考点定位】群落的结构特征【名师点睛】1、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2、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16下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下列有关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A图中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 B据图可知:人类既能改造环境,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
16、C现在的人口问题造成环境恶化,环境容纳量有下降的趋势D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序,三种模式的依次为、【答案】B【考点定位】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7密林熊蜂能直接在角蒿花的花筒上打洞,盗取其中的花蜜(盗蜜);被盗蜜的花筒上虽然留下小孔,花仍会开放,但影响结实率。密林熊蜂偏爱从较大和较高的花盗蜜,其身体不会接触到花的柱头。据此作出的下列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A密林熊蜂与正常传粉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B密林熊蜂不给角蒿传粉,不影响角蒿的进化 C该盗蜜行为可能会影响角蒿的种群密度 D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密林熊蜂的盗蜜频率【答案】B【解析】密林熊蜂和正常传粉者均采蜜,存在竞争关系,A
17、正确;密林熊蜂影响结实率,进而影响被盗蜜的某基因型植株子代数量,改变种群中某基因型个体的占比,进而影响基因频率,所以会影响进化,B错误;盗蜜行为影响结实率,会使子代数量减少,会影响种群密度,C正确;样方法可调查活动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而盗蜜频率是单位时间盗蜜行为的次数如某时间段测出的种群密度大,代表该时间段出现的密林熊峰数量多,代表盗蜜频率高,D正确。【考点定位】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种间关系【名师点睛】方法点拨:密林熊蜂影响结实率,进而影响被盗蜜的某基因型植株子代数量,改变种群中某基因型个体的占比,进而影响基因频率由于密林熊蜂和正常传粉者均采蜜,因而它们存在竞争关系盗蜜频
18、率是单位时间盗蜜行为的次数如某时间段测出的种群密度大,代表该时间段出现的密林熊峰数量多,代表盗蜜频率高。18当直接向狗的血液中注入稀盐酸,不会引起狗分泌胰液;当先切除通向狗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再向狗的小肠内注入稀盐酸,则会引起狗分泌胰液。对这一实验结果的解释中,最合理的是A稀盐酸直接刺激了胰腺,引起胰液分泌B.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顽固的神经反射仍然存在C稀盐酸被小肠吸收,经循环系统运输到胰腺,刺激胰腺分泌胰液D稀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了某种物质,该物质经循环系统运输到胰腺,刺激胰腺分泌胰液【答案】D【考点定位】动物激素的调节【名师点睛】分析实验:实验1、稀盐酸直接注入狗的血液中,不
19、会引起胰液分泌;实验2、切除通向狗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会引起胰液分泌结果分析:实验1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实验2是将神经切除,排除神经的影响,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了某种物质,该物质经过血液循环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119下图表示两个神经元及其之间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图中的A可能与感受器连接 B.图中的b的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C.当图中的a点兴奋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D.当刺激图中的c点时,图中的a、b、d、e点都会测到电位变化【答案】D【解析】由b和c之间的突触可知,A可能与感受器连接,A正确;b为轴突,其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B正确;a点兴奋时
20、,神经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膜电位,C正确;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因此刺激c点,只能在d、e点测到电位变化,D错误。【考点定位】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20下图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可表示为K1B.曲线a段的种内斗争随时间的变化由弱到强 C.与曲线d段相比,导致出现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食物和天敌 D.在曲线d阶段,若扩大该动物的栖息地,其K值会逐步扩大【答案】C【考点定位】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21下丘脑在人体的生理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图中的甲丁为人体内的某结构或细胞,AD为激素。请据下图回
21、答:(1)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激素A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从而使机体产热量增多。这一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_;同时,激素D_(填写名称)的分泌量也增多,并出现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引起骨骼肌战栗的神经传导途径是:_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2)当人体内的血糖浓度降低时,下丘脑接受葡萄糖感受器产生的兴奋,最终作用于结构丁,使其分泌的激素C_(填写名称)增多,同时激素D分泌也增多,胰岛和肾上腺髓质属于该反射弧中的_,该过程与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的过程_(选填“相同”或“不同”)。(3)某同学在空腹状态下检测的血糖浓度为0.95g/L。该同学到血糖含量是否在正常范围内?_(选填“是”或“不
22、是”)。空腹时,血糖的主要来源是_和_。(4)当血液中激素A的含量过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和结构甲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作用称为_。【答案】(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1分)肾上腺素(1分) 皮肤冷觉感受器(1分)(2)胰高血糖素(1分)效应器(1分) 不同(1分)(3)是(1分)肝糖原分解(1分) 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1分)(4)反馈调节分级调节过程属于激素调节,两个调节过程不同。(3)血糖浓度的正常范围是0.8-1.2g/L,该同学在空腹状态下检测的血糖浓度为0.95g/L,在正常范围内。空腹时,血糖的主要来源是肝糖原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4)血液中激素A的含量过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和甲垂体的
23、分泌活动,这种调节机制称为负反馈调节。【考点定位】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22下列图1是以种植小麦为主的农田生态系统一年内能量流动示意图,数值单位为J/cm2;图2是图1中B、C两类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11(1)图1中所揭示的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_。图2中,甲、乙两种群密度由于_调节而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2)统计发现:图1的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中,还有200 Jcm2未被利用。由此可知,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有_Jcm2,由A到B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据图还可推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3)无机环境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的形式是_。(4)
24、图2中,乙种群生物在P点的出生率_于其死亡率,年龄组成类型为_。 (5)当地村民响应政府号召,实施了“退耕还林”。多年后,原有耕地逐渐变为森林。这一过程属于_演替。调查发现,该森林中的植物具有斑块镶嵌分布的特点,该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答案】(1)能量流动或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1分) (负)反馈(1分)(2)500 (1 分) 18.2%(1分)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1分)(3)C02 (1 分)(4)大(1分) 增长型(1分)(5)次生(1分) 水平【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功能23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
25、对同源染色体上。某高中学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请分析回答:(1)A组的实验中,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_;F2矮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_。(2)矮秆抗病的I、II、III三类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_类。(3)以上A、B、C三组育种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_组。其原因是_。(4)B组的育种方法是_。其过程中“处理”的具体方法是_。(5)在一块应稳定遗传的高杆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秆小麦。试分析该性状出现的原因可能_(写两种)。【答案】(1)自交(1分) 2/3(1分)(2)II(1分)(3)C(1分) 基因突变发生的频率极低(1
26、分),且具不定向性(1分)(4)单倍体育种(1分) 用低温处理或用一定浓度(适宜)的秋水仙素处理矮秆抗病II的幼苗(1分)(5)可能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1分),也可能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4)B组单倍体育种,对F1代进行花药离体培养,由于F1产生四种配子,因而获得四种单倍体幼苗,其中矮抗的基因型是tR,是高度不育的单倍体,需要对幼苗进行低温处理或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获得加倍后二倍体植株ttRR才是可育的品种(5)在一块高杆(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杆小麦,可能是有两种情况引起:环境引起的不遗传的变异,例如:少水、少肥或病虫害等;基因突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的变异。【考点定位】杂交育种;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诱变育种【名师点睛】育种方法的比较: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处理杂交自交选优自交用射线、激光、化学药物处理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后的种子或幼苗花药离体培养原理基因重组,组合优良性状人工诱发基因突变破坏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诱导花粉直接发育,再用秋水仙素优缺点方法简单,可预见强,但周期长加速育种,改良性状,但有利个体不多,需大量处理器官大,营养物质含量高,但发育延迟,结实率低缩短育种年限,但方法复杂,成活率较低例子水稻的育种高产量青霉素菌株无子西瓜抗病植株的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