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ks5u 2006高考历史热点专题练习(一):三农问题之赋税/减负改革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东区 张江平欲知更多,请联系:QQ:392522597 或zhanglongquan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后面问题。(32分)材料一:“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订丁,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派办,京库、发需与留存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与官,盖均徭,里甲与两税为一,小民得无忧,而事亦易集,立法颇为单便。 引自明史卷一一八材料二:“雍正初,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角,输纳征解,统谓之地丁。先是康熙季年,四川广东诸省已有
2、行之者。至是准直隶巡抚李维钧请,将丁银随地起征,每地赋一两摊入丁银二钱二厘。自后丁徭与地赋合而为一,民纳地丁之外,别无徭役矣。”引自清史稿食货志材料三:历代“并税式改革”连同“易知由单”(法定税目表)这样的配套措施,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屡屡出现。历史上每搞一次“并税”改制,就会催生出一次杂派高潮。现代有史学家把这“黄宗羲定律”用公式表示: 两税法=租庸调+杂派 王安石免役钱法=两税法+杂派=租庸调+杂派+杂派 bn=a+nx。 式中bn为经过n次改制之后的新税额,a为原始税额,x为杂派,n为改制次数。显然,这是个累进的算术级数。 以上均见秦晖“农民减负”要防止“黄宗羲定律”的陷阱材料四:2005年
3、12月29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以162票赞成,0票反对,1票弃权的表决结果,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1958年6月3日通过的农业税条例。 据2005年12月29日新华社电讯编写(1)中国古代开始征收土地税的两种形式是什么?(4分)(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税制内容有何异同?(6分)其异同分别说明了什么?(4分)(3)黄宗羲是何许人?有何贡献?(8分) 根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定律”的核心。(2分)(4)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减轻农民负担的措施有哪几种?各有何意义?(4分)(5)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四,概说当代中国是怎样减轻农民负担,跳出“黄宗羲定律”的?(
4、6分)2006高考历史热点专题练习(一):三农问题之赋税/减负改革 参考答案(1)相地而衰征、初税亩(2)相同点:一是均征收银两(或者用货币地租代替实物地租);二是简化了税收项目和手续。(1分)说明明后期以来,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简化税收制度。不同点:一条鞭法既量地又计丁,没有废除人头税;地丁银把丁银摊入田亩,废除了人头税。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农民的封建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1分) (3)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民主启蒙思想家。贡献:认为君主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对晚清民主思想的兴起有一定的影响。核心:古代历史
5、上每搞一次“并税”改制,就会催生出一次杂派高潮,反而加重农民负担。(4)第一种: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意义:调动了农民参军参战的积极性,保证了革命的胜利。第二种: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即“二五减租”)。意义:减轻封建剥削,改善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农民抗日和生产积极性,也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5)1987年以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90年代后期开始实行农村税费改革。2006年开始全国废除农业税。三农问题的其他知识点1、历代中央政府的促农发展、减农负担的措施(1)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2)战国:秦国
6、商鞅奖励耕战,生产棉帛多者,免除徭役;限制工商业者活动,禁止弃农经商。(3)西汉: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帝减轻田租,三十税一,甚至十多年不收田租,鼓励农耕。(6)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和租调制,保证农民得到一定土地和生产时间;(7)唐朝: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减免田租,兴修水利,戒奢从简;武则天奖励农业生产;唐玄宗前期大力发展生产,精简官吏裁汰冗员。(8)北宋: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政府积极推广占城稻,促进南北作物交流;(9)明朝:明太祖采取鼓励垦荒,减免赋役,推广植棉等;引进农作物新品种(如玉米、甘薯等);(10)清初:鼓励垦
7、荒;康熙帝实行更名田;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和地丁银制度。2、赋税制度的演变及趋势:3、历代农具的发明、改进,4、农作物的培植、引进和推广。5、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近现代不同历史时期土地纲领的内容、评价和比较(尤其需要注意中国共产党在不同阶段提出的土地政策及政策提出的背景及结果影响)6、垦荒的利与弊、经验与教训。(1)表现:春秋战国: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现许多私田; 西汉:全国耕地面积扩大到八百多万顷; 三国:魏、蜀、吴都实行屯田,使荒地得到开垦; 南朝:江南土地大量开垦,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北方边疆得到开发; 隋唐:耕地面积大量增加;江南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开垦山地,围湖造田使耕地面积增加; 明朝:鼓励垦荒,明初全国垦田数达8.5亿亩; 清初:奖励垦荒,清初100多年,全国耕地面积增加40%。(2)利:耕地面积的扩大,保证了农业的正常有序的发展,促进人口的增殖;(3)弊:过度开垦,造成自然植被的破坏,环境恶化,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7、以农立国的思想与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8、经济重心南移过程、原因和影响。9、建国后我国农业发展状况的曲折过程及其原因。10、世界各国的农业政策内容、背景及影响 11、小城镇建设包括世界历史城市化进程(原因和影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共 2 页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