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228.50KB ,
资源ID:314761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1476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岳麓版)2016一轮复习备考:八、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教师用卷).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岳麓版)2016一轮复习备考:八、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教师用卷).doc

1、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八)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90分钟100分)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某一时期,列宁多次接见农民代表团,与各地农民交流,他发现“广大农民群众不是自觉地而是本能地在情绪上反对我们(苏维埃)”。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A.1914年7月1917年3月B.1917年3月1917年11月C.1919年2月1920年11月D.1922年1月1923年6月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这一时期应该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列宁主政时期,故排除A、B两项。而由农民“本能地在

2、情绪上反对我们(苏维埃)”可知,这一时期布尔什维克党的探索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发了广大农民对苏维埃政权的不满。综合上述分析,可知这一时期应该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期间(19181921年),故C项符合题意。D项处于新经济政策实行后,此时农民与苏维埃政权间的矛盾已得到缓和。答案:C2.瞿秋白在1921年的旅俄日记中写道:“一友人告诉我,俄国现在无物不集中,消费者都是以团体为单位,个人名义很难领到需要的物品。消费者凭劳动券领取,劳动券以工作高下为标准分为几等,每等可得若干,十日以前在消费公报登载。”这段材料显示出A.苏俄已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B.苏俄探索实践按劳分配原则C.苏俄已逐步消灭财产私有制D

3、.农业集体制已经在苏联建成解析:把握时间“1921年”,根据材料中的“消费者凭劳动券领取”可知,此时苏俄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答案为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社会主义尚未在苏联建立,谈不上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排除A、C两项;D项表述与题干时间不符。答案:B3.列宁曾说:“为了做好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准备,需要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些过渡阶段。否则你们就不能到达共产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把千百万人引导到共产主义。现实生活就是这样告诉我们的。”为此,列宁的探索是A.筹备十月革命B.实行余粮收集制C.实施新经济政策D.推行农业集体化解析:由材料可知,列宁探讨的是苏联如何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问题。而围绕

4、这一过渡,列宁的探索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故可排除A、D两项。而由“要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些过渡阶段”可知,其探索借鉴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合理经验,故与这一探索相符的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C4.列宁全集写道:“在农民和工人之间,即在工业和农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问题的实质就在这里。”这一观点实际A.肯定了市场的积极作用B.否认了工农联盟的必要C.要农民响应工业化号召D.呼吁完善城乡间的交通解析:材料观点认为,在经济方面,只有商业交换活动可以密切工业和农业(或工人与农民)间的联系,实际也就肯定了市场的积极作用。而通过商业密切工

5、农间的联系,也就是巩固工农联盟,故正确答案为A项,排除B项。C、D两项对材料理解有误,应排除。答案:A5.毛泽东注意到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不好的问题时,曾经提出了“因为社会有需要,就发展起来只要社会需要,地下工厂还可以增加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主张。这一认识明显借鉴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经验B.新经济政策的经验C.罗斯福新政的经验D.“大跃进”运动的经验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可知,与此吻合的只有新经济政策,故答案为B项。答案:B6.1925年,一位农民代表向政府提出:“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现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就会增加

6、,我们会有更多的马、牛和机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政府的答复是:“我们将把你作为富农加以剥夺。”可见,当时政府的农业政策A.具有矛盾性B.带有落后性C.体现反动性D.具备前瞻性解析:从所给材料看,政府一方面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又对富裕的农民进行打击,也就说明了政府实行的农业政策具有矛盾性。由“实现机械化”可排除B项;C、D两项对材料意思理解有误。答案:A7.“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是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为此,斯大林的应对方法是A.制订经济计划B.开展农业集体化运

7、动C.优先发展重工业D.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解析:材料主要交代了苏维埃国家在吸收工业化资金方面存在困难。因此,斯大林的应对方法也应围绕着解决这个困难,有助于积累苏维埃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资金,故符合这一要求的只有B项。A项并不能增加资金;C项是苏联工业化的特点;D项不是斯大林的探索。答案:B8.邓小平曾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列宁也曾指出:“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两者的共同点是A.都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多样性B.都肯定了社会主义的自我调节能力C.都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必要加以改革D.都体现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的结合解析:“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

8、的具体做法”指的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社会主义建设的手段也即具体模式可以多样化;“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指的是实行新经济政策也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两者的共同点是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变,而又不拘泥于探索某种具体的模式,体现出策略的灵活性,故正确答案为D项。A项表述错误,具有多样性的是探索模式,而不是社会主义制度;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列宁时期,斯大林模式还未形成,C项不符合列宁。答案:D9.“苏联是一个在30年内成功地将自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的国家。”苏联取得这一成就的关键因素是A.新经济政策B.农业集体化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

9、革解析:注意所给材料是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斯大林模式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因此答案为C项。答案:C10.胡佛说:“在以往的萧条中,政府采取的产业政策是对劳工市场立刻进行清算。我对这些政策和字眼都很反感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由于(工资降低)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条,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下列认识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A.整顿劳工市场以应对萧条B.扩大需求可缓解经济危机C.政府应优先改善工人生活D.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解析:由材料中的“反感”“由于所以”可知,胡佛的观点是,应对经济危机要保持社会购买力,与

10、之相符的是B项。A项与材料观点相反;C、D两项与材料观点不符。答案:B11.1933年4月,美国宣布脱离黄金本位,实施彻底的宽松货币政策,美元因此大幅贬值,美国股市从1933年4月到年底涨幅达到100%。当时,美元贬值A.加剧了美国社会的两极分化B.无益于美国金融秩序的稳定C.助长了股票市场的虚假繁荣D.可提高美国商品国际竞争力解析:美元贬值,可以降低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从而提高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也就有利于出口,因此D项正确。其他三项与当时美国的实际不符。答案:D12.“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运营,并不总是有利于、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

11、,这种运营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做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这段话意在A.否认个人私营经济所具有的积极意义B.认为政府干预可弥补自由经济的不足C.说明政府干预不利于经济的正常发展D.要求变革所有制以缓解经济发展颓势解析:“私营企业这种经济的运营,并不总是有利于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做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说明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只是在自由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进行的宏观干预,故B项正确,排除C项。由“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排除A项;D项中的“变革所有制”与材料意思不符。答案:B13.某知名学者指出:“从拉美最传统的经济史的角度看,1930年是本地区工业化的一种功能性标志。人们甚

12、至谈论危机前和危机后:此前,占优势的是出口经济;此后,标志性的是工业化和国内市场的扩张。”据此判断,该学者认为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A.刺激拉美国家注重开拓国内市场B.阻碍了拉美国家海外贸易的发展C.严重破坏了拉美国家的工业生产D.有力推动了拉美国家的工业发展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影响。做好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所给材料的含义:经济危机前后拉美的经济发展方向不同。由题干材料可知,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使拉美的经济发展模式从注重出口到注重开拓国内市场,因此答案为A项。B、C两项是消极影响,所给材料没有体现;D项的说法夸大其词,排除。答案:A14.下表反映的是1934年和

13、1935年美国的农产品进口情况。材料说明的本质问题是名称1934年1935年牛肉(磅)138 2837 684 637猪肉(磅)626 1482 846 005黄油(磅)535 14421 948 458玉米(蒲式耳)816 69434 809 120小麦(蒲式耳)3 330 18813 446 009未加工棉(磅)7 328 08436 353 324A.罗斯福新政效果显著,农业逐步恢复B.美国农业歉收,粮食满足不了需求C.罗斯福新政初期的农业政策出现失误D.罗斯福政府干预农业市场,鼓励进口解析:由表格可知,与1934年相比,1935年美国农产品进口大幅度增加,这说明美国国内农产品供不应求。

1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罗斯福新政时期农业调整法实行减耕减产政策出现失误的结果,故选C项。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是材料所揭示的现象,排除。经济危机期间鼓励出口,D项错误。答案:C15.1935年,法国国民收入比1929年减少30%,企业倒闭1.1万家,失业人口超过80万。面对这一现实,法国组建的新政府借鉴罗斯福新政模式,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法国新政府的做法及效果可能是A.实行国家干预,加快了企业私有化B.改善民众福利,缓和了社会矛盾C.剥夺大私有者,缩小社会两极分化D.打击私有企业,建立正常金融秩序解析:罗斯福新政在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国家干预政策,A项与之相矛盾。C、D两

15、项错在“剥夺(或打击)”私有的表述上。只有B项符合对罗斯福新政模式的借鉴。答案:B16.撒切尔夫人强调:“一个国家,如果它的经济和政治生活被国有化和政府控制、统治着的话,是不可能繁荣兴旺的。”为此,她执政11年间一反传统的经济政策,转而推行以现代货币主义为中心的新经济政策。“传统的经济政策”的特点是A.自由放任经济B.政府干预经济C.高度集中模式D.自给自足经济解析:由题干言论可知,撒切尔夫人对国家过度干预经济是持反对立场的,故与其“新”经济政策相对的“传统”经济政策的特点应是国家或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故正确答案为B项。答案:B17.“它是通过抽肥补瘦的办法来实现社会收入再分配的一项制度。”

16、这种评价也适用于A.按劳分配制度B.国家干预经济C.余粮收集制D.福利制度解析:从“抽肥补瘦”和“社会收入再分配”就可以看出此政策是福利制度,故选D项。答案:D18.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管理。下列历史事件的发生与政府干预经济密切相关的有美国兴建田纳西水利工程西方实行社会福利制度苏联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中国小岗村农民以契约“包产到户”A.B.C.D.解析:中国小岗村农民以契约“包产到户”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并非政府干预的结果,而是农民自发进行的,所以排除含的选项,故A项正确。答案:A19.英国学者罗德利克曾说:“全球化提出了这样一个难题:它增加了对国家提供社会保险的要求,同时也减少了国家有效

17、地实现这一作用的能力。”这反映出全球化下A.政府干预经济的呼声日益减弱B.社会福利建设面临严峻挑战C.各国之间的经济依赖程度加深D.全球化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解析:题干材料主要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对社会福利政策的冲击,即西方国家实施的福利政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临严峻挑战,故B项正确;A、C两项与题干无关;D项不是题干强调的主要问题。答案:B20.有学者认为,市场机制鼓励竞争,因而能推动经济发展,使社会具有动力机制,但竞争免不了有失败者和弱者,如果没有相应的“平衡机制”,那么社会将缺乏公正和稳定。据此分析,二战后西北欧国家盛行的“平衡机制”的本质是A.国家干预经济B.平均主义C.缓和社会矛盾D.计划

18、经济解析:由“失败者和弱者”及“公正和稳定”等信息可知,这种“平衡机制”是指福利制度,这从本质上看,是国家干预经济,答案为A项。福利制度不是平均主义,排除B项;C项是目的,不是本质,排除;福利制度不是计划经济,只是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排除D项。答案:A21.有人认为,在某种意义上,列宁与罗斯福两人也是其本国历史上的经济大师,以他们为代表的“新”政策都表现了其高超的经济智慧。两人经济智慧的共同点是A.大力发展市场经济B.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D.农、轻、重协调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列宁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共同点。从设问“经济智慧”看,其共同点应不是指具体措施

19、,而是指两者的共性特点。A项不符合罗斯福新政;B项是两者的共性特点;C项与列宁的经济政策不符;D项与两者都不符。答案:B22.下图反映的情形对当时改革的影响是A.大规模垦荒,种植水稻B.强化原有农业管理体制C.降低农产品的收购价格D.以农业为改革的突破口解析:由图片信息可知,1953年苏联的农业生产形势十分严峻,人均粮食与肉类的占有量甚至不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正是基于这一严峻形势,赫鲁晓夫上台后着手进行改革,并以农业为突破口,故D项正确。答案:D23.下面是一幅没有名称的折线统计图,依据所学知识分析,这幅图可能反映的是A.美国社会失业率的起伏情况B.苏联(俄)农业产值增减情况C.苏联(俄)工业

20、产值增减情况D.美国银行倒闭数量变化情况解析:本题考查(俄国)苏联经济的发展情况。斯大林执政时期,重点发展重工业,苏联工业得到较快发展,C项正确;美国失业率和银行倒闭数量在经济危机发生后达到最高点,罗斯福新政开始后逐步下降,A、D两项错误;1925年以后,苏联农业化不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项错误。答案:C24.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A.“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机中”B.“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C.“开垦、开垦、再开垦”D.“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解析:“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机中”出现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不久,排除A项

21、;“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出现在农业集体化运动过程中,排除B项;“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戈尔巴乔夫进行政治改革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在农业上发起垦荒运动,并多次提出“开垦、开垦、再开垦”的口号。答案:C25.1990年10月,戈尔巴乔夫颁布了稳定国民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基本方针,提出了“各种所有制一律平等”和“非垄断化”“非国有化”的方针。其实质是A.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B.引进外国资本C.通过经济改革推动政治改革D.实行私有制解析:材料强调所有制改革,与市场调节无关,排除A项;B、C两项不符合题意;“各种所有制一律平等”“非垄断化”“非国有化”意味

22、着放弃公有制,实行私有制,故正确选项是D项。答案:D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3分,共50分。)26.长期以来,“市场经济”被用作“资本主义”的同义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由于自由贸易在农业和地方小工业领域的成功,列宁进一步考虑利用市场发展国营企业,指出“国营企业也在改行所谓经济核算,实际上就是在相当程度上实行商业的和资本主义的原则”。1921年12月,俄共(布)第十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对当时的经济特点的总结是“国内市场的形成”和“货币交换的发展”,提出要“从市场的存在出发并考虑市场的规律来掌握市场,并

23、且有系统的、经过深思熟虑的、建立在对市场过程确切估计之上的经济措施,把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的工作掌握在自己手中”。摘编自朱建明列宁“新经济政策”述评材料二早在1979年,当人们还在狂热地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捍卫,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批判的时候,邓小平就独树一帜地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85年10月,邓小平在同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谈话时又一次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

24、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摘编自谭劲松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列宁和邓小平的“市场观”。(6分)(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列宁和邓小平的“市场观”的异同。(6分)答案:(1)列宁:利用市场发展国营企业是在一定程度上实行资本主义的原则;要按市场规律来掌握市场;要把市场掌握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3分)邓小平:社会主义可以存在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应与计划经济相结合。(3分)(2)同:都主张利用市场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都丰富和

25、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2分)异:列宁把市场看作资本主义成分,邓小平则把市场看作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列宁是暂时利用市场来恢复经济,邓小平则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4分)27.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产物,要解决经济危机,就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经济的调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只要我们真正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审视“新政”,就不难看出,“新政”号准了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脉搏,“使人们能够重返工作,使我们的企业重新活跃起来”的口号,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充分唤起了他们的积极性。罗斯福把保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保证公民就业作为政府的责任,尤其是通过以工代赈的形式修

26、建的一大批工程项目,不仅大大缓解了失业困难,刺激了经济的早日复苏,而且许多基础设施建设使美国经济受益无穷。新政留下了大量防止再次发生大萧条的措施和政策,为美国投入二次大战及战后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罗斯福也因此成为自亚伯拉罕林肯以来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总统而永载史册。福尔索姆罗斯福新政的谎言材料二福尔索姆认为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西方国家为拯救本国经济,纷纷效仿罗斯福,采取政府干预的手段。当今美国广泛建设的政府项目,都能在新政中找到根源,如农业补贴、最低工资等。这些措施实际上都阻滞了经济的增长,并导致生产率下降和失业率上升,并未取得预期效果。罗斯福对总统职务的专横态度永久

27、性地改变了美国的政治格局。他操纵公众舆论,使得美国公民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20世纪30年代经济停滞的同谋。在罗斯福去世60多年后,奥巴马喊出了“我们相信变革”的口号,而他所实施的“新”新政计划,也恰恰成了新政的延续。时至今日,美国及世界各国至今仍然无法摆脱罗斯福政治遗产巨大的负面影响。摘编自价值中国网读书评论(1)罗斯福新政得以贯彻实施的政治保障是什么?如何理解“新政号准了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脉搏”这句话?(6分)(2)材料二中福尔索姆对美国罗斯福新政持怎样的态度?他的理由何在?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6分)答案:(1)政治保障:美国的民主制度和罗斯福的总统身份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政治保障

28、。(2分)理解:罗斯福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不足;其大规模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4分)(2)态度:批评的态度。(1分)理由:农业补贴、最低工资等措施阻滞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导致生产率下降和失业率上升,并未取得预期效果;罗斯福对总统职务的专横态度永久性地改变了美国的政治格局;他操纵公众舆论,使得美国公民在不知不觉中成为20世纪30年代经济停滞的同谋。(3分)评价:罗斯福新政虽然没有使美国从根本上摆脱经济危机,但他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使美国逐渐摆脱了经济危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得以完善和健全,为其他国家克服经济危机提供

29、了较好的借鉴。(2分)28.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制度,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发展,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国:穷人医疗政府买单,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21%。英国:难民也享受高福利,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25.9%。德国:社会福利几乎包办了一切,领取的救济金只是“零花钱”,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27.6%。加拿大:穷人教育一路免费,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23.1%。瑞典:丈夫有9个月的全薪产假,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38.2%。澳大利亚:低收入者购药2.6澳元封顶,社会福利占GDP的22.5%。日本:医院不得营利,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18.6%。摘编自陈祖

30、芬晒晒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材料二二战后,欧洲国家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开支巨大,债务问题目益严重。2009年以来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重债缠身的希腊经济改革阻力重重。下面是部分欧洲国家历年公共债务占GDP比率(%)统计表:2004年2007年2010年希腊100.9104.6113.4意大利106.4107.8105.8今天公众舆论相信,一个国家较强的竞争能力是无法与维持社会福利国家的庞大负担相协调的。社会公正与在竞争中取得经济胜利越来越被看作是无法相互统一的目标。竞争的极限经济全球化与人类的未来(1)根据以上材料归纳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制度建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国家实行高福利政策的原因

31、。(9分)(2)有人认为,高福利会制约经济发展,低福利则有利于经济发展。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述此观点。(4分)答案:(1)地域范围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福利政策;资金投入大,在GDP中所占比重大;服务领域全面,基本涉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6分)原因: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问题,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3分)(2)此观点错误,经济能否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合理有效地利用福利政策,而不在于福利本身的高低。福利政策有利于保障社会公正,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但会给国家财政造成一定的负担,还可能形成懒人经济,挫伤公民的积极性。综上可知,国家既要维持适当的福利政策,量力而行,又要积

32、极提高社会竞争力,推动体制改革,完善福利制度。(4分,言之有理即可)29.20世纪30年代,美国和苏联就如何发展经济为世界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道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斯大林清楚地看到共产党是这个国家中唯一真正的力量,遂利用总书记的身份变成了党和国家的主人。在经过犹豫之后,他决定放弃新经济政策,支持工业和农业都由莫斯科的计划支配的集权经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训练有素而又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罗斯福就职演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集权经济”相对于新经

33、济政策有哪些调整。试从理论与现实的角度评价斯大林的经济政策。(5分)(2)材料二中罗斯福总统所谓“实现有效的领导”是指什么?请举例加以说明。(4分)(3)有人认为新经济政策使“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4分)答案:(1)调整:调整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调整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调整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分)评价:探索出新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经济建设在短期内取得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2分)(2)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成立农业调整署,鼓励农民减耕减产;维护普通民众的权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进行直接的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等。(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3)这一观点没有认清这些经济发展模式的本质。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探索的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4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