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年高考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2中国农耕文明的成熟和繁荣 微专题1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1463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2中国农耕文明的成熟和繁荣 微专题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年高考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2中国农耕文明的成熟和繁荣 微专题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年高考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2中国农耕文明的成熟和繁荣 微专题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0年高考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2中国农耕文明的成熟和繁荣 微专题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专题二中国农耕文明的成熟和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总体上魏晋南北朝(220589年)、隋唐(581907年)、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时期政治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在隋唐、宋元时期得以巩固与继续发展。隋唐时期形成了和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在此基础上,宋元时期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基本解决了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经济魏晋时期,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发生激烈冲突,北方农耕经济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隋唐时期农业达到新的高峰;宋代是商业大发展时期,城市里突破了界限,草市有了完善的饮

2、食服务设施;宋元时期,海上和陆地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思想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三教并存”局面;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隋唐时期,的实行扩大了知识分子的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突出,、指南针、火药的使用都取得突破性进展,知识分子地位的提高、队伍的扩大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宋词、元曲都成为一代之文学答案三省六部制中央集权坊市儒、佛、道科举制度印刷术市民阶层01政治体制的成熟与发展考点1中国古代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趋势及特点1.趋势(1)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中央行政任命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由贵族政治

3、向官僚政治的转变。(2)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度,反映了地方管理方式由中央垂直管理向中央派驻官员管理的转变,体现了地方权力日渐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3)注意:也有个别时期反弹,如汉初郡国并行,唐后期藩镇割据。2.特点(1)随着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也逐步加强。(2)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这难以发挥地方的自主性。(3)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有利于地方基层行政组织长期稳定。考点2正确认识唐、宋、元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1.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都是中央官制。在三公九卿制下,丞相权力相对集中,职能部门相对较多。三省六

4、部制实行宰相分权,职能部门分工明确,机构得到一定程度的简化。2.宋朝设“中书门下”为宰相办公机构,其职能并不等于隋唐时中书省和门下省之和。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是相权在不断削弱,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朝代相权都受到削弱,如元朝。考点分类考点内容考查情况常考点(高频)中央集权与地方治理2018全国文综,252018全国文综,262018全国文综,252017全国文综,252016全国文综,26冷考点史学理论(唐武德元年历史叙述)2017全国文综,261.(2018全国文综,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

5、况表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解析表格内容反映出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中原型、边疆型与东南型的藩镇中的官员都由朝廷任命,上供或少上供,说明这些藩镇承认唐朝中央政府的统治;从这些藩镇的功能“防骄藩”“守边疆”“防盗贼”及题干信息“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看,它们延续了唐朝的统治,故D项正确。表格内容反映了藩镇赋税是否上供,但不

6、能说明藩镇控制了朝廷财政,A项错误。表格内容无法反映出藩镇间的战争(攻伐)情况,B项错误。从表格中的藩镇情况来看,大部分藩镇有财权,而且河朔型藩镇拥重兵,有兵权,并有官吏任免权,说明“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并不都维护中央的权威,C项错误。答案D2.(2018全国文综,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解析由材料可知,武则天通过改革中书、门下二省官

7、制,使得低品级官员也取得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的资格,从而使“宰相数量大增”,再通过缩短宰相任职时间来分散和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从而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故C项正确。实际上中书、门下的权力被分化,故A项错误。统治者的目的是巩固自身统治,故B项错误。 由材料中“宰相数量大增”“更替频繁”可知,宰相权力被削弱,故D项错误。答案C题序短板分析技巧归纳1拘泥于教材观点且选项设置有干扰性,层次感较强,未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合理的解读不拘泥于教材,适度解读材料。从材料中能够发现,实际上唐朝后期大部分时间内,真正割据的只有河朔型藩镇,在全国数十个藩镇中,只占很小的比例,因此,唐朝在“安史之乱”爆发后,

8、还能延续 160 多年的统治;且直到“黄巢起义”之前的百余年间,维持了基本的政治稳定,所以正确答案是 D项。而 A、B、C 三项都是从表格材料的某一栏提取的片面信息,且均不准确。B 项有一定的迷惑性,因为中学历史教材一般对藩镇持负面评价,容易导致错选2只注意中书、门下二省名称的变化,而忽略“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的提示分析目的、主旨。统治者做出某项决定或实行某一政策,最根本的目的是巩固统治或者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选择时就应注意鉴别与此最接近的选项。古代帝王对官僚机构进行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加强皇权魏晋门阀政治的特征在皇权政治格局下,一切社会力量都处于皇权控制之下,不可能与皇权平行,更不可能超越

9、皇权。甚至东汉宦官、外戚擅权,也只能视为专制皇权发展到空前强大水平而出现的皇权旁落现象。这只是对皇权的窃取,而不是对皇权的否定。西晋时期,士族在政治舞台上发挥的作用比过去显著,但也还不足以超越皇权和司马宗室之权。直到王与马的结合发展到了江左,权力结构才发生变化,门阀士族势力得以平行于皇权或超越皇权,皇权政治演化为门阀政治。这是皇权政治的一种变态,是皇权政治在特殊条件下出现的变态。摘编自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典型例题】(2019广西百校高三联考)晋室南迁,衣冠南渡,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东晋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A.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B.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C.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D.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解析据材料“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上层士族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可知世家大族等地方豪强掌控朝政对国家政治构成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仅是东晋门阀政治,由材料不能推出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故B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科举才开始以考试成绩为选官标准,而非魏晋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门阀左右国家政治,而不是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故D项错误。答案A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