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豫北豫南2017-2018 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联评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1163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豫北豫南2017-2018 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联评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豫北豫南2017-2018 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联评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豫北豫南2017-2018 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联评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豫北豫南2017-2018 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联评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豫北豫南2017-2018 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联评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豫北豫南2017-2018 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联评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豫北豫南2017-2018 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联评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豫北豫南2017-2018 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联评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豫北豫南2017-2018 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联评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豫北豫南2017-2018 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联评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豫北豫南2017-2018 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联评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豫北豫南2017-2018 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联评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豫北豫南2017-2018 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联评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豫北豫南2017-2018 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联评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豫北豫南2017-2018 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联评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豫北豫南2017-2018 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联评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豫北豫南2017-2018 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联评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据史料记载,秦代的官吏须经过封建国家考核后正式委任才能任职,若未任命而敢先行行使职权,或相“听以遣之”,即受私人派遣,都要依法治罪。这表明秦代A. 中央官僚体系发生变革B. 选官的方法和标准较严苛C. 任命官吏遵循一定程序D. 任命和考核官吏密切结合【答案】C【解析】“封建国家考核后正式委任才能任职”说明秦代的任命官员方式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否则不予承认,故C正确;材料中是任命官员,不是官僚体系的变动,故A错误;材料论述的不是选官标准,故B错误;材料中只是考核后任命,不是任命后实施的考核

2、,故D错误。2. 史料记载,汉初御史、丞相史监察,察无专区、责任不明;汉武帝时期创立的刺史制度分为十三部州,每刺史察一州,监察对象除“强宗豪右”外,对朝廷在地方上的命官仅限于郡国二千石。这一变化体现出A. 有效地加强了君主专制B. 王国问题依然客观存在C. 地方命官完全受控于刺史D. 汉代监察体系逐渐趋于完善【答案】D【解析】材料显示汉初的监察体系不完备,汉武帝时期刺史从监察对象和监察范围进行了限制,说明监察体系的逐渐完备,故D正确;监察主要是地方官员,故A错误;监察不是解决王国问题的举措,故B错误;C中完全说法绝对,排除。点睛: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秦每郡设御史

3、,任监察之职,称监察院御史(监察御史)。汉初省,旋复置。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武帝元封初,废诸郡监察御史。继之,分中国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3. 唐代前期,漕粮主要以关东地区为主,“发漕山东粟四百万石入关”;唐中后期,随着曲辕犁的使用,“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每年向北方运粮达30万石左右。材料主要说明A. 关东地区经济发展呈滞后性B. 重农政策在唐后期全面贯彻C. 先进农业工具对经济的推动D. 经济重心已完全转移到南方【答案】C【解析】材料显示由于曲辕犁的使用导致“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说明先进生产工具推动了经济的

4、发展,故C正确;材料没有比较关东地区和江南经济信息,故A错误;重农政策在封建社会一致得以重视和贯彻,故B错误;经济重心已完全转移到南方是南宋时期,故D错误。4. 北宋时期,政府在科举考试时实施了一些如别头试(将与考官有亲属关系的考生与常规考生分开考试,其阅卷、命题自成一体)、糊名法(指将考试考生的试卷上姓名、籍贯、年龄等信息密封起来)等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这些措施意在说明A. 政府加大对考官的管理B. 科举制已经走向了完善C. 根本上杜绝了考试作弊D. 政府注重选拔人才质量【答案】D【解析】材料显示北宋时期对于科举考试实行严格的监控,主要目的是防止官员参与考试腐败,以便使得科举考试的公平公正

5、性,更能选出高质量的人才,故D正确;材料主要是对科举考试程序的管理,故A错误;B中已经走向完善说法绝对;C中根本杜绝作弊显然不符合事实。5. 史料记载,清乾隆以后在外来商船的刺激下,四川省在稻米等传统粮食优势作物之外,形成了棉、桑、蔗、茶、果等专业种植区,甚至一些府县多种植烟草,“邑人业烟草者甚多,良田熟地种之殆遍”屡见不鲜。这一现象表明A. 清朝已经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B. 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C. 经济作物获利大于粮食作物D. 商品生产结构变化受市场影响【答案】D【解析】“外来商船的刺激下”导致专业种植区变化,说明当时商品生产结果与市场需求有很大关系,故D正确;A中已经放弃说法不符合

6、事实;材料中没有比较南北方经济水平,故B错误;材料没有比较二者获利的信息,故C错误。6. 李赞认为工商业者开采矿藏、贩运货物,都是对社会对个人有益的事情,说不上什么“可鄙”。以下李贽的思想主张中与这一观点相一致的是A. 追求物质享受实为人的天性B. 反对道学家遵从的是非标准C. 鄙视脱离现实生活进行空谈D. 极力推崇自由、个性、平等【答案】A【解析】“工商业者开采矿藏、贩运货物,都是对社会对个人有益的事情”说明从商获取物质利益算不上什么卑鄙事情,“追求物质享受实为人的天性”符合材料主旨,故A正确;材料不涉及道家思想精神,故B错误;空谈属于明清时期学风,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错误;自由、个性、平等

7、属于个性解放,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错误。点睛: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思想家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批判道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2反对封建专制。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主张限制君权;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等。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主张“工商皆本”的主张。7.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凭借一系列政治经济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而国内标志有“福新”“

8、茂新”等品牌产品也充斥着市场,这些无疑造成了“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的现象。以上现象说明A. 列强加紧了对华商品输出B. 国内民族企业获得长足发展C. 中国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场D. 自然经济模式受到内外夹击【答案】D【解析】材料中“华民生计”是指传统小农经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和国内品牌产品充斥”说明传统经济受到内外冲击,故D正确;A和B只是材料中体现部分信息;C属于中国经济受制于世界经济影响,不符合题意。8. 梁启超指出世界上的政治制度分为多君为政之世、一君为政之世、民为政之世三个阶段,中国也必定会发展到民为政之世。据此,梁启超强调A. 变革政治制度要立足于国情B. 维新思想主张铲除君主制度C.

9、 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势在必行D. 实行民主政治符合历史规律【答案】D【解析】材料中“君为政之世、一君为政之世、民为政之世”属于政治制度发展步骤,“中国也必定会发展到民为政之世”说明民主政治符合历史规律,故D正确;立足国情材料没有体现,故A错误;维新思想主张君主立宪,故B错误;维新派主张改革变法,不主张推翻清王朝,故D错误。9. 周锡瑞教授曾经指出:“推翻满清,建立民主共和政府,这种信念曾创造了对于革命几乎是普遍的支持。而在1912年以后,那种魔术般灵验的信念,开始淡薄起来了。尤其对于农民,革命带给他们的是一无所有。”材料意在表明A. 辛亥革命具有深厚群众基础B. 孙中山无意改变农民处境C. 三民

10、主义革命纲领没有实现D. 革命在后期脱离群众的支持【答案】D【解析】“普遍的支持”“尤其对于农民,革命带给他们的是一无所有”说明辛亥革命后严重脱离群众基础,故D正确;A与史实不符,辛亥革命没有群众基础;孙中山三民主义关注民生,故B错误;C中在辛亥革命后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得以实施。10. 老舍写的我这一辈子中讲道:巡警给行人强行剪辫后,晚上走到背胡同里,却挨了突如其来的一砖头,被打瞎了眼睛而无处申冤。这主要表明民国初期A. 社会习俗发生变革B. 君主专制制度尚未根除C. 民众思想比较保守D. 辛亥革命冲击了旧习俗【答案】C【解析】巡警给行人强行剪辫后遭遇到民众的报复,显然民众对于剪辫的事件不赞同

11、,体现出民众思想比较保守,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思想观念,不属于社会习俗,故A和D错误;材料中应该是民国成立之后,故B错误。11. 下表为1912-1920年中国主要民营工业发展速度表。该表可以反映出当时中国的民营产业1912-1920年中国主要民营工业发展速度行业项目1912年1920年年平均增长率(%)棉纱面纱产量指数100.0422.417.4面粉面粉产量指数100.0516.922.8卷烟资本额137.81680.436.7A. 发展速度已超过外来资本B. 深受国内民族主义运动影响C. 受“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D. 得到独立、均衡的发展【答案】B【解析】1912-1920年属于一战

12、期间,日本独自侵略中国,中国主要民营工业发展速度较快主要得益于群众性反对爱国运动的推动,故B正确;A材料没有体现出与外国资本比较;C属于1927年以后;D中独立说法不符合事实。.12. 1927年7月27日,周恩来说:“我们这次起义是敌人逼出来的,不如此便没有出路。起义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成功的关键在于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于有周密的准备,出敌不意,攻其不备,一举歼灭南昌的敌人。”周恩来意在说明A. 南昌起义应力求一举成功B. 中共已独立领导民主革命C. 国民大革命失败后的形势D. 南昌起义的条件已经成熟【答案】A【解析】“歼灭南昌的敌人”说明是南昌起义,“出敌不意,攻其不备”说明要力求一举成

13、功,故A正确;B是1927年井冈山根据地之后;C与材料意思不符合;D中条件显然不成熟。13. 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原因在于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点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日本)就非死不可。”其意在说明A.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B. 民众需要得到有效的动员组织C. 中共坚持持久抗战的革命路线D. 抗日战争已经进入到相持阶段【答案】B【解析】“于民众之中,主要原因在于民众的无组织状态。”说明组织民众对于打败日军的重要性,故B正确;材料主要是民众组织,不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A错误;持久战

14、不是材料中体现主旨,故C错误;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是1938年10月,故D错误。14.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准备宪法起草工作,然而当时大陆未全部解放,反革命势力还很猖獗,长期遭到破坏的国民经济尚待恢复,群众组织和觉悟程度尚未达到应有水平等。以上表述是为了说明A. 政府事实上没有掌握政权B. 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必要性C. “一五”计划召开的背景D. 宪法制定条件尚不成熟【答案】D【解析】材料从政治、军事、经济以及群众组织来说明宪法制定的条件很不成熟,故D正确;新中国成立标志中共掌权,故A错误;政协已经召开,故B错误;“一五计划”是1953年 开始,时间不符合,故D错误。15.

15、 “一五”计划期间,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央正式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各省、市人民政府的财经委担负计划任务,综合编制自身计划,受国家计划委员会指导:而区、市财委的计划局受同级财委和上级计划机构的双重领导。这一体系的形成A. 使国民经济得以迅速恢复B. 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转变C. 为工业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D. 成为国家机构改革的开端【答案】C【解析】材料显示国家成立计划委员会,地方财经委担负计划任务,主要目的是保障“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故C正确;A是1952年完成;B属于三大改造;D中属于政治改革,不符合题意。点睛:在高考复习中,首先注意抓住重点,通过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

16、动、十年“文革”等主要事件总结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教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本专题的核心内容,在复习这一部分内容时考生要掌握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形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其次,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既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总结其经验;又要正确看待探索中的挫折,尤其是“文革”时期的挫折。16. 以下两幅图反映当前某省农村土地流转的方向和形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农村土地改革的市场化程度提高B. 坚持土地公有制是农村改革的前提C. 发展非农产业是农村致富的关键D. 市场经济体制下土地流转势在必行【答案】A【解析】新时期我国农村实行土地流转措施,扇形

17、图显示转入农业合作社以及转包和出租的比例大大增加,说明农村土地改革逐渐市场化,故A正确;农村土地一直是国家公有制,农民获得的是使用权,故B错误;C中致富关键说法绝对;材料说明土地流转方式,不是原因,故D错误。17.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智者是希腊人的“启蒙者”,是以“智慧、科学、音乐、数学等教人”的教师,对智者哲学中积极部分给子了肯定。这主要是针对智者学派A. 向城邦公民传授参政知识B. 肯定人的价值和否定了神C. 将研究对象由神转变为人D. 鼓励雅典公民要积极参政【答案】B【解析】“智者哲学中积极部分给子了肯定”显然肯定智者学派思想,智者肯定了人的价值,将人从神灵和自然控制中解脱出来,故B正

18、确;A属于民主政治,不属于思想;C中研究对象一直是人和人类社会;D属于公民参政,不符合材料主旨。点睛:主线就是“人”,要把握“人”在各个时期的地位变化,各个时期对“人”的道德素养的追求,各个时期人们为达到对“人”的追求而采取的措施和进行的活动。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苏格拉底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18. 梭伦改革之前,雅典的德拉古法以严酷著称,偷窃水果、懒惰等过失都要判处死刑,人民指责它不是用墨水所写,而是用血写的。梭伦改革后,废除了这一酷刑,规定除杀人罪外其他罪犯都不得处以死刑,任何公民皆有权提出控告。这一变化体现出A. 雅典公民实现

19、了人人平等B. 打破了贵族垄断司法局面C. 古雅典对人权的尊重D. 雅典法律体系走向完善【答案】C【解析】梭伦改革废除酷刑,提出公民控告权,显然是从人权角度出发,体现出法律的关注人性特点,故C正确;A中人人平等说法不符合事实;雅典仍然是贵族垄断法律,故B正确;D说法不符合事实。19. 十二铜表法规定:“有人歌唱有害的歌遥,必须执行死刑。”法经规定:“议国法令者诛,籍其家及其妻氏。”二者思想都A. 有效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B. 产生于高度发展的商品经济时代C. 体现出对民众严格的思想控制D. 推动了人文主义运动的发展【答案】C【解析】“有害的歌遥”“议国法”都是从思想角度控制民众,故C正确;法

20、经属于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故A错误;中国是小农经济,故B错误;中国不是人文主义,故D错误。20. 在俾斯麦出任帝国宰相的漫长任期中,德皇和宰相在原则问题上都相互信任的,以至于俾斯麦能够大权在握、纵横捭阖,成为帝国权力的真正化身。这主要说明A. 帝国宰相与德皇之间相互制约B. 德意志帝国宰相掌握最高行政权C. 俾斯麦的职权凌驾于德皇之上D. 帝国宰相职权和任期取决于德皇【答案】D【解析】德意志宪法规定,宰相由皇帝任免,对皇帝负责,所以“德皇和宰相在原则问题上都相互信任的”,故D正确;宰相不对皇帝制约,故A错误;皇帝掌握最高行政权,故B错误;宰相职权显然不能凌驾于皇帝,故C错误。点睛:德国君主立

21、宪制21. 列宁在发表四月提纲时说,沙皇统治虽然不复存在,但俄国所参加的这场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没有变,所以,谁奢谈“保卫祖国”,他(普列汉诺夫)就是个“帝国主义者”!据此,列宁认为A. 二月革命己经完成民主革命任务B. 十月革命迎合了苏俄革命的形势C. 普列汉诺夫不赞成社会主义革命D. 普列汉诺夫支持临时政府的决议【答案】D【解析】列宁批判普列汉诺夫是个“帝国主义者”,显然是因为普列汉诺夫赞同临时政府参加一战,说成“保卫祖国”,故D正确;十月革命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故A错误;十月革命还没有到来,故B错误;材料没有论及普列汉诺夫不赞成社会主义革命信息,故C错误。22.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

22、会上说:“我们必须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政府企图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否则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这一言论A. 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B. 导致美苏“冷战”正式形成C. 直接促成了马歇尔计划D. 影响了战后国际格局【答案】D【解析】材料论述的是杜鲁门主义,这一政策出台,标志冷战的开始,影响了战后的国际格局,故D正确;A是丘吉尔铁幕演说;B是两大军事集团成立;C中直接促成说法错误。23. 下图是三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关系图。对此图的正确解读是A. 三次工业革命彰显科技的魅力B. 信息技术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C.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速度最快D. 三次

23、工业革命的领域各不相同【答案】B【解析】数轴图显示第二次工业革命从1900年到1950年,时间跨度短,发展速度快,故B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没有科技成分,故A错误;第三次科技革命没有体现出对于生产力发展速度,故B错误;D不是材料体现主旨。24. 下图是二战后美元的世界流通示意图(箭头表示流动方向)。从中获取的最准确信息是A. 布雷顿森林体系相对较为稳定B. 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着霸权主义C. 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中心单一化D. 美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受益者【答案】D【解析】图片显示其他国家美元投资和购买国债,均与美元挂钩,体现出美元是资本主义世界货币,显然是美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受益者,故D正确;A中稳定

24、材料没有体现;材料不能说明美国是货币霸权主义,故B错误;C中单一化不符合图片信息,图片是相互的。第II卷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52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83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卓越地贯通了伦理学和形而上学的内容。孟子早已说过,他相信孔子在编订这部编年史时把支配万物的上天的准则运用于人类历史的进程。由于董仲舒、孔子博得了处于历史中心的圣人素王的位置,他(董仲舒)从这些不变的准則出发,以微而婉的方式简洁地表达了对人们的行为的褒贬。伦理学和形而上学的结合关乎对他们的品质的评判,这一点很可能给当时

25、的统治者留下了强烈的印象。费正清剑桥中国秦汉史材料二当近代知识分子第一次从全球的范围内审视中国时,他们看到的是一个被理学统治的中国。近人所理解的儒学,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理学,要求被当近代知识分子第一次从全球的范围内审视中国时,他们看到的是一个被理学统治的中国。近人所理解的儒学,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理学,要求被理学统治了一千年的中国的知识分子不以理学的眼光看待儒学,几乎是不可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这店里的东西恐怕很难有哪一件是真正属于孔子的,“孔家店”实际上是没落的封建意识形态的代表,“孔家店”实际上是理学店。刘孟骧中国儒学史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思想的特点及其成

26、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和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学地位变化的相同之处,并对此进行简要评述。【答案】(1)特点:重视传承与借鉴孔孟之道;思想体系具有杂糅性:辩证分析人的行为和神化君主。成因:董仲舒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学思想之中;孔孟思想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为迎合汉武帝大一统,提升君主地位。(2)相同之处:促使儒学地位发生巨变;社会对儒学的看法发生逆转。评价:儒学地位的变化,既能说明儒学具有顽强生命力,也说明其糟粕部分阻碍了社会进步;儒学对社会的影响,需结合不同时代的国情来进行辩证分析。【解析】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一“从这些不变的准則出发”“伦理学和形而上学

27、的结合”并结合董仲舒思想特点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成因从董仲舒思想特点以及维护统治需要角度回答。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和二从儒学地位变化以及社会对于儒学看法回答;第二小问从儒学地位的变化以及儒学对社会的影响角度回答。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0年,冷战的焦点从欧洲转移到远东。这时,东方与西方(两大阵营)在欧洲已成均势,但是,远东的均势却为一个重大发展共产党在中国的胜利所打破。正如布尔什维克革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副产品一样,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副产品。摘骗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美国政府对中国现实和未来的认识和判断促使其调整对华政策,但又始终受到美国国

28、内亲蒋势力和中共对美政策的制约和影响。在美国全球战略出台、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对新中国采取强硬的政策,麦卡锡主义既是一份警告杜鲁门政府在东亚不得再退却的最后通牒,又是一帖促使它步入军事干涉中国之路的刺激剂。摘编自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冷战格局的变化,分析成因。(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成立之初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因素,并谈谈你对二战后初期中外关系的认识。【答案】(1)变化:冷战的焦点从西方转移到东方。成因:新中国的成立;朝鲜战争的爆发;欧洲均势的形成。(2)因素:美国国内对国共两党的不同态度;美国全球战略

29、;麦卡锡主义的冲击;杜鲁门主义的影响。认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是决定中外关系发展态势的重要因素;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冷战政策阻碍了中西方的交流。【解析】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冷战的焦点从欧洲转移到远东”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共产党在中国的胜利”以及朝鲜战争等角度回答。点睛: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关系杜鲁门主义表现为赤裸裸的反共反苏。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美国总统杜鲁门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计划经济对期我国经济波动大起大落,几个经济周期表现为古

30、典型经济周期: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调拉经济,经济增长仍然有所波动,但即使在经济周期的谷底,仍保持一定的这度在增长。新中国60年统计汇编(2009年前)和2011中国统计摘要(2009年,2010年)结合中国现代史相关史实从上述图文材料中提取一条有效信息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信息:改革开放后三十年,中国已基本避免了经济的大起大落。阐释: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上来的决策,经济发展的环境大为改善。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相继展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1世纪初基本确立,经济稳定提速;1980年对外开放拉开

31、了序幕,经过三十多年,最终形成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型,现依据材料提取信息,然后结合所学进行论证,本题可以依据材料文字信息提及图片从“改革开放后三十年,中国已基本避免了经济的大起大落”角度分析回答;第二小问论证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决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对外开放拉开了序幕”等角度思考回答。(二)选做题:请考生在第28、29、30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28.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从1906年11月开始,清政府参照西方“三权分

32、立”的模式,把“刑部著改为法部,专任司法;大理寺著改为大理院,专掌审判清末政府仿照国外资本主义大陆法系国家的司法体制、在各级审判机关内部设立检察厅专门负责刑事案件的侦查和公诉,开创了在中国司法体制上实行控审分离的先河。中国传统的诉讼审判机制中无独立的诉讼法体系,又无明确的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的区分。在清末变法过程中,沈家本通过考察和研究东西方各国的法律制度,提出首先要区分民诉、刑诉的主张中国古代按照“有罪推定”原则,无视法律当事人的权利,实行下纠纷式审判方式。清末政府通过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以及其后几部法律,第一次在中国历史上规定了辩护法和律师制度,被告人有权对自己所受到的控诉进行辩护,并随时

33、可以自己选择或由法定代理人为其选任辩护人。摘编自刘哲清末司法的近代化变革(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司法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司法改革存在的弊端。【答案】(1)特点:司法审判专业化、独立化;借鉴西方司法模式;尊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推崇律师辩护制度。(2)弊端:建立和管理模式流于形式;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在君主专制体制下,无法保障司法审判的公正与公平。【解析】依据材料中“实行控审分离”“区分民诉、刑诉的主”“了辩护法和律师制度”的信息归纳回答。依据材料和所学从管理模式流于形式、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以及无法保障司法审判的公正与公平角度回答。29.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

34、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973年12月3日联合国在纽约总部召开第三次海洋法会议,此前,联合国曾于1958年2-4月和1960年34月在日内瓦举行过两次海洋法会议,由于大国的控制,把领海规定为12海里,没有反映发展中国家的愿望,所以,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举行本身,就是对海洋霸权主义者的重重的一击。与会的国家共有167个。美苏则对会议采取抵制态度。它们先以“时权不成熟”为借口进行阻绕,后又一反常态,提出海块通行、捕鱼、科研等问题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企图使会议达不成协议。但是,经过第三世界国家团结一致的努力,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历时9年、共举行了11期,16次会议,最后于1982年12月10日在牙买加的

35、蒙特哥湾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约共320条,另有9个附件。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和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产生的主要影响。【答案】(1)历史背景:不结盟运动迅速发展;美苏对海洋的争夺较为激烈;民族独立运动及要求维护自身海洋权日益高涨。特点:会议内容专一及目标明确;历时较长;参与国家较多。(2)影响: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第三世界的国际地位大为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反对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的胜利,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解析】第一小问依据材料“日内瓦举行过两次海洋法会议,由于

36、大国的控制”的信息以及所学从政治、海洋和民族独立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历时9年、共举行了11期,16次会议”的信息从时间、目标和参与国家回答。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冲击两极格局、反对霸权主义以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角度回答。3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曾国藩,汉族,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率者,清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湘乡派”创立人。他是被满清赋予大权的第一个汉人,以血腥的手腕破灭了汉族人民的大反抗,暂时拯救了满清统治者的大危机曾国藩创办中国第一家近代兵工厂(如1961年,曾国藩在安庆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派遣第一批出洋

37、留学生、制造出第一条大轮船、设立江南制造局并翻译泰西科学书籍,因此有人誉之为中国现代化之父在家庭教育思想上,他提出要孝顺长辈、虚心向学、严于律已、持之以恒等,以其开放性的品质给当代教育带来诸多启示钱穆在论及曾国落这样评价“其论学尤以转移风俗,陶铸人才为主。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才,此即其毕生学术所在,亦即毕生事业所在也”。关于曾国藩评价的几个问题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曾国藩的主要历史活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对曾国藩这一历史人物进行评价。【答案】(1)主要活动:镇压农民运动;参与洋务运动;注重家庭教育。(2)评价:作为晚清重臣的曾国藩,其参与的洋务

38、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其开放的品性、移风易俗、注重人才培养和家庭教育的理念对当代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农民运动的镇压则深刻体现出其阶级的局限性。【解析】依据材料中“破灭了汉族人民的大反抗”“中国第一家近代兵工厂”“家庭教育思想”的信息归纳回答。依据所学从参与洋务运动以及家庭教育等角度评价积极性以及农民运动的镇压的消极性回答。点睛:评价近代人物,主要看他的政治主张、措施或行动:对反对封建势力,动摇其统治基础有何作用;对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独立有何作用;对西学的传播发展有何作用;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有何作用;对挽救民族危亡,探索强国富国之路有何作用。特别要注意他在上述几个方面比他的前人有何进步,此点是确定近现代政治人物时应把握的总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