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分层作业(十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建议用时:45分钟)1二十四史记述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明朝崇祯17年(公元1644年)四千多年的历史,是研究中国历史最主要的文献资料。这说明史学典籍是()A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C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传承着中华文明 D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B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说法错误;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C说法错误;凝固的艺术是建筑,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D说法错误。2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
2、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 103 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D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A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奠定了中医治疗的基础,并一直发展到现在,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说明中华文化兼收并蓄,A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文化间的相互交流,B不选;材料没有强调文化多样性,C不选;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D错误。3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作品,文学界称浮生六记为“小红楼梦”。其中海国记“册封琉球国记
3、略”页中的文字清晰地记载了黑水沟为中国(清廷)与琉球国的分界线,钓鱼台(岛)明显在中国领域内的事实。可见()A文学作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B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D史书典籍有助于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凝聚力B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A错误;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促进,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排除D;浮生六记是文学作品,不是史书典籍,通过本书文字记录一些事实,表明B符合题意;C与题意不符。4中国历来有“易代修史”“盛世修书”的传统。一个朝代灭亡以后,后继的新
4、朝代为了总结历史,吸取经验教训,都要给上一个朝代编撰历史,这个优良传统绵延不绝。这有利于中华文化()A百花争艳,异彩纷呈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C薪火相传,一脉相承D潜移默化,深远持久C“易代修史”传统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使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百花争艳,异彩纷呈,面向世界,博采众长,A、B不符合题意;潜移默化,深远持久是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D不符合题意。5有人说汉字是“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是血脉”。我们写“休”字时,就仿佛劳作之人,树下乘凉;想到“仙”字时,就似乎人在山巅,临风长啸。可以说这是其他表音文字所无法体现的意境和美感
5、。这一观点表明()A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B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C文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D汉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材料强调“这(汉字)是其他表音文字所无法体现的意境和美感”,A正确;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B、C、D错误。6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快速的键盘输入取代了手写汉字,汉字的日常书写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光明网做了一个“汉字书写调查”,85.2%的被调查者认为,全民的汉字书写水平在下降。如果请你撰写论文谈谈书写汉字的重要性,文章的标题可为 ()A书写汉字,传承文化B书
6、写汉字,批判继承C立足实践,创新汉字D普及书法,古为今用A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在传承文化中具有重要作用,A符合题意;当前阶段,对于汉字,基本不存在去其糟粕、创新发展问题,排除B、C;书写汉字与普及书法,特别是古为今用,关系不大,排除D。7河南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早在商朝,烹调始祖伊尹就创立了“五味调和”等烹饪理论;北宋初,豫菜逐渐形成了色、香、味、形、器五性俱佳的完整体系;今天,豫菜仍旧是国宴的烹饪基准。这表明豫菜 ()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交流借鉴、以我为主亘古不变、保留特色创新发展、特色鲜明ABCDB早在商朝,烹调始祖伊尹就创立了“五味调和”等烹饪理论,今天,豫
7、菜仍旧是国宴的烹饪基准。这表明豫菜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创新发展、特色鲜明,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交流借鉴、以我为主,排除;忽视了豫菜的变化。8五台山是佛教圣地,是持续1 600余年的佛教文化信仰中心。同样是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印度的佛教大都失传了,中国的佛教却繁荣昌盛,甚至连佛教礼仪、服装等细枝末节的元素都保留得非常完整。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A源远流长B一成不变C个性鲜明D博采众长A“持续1 600余年保留得非常完整”说明时间久远,体现源远流长,故选A。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经专家认定,六千多年前刻画在陶器上的符号就是汉字的雏形。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
8、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我国历朝历代都以汉字作为官方文字。材料二相传我国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他们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1)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2)汉字对中华文化有什么作用?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文化的特征,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材料一的关键词是“汉字”,材料二的关键词是“史官”“史实记载”,抓住这些关键词就不难回答第(1)问。第(2)问直接按课本内容回答汉字的作用即可,由此可见识记和理解基础知识十分重要。答案(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2)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之一。文
9、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化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10.中华民族是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民族之一,神舟九号升空,太空迎来首位中国女航天员,中国流传数千年的神女飞天传说成为现实。而今,神舟十一号也已经成功发射。这反映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文化激励人们走向成功文化创新的主体是实践ABCDA中国女航天员完成了神女飞天的古老梦想,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符合题意;中华民族是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民族之一,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
10、长,符合题意;与材料无关;说法错误,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11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有大量关于农作物的字,如禾、黍、粟、米等,其中的“禾”字,像一株有根有叶、谷穗下垂的植物。“禾”是谷类植物的总称,但在秦汉以前,“禾”多指粟,即今天的小米;后世则多称稻为“禾”。在汉字中,凡以“禾”为义符的字,大都与农作物或农业活动有关,如秉、秋、秀、种、租等。这说明()汉字作为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应该得到传承汉字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汉字作为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的骄傲ABCDC由材料可知,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我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应该得到传承,故入选;
11、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错误;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排除。12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已有5 000年历史。围棋是整个中华民族血脉交织、沁骨入髓的情愫。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样,由游戏到思想,围棋的思维沉淀了无数先人的智慧,蕴藏了东方文化最原始的能量。材料说明()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下围棋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ABCDB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表述的是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与题意无关;题目中,“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已有5 000年历史以及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样”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故正
12、确;“围棋的思维沉淀了无数先人的智慧,蕴藏了东方文化最原始的能量”表明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故入选。13在伦敦总部举行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发布仪式上,正式确认新华字典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它是全球各国和地区汉语学习者的必备工具书。这表明()中华文化薪火相传、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有利于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新华字典在推广汉语学习上扮演着重要角色ABCDC汉语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欢迎,这说明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从而有利于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而新华字典是全球各国和地区汉语学习者的必备工具书,说明新华字典在推广汉语学习上扮演
13、着重要角色,符合题意;材料中并未涉及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题意不符;错误,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14在美国休斯敦市中心赫尔曼公园,安放了一尊供世人瞻仰的孔子铜像。铜像的基座上雕刻着最能代表孔子思想的三句经典语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请你谈谈来自几千年前的孔子思想至今仍能为世人所借鉴说明了什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审题能力。设问中“几千年前”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孔子思想”说明考查传统思想的影响;材料中孔子雕像安放在美国,说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具有影响力。答案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孔子思想至今仍能供世人所借鉴,正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孔子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世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孔子铜像落户美国,也说明中华文化正走向世界,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