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江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儒家传统与鲁迅的精神至上观鲁迅的通过转变国人的思想意识,振兴疲弱的旧中国的理想,我们称之为“精神至上观”或“精神至上主义”。精神至上主义是鲁迅思想模式的一个特征,而这一思想特征的形成依据又主要与儒家文化传统有关。精神至上主义作为鲁迅的一种思想模式,它需要长期的环境、心理、知识的积累和思想的训练才能形成。就鲁迅的精神结构形成的历史文化语境而言,鲁迅从小受到的是正规的儒家文化的教育,他的最直接的文化环境是一个以儒家传统为信仰的正统
2、家庭,鲁迅的精神结构在本质上是与儒家传统紧密传承的。鲁迅之所以被誉为“民族魂”,之所以在一个动荡的时代而没有成为昙花一现的思想者,之所以始终没有失去他的现实意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脚踏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自觉或不自觉地与民族传统保持着积极的联系。鲁迅的“个人”是指一种独立人格,而这种独立人格又是在个性精神的支撑下实现的,所以他才把民族振兴和民族文化重建的基本途径最终归结到“尊个性而张精神”上来。在鲁迅看来,个人化的思想是历史进化和社会解放的动力之源。他所强调的人的精神,不仅是一种民族解放和文化重建的历史需要,而且常常在他的历史文化评判中不声不响地成为某种价值标准。他所提倡的是与肯定
3、个性精神和思想意识的重要地位合拍的文化价值,他所反对的一般也是否定和压制精神至上的历史观念和文化现象。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一生思想和作为虽也不断地变化,但始终没有放弃思想启蒙这个追求。鲁迅走上文艺的道路是出于他看准了文艺最善于改变人的精神。作为文艺家的鲁迅,也正是自觉用这样一种价值原则去选择文化和接受文化的选择。鲁迅批判政治和张扬文艺并非他真正的和最终的目的。他所急于实现的历史功能是人的精神的改变,即人的精神的独立。概而言之,从存在角度说,这种精神至上主义,在鲁迅的思维结构中是否是一种自觉,或者是在多大程度上的自觉十分复杂,但无可辩驳的是鲁迅的思维所触及的许多方面都体现出精神至上的思想倾向。同
4、时精神至上主义在鲁迅一生的精神活动中,构成了某种反复和不断出现的现象,这说明精神至上主义已经成为鲁迅的分析范式。儒家思想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它的心学模式。心学模式在中国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土壤,深入人心,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儒学的突出人的心智功能的思想倾向,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民族文化逻辑,这不仅表现在中国哲学和思想史中,在实际的历史行为里,人们也也从未忘记“民心”,忘记“人的因素”等,对人的精神的表达、理解和强调有时甚至有些过分。由于这种思想模式是以一种文化基因的形式在鲁迅的精神结构中加以延续的,因而他本人没有清醒地察觉或是干脆没有察觉也是十分正常的,我们却不能因此对鲁迅的思想模式与儒家心性之学的密
5、切关系视而不见。(选自文学教育,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精神至上观”就是鲁迅的转变国人的精神世界,振兴旧中国的理想,我们又称为“精神至上主义”。B. 鲁迅思想模式的一个特征是精神至上主义,而这一思想特征的形成依据与儒家文化传统有着密切关系。C. 作为鲁迅思想模式之一的“精神至上观”,是在长期的环境、心理、知识的积累和思想的训练中积淀而成的。D. 从存在角度,我们可以清楚梳理“精神至上观”在鲁迅思维结构中是否是一种自觉,或者是在多大程度上的自觉。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A. 鲁迅从小接触的是一个以儒家传统为信仰的正统家庭
6、,在本质上,鲁迅的精神结构与儒家传统紧密传承。B. 脚踏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自觉或不自觉地与民族传统保持着积极的联系,这是鲁迅被誉为“民族魂”的原因。C. 鲁迅把民族振兴和民族文化重建的基本途径归结为“尊个性而张精神”,原因是鲁迅的“个人”是在个性精神的支撑下实现的。D. 精神至上主义已经成为鲁迅的分析范式,表现为精神至上主义在鲁迅一生的精神活动中,构成了某种反复和不断出现的现象。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鲁迅所强调的人的精神,不仅是一种民族解放和文化重建的历史需要,而且常常在他的历史文化评判中不声不响地成为某种价值标准。B. 鲁迅一生思想和作为虽
7、不断变化,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思想启蒙这个追求,他反对是否定和压制精神至上的历史观念和文化现象。C. 鲁迅走上文艺道路的原因是他看准了文艺最善于改变人的精神。他所急于实现的历史功能是人的精神的改变,即人的精神的独立。D. 儒学的突出人的心智功能的思想模式以一种文化基因的形式在鲁迅的精神结构中延续着,鲁迅对此没有清醒地察觉或干脆没有察觉也是正常的。(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4-6题探亲安石榴东北姑娘海蓝嫁给山东小伙柴万金四十八年,俏丫头变成了银发老人,却只跟老柴回过一次山东老家。为啥呢?海蓝说,不敢回了呗,再回,怕是心肝肚肺也得割一半留给婆家人。活不成啰!柴万金出生在鲁西
8、一个贫穷的小村子。1960年到黑龙江大兴安岭找活路,被招为林业伐木工人,又依着他高小文化和圣贤之地的仁义,当了两年的伐木工人后就做了调度。1970年,柴万金二十五岁娶了同龄的东北漂亮姑娘海蓝。小两口新婚燕尔,甜蜜得很。柴万金提出回山东老家看父母,海蓝没有个不答应的。两个人就开始准备礼物。他们工资高,福利好,一年四季的工作服都穿不完,再加上海蓝在商店做售货员。怎么说也有些便利条件,两个人准备了大包小裹一大堆。要出发了,海蓝突然想起一件事,就是海蓝手腕上戴的是结婚时父母给她置办的一块瑞士英纳格表,而柴万金手腕上却是一块旧上海表,还是老丈人送他的。柴万金也不是挣得少,实在是月月都把钱寄回山东老家了。
9、到结婚时基本上就是一个内外都干干净净的小伙儿。老丈人是个爽快人,不仅不责怪,而且还夸他是孝子。不过也说了。海蓝是家中最小的,嫁妆偏多些兄姐们不会说什么,即使这样也不能给女婿买新表了。老丈人说你就戴我这块旧表吧,看个钟点还是很准的。可要回山东老家了,小两口要面子啊,尤其海蓝,疼丈夫,要他在家人面前赚足面子,就跟自己的朋友小红借了她丈夫的英纳格男士手表。千里迢迢奔山东,一个月之后小两口原路返回,到家时冷不丁地娘家人都不敢认他们了。走时小两口都穿着毛料套装大皮鞋,此时站在父母面前的一对小人儿却成了逃荒的乞丐,他们穿着农家织布的裤褂、黑布鞋,小脸儿憔悴不堪海蓝哇的一声就哭了,只说了一句话:妈,我这辈子
10、再也不回山东了!原来小两口带的礼物悉数送出,最后自己穿的衣服也让婆家人要去了,海蓝奋力保住了自己的手表,却眼睁睁地看着小叔子把丈夫手腕子上的表戴在自己的手腕上。回东北之后好久,海蓝才跟父母兄姐说:那个穷啊,别提了。没法说,简直都成胡子土匪了,看着你时眼睛都是红的,那块手表还是海蓝私下里接了母亲的钱,赔了人家。可是从此,海蓝发誓不回老家,也不许柴万金再回去,当然每个月海蓝都会准时给老家寄钱。其实,海蓝不许柴万金回老家是气话,柴万金也的确是因为工作忙很少回老家,整整二十年他只回了三次,两次奔丧,一次是公差绕道探亲。每次回来大同小异,都是被搜刮得囊中空空。海蓝就是因为这,明白一个千真万确的道理:穷,
11、便是个无底洞。也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老家渐渐地不要钱了,相反,来信来电话总是热情邀他们回家看看,说现在日子好过了,家乡可美了。海蓝听了,笑笑,当个故事听呗,对老家的恐惧已成为她的一个心病,一直到两个小孙子不用看护了,老两口突然没事可做,柴万金的思乡梦就浓了起来,晚上都无法入睡了。海蓝心软了,说:老柴,我们回山东老家看看吧,就当是旅游。两个人说走就走,到了山东德州一下火车,就看到一群人来接他们少说也有二十几口子蜂拥而来,还大声嚷嚷着,叫大哥大嫂的,大爷大娘的、大舅大舅母的,还有叫爷爷奶奶的。海蓝本来有些发蒙,忽然发现这群人奔到离他们十几米时,突然一起向他们跑了过来,手臂也都伸出来了。海蓝脑子嗡的一
12、下。拉着老柴的手大叫:可不好了,快跑吧,胡子又来了事后坐在小叔子家的小洋楼里,海蓝都不好意思了。小叔子说,嫂子我不怪你误会,那些年咱家太穷,的确拖累了哥哥嫂子,我们心里都记得你们的好。现在不同了,咱家日子是什么样子呢?这么跟你们说吧,你就往好里想。怎么想都不过分,就是这么好!接着就跟哥嫂仔细讲解了这四十年家乡的变化。吃团圆饭的时候,小叔子捧出一瓶五粮液,庄重地给兄嫂斟上,并提议为兄嫂的健康干一杯!这时候柴万金站起来,笑呵呵地说:我已经听明白了,我们家经过了千辛万苦奔上的好日子,是有个转折点的,那就是让中国老百姓永远铭记的1978年。那么我们就为这四十个美丽的春天干杯吧!大家齐声赞好,屋里笑声一
13、片,浓郁的酒香四处飘散,多么像幸福四溢的生活啊。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小说开头说海蓝嫁给山东小伙柴万金四十八年,却只跟老柴回过一次山东老家,而且是不敢回,巧设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B.柴万金每次探亲回来大同小异,都是被搜刮得囊中空空。这几次的经历反映了当时农村社会因贫穷而导致社会公序良俗被破坏殆尽的现实。C.海蓝因为第一次探亲时的遭遇给她留下了心理阴影,不敢再和丈夫回家探亲,但她坚持给老家寄钱,可见其性格中的善良与贤淑的一面。D.海蓝和丈夫第二次回山东老家探亲时,小叔子家住的小洋楼、喝的五粮液酒与以往的一穷二白、见
14、了东西就抢的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5.小说以“探亲”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6. 对小说中柴万金的五次探亲,作者用墨并不均匀,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二、 古代诗文阅读(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刘蟠字士龙,滨州渤海人。汉乾祜二年举进士,解褐益都主薄。宋初,历安远军及河阳节度推官、保义军掌书记。乾德五年,召拜监察御史,典染院事。初苏晓掌京城市征颇干集及卒选蟠代之冬命为太宗生辰使。开宝七年,与殿中丞刘德言同知准南诸州转运事。太平兴国初,就迁仓部员外郎,改转运使,岁漕江东米四百万斛以给京师,颇为称职。秩满,部内僧道乞留,诏许再任,赐金紫,
15、改驾部员外郎。八年,丁内艰,时以诸州纲运留滞,起复,知京城陆路发运司事。会河决韩村,大发丁夫塞之,命蟠调给其饷,未几河塞。朝廷方议封禅,以蟠为东封水陆计度转运使,会诏罢其礼。俄迁工部郎中,充河北水路转运使,改刑部郎中,就充水陆转运使,入判本部事。籍田毕,迁左谏议大夫。淳化初,兼同考京朝官差遣。二年,暴中风眩,上遣太医视之,赐以金丹。卒,年七十三。赐钱十万,给其丧事。蟠性清介寡合,能攻苦食淡,专事苛刻,好设奇诈,以售知人主。典染作日,太祖多临视之,蟠侦车驾至,辄衣短后衣,芒腾持梃以督役,头蓬不治,遽出迎谒。太祖以为勤事,赐钱二十万。尝受诏巡茶淮南,部民私贩者众。蟠乘羸马,伪称商人,抵民家求市茶,
16、民家不疑,出与之,即擒置于法。子锴,初以父荫为大理评事,咸平二年,擢进士第。尝献幸太学颂。真宗中夜观书,得锴颂,颇嘉赏之,出以示辅臣,且言锴幼孤,能自立,召试,命直史馆。累迁至户部郎中、盐铁副使。(选自宋史刘蟠传,有删减)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初/苏晓掌京城/市征颇干集及卒选蟠/代之/冬/命为太宗生辰使B.初/苏晓掌京城市征/颇干集/及卒选蟠/代之/冬/命为太宗生辰使C.初/苏晓掌京城/市征颇干集/及卒/选蟠代之/冬/命为太宗生辰使D.初/苏晓掌京城市征/颇干集/及卒/选蟠代之/冬/命为太宗生辰使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17、)A.解褐,褐,粗布或粗布衣服。解褐,脱去粗布衣服,比喻入仕为官。B.金紫,金印紫绶的简称。秦汉时期相国、丞相、太尉、大司空、太傅等皆金印紫绶。C.纲运,成批运送大宗货物。每批以若干车或船为一组,分若干组,一组称纲。D.累迁,指多次升迁官职,“迁”与“授、拜、陟、擢、进”意义相同,都有升迁的意思。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刘蟠深得民心,官职多次升迁。在他做转运使任满的时候,统辖区内的僧人道士请求留下他。他多次升迁至工部郎中、左谏议大夫。B.刘蟠兼任官职,深得皇帝体恤。淳化初年他兼任同考京朝官差遺。中风后,皇帝派遣太医给他看病,他去世后,皇帝赐钱供给其家人办理
18、他的丧事。C.刘蟠尽职尽责,认真勤于政务。在他主管典染作坊时,亲自穿着草鞋拿着木棒监督劳作,头发蓬乱不整,急忙出迎太祖,深得太祖信任。D.刘蟠光耀门相,后辈不辱门庭。他的儿子刘锴因为进呈幸太学领而受到真宗赞赏,通过面试被任命为直史馆,多次升迁至户部郎中、盐铁副使。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会河决韩村,大发丁夫塞之,命蟠调给其饷,未几河塞。(4分)(2) 蟠乘羸马,伪称商人,抵民家求市茶,民家不疑,出与之,即擒置于法。(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11-12题。晚秋登城北门陆游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
19、,两行雁带杜陵秋。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注】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 诗的第一句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渐衰颓的情况。B. 本诗写诗人登楼所见所想,描写与议论相结合,层次清楚,感情激愤,爱国之思、赤子之情跃然纸上。C. “梦魂犹绕古梁州”,诗人经常怀念曾经的戎马生涯,“魂牵梦萦”正是其收复失土、报国心志的抒发。D
20、. “横槊赋诗非复昔”,“横槊赋诗”指作者驻守边地军中吟诗之事,“非复昔”感慨良多,铁马往事仍萦怀。12. 本诗以“愁”字为线索,贯穿全篇。请简要赏析。(6分)1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以“月”烘托离别时惨淡气氛的语句是“ ”,以“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寂寞冷清的语句是“ ”。(2)李白的蜀道难中“ ”一句,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山峰座座相连,与天近在咫尺;而“ ”一句则写出了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的场景。(3)锦瑟一诗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 ”。(4)杜甫登高中“ , ”两句,抒发了作者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
21、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5)李商隐在马嵬中用对比手法警示后世、点明题旨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4-16题。(6分)奥林匹克宪章明确规定,奥林匹克运动的主旨在于鼓励所有人都能“享受”竞技和非竞技运动。“体育为大众”“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等口号对人们耳熟能详,都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广泛的参与性和群众性。但在我国,尽管全国健身计划纲要已经_了十几年,群众体育活动也蒸蒸日上,但大众传媒对于群众体育的报道频率报道力度报道水平都无法与竞技体育运动相比。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群众体育在激烈程度精彩程度,以及明星运动员的_等方面都远逊于竞技体育运动;
22、同时,大多数竞技体育赛事通常都有商业资本赞助,媒体可通过报道、转播等途径获得可观的收入,( )。 因此,大众传媒通常都会在满足“受众期待”的堂皇旗号下,倾力传播竞技体育,而_甚至轻视群众体育运动。这种做法无论是从视体育为重要教育手段的奥林匹克运动来看,还是从大众传媒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来看,都属于_。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A施行 号召力 漠视 买椟还珠B实行 感召力 忽视 舍本逐末C实行 感召力 漠视 买椟还珠D施行 号召力 忽视 舍本逐末1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而带有公益性质是大多民间群众体育运动的特点B而媒体传播民间群众体育运
23、动却收益甚微C而民间的群众体育运动却不能给媒体带来收益D而民间的群众体育运动则多带有公益性质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体育为大众”“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等口号对人们而言耳熟能详,都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广泛的参与性和群众性。B“体育为大众”“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口号,都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广泛的群众性和参与性。C“体育为大众”“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等口号对人们耳熟能详,都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广泛的群众性和参与性。D“体育为大众”“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等对人们来说耳熟能详的口号,都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广泛的参与性和群众性。17.在下面一段
24、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阅读是教育的方式和内容。近年来,我国为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做了大量工作,但东部与西部、城市与乡村之间, 。要想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公平,还需探索更多路径,找到更好方法, , 就显得非常重要。当偏僻乡村孩子与中心城市孩子拥有一样优质图书时,他们精神发展的起点就在同一起跑线上。有学者认为, ,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中处于最佳地位。让所有学生能够和伟大经典对话,用阅读填平生活沟壑,正是推动阅读的意义所在。四作文(40分)1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习近平总书记谈到青年的成长,
25、曾形象地告诫我们: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请以“扣好第一粒扣子”为题,写一篇议论文,阐述你对青少年成长的见解,不少于800字。 四川省江油中学2019级高二上期第一学月月考答案1. D 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D项,“从存在角度,我们可以清楚梳理”中“清楚梳理”说法错误,原文是“从存在角度十分复杂”。故选D。2. B 本题中,B项,鲁迅被称为“民族魂”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脚踏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自觉或不自觉地与民族传统保持着积极的联系”
26、,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故选B。3. B B项,“反对的是否定和压制精神至上的历史观念和文化现象”说法不符合原文,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段,原文为“他所反对的一般也是否定和压制精神至上的历史观念和文化现象”,文中有“一般”。故选B。4.B5.“探亲”是小说的线索,以它为题把生活于林场的海蓝与柴万金农村的亲人有机地串连在一起,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探亲”也是小说的中心事件,以它为题便于在柴万金夫妇探亲的过程中展示了中国农村的巨大变化,突出小说的主题;“探亲”还是小说关注社会生活的角度,以它为题能以小见大,以平民的生活小事反映改革开放40周年的宏大主旨。6.小说对柴万金五次探亲经历的叙述有详有略,其中详
27、写了第一次与第五次柴万金与海蓝夫妇探亲的故事,略写了中间三次柴万金独自探亲的经历;详写第一次与第五次探亲,是因为这两次经历海蓝都亲自在场,它们给海蓝的感受完全不同,详写可以把亲人们以往的“穷”“匪气”与现在的“富”“文明”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小说的主旨;中间三次探亲与第一次探亲“大同小异”,说明家乡没有什么变化,略写使情节简明;但它们一方面强化了故乡的“穷”,另一方面说明柴万金夫妇并没有因为家乡的“穷”而与亲人断了联系,从而为第五次探亲做铺垫,因而又不能不作简要交待。7.D8.D 授、拜是授予官职9.C刘蟠侦查知道皇帝即将到来,才穿着草鞋拿着木棒监督劳作,头发蓬乱不整迎接皇帝,不是真的勤于政务。
28、10.(1)适逢黄河在韩村决口,大规模发动壮丁堵塞决口,朝廷命令刘蟠调集供应他们粮饷,不久黄河决口堵住。(2)刘蟠骑着瘦马,假称商人,到百姓家里求购茶叶,百姓不怀疑,把茶叶拿出来给他,刘蟠立即就把他们抓起来依法惩治。11. B 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描写和抒情,没有议论。12. 首联描述自身日渐衰颓,满眼西风凄凉之景,奠定全诗感情基调:愁;颔联描述远望边地烽火,仰观失地飞鸿,愁;颈联感叹故都沦陷、山河兴废(国家安危),前途未卜,愁;尾联追忆“横槊赋诗,生壮志难酬之悲,收束全诗,愁味悠长。13 略14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
29、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施行: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效力执行,照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实行:用行动来实现。文中指全国健身计划纲要发生效力,故应选“施行”。号召力:是一种以个人魅力信念来唤醒群众,甚至让群众偏向于己的一种能力。感召力:个人具有的一种人格特质,尤指那种神圣的、鼓舞人心的、能预见未来、创造奇迹的天才气质。“感召力”比“号召力”多了感化的意思。对于明星运动员而言他们召唤他人的能力大,而不是说感化和召唤他人的能力大,故
30、应选“号召力”。忽视:不在意,不注意,偏重指粗心大意,程度较轻。漠视:偏重冷淡地看待。程度较重。如果选用“漠视”。就不能和后文“轻视”构成语意上的递进关系。故应选“忽视”。舍本逐末: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指轻重倒置。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文中大众传媒并非没有眼光,而是故意轻重倒置,故应选“舍本逐末”。故选D。15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
31、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原文语境是把竞技体自赛事和民间体育运动进行对比,因而应围绕“民间的群众体育运动”这一话题,只有D项和上文衔接最紧密。A项,转移了话题。B项,转移了话题,而且缺乏“多带有公益性质”这一条件。使“收益甚微”突兀。C项,偏离了语意重点。和上文不连贯,且过于绝对。故选D。16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原句有两处语一是“口号对人们耳熟能详”主客体颠倒,排除A、
32、C两项;二是“广泛的参与性和群众性”语序不当,和前文“体育为大众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不能照应。排除D项。只有B项消除了这两处语病。故选B。17.教育差距仍然很大推进阅读公平我们只有妥善处理好阅读问题(每空1分,大意接近即可)18.【写作指导】这是一篇材料型的命题作文。本题要抓住关键词“第一粒扣子”构思立意,写一篇符合题目要求的议论文即可。“扣好第一粒扣子”,不是简单的穿衣服扣扣子,但“扣扣子”对穿衣服至关重要,写作就是要找出那些对青少年成长极其重要的东西,要结合青少年的价值观来写。 另外,文体要求议论文,题目要求扣好第一粒扣子,所以文体和题目都是规定好了的。可以写当代青少年的成长价值观的培
33、养,怎么去。扣好第一粒扣子”,怎么保证扣子扣对,这些都是需要去思考的,青少年应该具备怎样的品格。如何去具备这些品格,怎么去打好开端,这些都是可以用 立意参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基础;走好人生第一步。附翻译:刘蟠,字士龙,是滨州渤海人。后汉乾祐二年考中进士,初次入仕任益都主薄。宋朝初年。(刘蟠)历任安远军及河阳节度推官、保义军掌书记。乾德五年,召入朝中,授予监察御史的官职,主管染院事务。起初。苏晓掌管京城的市场税收,办事十分干练,等到他死了以后,朝廷选拔刘蟠来代替。这年冬天,任刘蟠为太宗生辰使。开宝七年,与殿中丞刘德言共同执掌淮南诸州转运事。太平兴国初年,就地升迁为仓部员外
34、郎,改任转运使,每年通过水道调运江东四百万解大米供给京师,工作很是称职。工作任期已满,统辖区内的僧人道士请求留下他,朝廷下诏允许他连任,赐给他金印紫綬,改任驾部员外郎。开宝八年,遭遇母丧,当时因为各州的纲运拖延时间。所以他服丧期未满应召任职,主管京城陆路发运司事。适逢黄河在韩村决口,大规模发动壮丁堵塞决口,朝廷命令刘蟠调集供应他们粮饷,不久黄河决口堵住。朝廷正议论封禅,任命刘蟠为东封水陆计度转运使,恰逢颁布诏令停止封禅。不久升迁为工部郎中,充任河北水路转运使,改为刑部郎中,就地任充水陆转运使,入朝判本部事。皇帝亲耕籍田礼仪完毕,刘蟠升迁为左谏议大夫。淳化初年,兼任同考京朝官差遗。二年,突然中风
35、,皇帝派遣太医给他看病。赐给金丹。去世,享年七十三岁。皇帝赐十万钱供给他家人办理他的丧事。刘蟠性情清高耿直很少与人投合,能够吃苦、生活简朴,专门做苛刻的事,喜欢设计新异的诡计,以取得君主的赏识。主管典染作坊时,太祖多次亲临视察,刘蟠侦查知道皇帝即将到来,就穿上后幅较短的衣服,穿着草鞋拿着木棒监督劳作,头发蓬乱不整,急忙迎出参拜。太祖以为他勤于事务,就赐给他二十万钱。(刘蟠)曾经接受诏书巡视淮南的茶叶买卖,辖区内私自贩卖的百姓很多。刘蟠骑着瘦马,假称商人,到百姓家里求购茶叶,百姓不怀疑,把茶叶拿出来给他,刘蟠立即就把他们抓起来依法惩治。儿子刘鍇,最初因为父亲的恩荫任大理评事,成平二年,他考中进士。曾经进呈幸太学颂。真宗半夜看书,得到刘鍇的这篇文章,颇为赞赏,拿出来给大臣看,并且说刘锴小时候为孤儿,能自立,皇帝直接召他来面试,任命他为直史馆。他多次升迁至户部郎中盐铁制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