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梳理: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概念:“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鸣的局面。2原因: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是社会转型期: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具体原因:经济上:井田制的崩溃 ,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思想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政治: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 诸侯士大夫崛起 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思想文化:“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私学兴起3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 第一次 _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形成了中
2、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二)孔子(“至圣”)和早期儒学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思想主张:核心:_仁_和_礼_,其主要内容:“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政治主张:提倡_以德治民_,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伟大教育家:首创私人办学,主张“_有教无类_”。 整理六经。 诗、 书 、 礼 、 易 、 乐 、春秋 。2孟子(“亚圣”):仁政 民贵君轻 性本善(通过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3荀子: 仁义、王道,以德服人 君舟民水 性恶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孟子和荀子的贡献:经过总结改造,儒家体系更加完整。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_蔚然大宗_。(三)道家、法家和墨家1道家:老
3、子(春秋晚期): 代表作:道德经。主张: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_道_”。提出”_无为而治_”的政治主张,希望回到_小国寡民_的理想社会;辩证法思想:认为_世界万物_和_人类社会_总在不停地运动,_有无、难易、贵贱、祸福等都是互相依存,不断转化的。庄子(战国):主张:世间万物是相对的 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2法家:韩非子: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主张:主张君主要_以法治国_。提出了系统的_法治_理论。影响: 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3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附:诸子百家的阶级性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有:老子、庄子、孔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有
4、: 孟子、荀子、韩非子 代表小生产者的有:墨子)知识梳理: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从“无为”到“有为”1、“无为而治”(道家)原因: 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表现:与民休息政策:减轻_田租_,免自卖为_奴婢者_为庶人,让士兵回家。影响:积极: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_国力_强盛。 消极:社会潜伏危机:_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_问题;土地兼并;_匈奴为患。2、“有为”原因:社会潜伏危机:_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_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_积极有为_的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附:汉武帝 “有为”的
5、表现政治: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加强皇权:用身边做侍从、秘书工作的人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经济:措施: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征重税等。作用: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稳定了物价。军事:成功反击匈奴;)(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提出1、背景:儒学在秦朝遭到严重打击,汉初逐渐复苏。汉武帝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的国家,而汉初的黄老学说无法适应这一需要。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著作: 春秋繁露 )特点:糅合 道家 、 法家、 阴阳五行家 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主张:
6、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针对加强君权需要,大力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同时也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三)汉武帝的举措(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思想上: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政治上:起用_儒学家 _参与国家大政,巩固封建统治的基础。教育上:_“五经”_ _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使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兴办_太学 _,全国各郡设立学校,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四)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 正统
7、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思想。附: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董仲舒的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汉武帝通过起用儒士参政、兴办太学和地方郡学、将儒家经典确定为教科书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知识梳理:第3课 宋明理学(一)背景:1儒学正统地位面临严峻挑战表现:魏晋南北朝时期_佛教盛行_、_道教_迅速传播,儒学面临挑战。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_三教合归儒_”(三教合一)的主张。唐朝统治者实行三教并行政策:尊道、礼佛、崇儒。随着佛、道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正统地位,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2北宋民族矛
8、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调整统治思想。3宋代“重文”国策和科举制的完善形成了学术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二)程朱理学:1概念:北宋时,儒家学者融合了 佛道 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2代表:北宋程颢和程颐;南宋朱熹。3思想:二程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核心);天理在社会上体现为儒家伦理道德; 提出“格物致知”,认为“物皆有理”。 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朱熹 (理学的集大成者)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4影响:适应统治阶级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有力维护封建统治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
9、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学术思想流传海外,在朝鲜、日本甚至形成了“朱子学”学派。(三)陆王心学1代表:南宋陆九渊,明朝王阳明;2陆九渊:“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 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通过“内心反省”把握“理”。3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背景: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封建统治陷入危机;内容: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至,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认识论:“致良知”、“知行合一”。(四)宋明理学的评价消极:理学适应了专制主义进一步加强的需要,是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工具。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人性,扼杀人的自然欲求。积极:
10、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知识梳理: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对儒学的继承和批判(一)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出现的原因:政治上:明清时期_君主专制_空前加强,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经济上:_商品经济_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壮大。思想上:文化专制严重,理学和心学盛行,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理学走向“极端”,引发思考与批判。)“西学东渐”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崭新的时代气息。 (二)代表人物及主张:人物主 张影响及评价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挑战正统思想,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
11、,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具有“离经叛道”的性格,自称异端。他把矛头直接指向封建正统思想,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的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黄宗羲 抨击_君主专制制度 _,“君主乃天下之大害” 提出“_天下_ _为主,君为客”提出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权利主张“_工商皆本_”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对以后的反对封建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顾炎武 主张“_经世致用 _”,认为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所用。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 朴实 学风先河王夫之世界是物质的;认为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
12、时代意义(三)评价:对儒学的继承与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进步性;影响了近代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没形成主流,影响有限,后才被重视。附: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总的原则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吸取其中的精华,既要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又要剔除其中的糟粕,批判和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附:中西1619世纪情况对比项目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中国封建君主专制、重农抑商、闭关政策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占主导的是自然经济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经世致用思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建立、重商主义、殖民扩张资本主义经济占主导、工业革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知识梳理:第
13、5课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附:概念:人文精神(humanism) 狭义: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张扬人的理性;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 广义: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理性,对真理的追求;超越性,对生活意义和人生价值的追求。 核心: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智者学派(5BC中叶以后)1.出现的背景: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人的地位的提高。2代表人物:_普罗泰格拉_ 3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人类社会、
14、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和伦理规范。4主张: 特别强调人的价值,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_人为_的产物。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5评价 突出了人的地位和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最初体现;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起积极作用。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二)“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不属于智者学派)1、背景: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2、目的:希望重建道德价值观,挽救城邦制度。3、主张: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认为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自于
15、知识,“美德即知识”。 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4、意义: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柏拉图:关注焦点:人类社会。代表作:理想国主要观点:根据智慧品德把多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贡献:为理性主义奠定了基础。2、亚里士多德:关注焦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主要观点: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附: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是: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知识梳理: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一)文艺复兴 (14-16世纪)1背
16、景(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原因?)经济:意大利首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阶级:新兴资产阶级的形成,他们追求现世的享乐,要求摆脱教会和神学束缚,维护自身利益。文化: 意大利保留有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典籍。2性质:是1416世纪反映西欧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3核心: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4地点:开始于意大利,16世纪后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5领域: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6成就(1)文学三杰:薄伽丘十日谈; 但丁神曲;彼特拉克歌集“人文主义之父”。(2)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8影响(1)越来越从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是欧洲近代史上第一次资产阶
17、级的思想解放运动;(2)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挑战;(3)推动了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的发展。(4)对宗教改革有一定推动作用。(二)人文精神的发展宗教改革1背景(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束缚。(2)思想:文艺复兴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解放。(3)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精神统治和压榨。(4)直接原因:天主教会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2开始标志:马丁路德发表“_九十五条论纲_”3主张:信仰上帝即可得救(因信称义)。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简化宗教仪式4性质:是西欧早期资产阶级以宗教为外衣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一场政治运动。5影响:形成了一系列新教(路
18、德派_、_加尔文派_、_英国国教_)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知识梳理:第7课 启蒙运动(17、18世纪)(一)理性时代的到来1背景: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使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为启蒙思想提供了锐利武器。经济:_资本主义_经济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政治:A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对法国起了启示和榜样作用;B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法国社会现状: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2对象: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3过程:(1)兴起: 17世纪时,英国出现了早期启蒙思
19、想;(2)高潮:18世纪中叶,法国的一大批启蒙思想家推动启蒙运动进入高潮;(3)发展:启蒙运动从法国传播到其他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德国:康德)4核心:理性,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5、性质:是17、18世纪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二)法国的启蒙思想家1、伏尔泰(领袖):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主张:抨击天主教会,称教皇为“两足禽兽”;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孟德斯鸠:代表作:论法的精神主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
20、立,彼此制衡);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3、卢梭: 代表作:社会契约论主张: “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提出“社会契约”学说; 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三)启蒙运动的扩展1、扩展:法国其他国家。德意志:哲学家康德。2、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3、主张:(1)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2)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3)相信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4)坚持人要自律,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四)影响(1)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2)在启蒙
21、运动的影响下,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3)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4)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比较比较项目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性质 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 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内容 提倡人性,反对教会神学束缚,追求现世幸福 崇尚理性,反对教权、封建专制,追求自由平等涉及领域 文学艺术 政治和思想领域,提出了理想社会的蓝图作用 推动了思想解放和促进文学艺术及近代科学的 发展 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作了思想动员和理论准备附: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由提倡
22、人性到崇尚理性;集中批判专制主义;注重人权,提出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主权在民等学说;把人文主义思想上升到社会政治制度层面,主张建立法治社会。描绘了理性王国的蓝图。知识梳理: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一)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发明过程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术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2、发明: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3、改进:105年,东汉蔡伦改进。1、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2、唐朝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取代了羊皮和小牛皮,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印刷术1、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2、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已使用彩色套印技术3、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23、。1、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术。2、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指南针1、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战国时期的“司南”。2、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1、促进了远洋航行;2、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火药1、古代炼丹家发明火药。2、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3、北宋 时,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1、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2、促进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二)数学:九章算术和珠算1.东汉的_九章算术_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我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完整的体系。2.中国古代的计算工
24、具,由算筹演变为_算盘_。明清时期,由于_商业_繁荣,珠算得到普及和发展。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三)天文:石氏星表和浑仪1.天文学产生发展的原因:为了采集、狞猎和农牧业活动的需要,其目的是观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2.成就:设置专门的天象观测机构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以及太阳黑子、哈雷彗星的记录;编出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四)历法和农学四大农书 1、历法:夏朝时,就有了历法_夏小正_; 商朝改进为“殷历”秦汉以后,历法越
25、来越精确;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_授时历_ 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比现行公历的颁布早300年。2、四大农书:西汉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_齐民要术_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元代王祯的农书;明代徐光启的_农政全书_。(五)医学: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1. 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_黄帝内经_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2.东汉张仲景的_伤寒杂病论_,是集大成的中医专著,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称为“万世宝典”。3.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_是对16世纪以前中药学的系统总结,被称为“东方药物宝典”。4针灸疗法是我国祖先独创的治病方法。知识梳理: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一)从诗经到唐诗1
26、、诗经内容:收录了西周至 春秋中期 的诗歌,分为 风、雅、颂 三部分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地位:中国第一部 诗歌 总集,也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 现实主义 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2、楚辞:起源:战国时期,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而创作的新的诗歌体裁。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代表作: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3、汉赋:起源:汉朝时,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赋。特点: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大一统时的恢宏文化气度。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二
27、京赋。4、唐诗:(1)原因:唐朝 开放 与 繁荣 的社会环境 科举考试以 诗赋 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2)概况:时期代表特点初唐 王勃 、 陈子昂 盛唐 高适 、 岑参 边塞诗:描绘边塞景物的雄奇壮观和军旅生活的英武豪放孟浩然、王维 山水 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李白以 浪漫主义 的创作,赢得“ 诗仙 ”美誉杜甫以 现实主义 的“ 诗史 ”,誉为“ 诗圣 ”中唐白居易创作大量 讽喻 诗(二)宋词元曲1、宋词:原因:经济: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阶层: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需要两宋阶级和民族矛盾尖锐形成: 词出现于唐代,是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特点: 句子 长短不一 ,
28、便于抒发感情代表人物:婉约派: 柳永 李清照 豪放派: 苏轼、辛弃疾 2元曲社会背景:元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族文人进取无望,用以抒发愁闷情怀。社会下层文人对社会黑暗、人民悲惨遭遇的不满。形成:由 散曲 和 元杂剧 构成特点:通俗生动,豪放飘逸代表人物: 关汉卿 马致远 (三)明清小说1.社会背景:专制_中央集权_进入强化阶段。_经济_领域出现新气象,手工业、商业繁荣,_资本主义_萌芽出现,_市民_阶层扩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丰富素材。2发展历程:兴起于魏晋南北朝,唐出现传奇,宋代话本创作,明清小说蓬勃发展。3.成就:揭露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的力作有清朝曹雪芹的_红楼梦_、蒲松龄的聊斋志异_、吴敬
29、梓的儒林外史。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知识梳理: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汉字与书法艺术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1)起源:可以追溯到_六千_多年前,原始文字是_可以读出来的图画_,称为“_图画文字_”。(2.)变化:象形字后来逐渐 符号化 ,脱离图画,形成汉字,至商代,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从那时起,汉字按照_甲骨文_、_大篆_、_小篆_、_隶书_、 楷书 的脉络演变发展。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由_由繁到简_。2书法艺术的发展(1)两个阶段魏晋以前的自发阶段。魏晋开始进入_自觉_阶段。(2)发展状况书体特 点功能书法家及其代表作楷书笔画详备、结构严整实用功能魏钟繇
30、、 东晋王羲之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多宝塔碑、柳公权玄秘塔碑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流畅、纵情审美功能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张旭、怀素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审美实用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颜真卿祭侄文稿北宋苏轼、 元赵孟頫、 明文征明(二)笔墨丹青中国画(下页)(三)京剧的出现 1、戏曲的发展历程:原始歌舞-春秋战国优伶-元杂剧-京剧等各剧种2、京剧的形成: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光绪年间走向成熟3、著名艺人:程长庚、谭鑫培等“同光十三杰”时期门类著名画家代表作地位或特点远古时代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魏晋_士大夫_画家总结绘画理
31、论,推动绘画艺术的发展顾恺之“以形写神”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隋唐阎立本“画圣”吴道子步辇图送子天王图继承前代吸取_印度_、_波斯_等外来美术风格两宋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阶段张择端清明上河图_风俗画_是当时画坛最大亮点元明清_文人画_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王冕徐渭郑板桥墨梅图牡丹蕉石图墨兰图士大夫文人画成就最突出。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_写意画_。知识梳理: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一)经典力学(17世纪末牛顿)1、背景:(1)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对科学研究产生了重
32、要影响。(3)伽俐略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近代科学,奠定了基础。(附:天文学: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天体)2、建立:(1)标志: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2)内容: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3)特征:他把地球上的物体运动和天体的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形成了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3、意义: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有决定意义。后来,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发现了海王星等。 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推动了物理学、天文学的发展。(二)相对论的提出(20世纪初爱因斯坦)1、背景:19世纪随着物理学研究的进展,经典力学无法
33、解释研究中遇到的新问题,面临挑战。2、内容: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3、意义:(1)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2)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3)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三)量子论的诞生发展(1900年普朗克)1、背景:(1)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子和放射性的发现,打开了原子的大门,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深入到了原子内部。(2)实验表明,微观的粒子运动不能用经典力学的理论来说明。2、过程:提出: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爱因斯坦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玻尔提出了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3、
34、意义(1)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2)量子论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3)不仅推动了物理自身的进步,而且开阔了人们是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知识梳理:第12课 探索生命起源之谜(一)教会的禁锢1、表现:(1)在知识贫乏的古代,人们相信神创造了人类与世界万物。(2)欧洲封建社会,基督教会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3)教会指责那些敢于挑战神学说教的思想为“异端”。(4)生物学家只能在不触犯教会禁令和神学教义的前提下进行研究。2、影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使生物学
35、研究进展缓慢。(二)科学进化论的创立(英国达尔文)1、背景:(1)思想:文艺复兴以后,基督教神学受到极大冲击,面向世界、重视实践、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风。(2)政治:资产阶级革命发生,资本主义制度相继在欧美确立。(3)经济:工业革命发生,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4)理论基础:17世纪英国胡克发现细胞。后来细胞学说确立,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19世纪初,法国拉马克提出生物由低级向高级进化的观点,提出两个著名的原则“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早期生物进化思想开始形成。2、诞生标志: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3、内容:核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1)生物是进化而来的,经历了由低级向
36、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2)自然选择:生物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基础。(3)物竞天择:生物必须适应或对付周边环境的挑战,还必须与其他种类的生物相互竞争,同时,生物个体之间还存在着本种类内部的竞争。(4)适者生存:适应环境而发生变异的个体,将获得较多生存和繁殖机会,有害变异个体则将遭到淘汰。有利变异积累形成生物新种。4、影响:(1)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2)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3)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附:补充积极影响:(1)对科学:开创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2)
37、对其它国家:成为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挽救民族危机,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武器;(3)消极影响:“优胜劣汰”成为殖民者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理论依据)。知识梳理: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一)“蒸汽时代”的到来1、背景:(1)政治:17世纪末英国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2)经济:18世纪,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应用机器进行生产成为可能。(3)科技:科技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现和发明。(4)动力需要:早期蒸汽机多缺陷,无法广泛使用。2、进程:(1) 改良:瓦特改良蒸汽机。 (2)应用:蒸汽机作动力应用于纺织业、采矿业、造纸业、冶金业等工业部门。(3)推广: 19世纪三四
38、十年代,瓦特蒸汽机在欧洲和北美被广泛采用。3、影响:(1)解决了动力问题(自然力机械力),生产力大大提高,人类进入蒸汽时代。(2)促使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3)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英、法、美等国成为工业国家。(4)蒸汽动力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应用,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二)电气革命的出现1、条件: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2、表现:(1)随着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便利的电力成为影响生产生活的新能源。(2)长距离的输变电技术的日趋成熟。工业生产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浪潮。3、影响:(1)生产力大大提高,人
39、类进入电气时代。(2)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表现在:资产阶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3)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三)信息技术的发展1、互联网诞生的原因: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直接原因:2 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担心_苏联的_人造卫星破坏其军事通讯系统,加紧对信息技术研究和开发。2、过程:(1)产生: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2)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成为全球信息网。(3)功能:提供文件传输、电子信箱、聊天
40、等服务3、互联网的影响:(1)积极影响: 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巨大作用,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提高了传统产业管理水平,并通过全球营销和采购扩大市场。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增加了乐趣。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发生着改变。(2)消极影响:网络也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附:消极影响:(1)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2)垃圾信息、网络病毒、网络安全、网络犯罪等等影响了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3)全球各国围绕互联网的竞争也日益加剧,这种竞争不仅表现在经济和政治方面也表现在军事和文化领域,造成世界局势更加动荡不安)。知识梳理: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
41、法(一)近代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学器物1.抵抗派:“开眼看世界”背 景: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君臣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加紧对外扩张;先进中国人在鸦片战争中被西方洋枪洋炮惊醒,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代表人物: _林则徐_:成就:设立译馆,编译出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四洲志 与各国律例。地位: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 的第一人。魏源: 成就:编撰出 海国图志 ,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主张: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目的: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以抵御列强侵略、维护清朝统治。意 义: 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
42、重要启迪作用2.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 西学的广泛传播。 含义:中学为体:以中国的_封建纲常伦理_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采用西方先进科技,来挽救清王朝统治代表:中央:奕訢。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实践:洋务运动(时间、口号、内容、结果、影响)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口号:“师夷长技以 自强 ”和“师夷长技以 求富 ”。 内容: 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 军事工业 。以“求富”为口号,创办近代 民用工业 。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 筹划海防,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创办 京师同文馆 ,派遣留学生。
43、 结果:失败。(失败标志: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 失败原因:中体西用,没有触动封建制度。)评价:迈出了 中国近代化 历程的第一步。(二)近代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仿制度1.早期维新思想(1)产生:世纪年代以后,随着洋务运动发展和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从洋务派中分离出_早期维新_派。(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3)思想主张:经济上:发展 民族工商业 ,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兴办 学校 ,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 君主立宪制 。(4)评价:没有形成系统理论,更没有未付诸实践 但为以后的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2.康梁维新思想(1)背景:政治:甲午战争中
44、国战败,民族危机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经济:世纪末,_民族资本主义 _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2)代表人物及主张康有为:活动: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著作:新学伪经考、_孔子改制考_特点:把西方的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 封建专制制度 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 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阐明“变法”的必要性。)3.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在维新思想的影响下,光绪帝实行了
45、变法,即戊戌变法(近代中国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维新思想是近代中国第一次_思想解放_ _的潮流,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人民的觉醒。(最主要作用)知识梳理: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先进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学思想文化1.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派(1)背景 经济基础:一战期间民族_资本主义 _经济进一步发展。阶级基础:_资产阶级_队伍壮大,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政治状况:辛亥革命后,_日本_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复辟帝制,人民强烈反对。直接原因:_袁世凯_为复辟制造舆论,掀起_尊孔复古_逆流
46、。(2)兴起 标志:1915年,_陈独秀_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主要阵地 新青年_(3)主要内容:核心是民主和科学(后期: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前期:提倡_民主_和_科学_,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思想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A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以 白话文 代替文言文;B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主张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C 鲁迅 写了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小说,把文学的反封建
47、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后期:十月革命以后,以李大钊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宣传 马克思主义 。(4)影响 积极方面: 动摇了_封建思想_思想的统治地位。(最重要的功绩)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一次 民主与科学 的洗礼。为_马克思主义_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性质:是_资产阶级_ _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前期)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始传入: 1918年, 李大钊 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克的胜利等文章,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在中国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系统介绍:五四运动后,李大钊的 我的马克
48、思主义观 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传播途径:A、撰写文章;B、成立研究马克思主义社团和共产党早期组织。C、向工人宣传 马克思主义 ,出版工人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影响: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建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一三民主义的形成:1背景:民族危机: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各种改良救国方案失败 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个人因素:
49、孙中山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丰富民主革命思想。2提出:1905年创建中国同盟会,在民报发刊词 上将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3内容: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进行民族革命,用 革命 手段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三民主义的核心):即“创立民国”,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进行社会革命,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涨价归国家,国民共享。4作用:三民主义思想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
50、级共和国政府。5实践: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结束封建帝制。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根据 三民主义 原则制定B.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C.意义:对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 制度,反对 封建专制 制度具有进步意义。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二次革命”、“_护国运动_”、“护法运动”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为救国必须寻求新途径和新力量,三民主义需要进一步发展。二、发展:新三民主义1背景: 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斗争屡次失败。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爱国运动给了他
51、新的启示和希望。 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2提出: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3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民族主义”:对外反帝,对内各民族平等;“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u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新三民主义中蕴含着三大政策的精神。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具体方针。 没有三大政策,就无从体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发展。u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有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 反对帝国主义侵
52、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 。 有本质区别:新三民主义的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是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产生根源在于阶级立场不同。4作用:新三民主义(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实现了国共合作,有力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第17课 毛泽东思想课标要求: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一.形成条件: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实践基础:中共领导的革命实践
53、国际条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二.形成和发展过程(思想内容):1萌芽:时间:中共创建到国民革命时期19211927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内容: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2初步形成:时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成果: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_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_”的革命思想,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3成熟:形成理论体系时间: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内容: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指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
54、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地位确立:1945年中共七大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4发展(抗战胜利以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探索1949年七届二中报告: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中国由 农业国 转变为 工业国 ,由 新民主主义 转变为 社会主义 的总任务。1949年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 人民民主专政 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新中国成立后,发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三思想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四深远影响: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
55、。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两大成就:一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二是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一、邓小平理论:(一)形成背景 1社会基础: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2思想基础: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冲破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1978年底,邓小平发表讲话,号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个讲话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_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56、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_。 意义_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揭开序幕,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_3实践基础:建国以来若干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经验。(二)形成发展过程1明确提出:1982年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系统概括: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3深化:1992年南方谈话,围绕“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根本问题,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共十四大:明确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建立社
57、会主义市场经济_体制4地位确立:1997年,中共_十五大_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三)主要内容1对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2“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3阐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4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发展思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四)邓小平理论的地位和作用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对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五)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背景1
58、国际形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竞争日益激烈。2国内形势: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二)创立过程12001年,全面阐述“_三个代表_”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22002年,十六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三)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历史意义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它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
59、政治和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南。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考点:1.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教育发展史实,认识科技和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总结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 一、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1“两弹一星”: 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1)背景和目的:两极格局对峙,帝国主义敌视新中国。为打破_
60、美、苏_ _ 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2)成就: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导弹试验成功(1966年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号”发射成功,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3)意义:打破了美苏核垄断, 加强了国防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2载人航天工程(1)成就:2003年10月,“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杨利伟)(2)意义:中国载入飞船的成功发射,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史上又一里程碑,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_载人航天_技术的国家。3杂交水稻(1)成就:1973年,袁隆平_成功培育出
61、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2)意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4.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983年开始,成功研制出“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意义: 1965年,人工合成_结晶牛胰岛素_首次实现,开辟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20世纪末,基因工程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u 新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1.政治:国家的独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党和政府重视科技工作。(重要原因) 2.经济: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为科技发展奠定物质基础。3.文化:197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紧密结合,进
62、一步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4.科学精神: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勇于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精神.5.国际: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1背景:1956年_三大_改造完成, 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充分调动知识分子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繁荣社会主义科技文化.(根本目的)2提出: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3内容:艺术问题上“ 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 百家争鸣 ”4贯彻实施: 提出初期: 贯彻执行,出现繁荣景象. 主题: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 社会主义建设 时期的新风貌优秀作品: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 蔡文姬,杨沫的
63、 青春之歌 等. 文艺期刊大量增加;电影创作步入辉煌时期,电影界称之为”难忘的1959年”. 1957年开始的反右斗争扩大化至文革期间:受干扰和破坏,未能坚持贯彻下去. 原因: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文革”的到来,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影响:许多文艺学术工作者和他们的优秀作品受到错误的批判,文革期间出现样板戏独占戏剧舞台,文艺界百花凋零的局面,科学研究受到很大影响。 改革开放新时期: 恢复贯彻, 文学艺术和学术研究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原因:清算了极”左”路线,邓小平指出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80年代初,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
64、业。 成就:出现了反映文革为主题的 “反思文学”、“伤痕文学”和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 5经验和教训“双百”方针是党和国家关于发展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基本方针。历史证明,坚持贯彻“双百”方针对促进艺术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具有重要意义。三、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1.建国初期人民教育的奠基(1)措施:1949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借助苏联经验建立人民教育事业,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向广大工农开门。成功将旧教育改变为沿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人民教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发展全日制和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2)成果:逐步形
65、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2“文革”时期遭受挫折原因:受到极左思想的影响,表现:学校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1966年高考制度被废止; 70年代初招收“工农兵学员”影响:使中国教育事业受极大破坏,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下降,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3.新时期蓬勃发展举措:(1)1977年,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倡导尊师重教。(2)邓小平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实行“_科教兴国_”发展战略。(3)80年代,邓小平提出教育“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加快教育改革:义务教育:制定了 义务教育法 ,中等、高等教育改革。(4)90年代,为推动高等教育持
66、续发展,实施“ 211工程 ”计划;(5)教育投资:实行国家拨款为主,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启动“ 希望工程 ”。(5)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成就:到20世纪末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盲。如何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从国际上看: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哪一方面实力的增强,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从国内看:我国经济的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沉重的人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我国的劳动力的素质不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而这一切必须依
67、靠教育来完成。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使教育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课程标准: 1.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2.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3.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4.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一、文学的繁荣1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1)背景:法国大革命后,欧洲的革命和战
68、争加剧了局势的混乱,人们对 “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对现实的不满反映到文学创作领域,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2)特点:内容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创作风格上: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3)成就:法国: 雨果 巴黎圣母院 . 英国: 雪莱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德意志: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2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30年代后)(1)背景: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欧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趋尖锐。(2)特征: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再现社会风貌,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3)成就:19世纪:法国:巴尔扎克_人间喜剧_,展现了19世
69、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英国: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俄国: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美国:马克吐温20世纪早期:英国:萧伯纳苹果车、 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3现代主义文学(20世纪40、50年代)(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2)特征: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反映了现代西方人心灵的迷惘和痛苦;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语言风格悖离传统。(3)成就: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爱尔兰:贝克特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的典型,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无助和凄凉。曾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的评语是:“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
70、说和戏剧,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 4苏联文学:高尔基母亲;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5亚非拉美文学:(1)特点: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2)代表人物:印度:泰戈尔(亚洲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中国:鲁迅 哥伦比亚: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魔幻现实主义作品 ) 尼日利亚:索卡因二、美术的辉煌派别背景特征成就新古典主义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社会动荡,资产阶级追求古希腊罗马_英雄主义_精神。强调理性_,选择重大历史题材,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法国:大卫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安格拉泉浪漫主义19世纪前期,资产阶级对“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寻求新的精神寄托。注重表现人的_感情_,
71、强调画面的完整和统一,不拘泥于局部和细节的描绘和刻画,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法国: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现实主义19世纪中期,人们对资产阶级掌权后,社会黑暗现实不满注重表现社会现实法国:米勒拾穗者播种者俄国: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印象画派19世纪后半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借助光学的新成就)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 瞬间印象 ”,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法国:莫奈日出印象。荷兰:梵高向日葵法国:塞尚“现代绘画之父”现代主义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造成巨大的心灵创伤,_工业化_带来的快节奏加剧了紧张感,人们不满足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成;科技的发展。反传统反理性;重视艺术
72、家的主观感受和表现形式;采用夸张变形抽象的表现手法;大胆运用各种新材料。西班牙:毕加索格尔尼卡三、音乐艺术:1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1)浪漫主义音乐 发展历程:19世纪初兴起,以奥地利和德意志为中心,19世纪中叶走向鼎盛时期。特点: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突出个人感受。代表:德意志音乐家 贝多芬 是连接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被誉为“乐圣”。 奥地利: 约翰施特劳斯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之王”)(2)歌剧:意大利:威尔第茶花女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法国:比才卡门(3)民族乐派:特点-弘扬本民族特性 成就-俄国:柴可夫斯基天鹅湖。l 19世纪欧洲兴起的各种音
73、乐流派,反映了资本主义的时代精神和日益增强的民族性。220世纪世界音乐(1)20世纪,现代主义音乐兴起。(2)特点:轻松活泼、通俗易懂、大众化(3)发展历程:一战后爵士乐一度成为世界流行音乐的主流;二战后 摇滚乐 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猫王”、“甲壳虫”)。 (4)评价20世纪世界的音乐发展:音乐发展大众化趋势;音乐发展多元化趋势;各民族音乐的发展推动着世界音乐的繁荣。四、影视艺术的产生和发展1、产生条件:技术和物质基础:电气时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发展动力:社会的巨大变化和人类新的精神需求,以及商业利益的驱动。2、电影艺术的发展: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首次放映电影短片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74、:默片时代:美国人格里菲斯对电影制作和电影摄影技术进行重大改革,被誉为“现代电影之父”。 默片时代最杰出的电影艺术家是 卓别林 。1927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1935年,第一部彩色电影_浮华世家_拍摄成功。二战后,宽银幕电影和立体声电影等相继问世。3电视艺术发展:(1)诞生:19C20年代中期,电视出现(2)发展概况:1929:伦敦首播电视节目,宣告电视艺术的诞生19C30-40年代电视艺术首先在英国和美国迅速发展二战后,大规模普及应用阶段:(黑白彩色;直播录播即转播;多路传播卫星传播)4影视艺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电影电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的进步。直接引领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 极大改变了生活方式。加快了信息在世界范围的传递,扩大视野,提高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