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模块第十六单元第1讲基础训练题组(A)一、选择题1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道:“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这反映出张之洞意在()A践行实业救国 B维护封建统治C突破中体西用 D培养新式人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可得出张之洞遵循的是“中体”,维护的是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故B项正确。2在新民丛报(1902年创办)的开篇中,梁启超提到:“本报取大学新民之义,以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中国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能不开,故本报专对此病而药治之。”可见,梁启超创办新民丛报的主要目的是()A使国人摆脱旧思想束缚B广
2、泛宣传维新变法主张C增强国民的社会责任感D赋予民众自由平等权利 【答案】C【解析】材料中梁启超认为,“维新吾国”需要“维新吾民”,“维新吾民”需要培养“国民公德”和开启国民“智能”,新民丛报“专对此病而药治之”,这说明梁启超创办新民丛报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国民的社会责任感,故C项正确。梁启超创办新民从报有利于国人摆脱旧思想的束缚,但这不是其主要目的,排除A项;1902年,维新变法已经失败,排除B项;材料中梁启超的言论没有涉及民众自由平等权利的信息,排除D项。320世纪初,对欧美社会认真做过考察的孙中山认识到只有国家繁荣富强这一个目标是不够的,他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社会革命
3、,其将不远”。这表明孙中山认识到()A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民主革命的必然选择B工农劳苦大众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C确定符合实际的革命目标的必要性D西方民主共和政体不适合中国国情【答案】C【解析】孙中山认识到革命不仅要实现国家繁荣富强,还要解决民生问题,由此提出了“社会革命”,这表明孙中山已经认识到中国革命要确定符合实际的革命目标,才能避免欧美的弊端,故C项正确。孙中山并不主张走社会主义道路,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不是说民主革命的主力军问题,故B项错误;孙中山并未批判西方民主共和政体,故D项错误。 4胡适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中指出:“我们不去研究人力车夫的生计,却去高谈社会主义!不去研究女子如何解放
4、,家庭制度如何救正,却去高谈公妻主义和自由恋爱!不去研究南北问题如何解决,却去高谈无政府主义!我们还要得意扬扬夸口道,我们所谈的是根本解决。老实说罢,这是自欺欺人的梦话。”这说明在民国时期()A三民主义思想遭到质疑 B存在不同救国方略的探索C社会发展道路日益清晰 D民众的生计问题亟待解决【答案】B【解析】胡适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体现了实用主义和反对社会主义的思想,这说明在民国时期存在不同救国方略的探索,故B项正确。材料和三民主义思想无关,故A项错误;民国时期社会发展道路还未清晰,故C项错误;民众的生计问题亟待解决不是材料的主旨,故D项错误。 5马克思主义最初在中国的传播,多是通过各种各样
5、的读书会、学会等途径进行的。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无产阶级的觉醒 B知识分子的推动C国共合作的实现 D俄国革命的影响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播主要是由当时的知识分子通过各种读书会和学会进行宣传的,故B项正确。61924年4月,孙中山在致电全国学农工商的通电中指出:“工人为本党之基础,本党之奋斗乃为发展实业而奋斗,为工人利益而奋斗,工人与本党共同奋斗。”由此可知,孙中山()A指出了国共两党合作的必然性B效仿苏俄建立工农革命政权C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重要性 D提出了党外合作的基本方针【答案】C【解析】1924年4 月,孙中山致电全国学农工商,强调工人的重
6、要性,要工人与国民党共同奋斗,说明孙中山认识到了人民群众力量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材料中孙中山并没有明确指出国共两党合作的“必然性”,故A项错误;孙中山团结工人的目的在于发展实业,不是要效仿苏俄建立工农革命政权,故B项错误;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是党内合作而非党外合作,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05年,孙中山自美洲来到英国,得知严复也因事住在伦敦,便特地前往拜访,两人交谈的中心内容是如何改造中国的问题。谈话中,严复始终认为:“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于丁。为今为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也。”孙中山不同意
7、严复的主张。他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材料二三民主义和“三民”主张是孙中山和严复分别设计的救国方案。严复根据英国资产阶级学者斯宾塞的社会学说,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民”主张。即一个国家的强弱存亡,决定于这个国家国民力、智、德三个方面的强弱高低。严复认为要改变这样的危急状况不可操之过急。孙中山1905年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救国方案,这一方案也是从欧美资产阶级那里得到借鉴而制订的。以上材料摘编自陈国庆晚清新学史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孙中山拜访严复的原因与结果。(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与严复的分歧。【答案】(1)原因:
8、严复翻译了天演论等重要书籍;孙中山深受西学的影响;两人共同商讨改造中国的问题。结果:二人分道扬镳。(2)分歧:严复主张改良,孙中山主张革命;严复侧重启蒙,孙中山侧重实践。能力提升题组(B)一、选择题1郑观应认为:“夫地球圆体,既无东西,何有中边。同居覆载之中,奚必强分夷夏。如中国能自视为万国之一,则彼公法中必不能独缺中国,而我中国之法,亦可行于万国。”郑观应在这里强调()A向西方学习 B摒弃夷夏观念C世界大同 D加强中西交流【答案】B【解析】郑观应认为中国和世界万国同居于地球,没有必要强调夷夏之分。如果中国能视自己为万国之一,则世界必不能缺少中国,中国也能更好地融入世界。这说明郑观应强调中国只
9、有摒弃夷夏观念才能更好地融入世界,故B项正确。 2源于西方的自由主义以个人自由为本位,而受其影响的梁启超则强调团体自由,他认为团体自由是文明自由,而个人自由则是野蛮的自由。梁启超的自由观()A背离了自由主义的本质B意在抨击封建专制统治C否定了个人自由的价值D契合了救亡的时代主题【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正处于民族危亡之中,在此背景下,梁启超认为只有团体(国家)自由实现后,真正的个人自由才可能实现,这契合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故D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梁启超提出自由观不是为了抨击封建专制统治,排除B项;梁启超在个人自由和国家自由之间,强调国家自由,但并未否定个人自由
10、,排除C项。31918年,傅斯年在文学革新申义中说:“今等差已泯,群政艾兴。既有文言通用于士流,复有俗语传行于市民何若取而齐之,以归于一乎?”这表明他()A推动新文化运动性质的转变B推崇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C主张辩证看待中国传统文化D倡导文学的通俗性和国民性【答案】D【解析】材料“既有文言通用于士流,复有俗语传行于市民何若取而齐之,以归于一乎”表明傅斯年主张文言文和白话文相融合,即倡导文学的通俗性和国民性,故D项正确。4周作人说,五四运动是民国以来学生的第一次政治运动,因了全国人民的支援,得了空前的胜利,一时兴风作浪的文化界反动势力受了打击,因此随后的这一个时期,人家称为“新文化运动”的时代,
11、其实是也很确当的。周作人认为()A五四运动极大促进新思想的传播B五四运动推动新文化运动兴起C思想解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D新旧文化的矛盾得以基本解决【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根据材料“一时兴风作浪的文化界反动势力受了打击,因此随后的这一个时期,人家称为新文化运动的时代”可知周作人认为五四运动打击了文化界的反动势力,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故A项正确。51920年陈独秀指出:“同盟会底三民主义,后来变成了一民主义,焉有不倒的道理匆匆忙忙挂上了共和招牌,十分冒昧可笑。”材料反映出资产阶级没有完成历史使命的根源在于()A三民主义理论本身并不成熟B民生
12、主义理论不适应中国的现实C社会主义才是中国革命方向D辛亥革命以来没有落实民主主义【答案】D【解析】三民主义主张民主共和,材料“挂上了共和招牌”表明辛亥革命后的中华民国只是徒有共和形式,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并未将民主主义真正落到实处,故D项正确。620世纪20年代郭沫若出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贯彻到史学研究中,把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历史分为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创造了一个唯物史观的中国古代文化体系。这一文化体系构建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方法得到传播B历史研究成为民国时期的显学C各行各业意识到资本主义社会弊端D学术研究与国际前沿紧密结合【答案】A【解析】
13、20世纪20年代,郭沫若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究史学,划分中国历史发展阶段,创造出一个唯物史观的中国古代文化体系,说明当时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方法得到传播,故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回顾近代中国的政治救亡与思想启蒙,政治救亡必然带来思想层面的变化。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毅然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倡导西学反对传统,从而使一个个新思潮与救亡图强的政治运动相伴而行。早期的思想启蒙就是因为没能完成对中国的深层文化人们的观念、心理、意识的更新,致使他们在政治上的救亡运动也不能成功。摘编自姚晔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思想启蒙的历史贡献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结
14、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观点:政治救亡推动思想启蒙。说明: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为了维护统治,冲破传统“天朝上国”的思想藩篱,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深入学习西方,由“器物”层面深入到“制度”层面,传播了西方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民主共和等思想,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人们深受封建思想毒害,导致民主共和制度受到威胁。为了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资产阶级激进派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新文化运动,用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荡涤人们脑海中的封建文化,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综上所述,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仁人志士不断深化向西方学习,传播了西方进步思想,促进了民众的觉醒,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