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 第8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课后提升练(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0882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8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 第8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课后提升练(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 第8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课后提升练(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 第8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课后提升练(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 第8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课后提升练(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 第8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课后提升练(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 第8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课后提升练(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 第8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课后提升练(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 第8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课后提升练(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 第8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课后提升练(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后提升练(八)一、选择题1(2020山东聊城二模)“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这一经济政策应出自()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第一个五年计划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解析:既保证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又发挥私人经济的积极作用,既保障工人利益,又使资本家有利可图,即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经济政策,故选A项;“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排除B项;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

2、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鼓励和指导它们转变为各种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C项;1958年中共八届二次全会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排除D项。答案:A2(2020重庆模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开启了中国法制建设新纪元。下列立法()1950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男尊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工会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有组织和教育工人积极生产、发挥工人阶级领导作用的职责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剥削

3、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A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B巩固了人民民主革命成果C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D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建设的基础解析: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开启了中国法制建设新纪元”可知这些立法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成果载入宪法,这些革命成果巩固了人民民主革命成果,故选B项;没收官僚资本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排除A项;土地改革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排除C项;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确立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建设的基础,排除D项。答案:B3(2020河南新乡二模)1954年6月至9月,中国有组织地开展了宪法草案讨论和宣传。据统计,许多地区的参与者超过

4、当地成年人口的70%,有些地方甚至超过90%,共收到118万多条意见、建议和问题。这一活动()A保证了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B增强了人们的民主参与意识C标志着社会主义时代的到来D反映了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解析:根据材料“许多地区的参与者超过当地成年人口的70%,有些地方甚至超过90%,共收到118万多条意见、建议和问题”,可知宪法草案的讨论和宣传促进了人民群众参政意识的高涨,故选B项;该活动体现了社会主义性质,但不能保证,排除A项;社会主义时代到来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排除C项;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反映了我国在社会主义时期的根本要求,并不是根本任务,排除D项。答案:B4(2020

5、广东惠州三模)下图为1954年创作的一幅美术作品一辈子第一回(画中老人手捧“选民证”)。该作品反映了()A农民土地改革之后的喜悦B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成就C扫盲教育带来的巨大变化D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变革解析:根据材料“1954年”“一辈子第一回”“选民证”可知,该作品体现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人民选举代表的史实,说明人民有了选举权,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成就,故选B项;1952年我国土地改革已经完成,排除A项;该作品内容与人民受教育水平无关,无法体现扫盲教育带来的巨大变化,排除C项;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变革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D项

6、。答案:B5(2020山东威海一模)1952年4月,中国在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上,直接与英国、法国、西德等11国签订了总值达22 400万美元的贸易协议,与日本工商界代表签订了总值达6 000万英镑的贸易协议。这表明当时我国()A突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B摆脱了美国的经济封锁C提出了独立自主的方针D调整了外交的基本原则解析:1952年正值冷战时期,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但材料中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签订贸易协议的做法,恰恰表明当时我国突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故选A项;1952年我国并未摆脱美国的经济封锁,材料现象只能说明一定程度上有所摆脱,但“摆脱了”说法不对,排除B项;独立自主是我国的外交方针,不符

7、合题意,排除C项;1952年我国并未调整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提出来的,排除D项。答案:A6(2020江西景德镇三模)下表为中国19491965年间人民日报苏联体育报道统计数据,表中信息反映了()年代194919501951195219531954195519561957报道数量/篇1117201417203326年代19581959196019611962196319641965总计报道数量/篇23273136341489331A中苏由同盟关系走向冷战对抗B政治影响文化的交流与传播C国人对体育态度出现摇摆不定D苏联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曲折解析:从“人民日报苏联体育报道统计数据”中

8、我们发现,从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对苏联的报道逐渐增多,到60年代初达到顶峰,是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一边倒”,在苏联的支持下进行工业化,随着60年代后中苏关系的恶化,体育报道逐渐减少,可见政治对体育文化的影响很大,故选B项;“中苏由同盟关系走向冷战对抗”表述错误,中苏之间没有冷战,冷战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之间的敌对关系,排除A项;“人民日报苏联体育报道”由中央决定,而不是由国人决定,排除C项;“人民日报苏联体育报道”无法对苏联的体育发展产生影响,排除D项。答案:B7(2020福建龙岩调研)下表是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结构的变化情况(单位:%)年份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公私

9、合营经济前三项合计私营经济个体经济1952年11.50.736.971.81956年32.253.47.392.90.17.0据此可知()A私有制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B工业化目标已基本实现C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得以延续D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解析:材料反映出随着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公有制主导地位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故选D项;材料个体经济在改造后仍然占有一定比重,说明私有制仍然有存在的合理性,排除A项;“一五”计划只是奠定工业化的基础,还未实现工业化,排除B项;社会主义改造使得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经济,排除C项。答案:D8(2020广西南宁

10、二模)下图是创作于1956年的一幅宣传画。这一作品反映出当时()A科教兴国战略已初步形成B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已完成C社会主义建设的迫切需要D“双百”方针得到长期贯彻解析:1956年要“建立一支成千万人的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队伍”的宣传画,反映了当时社会主义建设对科技人才的迫切需要,故选C项;“科教兴国”战略直到1995年才提出,排除A项;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在1952年基本完成,排除B项;1956年提出的“双百”方针在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及“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了冲击和破坏,排除D项。答案:C9(2020河南开封三模)20世纪60年代前期,党中央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考虑,把建设的重点放在

11、西南、西北,“备战、备荒、为人民”成为当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初步奠定工业化基础B利于改善国民经济布局C“左”倾错误持续泛滥D旨在缓解三年经济困难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前期,党中央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考虑,把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备战、备荒、为人民成为当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可知国家从国防建设入手,开始将工业建设的重点放在西部地区,客观上有利于改善国民经济布局,故选B项;第一个五年计划初步奠定了工业化基础,排除A项;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出现的“左倾”错误,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使国民经济得到提高,排除C项

12、;建设西部的主要目的是工业建设和国防建设,并不是缓解经济困难,排除D项。答案:B10(2020河南四校3月联考)1961年3月,中共中央在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中规定取消分配上的供给制部分,停办公共食堂。1962年2月,中共中央又发文件强调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即小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这些做法()A标志着“左”倾错误的结束B终结了人民公社制度C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D开启了包产到户的改革解析:根据材料“1961年3月取消分配上的供给制部分,停办公共食堂。1962年2月强调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即小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可知19581961年经济困难后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

13、,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故选C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才标志着“左”倾错误结束,排除A项;改革开放后人民公社制度才终结,排除B项;包产到户最早在1978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答案:C11(2020四川德阳一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各大城市的许多医院、学校取消了原名,而代之以数字序号命名,如将“仁济”“培德”等名换成某某市第一中学、某某市第三人民医院等。这种做法意在()A强调各类机构的平等地位B塑造新时代的价值观念C消除半殖民地社会的遗留D继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解析:根据材料“各大城市的许多医院、学校取消了原名,而代之以数字序号命名”,结合所学可知,原名虽具有一定的历史传统,但原名是旧时代的产物

14、,而用数字命名在于树立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价值观念,故选B项;用数字序号命名在于顺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而非强调各机构的平等地位,排除A项;依所学,消除半殖民地社会的遗留在于清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排除C项;根据材料“仁济”“培德”等名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与材料中名字序号化不相符,排除D项。答案:B12(2020云南昆明模拟)1977年8月,中央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作出决议,改变之前“自愿报考、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高校招生方针,采取新的“自愿报考、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针。此举()A适应了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要B促进了高等院校课程体制改革C结束了科教领域“左”倾错误D解

15、决了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解析:根据材料“统一考试、择优录取”可知考试有利于选拔人才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故选A项;材料高校招生方针不是高等院校的课程体制,排除B项;结束“左”倾错误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排除C项;材料只是高校招生不能解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排除D项。答案:A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郑和下西洋期间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为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确立了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郑和在海外从未仰仗“天威”,欺负小国弱国带领近三万人的武装,在海外没侵占别国的一寸土地,没掠夺别国的一草一木,更没在海外派驻一兵一卒。所经之地,本着“

16、怀柔远人”“和顺万邦”“共享天下太平”的宗旨,倡导“王道”,反对“霸道”。以和平友好精神,敦睦邻邦,以德服人,宣扬中华文化,其所表现的是“和平海权”,而非武力侵略行为。郑和出使西洋是中国古代执行和平外交政策的成功范例。摘编自中国历史材料二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关于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举行谈判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在亚非会议上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改为平等互利)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得到印方的赞同。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先后访问印度和缅甸,访问中,周恩来总理分别同印度总理尼赫鲁、

17、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两国关系的原则,并共同倡议将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一般国际关系的原则。1955年4月在印尼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引申和发展,并被吸纳进会议通过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之中。新华网材料三2015年,习近平登上联合国讲台,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这是习近平首次在联合国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他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还呼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

18、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近三年来习近平至少已70次提到命运共同体。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的命运共同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一次次阐述着“中国主张”。和讯网(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郑和下西洋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外交活动的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相通之处。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意义。(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前中国外交活动的认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中的“同”可根据材料一第五句话的信息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回答,“异”可根据材料一第四句话的信息和材料二体现的中华人民共和

19、国初期外交的平等及平等互惠的特点回答;第二小问“原因”可从经济、文化、国际环境等方面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相通之处”可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材料三“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信息回答;第二小问“意义”可从对中国、对世界两角度分析。第(3)问,可从对外政策、外交方式、外交目的、外交的国际责任感等多方面论述。答案:(1)同:和平友好;互相尊重;敦睦邻邦;以政治目的为主;反对霸权。异:明朝时倡导“王道”(居高临下,以德服人),怀柔远人,厚往薄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倡导平等、互惠互利。原因:明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发展程度高;传统的朝贡体制、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恢复

20、经济、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和平安定的周边国际环境;打破美国的孤立和封锁;消除周边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恐惧。(2)相通:以和平外交为核心;倡导互惠共赢;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发展;体现了新型国际关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意义: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良好国际环境、推动中国外交理念创新、改善中国国家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体现了当前国际社会在发展问题上的重要共识,完全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这对于各国在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及在合作共赢基础上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并为维护地区及世界和平与稳定将产生积极的影响。(2)认识:坚持走和平外交之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以和平共处五项

21、原则为基本准则。14(2020山东滨州二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人民日报担负起了宣传社会主义劳动观的使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50年5月1日发表了刘少奇的讲话作为社论,“我们必须给劳动者、特别是那些在劳动事业中有重大发明和创造的劳动的英雄们和发明家们以应得的光荣这就是我们的新道德的标准之一。”从国家层面肯定了劳动人民和劳动价值,树立劳动最光荣的理念。1951年10月4日发表了对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展开斗争,1952年5月1日发表了迎接劳动人民的世纪等等。从统计来看,仅题目中含有劳动一词的报道1950年有327篇,1951年有255篇,1953年有253篇,1954年有269篇,195

22、5年209篇。这些报道涉及劳动英雄、普通工农劳动者、学生、军人、工商业家、娱乐界,不仅有国家领导人对劳动的肯定,也有通过科学展览对劳动的历史追溯,还有新中国各行各业火热劳动场面的新闻特写,展现了他们积极劳动建设社会主义的风貌。据人民日报整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人民日报对社会主义劳动观的宣传”。(要求:表述成文,逻辑清晰,史实运用准确,观点明确。)解析:根据材料“我们必须给劳动者、特别是那些在劳动事业中有重大发明和创造的劳动的英雄们和发明家们以应得光荣”可知,从国家层面肯定了劳动人民和劳动价值树立劳动最光荣的理念,据此可归纳出观点:肯定劳动最光荣的价值观。评述:结合所学可从宣传的原因、

23、特点、影响等方面入手。原因方面,可从新中国面临的严峻形势、国家建设需要、政权性质等角度阐释;特点方面,可从国家高度重视、宣传力度大、涉及劳动者范围广、媒体发挥重要作用等角度阐释;影响方面,可从重塑社会风气、推动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转变、巩固新生国家政权、培养大量专业劳动人才,推动了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保证“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等角度阐释。答案:水平三:观点明确,能够结合材料信息从三个层次进行评述。逻辑清晰,史实运用准确,史论结合,相关解释充分合理。水平二:观点明确,能够结合材料信息从多个层次进行评述。史实运用基本准确,相关解释基本合理。水平一:能够结合材料信息进行评述。阐述相关史实基本准确,解释较

24、为合理。观点:肯定劳动最光荣的价值观,不单独给分。层次1: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大力宣传劳动光荣的必要性。从新中国面临的严峻形势,国家建设需要,政权性质等角度阐释时代背景,表述合理可得分。层次2: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劳动观的新内涵,以及宣传的特点。从国家高度重视、宣传力度大、涉及劳动者范围广,媒体发挥重要作用等角度阐释特点,表述合理可得分。层次3: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宣传劳动光荣的意义。适应了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从重塑社会风气,推动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转变,巩固新生国家政权,培养了大量专业劳动人才,推动了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保证“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等角度阐释影响,表述合理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