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年高考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历史课时作业 第16讲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详解).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0861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考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历史课时作业 第16讲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详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年高考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历史课时作业 第16讲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详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年高考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历史课时作业 第16讲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详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年高考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历史课时作业 第16讲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详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年高考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历史课时作业 第16讲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详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3年高考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历史课时作业 第16讲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详解).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3年高考一轮复习方案人民版历史课时作业 第16讲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详解).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课时作业(十六)第16讲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12012河南洛阳模拟 下图是现存于国家博物馆的珍邮,对其判断最合理的是()A“大清邮政”表明该票是清政府直接印制的B该票很可能是清朝初年使用的C该票现存数量应该较大D加盖相关印文,该票才可以作为邮票使用2晚清重臣翁同龢曾在日记中对买办徐润的住宅有过描述,“园小而曲折,然楼阁几案皆有夷气”。这说明()A近代园林建筑日益受到西方风格的影响B近代买办都住西式洋房、使用西式家具C近代园林是中式的,住宅往往是西式的D到了近代,才出现中西合璧的住宅建筑32012广西南宁模拟 “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

2、被,几及全国。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其人辄顾影自怜,私心窃喜,贫贱者亦步趋恐后。”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女性审美观念发生变化B外来文化被广泛接受C近代社会发生剧烈变革D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42012甘肃高三模拟 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派诗人刘大白在卖布谬中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该诗反映了()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作者提倡使用国货民族资本主义此时发展艰难作者反对机器生产A BC D5辛亥革命时期,中国不可能存在的现象是()A发送电报 B观看有声电影C拨打电话 D乘坐火车旅游6在汉语中,外来事物名称常加有夷、胡、番、西、洋等字,以上诸字中“洋”字

3、出现最晚,但其构成的词语却是最多,鼎盛时期有400多个。如“洋布”“洋钉”“洋楼”“洋车”等。可是到了后来,数量急剧下降。以下关于“洋”组词的兴衰分析不当的是()A其兴反映了天朝上国心态变为正视西方文明B其兴反映了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影响渐深C其衰与盲目自大、盲目排外心理有关D其衰既由于政治原因,也由于中国日益走向近代化72012北京朝阳模拟 阅读下列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表,从中得到的正确结论是()技术门类西方发明上海重庆 天气预报1856年1873年1939年电话1876年1882年1912年 电灯1881年1882年1906年无线电1896年1909年1928年A.科技传入引发

4、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次高潮B充分吸收了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C西方科技推动了社会生活的渐进性变化D民族工业主导了两地近代化进程82012江苏扬州模拟 1908年,上海图画日报上刊载了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位乡下私塾先生前往城里的新式学校任教,把电灯当做鬼火,吓得彻夜未眠;讲解新教材的课文时牵强附会地把孟德斯鸠当作曹操(字孟德)。从材料中可以看出()A上海已成为国际大都市B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传入中国C启蒙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D西式教育取代了中国的私塾教育9下面图片是中国目前最早记录“妇女解放”的画报(1920年10月出版)。最能表达画面中当时中国妇女解放现状的诗句是()A小荷才露尖尖角 B无可奈何花落去C千树

5、万树梨花开 D万马齐喑究可哀10据李景汉北平郊外乡村生活记载:1930年对北京地区所作的调查发现,京郊一个村子里,已婚117名妇女中缠足者仍有31人,占27%,男子中带发辫者尚占十分之一,并仍以“没辫子不好看”和“带惯了”等理由拒绝剪辫。这一现象表明()A传统陋习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B人们的审美观念呈现出多样化C当时北京地区社会风气较为自由D辛亥革命在农村地区的影响有限112010年11月12日,新民网发表“省钱省力省时间,网络购物方兴未艾”的新闻。新闻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包括()A中国人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增强节俭意识B互联网在中国进一步普及应用C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D网络经济成为中国经

6、济的主导122012河南商丘模拟 1978年底,法国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来到北京。他回忆说:“我刚来中国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是穿灰的衣服、黑的衣服,或者绿的衣服我感觉就像被一座灰的墙给包围住了一样。”1989年底,一位波兰记者访华后撰文写道:“如今穿着入时、欧式打扮的姑娘,使北京的街道有一种令人应接不暇的特殊美感。”促成上述变化的原因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拉近了与欧美国家的距离城市经济生活空前活跃中国与西欧国家隔阂与矛盾消除思想解放运动的出现A BC D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自由尽是新风尚”,这是对民国初年中国社会习俗改良的最好的概括。禁缠足,改称谓,废跪拜,易服饰等等,成为当时

7、一股时代性的社会潮流。(1)结合所学分析民国初年中国社会潮流变化的原因。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人们根据中山装和列宁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人民装,大家都以穿这种服装为时尚人们常常还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一群群欢歌笑语的姑娘,她们身着五彩鲜艳的布拉吉,嘴里唱着:“嘿拉拉,拉拉,嘿拉拉,拉,天空出彩霞呀,地上开红花呀。苏联老大哥呀,帮咱们建国家呀”(2)建国初期的这种状况反映了什么问题?材料三到了80年代牛仔裤、牛仔裙、百褶裙、长裙、短裙、西装裙开始走向市场。就是在寒冬腊月,短裤或短裙外加一双长袜也经常招展于大街小巷,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进入21世纪,我们的服饰也越来越中性化、多元化走上街头,你看到的不是单

8、一的衣服,而是人们穿着各种各样绚丽的服饰(3)80年代以来人们的服饰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籍中的部分人名:张茂宗、杨延宗(新唐书),洪兴祖、冯继业(宋史),何荣祖、韩显祖(元史),汤显祖(明史),史念祖、杨光先。清史稿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大多认为,名字越随意,孩子越好养,阿猫、阿狗之类的小名比比皆是。因此,“狗剩”“狗囡”之类的在当今难以登得厅堂的名字却大行其道。刘圣清名字变化体现时代的变迁材料三20世纪40年代后期至50年代初,不少人叫解放,叫爱国、爱军,叫建设、建国,叫抗美、卫国、和平;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许多人叫跃进、超英,叫继

9、红、育红、永红;60年代后期,人们又多叫卫东、小兵、红卫等。这些名字的出现,无一不都和社会历史的变革、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紧密相关。吉常宏中国人的名字别号(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古人取名深受什么观念的影响?(2)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分析材料二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20世纪“40年代后期至50年代初”“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60年代后期”名字的出现分别与哪些重大历史事件相关?(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名字的变迁说明了什么。课时作业(十六) 【基础演练】 1.D解析 A项从“大清邮政”无法判断该票一定是清政府直接印制,从“l dol

10、lar”可以判断该票应该是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打开后中外交流加强的背景下出现的,由于是现存于国家博物馆的珍邮,故存世量应该不多,该票原是印花税票,由加盖“大清邮政当一元”可判断D正确。2D解析 “园小而曲折”是中式建筑的特点,“皆有夷气”则是反映西方建筑的特点,因此可知,材料说明了建筑的中西合璧的特点,答案为D项。3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和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题。材料中涉及自同光到宣统年间妇女服饰发生的变化,以上海地区为代表,这主要是由于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不断入侵中国,使上海地区成为近代开放最早的城市之一,也较早地接触了西方文化,故形成题干所述的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近代社会发

11、生的剧烈变革。A项是当时社会现实在思想领域里的一种反映,不是现象的主要原因,故排除A项;B、D两项本身表述违背史实。故选C项。4A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土布没人要”说明自然经济在西方商品经济的冲击下解体,“卖布谬”中的谬字则反映了作者提倡国货的观点,故正确,材料不能看出民族资本主义的境况,也没有体现出作者反对机器生产,所以答案为A项。5B解析 1927年以前,电影虽然诞生,但都是无声电影,处于默片时代。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摄制完成。【能力提升】6C解析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考查西方事物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洋字组词的数量急剧下降,是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工业逐渐发展起来所

12、致,与盲目自大无关,所以C项符合题意。7C解析 本题考查对表格数据的分析能力。中国近代化第一次高潮是洋务运动,不是科技引入引发的,我国并没能充分吸收工业革命的成果,民族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一直也没有占主导地位,故可排除A、B、D三项。材料表明,西方科技使中国社会生活逐渐发生了变化,故选C项。8B解析 从材料不能看出上海是国际大都市,排除A项;材料虽涉及孟德斯鸠,但不能说明启蒙思想广泛传播;C项也不正确;仅从材料不能表明西式教育取代了私塾教育,排除D项。小故事说明电灯传入,故B项正确。9A解析 判断的主要依据是画报出版的时间“1920年10月”及画面中“身着中国传统服装的妇女迈出了一只大脚”等信息,

13、四句诗句中只有“小荷才露尖尖角”反映了这一情形。10A解析 “没辫子不好看”“带惯了”说明传统陋习的影响根深蒂固,所以本题答案应为A。11D解析 根据材料中“省钱省力”可知A项正确;根据“网购”可知B项正确;而网络购物方兴未艾表明,市场经济初步建立,C项也是正确的。但网络经济尚未成为我国经济的主导,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12C解析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时间不符,可排除;“中国与西方国家矛盾消除”说法太绝对,与事实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为C项。13答案 (1)辛亥革命对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影响;临时政府政策的推动;一些传统习俗不适合近代社会

14、发展趋势和当时世界潮流的影响等。(2)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倒向社会主义国家及苏联;服装的变化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等。(3)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解放思想,追求个性;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和改善。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生活的演变。第(1)问要根据时间,联系辛亥革命的知识和当时世界潮流的影响分析。第(2)问从材料可以看出,“人民装”在中国流行,根据其设计来源,可知是“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所致,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也是时代气息的反映。第(3)问根据时间,联系改革开放的知识回答即可。【选做习题】14答案 (1)宗法观念。(2)近代中国社会长期战乱;经济落后

15、,老百姓的温饱问题不能解决;近代中国卫生医疗技术落后,社会保障缺乏。(写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3)“40年代后期至50年代初”历史事件:人民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战争。(写出任意一个即可)“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历史事件:“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写出任意一个即可)“60年代后期”历史事件:“文化大革命”、红卫兵运动。(写出任意一个即可)。(4)名字往往带有时代性;名字变迁是社会环境变化的产物。解析 本题切入角度新颖,以“名字”为话题考查社会生活与重大历史事件的关系,考查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从名字中多带有“祖”“宗”可以看出,是受宗法制的影响。第(2)问从材料可以看出,取“贱名”是为了孩子好养,由此可分析出这是由于当时温饱问题没能解决、医疗条件差所致。第(3)问对号入座,按照时间,根据名字特点答出对应的重大事件即可。第(4)问考查概括能力,扣住主题概括即可。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