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第8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基础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0784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第8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基础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第8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基础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第8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基础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第8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基础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第8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基础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第8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基础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第8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基础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第8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基础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第8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基础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第8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基础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第8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基础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第8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基础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第8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基础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第8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基础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第8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基础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第8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基础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第8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基础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基础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9安徽合肥一检)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当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之后,它同时成了人们生活的一个部分了。”文中的“它”最有可能指()A宗教信仰 B启蒙思想C西方商品 D民主制度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当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之后,它同时成了人们生活的一个部分了”并结合所学可知,“它”最有可能

2、是西方商品。西方国家的商品输出使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西方商品由于物美价廉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可知,不是宗教信仰和启蒙思想,排除A、B两项;民主制度没有成为近代中国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排除D项。2(2019河北张家口八校联盟)某中学将举行“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专题报告会,主持人小云到图书馆去查阅有关资料。以下最有参考价值的是()A论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B鸦片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商品倾销C论中国水运交通近代化的起步D浅论中国沿海近代婚姻的变革进程答案B解析专题内容“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应开始于鸦片战争后,突出表现是列强对华商品

3、输出,中国逐步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A项是20世纪初;C项参考价值相对较小;D项与主题无关。故选B项。3(2019甘肃兰州诊断)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棉纺织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棉花的出口。原来不种棉花的地区也开始大量种植。“江西、浙江、湖北等处,向只专事蚕桑者,今皆种植棉花”。这表明当时中国()A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B棉纺织业取代传统丝织业C中国小农经济完全解体D农村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世界棉纺织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棉花的出口。原来不种棉花的地区也开始大量种植只专事蚕桑者,今皆种植棉花”可知,受世界市场需要的影响,江浙地区的农民大量种棉,反映了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加

4、强,故A项正确。B项“取代”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完全”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农村产业结构仍以农业为主,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故D项错误。4(2019山东日照期末)五口通商后10多年,英国棉织品输华数量一直停滞不前,而洋纱却呈现出极为红火的供销两旺局面。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中国()A传统手工业仍有较强生命力B近代纺织业已融入世界市场C国人对洋货有较强的抵制力D社会贫困导致消费能力不足答案A解析材料“棉织品输华数量一直停滞不前,而洋纱却呈现出极为红火的供销两旺局面”反映了中国市场对洋纱的大量需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传统纺织业需要以棉纱为原料,这说明传统手工业仍有较强生命力,故A项

5、正确。五口通商后10多年大概在1852年左右,当时中国近代纺织业尚未产生,故B项错误;C项不能解释材料“洋纱却呈现出极为红火的供销两旺局面”,故排除;社会贫困与材料现象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5(2019福建泉州单科质检)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机器局制造诸事悉仿外洋办法,其委员、司事、学徒人等俱不论官阶,但照差事之繁简及资格之深浅,以定薪水多寡”。据此可知,江南制造总局()A具有近代企业的性质B以维护清王朝统治为目的C与民族工业竞争激烈D悉仿外洋办法丧失管理权答案A解析江南制造总局采用机器生产的方式,且在管理方式上“悉仿外洋办法”,即实行近代企业管理方式,说明江南制造总

6、局具有近代企业的性质。故选A项。B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1865年民族工业刚刚诞生,材料没有反映洋务企业与民族工业“竞争激烈”,排除C项;学习外企管理方式,不能说明丧失管理权,排除D项。6(2019湖南郴州一检)随着自强运动的推进,中国人越来越认识到,财富是权力的基础,一个国家要强大就必须富有。新式国防远比传统国防花费大,它必须有更好的交通体系、工业和企业作支撑。因此,在18721885年的第二阶段中,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A依靠商办发展军用工业B意在追求利润缓解经费压力C化解了清政府财政危机D军工产品的市场化趋势明显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新式国防远比传统国防花费大”并结合所学可知

7、,洋务运动创办民用企业意在追求利润缓解经费压力,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对商人的依靠,且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用工业都是官办,排除A项;民用企业的创办意在缓解经费压力,而非化解财政危机,排除C项;军工产品不投放市场,排除D项。7(2019上海崇明一模)从洋务运动的实践看,洋务派没有把下列哪一项列为“夷”之“长技”()A议会制度 B机器生产C科技教育 D军事技术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在不改变封建专制统治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一次改革运动,所以涉及政治制度变革的内容洋务派是不会将其列为“夷”之“长技”的,故选A项。机器生产、科技教育和军事技术都是当时洋务派认为的西方“长技”,学习这

8、些内容不会触动封建专制统治基础,是学习的重点内容,故排除B、C、D三项。8(2019江苏连、淮、徐三市调研)据南海县志记载,珠江三角洲一带机器缫丝业起步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三四年间,南(海)、顺(德)两邑继之而起者,多至百数十家。”与此情形直接相关的是()A广州被列为通商口岸 B外国资本输入的刺激C清政府鼓励民间设厂 D新式企业的引领作用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机器缫丝业起步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两邑继之而起者,多至百数十家”可知,广东地区机器缫丝业推动了周边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凸显出新式企业引领作用,D项正确。广州在1842年南京条约中就被列为通商口岸,A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国内企业刺激作用,

9、不是外国资本输入影响,B项错误;清政府鼓励民间设厂是十九世纪末期,不符合材料时间,C项错误。9(2019福建三明期末)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到光绪二十四年,各省商股开办的资本在万元以上的厂矿企业有70多个。到光绪二十五年,中国自办纱厂的纱锭总数已多达336722枚。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B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明显缓和C清政府的原有政策发生变动D与改良主义的内容有吻合之处答案C解析光绪二十五年为1899年,从材料“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年到光绪二十四年开办的资本在万元以上的厂矿企业有70多个。到光绪二十五年,中国自办纱厂的纱锭总数已多达336722枚”中

10、看出,甲午战后,中国近代工业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近代工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A项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之一,排除;19世纪末,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不断激化,故排除B项;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促进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发展,而非与改良主义多有吻合之处,故排除D项。10(2019安徽皖西名校联考)下表是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对该表所含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经济呈现半殖民地特征B农业发展缓慢成为社会问题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D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动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农业税收入比重不断下降,工商业税收比重不

11、断增加并占据主导地位,这说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逐渐改变了当时中国的经济结构,故选D项。材料无法体现列强的经济侵略,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农业税收总额是不断增加的,不能说明农业发展缓慢,排除B项;材料时间段内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排除C项。11(2019北京朝阳一模)1890年,马建忠提出“富民说”,强调“精求中国固有之货,令其畅销”“仿造外洋之货,敌其销路”,开采矿山,以保证财富常聚而不散。作者意在()A唤醒中国人的民族意识B呼吁放弃重农抑商政策C支持民众反帝爱国运动D兴办实业挽救民族危亡答案D解析材料只是马建忠的经济思想,没有涉及民族意识,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出马建忠对传统重农抑商政

12、策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反帝爱国运动,排除C项;材料中的“富民说”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兴办实业,同列强进行商业竞争,挽救民族危亡,故选D项。12(2019江苏泰州期末)瑞蚨祥(中华老字号企业)1868年创建于山东济南,1893年瑞蚨祥设立了北京分号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京城绸布行业。下图是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该企业在1912年以后的几年间销售额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B欧美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侵略C辛亥革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D南京国民政府倡导发展实业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是在甲午战争之后,不符合材料时

13、间,故A项错误;一战爆发于1914年,欧美列强忙于战争不符合材料时间,故B项错误;1911年辛亥革命,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不符合材料时间,故D项错误。13(2019河北承德一中期末)开始于1914年的这一轮实业投资热,被史学家认为是中国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在过去的40多年里,外国公司已经在众多民生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并引发了消费的空间。民族资本正是在这一前提下,靠生产成本的低廉以及对本土市场的熟悉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材料说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前提是()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与国内市场的扩大B洋务运动的刺激与诱导C经济作物种

14、植的增加D政府的鼓励与扶助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外国公司已经在众多民生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并引发了消费的空间。民族资本正是在这一前提下发展起来的”可知,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开拓了国内市场,成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故选A项。洋务运动于19世纪90年代破产,排除B项;C、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14(2019牡丹江一中期末)观察下表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表中、处填写正确的是()类别年份1893年15.681.82.61910年39.841.418.8A机器产品原料手工制品B手工制品原料机器产品C原料手工制品机器产品D原料机器产品手工制品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知

15、,从1893年到1910年间、的比重不断增加,的比重不断下降。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90年代,中国半殖民半封建化的程度不断加深,中国沦为外国的原料产地,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为原料;随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手工业制品产量及出口量下降,故为手工制品;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机器产品的产量及出口量逐渐增加,故为机器产品。故C项正确。15(2019江苏联考)抵制洋货运动于1904年首先由商务界发起,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再度兴起,1919年达到高潮。清末民初抵制洋货运动的开展()A阻止了列强商品货物的倾销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推动“实业救国”思想的产生D阻碍了国内市场的健康成长答

16、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抵制洋货运动是中国人民经济自强的一种手段,有利于国货销路扩大,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拓展了空间,B项正确。该运动并不能阻止列强商品的倾销,排除A项;“实业救国”思想于19世纪末已经出现,排除C项;抵制洋货,倡用国货,会扩大民族资本主义产品的国内销售市场与空间,排除D项。16(2019山东青岛二中期末)下面是民国初年我国经济法规类目统计表。这一情况表明民国初年()经济法规类别条数工商矿业类21农林牧渔业14交通运输类6银行金融类7标准器物类5特别税则类11经济社团类12A工商业发展最快 B政府重视发展经济C金融业不受重视 D交通发展速度较慢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对经济

17、的重视,没有体现出工商业和交通业的发展速度,排除A、D两项;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民国初期经济法规类别的条数比较多,这反映出当时民国政府比较重视经济,故选B项;材料中“银行金融类”的条数为7,反映出金融业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排除C项。17(2019安徽合肥一检)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产业资本状况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应是()A洋务运动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C全面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同时产生了一定的官僚资本,外国资本也占相当比例,符合图表所示现象,故B项正确。洋务运动时期,民族工业初兴,官僚资本还未产生,占据首位的应

18、是外国资本,排除A项;全面抗战时期,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挤压民族资本,排除C项;解放战争时期,民族资本陷入绝境,排除D项。18(2019山东德州期末)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制定重工业发展计划:五年内兴建钢铁、有色冶金、机械、电力、电器、化工等大中型工厂并利用外国资本、引进国外技术。该计划()A使近代中国实现了工业化B有助于为全面抗战奠定物质基础C有效遏制了官僚资本成长D成功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制定重工业发展计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国民政府制定重工业发展计划有利于促进当时中国工业的发展,为全面抗战奠定物质基础,故B项正确

19、。近代中国没有实现工业化,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计划也可以促进官僚资本的发展,故C项错误;这一计划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故D项错误。19(2019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模拟)对下图信息的理解,最符合史实的是()A日本逐步加大对中国的侵略B英德两国在中国市场竞争尤为激烈C英国在中国的影响持续减弱D美国借助中日战争向中国输出枪械答案A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对华机械出口占比最大,且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这说明日本逐步加大对中国的侵略,故选A项。材料只能反映出英德两国在中国市场占比不大,无法反映其竞争激烈,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英国对华机械出口占比不大,但总体上呈上

20、升态势,排除C项;材料中未提及美国对华出口的具体内容,排除D项。20(2019安徽定远期末)古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但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蓄发令”,再到辛亥革命的“剪发易服”和随之出现的“保辫会”,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下面对“辫发之争”说法正确的是()A是欧风美雨作用的产物B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C体现历史的不断进步D昭示国人的文明程度答案B解析清初的“剃发令”与欧美国家没有任何关系,故A项错误;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蓄发令”,再到辛亥革命的“剪发易服”和随之出现的“保辫会”,这从本质上说都是为了实现其政治目的,所以这是政治斗争的反映,故B项

21、正确。辛亥革命后出现的“保辫会”妄图复辟封建帝制,是历史的倒退,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辫发之争”不能代表国人的文明程度,故D项错误。21(2019天津七校期末)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稍有赢余,即莫不竞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表明当时()A服饰的西化现象逐渐风靡上海B政治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空前繁荣C上海社会等级观念日益淡化D攀比之风盛行导致社会风气败坏答案C解析材料中并未体现服饰西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政治变革,也没有体现经济的繁荣,故B项错误;从材料“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稍有

22、赢余,即莫不竞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中可以看出上海社会等级观念的逐渐淡化,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显示社会风气的败坏,故D项错误。22(2019江西吉安质检)根据中国近现代名人图鉴收录的33个革命党人的照片统计,穿西服者有16人,穿中山装(包括企领文装)者6人,穿军装者2人,穿和服者2人,穿长袍马褂者7人。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传统服饰文化逐渐在消亡B服饰具有新旧杂陈的特点C革命党人积极倡导新服饰D服饰文化正走向中西合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当时革命党人的穿着既有新式的西装、中山装、军装以及和服,还有旧式的长袍马褂,反映出这一时期的服饰具有新

23、旧杂陈的特点,故B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此时期新旧服饰同时存在的特点,并未体现传统服饰文化逐渐消亡;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革命党人积极倡导新服饰;D项错误,体现中西合璧特征的中国近代服饰是中山装和旗袍,不符合材料主旨。23(2019安徽皖江联考)下图为1898年申报刊登的“新式脚踏车”广告。这一现象表明近代中国()A封建自然经济瓦解B社会发展受到近代化冲击C传统农耕文明衰微D百姓出行难问题得到解决答案B解析封建自然经济的瓦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式脚踏车”广告的刊登远远无法说明封建自然经济瓦解,故排除A项;脚踏车是一种新式交通工具,这种交通工具的出现说明中国社会受到了近代化的冲击,故

24、选B项;新式脚踏车是一种交通工具,它的出现不能说明传统农耕文明衰微,故排除C项;虽然刊登了新式脚踏车的广告,但并不能说明其在百姓中得到普及,也就无法说明百姓出行难问题得到解决,故排除D项。24(2019浙江宁波十校联考)“铜线之害不可枚举,臣仅就其最大者言之。之设,深入海底,横冲直贯,四通八达,地脉既绝,风侵水灌,势所不必至,为子孙者心何以安”材料所针对的技术中国人创办于()A1872年 B1877年 C1882年 D1906年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深入海底,横冲直贯,四通八达”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海底电缆,铺设在海底,用于电信传输。结合所学可知,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

25、国自办电报的开端,故B项正确。1872年电报技术传入我国,不符合“中国人创办”,排除A项;1882年上海开办中国第一家电话局,与“深入海底,横冲直贯,四通八达”关系不大,排除C项;1906年我国开通最早的民间无线电通信,不符合“深入海底,横冲直贯,四通八达”,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第25题22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8分,共52分。25(2019江苏宿迁期末)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经济开始从传统向现代转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楚、粤铁商,咸丰年前销售甚旺,近(同治十一年)则外洋铁价较贱,中土铁价较昂,又粗硬不适于用,以致内地铁商十散其九。据历年海关报告统计,中国的主要出口物中,

26、茶叶由1871年至1873年的1022159公担,发展到1891年至1893年的1055064公担;棉花由1871年至1873年的8486公担,发展到1891年至1893年的290417公担。这种变化加上国内资本主义企业日渐发展的原料需求,又带来了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杭、嘉、湖之丝;浙、皖、闽、赣、湘、鄂之茶,一时风起,蔚为大观。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辛亥革命前民族资本创办的工厂统计(部分)(注:本统计以使用动力的工厂为对象)年份厂名所在地创办人或主持人资本(元)工人数1863洪盛机器碾米厂上海600081872继昌隆缫丝厂广东南海县陈启沅1875程恒昌轧花厂江苏奉贤2060002

27、241878贻来牟机器磨坊天津朱其昂1879裕昌厚丝厂广东南海陈倠乐1879机器轧油厂广东汕头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材料三旧的封建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开始被打破,新的因素成长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新因素,中国社会才向前跨进了一步。总的来说就是:近代中国是这样一个过渡时代。中国近现代史(二十五讲)讲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历史现象形成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民族资本工业的特点。(8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材料三中的“过渡”在经济上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进步影响。(8分)答案(1)原因: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

28、封建社会;中国在经济上落后于西方(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国内资本主义企业发展需要原料。(6分)(2)特点:主要出现在沿海地区;资金少,规模小;主要投资在轻工业领域;使用近代机器生产。(8分)(3)表现:传统封建经济逐渐瓦解;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发展。(4分)影响:政治方面,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并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思想文化方面,向西方学习逐渐深入,掀起思想解放潮流,起到思想启蒙作用。(4分)解析第(1)问,原因类的设问注意从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两个角度寻找答案,从经济、政治等角度具体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外因是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列

29、强的入侵,内因主要是西方的经济入侵导致中国的经济结构逐步发生变化。第(2)问,主要涉及的是表格内容的归纳,主要是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进行总结,根据工厂名字推知集中在轻工业领域和使用机器生产;根据所在地推知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根据资金和工人数推知资金少和规模小。第(3)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种过渡就是向近代化的转型,在经济上的体现就是传统经济体制的瓦解和近代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据此从政治和思想两个角度分析其进步影响。26(2019新疆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始筹办于1878年,但由于内部分歧,筹建工作陷于停顿。1880年,李

30、鸿章派龚寿图专办“官务”,郑观应专管“商务”并总办局务。郑观应很强调企业的商办性质,在新订章程中提出:“事虽由官发端,一切实由商办,官场浮华习气,一概芟除。”章程公布后,招股工作进行顺利,很快招集到50万两。但龚寿图等人不愿商股太多,以免影响他们的地位。1883年,郑观应私挪局款的真相暴露,遂离开上海,织布局由龚寿图主持。1890年,织布局正式投产。但不到一年发生亏空,最后由淮系官员杨宗濂承办。到1893年,织布局有织机500台,工人4000人,所产布匹还远销福州、重庆等地。由于纺纱获利优厚,李鸿章决定扩充规模。但不久,织布局被烧毁。李鸿章随即派天津海关道盛宣怀等人负责恢复,这就是后来的华盛纺

31、织总厂。1901年后,盛宣怀通过出售、转租等方式,将纺织厂据为己有。1931年该厂被卖给英国银行,后几经转手,地基归美商公司,机器则卖给新纺织公司。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材料介绍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12分)答案(示例一)启示:民族独立是促进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根本保证。(3分)说明: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列强侵略下,中国主权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国民族工业日益萎缩。新中国成立,特别

32、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现代化步伐大大加快。21世纪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9分)(示例二)启示:官商和政企不分的管理体制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3分)说明: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没能摆脱官府控制,贪污腐败现象严重,导致企业破产。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垄断经济命脉,形成官僚资本,阻碍现代化进程。1984年以来,国家全面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提高了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现代化进程。(9分)解析首先,分析材料信息,提炼观点,如民族独立是促进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根本保证或者官商和政企不分的管理体制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等。

33、其次,根据论题,从材料中提取互相关联的历史信息,如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得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制约;或者由材料“1883年,郑观应私挪局款的真相暴露”“1890年,织布局正式投产。但不到一年发生亏空”得出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没能摆脱官府控制,贪污腐败现象严重;由材料“1901年后,盛宣怀通过出售、转租等方式,将纺织厂据为己有。1931年该厂被卖给英国银行,后几经转手,地基归美商公司,机器则卖给新纺织公司”得出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垄断经济命脉,形成官僚资本,阻碍现代化进程。最后,根据提取的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结合史实予以阐述,表述

34、成文。27(2019福建厦门期末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一般认为,始于唐代的“古代报纸”邸报,由朝廷直接管理并统一发布,有清一代继续存在并有所发展。清初,衙门中的一些低级胥吏将刊刻抄发邸报作为自己的副业,这些报纸主要刊载宫门抄、谕旨、章奏三部分,因而也被混称为邸报。直至乾隆初年,获准公开发行邸报的仅限于提塘官及其所设报房。清代民间报房的盛行,大体是乾隆中叶以后的事情,所刊内容基本为官报的翻版。19世纪末20世纪初,邸报等传统报纸逐渐走向消亡。摘编自方汉奇清代北京的民间报房和京报材料二1815年,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当时报与刊不分)由英国人在马六甲出版。到19世纪中期,外国人在南洋和

35、中国东南沿海城市创办了几十种中文报刊,如第一份以“新闻”命名的报纸天下新闻、开中文报纸刊登广告先河的遐迩贯珍等。五六十年代,以中国人为主创办的近代报刊迅速兴起,如中外新报昭文新报等。这些报刊“传述各国之事,上自朝廷,下及闾里,尽情议论”。90年代中后期,上百种报刊先后创办,“报馆之盛为四千年来未有之事”。这一时期的报刊以上海为最,遍及各主要城市。20世纪初,近代中文报刊再掀高潮。据统计,仅武昌起义后的半年内,全国报刊就增至700余种,大致有政权机关报、政党报、实业性和社会性报刊等,“共和”“民主”“民国”等字样在民初报刊名称上十分突出。摘编自姚琦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与百年社会变迁(1)根据材料

36、一、二,概括指出清代传统报纸与晚清近代报刊在刊载内容、办报环境方面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报刊演进的积极作用。(8分)答案(1)差异:内容:传统报纸以朝政信息为主;近代刊物内容多元,涉及中外新闻报道、商业信息广告和时政评论等。(2分)环境:传统报纸受朝廷严格控制;近代办报相对自由,开放度大为提高。(2分)原因:传统报纸:专制皇权加强;农耕时代信息闭塞;思想文化专制。(2分)近代报刊:清朝统治衰落,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西学东渐,受西人办报影响;时代变革,社会进步,教育水平提高,民众信息需求增长。(4分)

37、(2)作用:推动中国近代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晚清的腐朽统治;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促进民主思想传播和社会政治运动发展;开阔国人视野,提升民众的近代国家、民族意识;丰富百姓的精神生活,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经济商业化、科学普及化等)。(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内容上看,根据材料一“这些报纸主要刊载宫门抄、谕旨、章奏三部分”“所刊内容基本为官报的翻版”可知,传统报纸以朝政信息为主;根据材料二“开中文报纸刊登广告先河的遐迩贯珍”“传述各国之事”“大致有政权机关报、政党报、实业性和社会性报刊等,共和民主民国等字样在民初报刊名称上十分突出”可知,近代刊物内容多元,涉及商业信息广告、中

38、外新闻报道、时政评论等。从环境看,根据材料一“由朝廷直接管理并统一发布”“直至乾隆初年,获准公开发行邸报的仅限于提塘官及其所设报房”可知,传统报纸受朝廷严格控制;根据材料二“到19世纪中期,外国人在南洋和中国东南沿海城市创办了几十种中文报刊”“五六十年代,以中国人为主创办的近代报刊迅速兴起”“90年代中后期,上百种报刊先后创办”“20世纪初,近代中文报刊再掀高潮”可知,近代办报相对自由,开放度大为提高。第二小问,注意分角度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回答,近代报刊发展快还与民众文化水平提高,信息需求增长有关。第(2)问,作用由小及大展开论述,首先推动近代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应有之义);根据材料二“这些报刊传述各国之事,上自朝廷,下及闾里,尽情议论”并结合所学可知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晚清的腐朽统治;根据材料二“大致有政权机关报、政党报、实业性和社会性报刊等,共和民主民国等字样在民初报刊名称上十分突出”并结合所学可知促进民主思想传播和社会政治运动发展,开阔国人视野,提升民众的近代国家、民族意识;根据材料二“中文报纸刊登广告”“传述各国之事”“共和民主民国等字样在民初报刊名称上十分突出”可知丰富百姓的精神生活,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