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课陈情表1词语理解(1)通假字夙遭闵凶:通_,_零丁孤苦:通_,_(2)一词多义行薄拜矜(3)古今异义九岁不行古义:_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不中用;接近于死亡;不好;表示程度极深,不得了。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古义:_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古义:_今义:说给人,使人知道。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古义:_今义:身心劳苦;客套话,用于求人做事。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古义:_今义:(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急于星火古义:_今义:微小的火。(4)虚词归纳以2词类活用(1)历职郎署:_(2)非臣陨首所能上报:_(
2、3)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_(4)则刘病日笃:_(5)谨拜表以闻:_(6)凡在故老:_(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_3特殊句式(1)今臣亡国贱俘:_(2)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_(3)州司临门,急于星火:_(4)谨拜表以闻:_4语句翻译(1)门衰祚薄,晚有儿息。译文:_(2)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译文:_5名言警句课文名句(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2)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3)乌鸟私情,愿乞终养。(4)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有关“孝”、“亲情”的名句(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2)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
3、不违,劳而不怨。论语(3)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5)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李毓秀弟子规(6)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7)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8)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9)子说:孝,天之精,地之义,民之行也。康熙(10)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1作者简介李密,字令伯,三国时武阳人,自幼丧父,母亲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有相当高的外交才能。蜀亡,晋武帝多次召他为官,他以祖母年老多病
4、,无人奉养为由,上书陈情,辞不赴召。祖母死后征为尚书郎,转汉中太守。后免官回乡,度过晚年。2背景展示三国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263),司马昭灭蜀,李密沦为亡国之臣。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元帝,史称“晋武帝”。泰始三年(267),朝廷采取怀柔政策,极力笼络蜀汉旧臣,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时年44岁,以晋朝“以孝治天下”为口实,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上陈情表以明忠,要求暂缓赴任,上表恳辞。李密早有孝名,据晋书李密传记载,李密侍奉祖母刘氏“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武帝览表,赞叹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感动之际,“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其祖母奉膳”(华阳国志
5、),密遂得以终养。3文体知识表表,古代的一种文体,即“奏表”,又称“表文”,是臣下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刘勰文心雕龙章表中说“表以陈情”,就是说“表”是用来陈述衷情的。表是秦汉时代开始有的,秦汉以至唐宋以后,虽皆沿用,但它的功用和使用范围却有所变化。如唐宋以后,表文不仅多用四六文体,而且诸如谢恩、劝进、辞免、庆贺、贡物等事项一般皆用。表,虽为古代的一种公文,但有些内容充实,语言简洁流畅,特别是表文与其他一般上书奏状不同,常含有表志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因此,某些写得好的表文,就成为我国古代散文中的名篇。唐、宋以后用骈体写的表文,有的由于用典精切、词藻清丽,也成为骈体文学中的代表作。陈情表选自文选。
6、文选为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世称昭明文选,它是一部文学作品总集,选录先秦至梁的诗文辞赋。1脉络梳理2初读感知(1)本文题目为“陈情表”,通过阅读文章,你知道是谁向谁陈情,陈什么情吗?答:_(2)作者开头用“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总述自己的不幸,这种不幸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简要概括。答:_1李密给晋武帝上表陈情,旨在说明祖母年老,难以远离,不能去赴命而已。这样简单的一件事,为何不直接陈述,却要从自己的坎坷家世说起?答:_2如果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下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答:_3文章是如何阐述、解决忠与孝这一矛盾的?结合作者感情予以分析。答:_4仔细品读下列语句,说说它们在语言表达效果上
7、有怎样的技巧。(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答:_(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答:_(3)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答:_(4)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答:_魏灭蜀之前,李密曾在蜀朝任郎中和尚书郎,也就是所谓“少仕伪朝,历职郎署”。现在新朝建立,这本是他的一个“历史污点”,为什么他反要在表章中不避嫌疑,直陈此事?答:_1课本素材点击文本“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亲情有常,孝心无价。运用示例“百善孝为先”,陈情表一文令人潸然泪下。李密是一个典型的
8、大孝子,晋武帝多次征召,他因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奉养,于是上书陈情,辞官不授。甘愿在刘氏久病床榻之时,守候床前,未曾废离。孝是本能,孝是良心,孝更是美德。敬老、爱老、养老是每一个公民的职责与义务,赡养自己的父母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无论我们再忙碌,都应抽些空闲常回家看看,为父母尽一份孝道,切莫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2课外素材扇枕温衾汉朝时期,孝子黄香的母亲早逝,他知书达理,在炎热的夏天,他用扇子扇凉席子让父亲睡。冬天则先钻进被窝温热被子让父亲睡。他当魏郡太守时当地遭遇洪灾,他拿出自己的俸禄和家产救济灾民。人们称他:“天下无双,江夏黄香。”(选自古代二十四孝)割
9、肾救父感动中国曹于亚家住四川省邻水县荆坪乡2村5组,他是典型的“农村留守儿童”。2010年11月,正在读高三的曹于亚听到了不幸的消息:长年在外打工的父亲曹州德被确诊身患尿毒症,双肾衰竭需要尽快接受肾移植手术,否则将有生命危险。由于一时没有合适的肾源,曹于亚说服父母及医生,将自己的一个肾移植给了父亲,挽救了父亲的生命。尽管手术后身体极度虚弱,曹于亚还是一边陪父亲治病,一边复习迎接高考。由于身体原因,原本成绩优秀的她高考失利。由于“思想品德突出加20分”,她最终被心仪已久的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录取。阅读感悟曹于亚的事迹在流传,曹于亚的爱心能量在传递。无数的善良人们被感动了:捐款、问候、帮助在社会的
10、资助下,曹于亚濒临绝境的家庭出现转机:父亲治病费用基本有了着落,县里帮忙盖了新房子,他们全家人有了栖身之所,不用再寄人篱下。曹于亚也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成为弘扬孝道的楷模。请你思考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_孝心无价毕淑敏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1)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磋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我也不喜欢父
11、母卧病在床而断然离去的游子,(2)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3)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的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远无法偿还的心情。我们就永远无以言孝。有一些事情,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远无法弥补。“孝”是稍纵即逝
12、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远无法连接。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优”。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4)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思悟要点 (1)作者开篇对“苦孩子求学”持反对态度,请你分析一下理由。提示求学的路很漫长,求学的时间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
13、溉而无法挚爱自己的母亲,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是自私的。(2)第段中两个“不喜欢”在行文中有什么作用?提示“不喜欢”是不能为父母尽孝,引出下文呼吁人们尽早尽孝的主题。(3)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提示顶真、排比。连用5个“忘了”,流露出作者因时不我待而不能尽孝的焦灼忧虑之情。(4)牢记这些话:因为“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会让我们的灵魂得不到安宁。“等值”一词应如何理解?提示为父母尽孝的行为,没有贵贱大小之分,呼应题目“孝心无价”,揭示文章主旨。答案精析语言知识积累1(1)悯指所忧愁的事(多指疾病死丧)伶仃孤独的样子(2)动词,经历/动词,行走/遵行,施行浅/迫
14、近/与“厚”相对授官/呈上怜悯/自尊、自夸(3)不能行走。成人自立。陈诉苦衷。辛酸苦楚的处境。这里谦言私情。流星的光,比喻急迫。(4)连词,因为/介词,用/与“无”连用,意为“不能”/连词,表目的/介词,凭2(1)名词用作动词,做官(2)名词作状语,向上(3)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4)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5)使动用法,使听到(6)形容词用作名词,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7)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离3(1)判断句(2)被动句(3)介词结构后置句(4)省略句4(1)家门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2)(我)受到过分的提拔,恩宠优厚,怎么敢徘徊不进,而有非分的愿望呢?整体感知2(1)李密向晋武帝陈情
15、。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2)作者的不幸表现在四个方面:襁褓中丧父;幼年失母;体弱多病,全靠祖母抚养成人;成年后家门衰微,缺亲少故,孤苦伶仃。课堂互动1要想让皇帝真正相信自己,体谅不奉诏的苦衷,必须先动之以深情,而后才能喻之以大义。因而作者在首段先从自己幼年坎坷不幸的遭遇说起,一开篇就把对方带进悲怆酸楚的环境氛围之中,以激起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有了第一段父死母嫁、家中缺亲少故、年老多病的祖母全靠自己一人赡养侍奉的陈述;文章第二段说自己在新朝的征召催逼中“进退”“狼狈”的情状,才能唤起皇帝的同情心;第三段说“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
16、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才有所依凭。2不好。本文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作者首先陈述个人的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二人之间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而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帝同情。再搬出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如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3作者通过叙事来表达祖孙之间浓浓的亲情,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满感情的笔调来写的。对于二者之间的矛盾,作者作了很好的阐述,于情于理,感人至深,催人
17、泪下,最终感动了晋武帝。4(1)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2)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把自己举目无亲、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让人觉得其悲苦无可置疑。(3)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4)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地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了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起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感;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令人动容。延伸探究李密曾入仕“伪朝”,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他要回避也回避不了。而且李密多次“辞不赴命”,最担心的就是晋武帝会怀疑自己有怀念旧朝、矜怜名节、不事二主之心,现在由李密自己把窗户纸捅破,来一个“实话实说”,反倒容易赢得晋武帝的信任。加之他在表章中一再恭颂“圣朝”之“清化”,说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所蒙国恩,“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就更能让人相信他拒不入仕,确乎是出自“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的苦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