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届新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1 第1单元 第2讲 课题2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0633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8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新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1 第1单元 第2讲 课题2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2届新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1 第1单元 第2讲 课题2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2届新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1 第1单元 第2讲 课题2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2届新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1 第1单元 第2讲 课题2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2届新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1 第1单元 第2讲 课题2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22届新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1 第1单元 第2讲 课题2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2022届新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1 第1单元 第2讲 课题2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2022届新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1 第1单元 第2讲 课题2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2022届新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1 第1单元 第2讲 课题2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2022届新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1 第1单元 第2讲 课题2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2022届新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1 第1单元 第2讲 课题2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2022届新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1 第1单元 第2讲 课题2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2022届新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模块1 第1单元 第2讲 课题2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明朝1宰相制度的废除(1)原因:宰相权势过重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2)废除:1380年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3)影响: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2内阁制度(1)出现时期措施职责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明成祖设立内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明宣宗强化内阁逐渐拥有票拟权宰相制与内阁制宰相和内阁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宰相是百官之首,参与决策,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内阁属于皇帝的内侍机构,仅备顾问,没有决策权,对皇权无制约力,内阁是皇权强化的产物。(2)地位: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不能统率六部,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3)评价:内

2、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其不能对君权起制约作用。内阁对皇权也有一定程度的约束内阁的权力来自皇帝,但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回。二、清朝1清朝初年的中央体制(1)设内阁、六部,负责奏章票拟,军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2)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很大限制。2康熙时期:设南书房参与机要,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互相制约,集权于皇帝。3雍正时期设军机处

3、(1)背景: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2)职责:军机大臣每日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3)影响: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而且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军机处的特点“简”: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勤”:地近宫廷,便于宣召。“速”:办事速度快,效率高。“密”: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奏折制度(1)形成: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2)特点:迅速、机密。(3)作用: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明朝政治制度的创新废丞相、罢中书省,是明初政治体制的一个重大变革,也是朱元璋立法创制

4、的一个重要方面。经过以上创制,明朝的国家体制形成了以下格局:“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这里的朝廷就是皇帝,而已不同于“宋朝皇帝加宰执等于朝廷”的政治概念。刘芃、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思维激活明朝废丞相、罢中书省,权力集中于皇帝,君主专制达到新阶段。明初宰相制度的废除结束了古代中国政治史上长期存在的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探究1明朝的内阁史料一(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

5、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明史职官一史料二它们在发挥新出现的皇帝的内廷助手内阁的职能时制度化了。这些炙手可热的翰林学士开始成为皇帝的主要顾问和作为皇帝与官僚政治之间的承上启下的人,他们常常和六部主管官员开联席会议审议国事,他们逐渐地左右了外廷的六部,内阁似乎恢复了以前中书省的气象。美牟复礼剑桥中国明代史(1)史料一反映了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阅读时注意省略号前后的内容。(2)史料二中“开始成为皇帝的主要顾问”“左右了外廷的六部”等关键信息,说明了内阁的地位及日益扩大的权力。(1)根据史料一,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

6、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2)根据史料二,说明明代内阁制度的特点及作用。提示(1)职责: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说明: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不能统领六部。(2)特点: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职权范围不明朗;权力不断扩大,地位逐步提高;听命于皇帝,服务于皇权。作用:强化了皇权;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等等。明朝内阁的职权(1)票拟批答:对各衙门、臣僚进献的奏章,草拟答复或处理意见,以供皇帝参考决策。从票拟职权的初设来看,内阁只是秘书机构。然而随着内阁票拟制度被明

7、确下来,票拟权逐渐成为内阁参政的重要手段。(2)草拟诏敕与封驳:封驳,是指如果阁臣认为皇帝的旨意不恰当,或并不是出自皇帝本人之手,可以封还不接受,或者拒绝草拟。由于诏敕需由内阁拟定,这也就意味着内阁可以不执行皇帝的旨意,既是对皇权和司礼监的牵制,也是开明专制的体现。(3)顾问咨询与劝谏之职:大约分为两种,一是召对顾问、咨询。二是密疏进言。对于密疏进言者,有专印,加盖即专呈皇帝,一般必有答复。密疏的存在可以增进皇帝与大臣的关系,是一种特权。(4)会议决策与会审之职:按定制内阁会议由内阁、六部、六科、九卿等共同参与,定期商讨日常重大事务的决策。(5)经筵讲经之职:经筵,即为皇帝讲解治国、施政、立身

8、、正心之道。每月三次。另有日讲。探究2清朝的军机处史料一清代的军机处大臣“直庐初仅板屋数间”,军机属员值舍“仅屋一间半”。人少精干,遇事不互相推诿,能迅速处理军国大事。皇帝通过军机处,集大权于一身,不仅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无权预决军国大政,即军机大臣也是“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史料二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元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 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摘编

9、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1)史料一“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体现了军机处的特点。(2)史料二中第一个省略号后面的两句内容分别指出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迥然不同的特征。(1)根据史料一,指出军机大臣的职能,并分析其实质。(2)根据史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第三帝国”即明清时期具有“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在政治上的主要表现。提示(1)职能:清代军机大臣无决策权,秉承皇帝旨意办事,传达皇帝的政令。实质:君主专制达到顶峰。(2)废丞相、设内阁,设置军机处;对外交往方面,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这与同时期的西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历史潮流背道而驰,中国封

10、建制度走向了衰落。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1)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制度,既继承了前朝的一些制度和做法,又在此基础上实行了新的举措。(2)内容详尽而全面。其制度和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思想文化和暴力手段等各个方面。(3)以强化君权为核心,程度空前。主要体现在废除丞相、军机处的设置和大兴“文字狱”等方面。(4)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运用唯物史观认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我们看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对此需要做具体分析。如果没有这样的体制。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则无

11、从谈起。中国的君主集权制度曾经对包括皇帝在内的统治者形成过一定的制约,更加重要的是,这种体制有利于维护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安宁。其中的科举选官制度扩展了统治集团的社会基础,为中小地主和平民开辟了入仕途径,形成了由下层社会到上层社会的政治通道,特别是科举制度将教育制度与选官制度结合为一个整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上层官员队伍的知识水平,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国古代有法制,缺少法治。君主把法制作为治民治吏的一种手段,自己则凌驾于法制之上。可以有不同的效果;一治一乱,有天壤之别,反映出人治的弊端。摘编自张岂之从民族复兴的高度看中华文化前景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与中

12、华文明发展”,自行拟定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答案示例:论题: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保证了中华文明的延续和传承,但明清时期,延缓了向近代文明的转变。阐释: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保证了中华文明的延续与传承。君主集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安宁,保障经济文化的发展;官僚政治(士人政府)冲破了贵族血缘世袭,扩大了统治集团的社会基础;科举制度保证了官员队伍的知识水平及各阶层的流动。明清时期延缓了其向近代文明的转变。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人治弊端更加暴露,造成体制僵化,妨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未能主动融入工业文明潮流,使近代中国逐步落后于西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3、的双重影响(1)积极影响政治上,有利于民族融合,抵御外来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经济上,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技术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2)消极影响政治上,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极易出现政治腐败现象,形成暴政,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经济上,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束缚生产力发展,妨碍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近代中国社会的落后。思想上,专制统治严密控制思想文化,造成国民的愚昧与落后,严重阻碍科技进步。

14、新高考选择性考试示范1命题点:明朝的城隍制度(2021广东选择考适应性测试5)城隍是古代中国城市保护神,各地城隍多是历史上的忠良贤达。明朝统治者按照行政级别把城隍分为都、府、县三级,要求新官祭祀城隍才能上任。明朝统治者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儒学正统地位 B整顿官场风气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繁荣市镇经济尝试解题_B根据材料“各地城隍多是历史上的忠良贤达”“把城隍分为都、府、县三级,要求新官祭祀城隍才能上任”可知,明朝统治者意图通过树立忠良贤达的榜样来整顿官场风气,故B项正确;明代儒学并没有受到冲击,其正统地位在不断强化,不需要巩固其正统地位,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地方的控制,排除C项;繁荣市镇

15、经济不是主要目的,排除D项。2命题点:明朝的中枢决策机制(2021辽宁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5)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礼部主事卢洪春上疏劝谏皇帝勤政。皇帝大怒,传谕内阁,命拟旨治其罪。阁臣拟夺其官,“帝不从,廷杖六十,斥为民”。诸给事中申救,忤逆帝意。“诸御史疏继之,帝怒,夺俸有差。”这一过程中()A礼部削弱了内阁权力B内阁行使了决策的权力C御史制约了皇帝权力D给事中行使了言谏权力尝试解题_D材料显示,对于皇帝的决策,给事中“忤逆帝意”,不遵从皇帝的旨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给事中直接对皇帝负责,辅助皇帝处理奏章,及时制止、纠正皇帝的失德、失政行为,故选D项;明代内阁本身就没有权力,只是皇帝的

16、秘书咨询机构,排除A、B两项;御史和给事中一样都属于言官,并不能制约皇帝权力,排除C项。3命题点:军机处(20201月浙江选考7)研究表明,有清一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无疑是军机处的设立。但军机处在形式上却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如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且条件简陋,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这表明其实际职能()A“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C“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D“别黑白而定一尊”尝试解题_A“军机处在形式上却始络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这表明军机处的实际职能是跪受笔录,只是秘书班子而已,即

17、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故A项正确;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是顾炎武反对“独治”,主张“众治”的思想,故B项错误;“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指的是明太相废除丞相以后,各部相互制约,便于加强皇权,故C项错误;“别黑白而定一尊”指的是君主专制,故D项错误。4命题点:明代的行政机构(20207月浙江选考7)论及有明一代的政府组织形式,有研究者认为“官府的正式组织与唐宋时期几无差别。处于最高级别的是军事机构、监察机构和行政机构。”从行政机构的角度看,与唐宋“几无差别”的是()A丞相 B内阁 C六部 D刺史尝试解题_C唐宋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明代在行政机构方面保留了六部,其职能和唐

18、宋基本一致,故选C项;明朝废除了丞相,排除A项;内阁首创于明代,其不是法定一级的行政机构,与唐宋的中枢体制有别,排除B项;刺史在元代以后废止,明代并无这一职名,排除D项。全国卷新情境考法借鉴【考法示例】运用生活情境,隐性考查明朝国家治理(2020全国卷27)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 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知情境:明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向神宗面谏力争而成功。明立意:通过张居正阻止户部向明神宗提供索要的钱币这一历史事件,考查史料

19、实证、历史解释等历史核心素养。抓关键:“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理思路:明神宗让工部铸钱供内府使用,张居正据理力争,让明神宗的希望落空,这至少说明张居正当时的权力是相当大的。据此,可暂时锁定A项最有可能是正确答案。然后再结合题干信息以及明朝政治、经济的总体特征对其他几个选项进行分析,逐一进行排除,便可得出最后的答案(A项)。【真题体验】1明朝中枢机构的变化(2017全国卷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

20、握决策权力A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帮助皇帝处理政事。后内阁地位上升,阁臣权力增大,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最后由皇帝用朱笔批示、裁定(称为“批红”)。明朝中后期,司礼监太监获得了代皇帝“批红”的权力,这样司礼监太监利用这一机会,不断扩大自己的权力,干预明朝的中枢决策。故出现题干所述现象,A项正确;明中后期内阁、司礼监虽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但其都依附于皇权,最后集权于皇帝,君主专制强化,B项错误;内阁与司礼监相互制约,其议政功能并没有丧失;C项错误;宦官虽然权力增强,但是最后的决策权仍在皇帝手中,D项错误。2明代设置巡抚的作用(2016全国卷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

21、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B材料说明地方行政权力出现了由明初的多人掌握到明中叶以后一人掌握的变化,这有利于统一协调地方各部门工作,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B项正确。3明朝中枢机构的变化(2014全国卷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B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并设殿阁大学士

22、。明成祖时设内阁,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它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内阁首辅虽有时会操纵朝政,但其权力并不是来自制度及其职位,而是来自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故内阁首辅操纵朝政进一步体现了君主集权的加强,B项正确,A项错误;C项“内阁取代六部”与史实不符,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但未被“内阁取代”;D项内容违背了材料信息。模拟题培素养仿真演练1(2020南平模拟)明朝中后期,官场形成一条惯例,不是庶吉士(官职,由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担任)不可入内阁。翰林院庶吉士成为进入内阁的敲门砖,因此内阁阁臣多为翰林文学之士实属正常。这一规定()A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 B提

23、高了行政决策的效率C导致了经世之才的缺乏 D造成了政治局面的动荡C根据材料“内阁阁臣多为翰林文学之士”并结合明代科举考试的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可知,内阁阁臣多精通诗词文赋而缺乏实际的经世之才,故选C项;内阁阁臣是官僚中的少数,不能促进文化教育的普及,排除A项;材料“内阁阁臣多为翰林文学之士”说明阁臣更加精通诗词文赋而不是处理行政,排除B项;材料“翰林院庶吉士成为进入内阁的敲门砖”说明阁臣选拔比较稳定,不会造成政治局面的动荡,排除D项。2(2020怀化期末)某学者说道:明代给事中是分科的,依照尚书六部分科。皇帝诏书必经尚书,始分部行下全国,此六科给事中仍可有封驳权。这表明()A政府行政效率提高 B

24、皇权受到一定制约C监察机构职权扩大 D明朝吏治腐败严重B由“此六科给事中仍可有封驳权”可知,六科给事中对皇权有一定的牵制,故选B项;题干未提及政府办事效率如何,排除A项;题干只是提及六科给事中可以封驳皇帝诏令而已,没有体现还可以管辖其他部门,排除C项;D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3(2021潍坊质检)明朝建立后,朱元璋立长子朱标为太子,其他二十三个儿子均封为藩王。朱元璋的理想是让他们能“上卫王室,下安生民”,以保朱家大明国泰安康,千秋万代。这种现象说明()A分封制度得以发展B地方行政体系不断完善C血缘政治影响深远 D中枢权力机构出现调整C朱元璋把朱标立为太子,把其余的二十三个儿子封为“藩王”,他

25、们的任务就是“上卫王室,下安生民”,目的在于“保朱家大明国泰安康,千秋万代”,据此可知朱元璋想依靠血缘关系来维持其“朱家”的统治地位,故选C项;朱元璋虽然分封了其众多儿子作为藩王,但是诸侯国的权力已经与西周时期不能同日而语,排除A项;朱元璋的做法与地方行政体制无关,排除B项;分封藩王不是中枢权力机构的调整,排除D项。4(2021新高考百万联考)洪武七年(1374年)明太祖以“致斋三日而供三犊,所费太侈”而否定依周礼制定的飨食礼,其他如丧服、祭祀、庙制等都大胆突破周制束缚,并以己之意进行改易,进而废弃了自周朝以来延续近3 000年之久的“都宫之制”。明太祖这一做法的主要意图是()A强化皇帝权威

26、B继承儒家传统C节省社会资源 D重构祭祀秩序A明太祖否定飨食礼,大胆突破周制束缚,并废弃“都宫之制”,这些行为,尤其是以己之意进行改易凸显了皇权至上,强化了皇帝权威,故选A项;丧服、祭祀、庙制符合儒家传统,而明太祖都大胆突破周制束缚,从而说明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儒家传统,排除B项;材料重点在强化皇帝权威,而非节省社会资源,也非重构祭祀秩序,排除C、D两项。5雍正之后,清朝形成了内阁与军机处双轨辅政的模式。军机处主要处理全国机密重大事务,具有封闭性,而内阁则负责处理大量公开性政务。这种权力分工()A实现了中枢权力的制衡B是强化君主专制的结果C加剧了清代吏治的腐败D使军机处成为法定机构B雍正时期设立军

27、机处,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故选B项;军机处具有封闭性,内阁处理公开性政务,无法体现制衡,排除A项;军机处和内阁的设立与吏治如何没有必然关系,排除C项;军机处不是法定机构,排除D项。6(2020焦作一模)有学者认为,仅就中枢机构而言,明朝经历了一个废丞相、置四辅、设内阁的历史阶段,而清朝则走了置议政大臣、设四大臣、立军机处的历史轨迹。两朝最后都形成了兼职丞相制的体制。“兼职丞相制”的形成从本质上反映出明清时期()A官僚政治体系扭曲混乱B君主专制统治效能空前提高C贵族政治淡出历史舞台D前朝宰相制度得以变相恢复B由于丞相有制约皇权的作用,因此明清时期实行兼职丞相制,就是使大臣承担着丞相的责任,却没有丞相的权力,实质是加强皇帝专制独裁的权力,故选B项;由材料可知,明清中枢机构的演变是有体系的,有一定运行机制,排除A项;秦朝实行郡县制,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排除C项;“兼职丞相制”不是真正的丞相,其实质是维护君主专制,排除D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