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学分认定考试(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主要强调分封制A. 扩大了西周的疆域B. 加强了专制中央集权C. 巩固了西周的统治D. 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强调分封制度对于中国传统和文化的影响,主旨不是扩大了西周的疆域,故A错误;我国是秦代才建立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排除B;材料的主旨不是巩固西周的统治,排除C;分封制对中国传统的形成和与扩大,对中国文化的壮大与认同,起了不可低估
2、的作用。由“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可知,此处“中国”即“中原”,故D正确。2. “我们民族由于有了严密的继承制度,从而避免了内部的争斗和战争。一些游牧民族本来很强盛,但往往在关键的时候闹分裂。父亲死后,他的两个儿子或者三个儿子抢父亲位子。”材料评论的是A. 世袭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礼乐制【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严密的继承制度”“抢父亲位子”所涉及的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与分封制无关,故B项正确,C项排除;世袭制是指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故A项排除;礼乐制是周代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制度,故D项排除。3.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
3、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A. 重用人才,完善科举取士B. 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 制约平衡,提高行政效率D. 整顿吏治,扩大统治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中“三省长官”均为宰相、“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和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行宰相权等信息反映了皇帝分割相权,以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目的是加强专制,B符合。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取士、提高行政效率、整顿吏治等方面的内容,故排除ACD。4. “汉建国时,认为秦二世而亡与宗室无寸土上之封,无法以枝叶护本有关。”为此,汉初实行A. 三公九卿制B. 都县制C. 郡国并行制D. 内外朝制
4、【答案】C【解析】【详解】西汉建立后,错误地总结了秦亡的教训,认为是没有实行分封制的缘故,因此,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也实行分封制,即推行郡国并行制,故C 正确;B秦朝推广的的地方管理制度,不符合汉初的史实,应排除B;A是秦朝的中央官制,D是汉武帝时期的中央官制,与材料无关,排除。5. 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有其自身基本特点,下列不属于其特点的是A. 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B. 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组织形式C.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 农民家庭容易失去土地或破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小农经济。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小农经济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这种经济存在一定的脆弱性,抵御天灾人
5、祸的能力较低,所以农民家庭容易失去土地或破产,故B、C、D的说法正确,故排除。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经济的特点,与小农经济无关,故选A。6. 春秋前期,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不论“公田”、“私田”都按田亩收税。其主要历史影响是A. 加速了土地私有化B. 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C. 抑制了土地的兼并D. 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相地而衰征”“初税亩”的实质是承认土地私有合法化,因此其主要影响是加速了春秋时期土地私有化的发展,故A正确;“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是其历史影响之一,但非主要历史影响,排除B;“相地而衰征”“初税亩”的实质是承认土地私有合法化
6、,土地私有是土地兼并的根源,故C错误;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封建制度还未建立,豪强地主还没出现,排除D。7. 以下为中国古代某地居民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表中职业结构最早可能出现的时间和地区是A. 唐朝关中地区B. 宋朝苏湖地区C. 元末广东地区D. 明末江浙地区【答案】D【解析】表格数据中有雇佣工人,占到30%,这说明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职业结构,故D项正确;唐朝、宋朝和元末中国还没有资本主义萌芽,故ABC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表格数据,“雇佣工人占到30%”,由此定位这是明清时期。8. 重农抑商政策是在重视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同时
7、,重官商,遏制农民经商,打击富贾大商,抑制中小商贩人数过多。这说明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A. 便于专制政府与民争利B. 适应维护专制统治的需要C. 压抑了社会经济活力D. 推动了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重官商,遏制农民经商,打击富贾大商,抑制中小商贩人数过多”可知,抑商主要是遏制农民经商,保证官商利益,表明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便于专制政府与民争利,故A正确;B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重农抑商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和发展,有利于推动农业发展,但“持续发展”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重官商,遏制农民经商,打击富贾大商,抑制中小商贩人数过多”,结合所学重农抑商政
8、策的目的和表现分析解答。9. 恩格斯说:“在古希腊和古罗马人那里,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人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人、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指广义而言),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必定是发了疯。”这反映出当时的公民社会是A. 等级社会B. 民主社会C. 平等社会D. 专制社会【答案】A【解析】【详解】古希腊古罗马是典型的奴隶主阶级专政,参与政治的只能是有产者,所谓平等是建立在阶级不平等的基础上,并以阶级不平等为其根本特征的,说明当时的社会为等级社会,故排除C,选A;材料的主旨不是反映当时的公民社会是民主社会,排除B;古希腊雅典实行民主政治,排除D。10. 有学者认为,十二
9、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观点的理由是A. 法典按律量刑,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B. 法典规定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C. 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D. 与习惯法相比,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十二铜表法制定是罗马平民与贵族斗争胜利的结果,它的出现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权力,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罗马平民权益不受贵族的损害,故A项正确;B项错误,法律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利益的;CD项材料中没体现。所以答案选A。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11. 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宪法都设立国家元首一职,近代英国、美国的元首都是A. 由选民间接选举
10、产生,不世袭B. 直接领导政府,统帅武装力量C. 在对外交往中代表国家D. 有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答案】C【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近代英国元首是国王,其是国家的象征,在对外交往中代表国家;而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元首,可以代表国家对外宣战、媾和、缔约等,故C符合题意;近代英国元首是国王是世袭的,不是选举产生;而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不世袭,A不符题意;美国总统直接领导政府,统帅武装力量,而近代英国元首是国王,其是国家的象征,“统而不治”,B错误;据所学可知,近代英国元首是国王,其是国家的象征,但其依法有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而美国总统是国家元首,和议会之间是制约的关
11、系,无权解散议会,D不符题意。12. 罗伯特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内阁首相,他因政策在下议院失去多数的支持而被迫辞职,从而开创了一个先例:凡内阁失去下议院多数的信任即告辞职。这说明英国A. 下院拥有最高权力B. 国王“统而不治”C. 内阁对议会负责D. 内阁与首相共进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凡内阁失去下议院多数的信任即告辞职”可知,说明英国的内阁对议会负责,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出内阁与议会之间的关系,并不能说明下院拥有最高权力,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国王的权力,故B项排除;材料主旨并不是反映内阁与首相共进退,故D项排除。13. 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
12、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该政府是指A. 沙皇专制政府B.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 工兵代表苏维埃D. 人民委员会【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月革命后,群众迫切需要是生存与和平问题,而临时政府却继续参加一战,并且还惨遭失败,临时政府被群众抛弃就是因为不能解决民急切要求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故B项正确,C项排除;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故A项排除;D项是十月革命后建立的,排除。点睛:材料“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才是本题的题眼。14. 剑桥中国晚清史中说:“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
13、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A. 推翻清政府专制统治B. 承担起反封建反侵略任务C. 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D. 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答案】C【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没有推翻清王朝统治,排除A;反封建反侵略是政治革命范畴,排除B;资政新编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排除D;天朝田亩制度是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中心的革命纲领,“社会革命”是指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故选C。15. “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咎矣。”材料描述的战争应是A. 鸦片战争B
14、.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寥寥数舰之舟师”是指日本舰队,“一战而翦我最亲之藩属”是指朝鲜,“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熸矣”等信息可知这场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C正确;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BD。所以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中日战争16. 有人评论义和团:“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
15、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材料认为义和团运动A. 行动具有爱国和盲目双重性B. 革命任务始终是反侵略反封建C. 参与者具有广泛性和全民族性D. 失败是中外势力联合剿杀所致【答案】A【解析】由材料“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和“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可见材料认为义和团运动具有爱国和盲目双重性,故选A;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丧失对清王朝的警惕,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义和团运动的全民族性,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义和团运动的失败的信息,排除D。故选A。
16、17.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这一丧权辱国的条款出自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详解】辛丑条约规定划分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D正确;ABC均未涉及使馆界划分的问题,排除。故选D。18.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通信、信教等自由;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和被选举等项权利”。这些规定A. 使人民真正获得了自由民主B. 实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 否定了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D. 确立了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答案】
17、C【解析】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人民不可能真正获得了自由民主,也不可能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排除A、B;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排除D;由材料“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可见材料否定了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故选C。19. 今年是周恩来诞辰121周年。以下他参与的重大事件,先后排序正确的是领导南昌起义 率团出席亚非会议首次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为配合北伐战争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1927年8月1日周恩来领导南昌起义,1955年参加亚非会议,1953年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27年3月为配合北伐战争领导上海工人
18、第三次武装起义。根据以上分析可知,D正确,A、B、C排序有误,排除。20. “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长征这条红飘带,是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这表明A. 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农村B. 中共已从幼稚走向成熟C. 坚定的信念是长征胜利的保证D. 党内要根除“左”倾错误【答案】C【解析】据材料“长征这条红飘带,是无数红军鲜血染成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长征的艰苦卓绝,只有坚定的信念是长征胜利的保证,故C项正确;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农村,故A项错误;遵义会议使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根除“左”倾错误的结论,故
19、D项错误。故选C。21. 某学生对抗战期间发生的部分战役进行梳理,制成下表。表中对应选项正确的是A. 平型关台儿庄1939年B. 平型关台儿庄1940年C. 台儿庄平型关1939年D. 台儿庄平型关1940年【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表可知,1937年抗战以来首次大捷是平型关大捷,处是平型关;1938年取得抗战最大胜利的是台儿庄大捷,因此是台儿庄;八路军一百多个团沉重打击日军侵略是1940年的百团大战,因此B选项正确。排除ACD三项22. 二战后初期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局面。美苏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激烈的对抗,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
20、“铁幕演说”B. 欧洲经济共同体C. 经互会D. 越南战争【答案】C【解析】【详解】为了应对马歇尔计划,苏联建立了经互会,C正确;“铁幕演说”不属于美苏对抗内容,排除A;欧洲经济共同体与美苏对抗无关,排除B;越南战争是热战而非冷战,排除D。23. 二战后,一些民族独立国家不愿介入大国争斗,而希望在两极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为此兴起了A. 亚非独立运动B. 和平请愿运动C. 不合作运动D. 不结盟运动【答案】D【解析】【详解】不结盟运动兴起于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利益,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D选项符合题意。亚非独立运动与民族独立国家相冲突,A选项
21、排除。和平请愿运动是热爱和平人士发起的,与民族独立国家无关,B选项排除。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甘地为了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发动的,C选项排除。【点睛】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针对当时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对抗殃及广大中小国家的情况,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9月,首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25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自成立以来,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的斗争。不结盟运动的成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自强的新开端,在支持和巩固成员
22、国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维护成员国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24. 卡片所示为曾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的布热津斯基所著大棋局中的言论。该言论揭示了A. 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趋势B.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C. 美苏继续主导着两极世界格局D. 中国取代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可知体现的是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说的是政治格局,与经济格局无关,A选项排除。美苏继续主导着两极世界格局的说法与材料“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不符合,C选项排除。中国取代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选项排除。25.
23、 1982年我国颁布了新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改,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A. 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B. 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还不到位C. 我国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D. 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表明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故C项正确;法律法规的增多与普通百姓的法律意识增强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故B项排除;D项中“完成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二、非选择题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政治
24、台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率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上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材料二 唐中期后,“强臣悍将兵布天下,而天子亦自置兵于京师,曰禁军。其后天子弱,方镇强,而唐遂以亡灭者,措置之势使然也”。藩镇“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新唐书兵志(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中期后出现的社会问题,并说明宋代是如何解决的。【答案】(1)制
25、度:分封制;宗法制。影响:扩大了统治区域,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西周的统治: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但保留了地方的相对独立性,埋下分裂隐患。(2)问题:藩镇割据。解决:北宋统治者将兵权收归中央,并强化中央禁军;派文臣管理地方,并设通判监督;掌控地方财政。【解析】【详解】第(1)问,“制度”,依据材料一信息“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得出分封制;据材料一信息“政治与血缘的结合”得出宗法制。“影响”,据材料一“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率不可破”结合所学从积极(对地方、对内部)和消极两个角度分析即可。第(2)问,“问题”,依据材料二信息“其后天子弱,方镇强”结合所学分析得出藩镇割据;“解决”,依
26、据所学知识从权、钱、兵等三个角度分析。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西汉晁错论贵粟疏材料二 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到了明清时期,多实行定额地租,佃农所交地租,多的占到收获物的80%。材料三 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清陶煦租核推原(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土地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劳动者“卖田宅鬻子孙”的原因。(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土地经营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
27、这种经营方式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现象出现的政策原因,并分析这种现象对明清经济发展的危害。【答案】(1)土地制度: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原因:天灾、苛政、高利贷盘剥。(2)方式:租佃经营。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商品经济发展。(3)原因:“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危害:使手工业生产缺乏国内市场和资金;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经济因素的成长(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所列举的现象即可得出其为小农经济,据此作答;第二小问抓住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勤苦如此”“水旱之灾”“急政暴赋”等进行分析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抓住材料二中的“多实行定
28、额地租”来推理回答;第二小问要根据明清时期的土地状况和商品经济发展状况来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三中的“莫不志在良田”来分析;第二小问要从这一现象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的消极影响方面来回答。28. 无论中外,“分权”思想自古就有,虽然他们的目的和影响各不相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分权主要以君权与相权,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划分为表现形式。汉代以后,我国的决策、执行权与监督权就正式分由不同机关行使,实现了在职能、权力和人员等三方面的分离,和现代国家三权分立的方式相似。所不同的是,作为宪政国家基本政治制度一部分的分权体制是从总体上以对国家权力进行有效
29、制约为目的而做出的政治安排,这三种权力的最终来源是人民,而我国古代无论决策执行还是监督都直接或间接地对皇帝负责。材料二 美国第四任总统麦迪逊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一书评论道:联邦宪法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朱雄在论三权分立原则对美国政治体制的影响中说:1787年宪法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制衡理论作为宪法的核心,并对其进行创造性的发展,形成了特殊的“双重分权制衡”政府结构。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请回答:(1)中国的分权在隋唐时期最为典型的体现是实行了什么制度?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分权和近代以来西方分权的根本不
30、同。(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87年宪法所体现的原则及其对美国发展所起的作用。(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临时约法如此分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部宪法的性质和意义如何?【答案】(1)制度:三省六部制。不同:中国分权服务于皇权专制。西方分权服务于民主制度。(2)原则:分权与制衡原则(或三权分立、互相制约、民主原则等)。作用:防止了专制,保障了民主;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经济发展。(3)目的:限制袁世凯权力,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性质: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解析】【详解】(1)制度:根据所学可知,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31、。不同:根据“我国古代无论决策执行还是监督都直接或间接地对皇帝负责”得出中国分权服务于皇权专制。根据“宪政国家基本政治制度一部分的分权体制是从总体上以对国家权力进行有效制约为目的”得出西方分权服务于民主制度。(2)原则:根据“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得出分权与制衡原则。作用:根据所学,可从保障了民主、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经济发展等角度分析总结。(3)目的:根据“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结合所学得出限制袁世凯权力,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性质:结合所学可知,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民主宪法。意义:临时约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促进中国政治民主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