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词语理解1通假字(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_(2)小知不及大知: _(3)此小大之辩也: _(4)而征一国者: _(5)旬有五日而后反: _(6)而御六气之辩: 2一词多义(1)名(2)志(3)息(4)置(5)图(6)知3古今异义(1)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_今义:_(2)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古义:_今义:_(3)腹犹果然古义:_今义:_(4)小年不及大年古义:_今义:_(5)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_今义:_(6)野马也,尘埃也古义:_今义:_(7)神人无功古义:_今义:4虚词归纳(1)者(2)以(3)之(4)为二、词类活用1彼于致福者: _2而后乃今将图南: _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_
2、4德合一君: _5而征一国: _6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_三、特殊句式1翱翔蓬蒿之间: _2此小大之辩也: _3而莫之夭阏者: _4之二虫又何知: _5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_四、语句翻译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译文:_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译文: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译文:_4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译文: 五、名言警句1文本名句(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2)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
3、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2文外名言(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2)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3)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4)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5)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一、作者简介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
4、,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约成书于先秦时期。汉书艺文志著录52篇,今本庄子33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所传33篇,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全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老子学说而倡导自由主义,蔑视礼法权贵而倡言逍遥自由,内篇的齐物论逍遥游和大宗师集中反映了此种哲学思想。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二、背景展示春秋时代,社会动荡,战争频发,百姓生活十分艰难,而统治者却荒淫无道,残酷压榨百姓,阶级对立异常尖锐。社会的变动带来了人们思想的变动和活跃,各种思想派别应运而
5、生。庄子的形成,同其他诸子书一样,也是这一变动时期的产物。庄周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庄周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庄子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混浊,“不可与庄语”(庄子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三、文化常识先秦诸子散文春秋之末,王权衰落,诸侯崛起,天下纷争。与之相应,
6、官失其守,礼崩乐坏,士阶层蔚然勃兴,私学兴起,私家著述相继出现。到战国时,百家争鸣,诸子横议,著书立说,蔚为风尚。据汉书艺文志载,当时主要的诸子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家十家。“先秦诸子散文”指的就是这一时期诸子百家阐述各自对自然、对社会不同观点和主张的哲理性著作。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春秋末、战国初为第一阶段,代表作有论语墨子,文章多为语录体,或为简明的议论短章;战国中期为第二阶段,代表作是孟子庄子,文章逐渐由语录体发展为对话式论辩文与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阶段,荀子韩非子是其代表作,其文章基本上都是鸿篇巨制的专题论文,完善了论说文的体制。先秦诸子散文
7、具有鲜明的特点。思想上,它们都坚持独立思考,各抒己见,放言无惮。如孔子提倡仁义礼乐,墨子主张兼爱尚贤,庄子主张自然无为,韩非子则大倡法、术、势。文风上,诸子各具个性和风格。如论语简括平易、迂徐含蓄,墨子质朴明快、善于类推,孟子气势恢宏、词锋雄辩,庄子汪洋恣肆、文思奇幻,荀子浑厚缜密、比喻繁富,韩非子严峻峭拔、论辩透辟。语言上,它们都善用比兴,深于取象。如庄子“寓言十九”,引物连类,取象之深厚,为诸子之最。文体发展上,先秦诸子散文首先确立了论说文的体制。从语录体的有观点无论证,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专题论说文,显示了我国论说文发展的大致风貌。此外,先秦诸子散文中一些故事的叙述
8、,颇类小说,为后世的叙事文学提供了营养。先秦诸子散文,在思想和创作上,对我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四、文白对译 1脉络梳理逍遥游2初读感知通读全文,概括庄子在本文表达的主要思想。答:_1宋荣子为什么笑“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呢?作者对宋荣子的态度怎样?答:_2庄子在逍遥游中,把理想的人生境界概括为“无己”“无功”“无名”,那么“无己”“无功”“无名”的含义是什么?答:_3本文中,庄子以一只将“徙于南冥”的大鹏,创造出一种雄奇深邃的意境,我们应如何认识作者塑造的大鹏形象?答:_4通过本文,概括庄子散文中的寓言的特色。答:_怎样理解“逍遥”
9、的含义?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的思想观点?答:_1课本素材点击素材庄子以奇崛瑰丽的想象力勾绘了诗性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精神的绝对自由靠物象的极度自由空间得以伸展。庄子“无己”“无功”“无名”的人生追求,即忘记自我,不追求功名事业、名誉和地位,他游世的境界高阔,非常人所能企及。运用点拨淡泊明志。庄子之所以能够拒绝官位,是因为他心性淡泊、崇尚自由,不愿意被尘世的名缰利锁羁绊,所以他能够参悟自然之道,借助思想的翅膀,像一只蝴蝶一样自由飞舞,成为后世仰慕的大思想家。运用示例(示例一)大树努力提升着自己,结出甜美的果实,德行芬芳,才可行遍天下。庄周一手执笔,一手抚琴,逍遥游早已落于案头,梦蝶仍在翩跹。他笑对
10、炎凉世态,弃相位如敝屣,在精神高地里,拥有自己孤傲的风度。刘禹锡深居陋室,弃公文之累,调素琴,阅金经,畅然人生。“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那散发着道德芳馨的陋室,是高洁的精神圣殿。是品性的纯净、境界的高远让他们凌然于世人之上,他们的精神直到今天仍温暖着人们的心灵,照耀着人们的路途。他们德行馨香,流芳百世。(高分作文由大树的“旅行”说开去)(示例二)探究庄子,你不仅仅能看到他在世人面前展现的天马行空、不切实际的漫想,你还会发现庄子的另一片天空。庄子的逍遥游中那只“背负青天”“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大鹏鸟正是庄周内心真实的写照。他不是一个疯子,只是想“曳尾于涂中”找寻自己的那份自由。或许他真正想
11、说的是“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我想,如果我没有去深入探究庄子,我怎能体会他的心境呢?(高分作文探究,找寻另一片天空)(示例三)放下顾虑,庄子逍遥一生。当别人在都市热闹得沸反盈天、争执得不可开交时,他独自在野外冷笑。他的人生,是没有什么顾虑的,他从来不被名利束缚。当他面对两位楚国大夫的盛情邀请时,冷静地选择了“持竿不顾”,这是何等的坦然呀!为什么呢?正是由于我们的庄周先生放下了很多顾虑。也正是由于我们的庄周先生放下了很多顾虑,才使得他的文章如此充满野味,如遍地的野花,在晨风中摇曳多姿,神韵天成。没有大宗财富又如何?放下顾虑的庄子,留下更多潇洒的作品,也成就了他人生的逍遥。(高分作文放
12、下顾虑)2课外素材宁静的钱钟书钱钟书是学者,又是作家,是公认的大师级人物。他的杰出成就的取得,与他宁静自然、达观直率、淡泊名利的品质有密切的关系。这些高尚的品性凝聚成钱钟书荣辱不惊的人格魅力。“文革”中,这位二十几岁便名扬四方的“文化昆仑”,竟被指派在一名女清洁工的监督下打扫厕所,但他却能一直幽默乐观地生活,即使在惨无人道的批判面前,也有自己的应对方式。电视剧围城热播后,钱钟书的新作旧著,被争先恐后地推向市场。面对这种火爆,钱钟书始终保持静默。有人用钱策动他接受采访,他却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难道还迷信钱吗?”一个著名的洋记者慕名想见他,他回话说:“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还不错,又何必要去
13、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无论世事如何变化,钱钟书总是安如泰山,淡泊名利,一门心思地读书写作,这才成就了他的大业。点评人要实现自我的价值,需要忘记、放弃很多。人生在世,应以坦然、淡泊、率性自然以及看透浮名、看薄功利、看淡权势、看轻荣辱的态度去生活。“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请你思考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_庄子的翅膀(1)人到中年,活着感觉越来越沉重。这种沉重就像一个人陷入沼泽,你拼命想挣脱泥水的围困,想让自己的身体变得轻盈,从而从泥沼的吸附中挣脱,但是似乎你越挣扎,就陷得越深。(2)我感觉自己正陷入这种恐惧。我周围的生活就像一个巨
14、大的泥沼,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时候我想到了庄子,想到了那个贫穷而中年丧妻的庄子,这只蝴蝶,或者说大鹏。那个长翅膀的庄子,从人世的巨大泥沼中超脱出来从而变得轻盈无比的庄子。比起我生活的时代,庄子的周围才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泥沼,布满一个个恐怖的陷阱。庄子,包括和庄子一样地位卑微的“士”以及比庄子地位更加卑微也更多数的“庶”,他们只是君主的猎物,被围困在君主的苑囿里,君主什么时候高兴了或者不高兴了,就宰杀一只,纯粹为了娱乐。那是一个毫无生命尊严的时代,那是一个人命低于草芥的时代。(3)庄子也是一只猎物,被君主围捕,但却冲破君主的包围圈,胜利大逃亡了。对于“士”,君主不是纯粹用刀剑来对付,他们
15、还用蜂蜜和甜酒,用玉帛和铜币。他们要让一部分猎物成为自己的宠物,(4)供自己取乐,同时也会为自己充当爪牙,去猎杀更加低级的“庶”。庄子被诱惑。楚王派使者持千金来了。楚王要降服这一只桀骜不驯的猎物。温柔的大网张开了,暗藏杀机。但庄子就是不入其彀中。庄子选择了突围。庄子冲天而起。庄子就是这样被逼出了一双翅膀。庄子从此不再是一只猎物。庄子完成了自己。因为有了翅膀。因为舍弃。庄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自由是什么?自由是你一无所有之后,还能自信地对所有的人说:“我富甲天下。”我们有这种气魄吗?没有。所以我们成不了庄子。庄子曾经向监河侯贷粟。因为庄子家贫。庄子从来不是迂腐的伯夷叔齐,庄子知道生命的可贵。但
16、庄子从来不向君主摇尾乞怜,像那些君主豢养的哈巴狗。庄子是有翅膀的人。庄子的灵魂在天上,在与天地精神相往还的浩渺宇宙间。庄子是能够吞吐宇宙的人,“抟扶摇而直上者九万里”,庄子宁愿在污泥中曳尾,因为曳尾污泥,那是在与大自然肌肤相亲。庄子就这样拔地而起。庄子在我们灵魂的仰望中翩翩起舞。庄子是雄浑的,庄子也是妩媚的。庄子一会儿是大鹏,力拔山兮气盖世;一会儿是蝴蝶,流连戏蝶时时舞。庄子让当时的社会吃惊,更让后人吃惊。这个长着翅膀的怪物,滑过阴暗的宫廷,滑过君主的刀丛,竟然毫发无损。凭什么?凭他的一对翅膀。人到中年,我感到生命的沉重。因为我没有庄子的翅膀。说到底我没有庄子那样彻底的思想。思想使人轻盈。金钱
17、使人沉重。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被捆缚在欲望的战车上,每个人都在冲锋陷阵,都在拼命拼杀。这是另一个尸横遍野的战场,没有硝烟,但比起战国的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丝毫也不逊色。我们没有翅膀,我们只有欲望。庄子是战国时最伟大的散文家,因为庄子的散文也有一双翅膀。能够飞翔的散文才是好散文,而能够在飞翔中不被大风刮散架的散文才是散文中的珍品。庄子的散文在历史的大风中飞翔了两千多年,不仅没有散架,没有像羽毛一样被刮得无影无踪,反而在风沙的打磨中日益锃亮,这得益于庄子翅膀的轻盈,还有坚实。(5)我飞不起来。因为我的沉重。这种沉重是污浊的,散发着生活的枯枝败叶的腐朽气息。我的生活中堆积着那么多腐朽的枯枝
18、败叶,但我一点也不舍得丢弃,反而视若珍宝,所以我注定无法轻盈。还是不要胡言乱语了。让我们的心,老老实实地在股票与基金的浮沉中,飞翔一生吧。(6)思悟要点(1)结合全文,解释题目“庄子的翅膀”的含义,说说作者对它有何评价。提示“庄子的翅膀”指庄子摆脱名利等束缚的彻底(或自由)的思想。评价:a.它是在君王的诱惑和暗藏杀机的逼迫之下产生的;b.它使庄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自信;c.因为它,庄子珍爱生命,坚守人格尊严,精神吞吐宇宙;d.因为它,庄子保全了自己,让世人吃惊仰望。(2)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描写了自己的“沉重”感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提示细致而真切地描写自己步入中年时陷入生活“沼泽”的沉重感
19、受,意在激起读者的共鸣,从而引出“庄子的翅膀”于现代人生活的重大意义,自然引出下文,与庄子“轻盈”的生活形成对比,为写“庄子的翅膀”做铺垫。(3)第段中为什么写庄子生活的时代?提示与我们生活的时代作对比,突出庄子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毫无生命尊严、人命低于草芥的时代。结构上为下文写庄子的翅膀做铺垫,以突出庄子的翅膀是被时代逼出来的。(4)分别指出“猎物”“宠物”在文中的含义。提示“猎物”是指在君王的统治之下,被君王任意宰杀,毫无生命尊严的百姓。“宠物”是指在君王的统治之下,接受君王豢养,供君王取乐、同时充当其爪牙的臣子。(5)第段写到庄子的散文,其用意是什么?提示进一步说明庄子思想的伟大和历史影响的
20、深远;与“我”为欲望所绑缚而无法自拔的沉重形成鲜明对比。(6)有人认为结尾段表现了作者消极的情绪。请结合文章主旨,谈谈你的看法。提示从表层意义上看,确实表现出一种消极的情绪,但综观全文,它实际上是愤激之词,无奈之语。此文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庄子的仰慕和崇敬之情,表现出作者对理想人生状态的渴望和向往。所以说作者既渴望拥有庄子轻盈的翅膀,但又因陷入现实生活的困境而不能自拔,于是有了这样的感慨。答案精析语言知识积累一、1(1)通“溟”,海(2)通“智”,智慧(3)通“辨”,区别(4)通“能”,才能(5)“有”通“又”;“反”通“返”,返回(6)通“变”,变化2(1)名词,名字名词,名望动词,取名、命名
21、动词,说出名词,名义(2)动词,记载名词,志向动词,立志动词,做标记(3)名词,气息,这里指风名词,气息动词,停止(4)动词,放弃、放下动词,放下名词,驿站(5)动词,计划名词,地图名词,图画动词,谋取、设法对付(6)动词,知道通“智”,名词,智慧名词,才智名词,知识动词,了解3(1)古义:虽然这样。今义: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2)古义:一般人。今义:大家,多数人。(3)古义:很饱的样子。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4)古义:寿命短的。今义:农历十二月为29天的年份;节日,
22、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旧俗在这天祭灶;指果树歇枝、竹子等生长得慢、鱼鲜等产量少的年份。(5)古义:海动。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6)古义:游动的雾气。春天山林沼泽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所以叫“野马”。今义:哺乳动物,外形像家马。(7)古义:无所为,故无功利。今义:没有功劳。4(1)助词,表判断代词,的人助词,表停顿,无实义(2)介词,用、凭借介词,把介词,因为连词,表承接,而(3)代词,此结构助词,的动词,到代词,他,指彭祖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补充音节,无实在意义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4)动词,作为动词,叫做疑问语气词,呢二、1使动用法,使到来2
23、名词作动词,向南飞3名词作动词,南行4使动用法,使满意5使动用法,使信任6名词作动词,称赞三、1省略句,“翱翔”后省略介词“于”2判断句,“也”表示判断语气3宾语前置,“之夭阏”即“夭阏之”4宾语前置,“何知”即“知何”5介宾短语后置,于坳堂之上覆杯水四、1鹏的背脊,不知道它有几千里;振翅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2哪用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往南去呢?3而且世人都称赞他(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奋勉,整个社会上的人都责难他,也不会使他更加沮丧,他能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至此而止。4修养最高的人能忘掉自我而顺应万物,修养达到神化境界的人不求功利,圣明的人不求名声。整体感知2
24、庄子在本文中以寓言和一系列的比喻说明人世间从扶摇万里的大鹏到抢榆枋而止的蜩与学鸠,从不知晦朔的朝菌到以八千岁为春的大椿,从“御风而行”的列子到“知效一官”之士,都必须“有所待”,“有所待”因主客观因素影响使人不能得到绝对自由,影响自我完善和对真理的认知,因此,要有“无待”思想,做到“无己”“无功”“无名”,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无待而逍遥。表达了庄子对超现实人生自由的追求,也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幻想。课堂互动1(1)人类中,那些凭着自己聪明的才智、良好的行为、高尚的道德、强大的能力就能够胜任一官、联合一乡、投合一君、取信一国的人,虽然他们都以达到目的为满足,但因为是“有所待”,所以与逍遥的境界实在相
25、差太远了,理所当然要被比他们略高一筹的宋荣子取笑。(2)但由“斯已矣”“虽然,犹有未树也”可知,作者对宋荣子也是否定的。不仅如此,作者还通过否定比他自由得多的列子来进一步否定他。宋荣子尽管“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但却“未数数然也”。他仍是始终“未树”逍遥境界。比宋荣子更高一筹的列子能“御风而行”,但和宋荣子一样也是“未数数然”的。虽说免去步履之劳,可是没有风,不是也无能为力了吗?所以庄子说他“犹有所待者也”。2(1)无己:就是忘掉自我。在庄子看来,人如果拘于形体,必然会受外物的束缚,只有忘掉自我,才不会受外物拘束,不会去评判是非曲直,最终达到逍遥的境
26、界。(2)无功:就是去除功名利禄之心,不热衷于身外之物,做到“清静无为”。(3)无名:就是忘掉荣辱毁誉得失,褒贬由人,偃仰随我。“无己”“无功”“无名”是庄子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的途径和最高境界,人只要摆脱了功名利禄的束缚,忘怀世间的荣辱得失,超越一己的生死界限,便会达到物我两忘、怡然自得的“逍遥”境界。3作者从原则上否定了大鹏,认为它的展翅高飞还要凭借海运,并非真正的逍遥。但是,作者又义正词严地驳斥蜩与学鸠的嘲笑,强调指出有“小大之辩”,并且多次浓墨重彩、不避重复地描绘大鹏的雄伟形象,热爱之情跃然纸上。这是因为在才能无双、向往着逍遥却又无法逍遥的大鹏身上,所体现的正是作者欲飞的理想和无法飞走
27、的悲哀。4(1)暗喻性。庄子的寓言通常是和比喻结合在一起的,鲲、鹏等的寓言其实就是比喻。同时在这些寓言故事中又插入了大量精巧的比喻,如水与舟的比喻,朝菌、蟪蛄与冥灵、大椿的比喻等,有助于主题的表达。(2)想象性。文中寓言都不是真实的生活故事,充满了夸张、想象与虚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3)多义性。寓言比较模糊,难以理解,大多可以有多种理解,内涵丰富,意蕴无穷。延伸探究(示例一)所谓的“逍遥”,就是从一切社会现实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达到一种精神上的、也是主观上的“绝对自由”。这种理论和办法就是“逍遥游”。本篇所叙述的几个故事,如大鹏展翅南飞的故事、蜩与学鸠的故事、宋荣子和列子的故事等,其实都是从反
28、面说明它们的不逍遥,因为它们都有所“待”,即有所依赖。直到文章的最后,庄子才提出他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是一种“无待”的境界,即“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这是一种摆脱了一切主客观束缚的绝对的自由。显然,庄子所追求的这种逍遥或自由在社会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庄子认为,人只能通过精神的修养,即无知无欲,保持恬淡宁静的心境,体认人与“道”、人与宇宙万物的一体,这样才可能获得精神上的绝对自由。(示例二)“逍遥”是一种闲适自得的心理状态,首先是有无限的思维空间,摆脱各种束缚,让思想自由翱翔,超脱功利与现实境遇;其次是自由无碍的心境,有了自由的思维,再享受这种自由带来的心境,真正做到无拘无束、心情畅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