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年高三备考语文“好题速递”系列试题(25).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0595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三备考语文“好题速递”系列试题(2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年高三备考语文“好题速递”系列试题(2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年高三备考语文“好题速递”系列试题(2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年高三备考语文“好题速递”系列试题(2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年高三备考语文“好题速递”系列试题(2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13年高三备考语文“好题速递”系列试题(25).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13年高三备考语文“好题速递”系列试题(25).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13年高三备考语文“好题速递”系列试题(25).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3年高三备考语文“好题速递”系列(25)一、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5分)中吕喜春来金华客舍张可久落红小雨苍苔径,飞絮东风细柳营。可怜客里过清明。不待听,昨夜杜鹃声。 (1)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2分) (2)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意象进行分析。(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豁然堂记明徐渭越中山之大者,若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属以十数,而小者至不可计。至于湖,则总之称鉴湖,而支流之别出者,益不可胜计矣。郡城隍祠,在卧龙山之臂,其西有堂,当湖山环会处。语其似,大约缭青萦白,髻峙带澄。而近俯雉堞,远问村落。其间林莽田隰之布错,人禽宫室之亏蔽,稻黍菱蒲莲

2、芡之产,耕渔犁楫之具,纷披于坻洼;烟云雪月之变,倏忽于昏旦。数十百里间,巨丽纤华,无不毕集人衿带上。或至游舫冶尊,歌笑互答,若当时龟龄所称“莲女”“渔郎”者,时亦点缀其中。于是登斯堂,不问其人,即有外感中攻,抑郁无聊之事,每一流瞩,烦虑顿消。而官斯土者,每当宴集过客,亦往往寓庖于此。独规制无法,四蒙以辟,西面凿牖,仅容两躯。客主座必东,而既背湖山,起座一观,还则随失。是为坐斥旷明,而自取晦塞。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直辟其东一面,令客座东而西向,倚几以临,即湖山,终席不去。而后向之所云诸景,若舍塞而就旷,却晦而即明。工既讫,拟其名,以为莫“豁然”宜。既名矣,复思其义曰:“嗟乎,人之心一耳。当其

3、为私所障时,仅仅知我有七尺躯,即同室之亲,痛痒当前,而盲然若一无所见者,不犹向之湖山,虽近在目前,而蒙以辟者耶?及其所障既彻,即四海之疏,痛痒未必当吾前也,而燦然若无一而不婴于吾之见者,不犹今之湖山虽远在百里,而通以牖者耶?由此观之,其豁与不豁,一间耳。而私一己、公万物之几系焉。此名斯堂者与登斯堂者,不可不交相勉者也,而直为一湖山也哉?”既以名于是义,将以共于人也,次而为之记。 (选自岳麓书社明代散文选注)注 龟龄:指宋代学者王十朋,字龟龄,曾任绍兴府签判,作有会稽风俗赋,写及鉴湖中莲女、渔郎往来的风光。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秦望之属以十数 数:计数、计算B无不

4、毕集人衿带上 毕:全、都C予病其然 病:生病D悉取西南牖之 牖:开出窗子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越中山之大者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B当其为私所障时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C嗟乎,人之心一耳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D虽远在百里,而通以牖者耶 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3下列各项中,不能表现“予病其然”的一项是( )A每一流瞩,烦虑顿消B四蒙以辟,西面凿牖,仅容两躯C既背湖山,起座一观,还则随失D坐斥旷明,而自取晦塞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支流之别出者,益不可胜计矣。 (2)大约缭青萦白,髻峙带澄。 (3)此名斯堂者

5、与登斯堂者,不可不交相勉者也。5文章题目中有“豁然”二字,试分析作者以“豁然”为“堂”命名的原因。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笕 记刘鸿伏笕是另类生存环境的标志。它只属于遥远而深密的山乡,以及山乡平常却奇异的人与事。笕是山乡的血管,枝枝丫丫、宛宛曲曲地从山上伸延到村庄的每家屋檐下,在水声和鸟声、花影和云影中将自然造化与人间烟火连接,将不变的岁月与变幻的人生连接。城里人往往一到乡下就会惊讶于乡间村落如丛生的蘑菇都依偎在山之麓、河之滨,炊烟袅荡,鸡犬声相闻,不由得要生出几分感喟和羡慕。城里人从乡居的瓦屋炊烟间发现诗意,山里人在瓦屋阡陌间寻求生计,两种心态,却是一般人生。在水边山脚这些瓦屋茅

6、檐下,除了少数有财力者自掘水井之外,一般人家都以木桶从河边担水回家供人畜饮用。但挑水毕竟是一件很费体力的苦活,家里没有壮年男子,一般就面临水的难题。加上后来河水水质变坏,已很难直接饮用。河水既难以直接饮用,当然就不能不另想法子解决。乡人的智慧,最终就体现在“笕”上了。很显然的,笕与竹子有关,在山区常见的笕,都是用很粗壮的楠竹制成。在山上找一股极好的泉水,最好是岩隙中汩汩涌出且终年不断的“岩浆水”这种“岩浆水”出自岩石之中,水质清洌甘甜,冬则暖,夏则凉。煮菜烹茶,味道远胜城里人享用的矿泉水。找到了上佳的泉眼之后,乡人便将大竹一端埋入岩石下,引接泉水,如果水离家近,则大竹三五根相接即可引水入厨房大

7、水瓮中,如城里自来水一样,极其便利。但有那水源甚远的,则需十数根大竹相接,长达数里的竹笕,穿岩过林而来,很是壮观,如大水管一般从泉眼处连绵延伸至屋檐下,泉水哗哗泄出,冒着凉气,成为山村中独有的景致。竹有清香,且可千年不腐,如秦汉的简牍历漫长岁月而坚实如新。山间竹笕接引泉水既很卫生,又能保持原有水质和味道,就地取材,不需花费钱财。家家竹笕,户户泉声,清凉岁月在雁声虹影中缓缓流逝。在城市久居,先饮自来水,泡绿茶则败了茶味,煮鱼虾则失其鲜味。后来自来水因了河流污染的加剧,难达卫生饮用标准,水中遂又多了些消毒水及漂白粉的味道,愈发难下咽。于是城里兴起了纯净水、矿泉水。牌子挺多、挺杂,到底弄不清哪家是真

8、,哪家是假。因为这些缘故,就不能不让人怀念起山村的家家竹笕,户户流泉了。很长一段时间,城里人是瞧不起乡里人的,城里人有物质上和心理上优越感。但于今却有些变化,城里人很有些向往乡村的生活和生存状态了。山村的青山绿水,草地丛林以及瓦舍板桥,呈现出一种平和安谧的诗意,空气清新,氧气充盈,菜蔬没有公害,鸡是土鸡,鸭是土鸭,味道绝对比城里的好。总之,乡村在城里人看来,是极有利于身体健康,所以便对乡里后切有了前所未有的兴趣。首先是一批大款提了大钞到乡下筑乡间别墅,有人还办了农庄;后来的发展到大批城里人在双休日或节假日携妻挈子、呼朋唤友到乡间休闲,到“农家乐”吃土菜。再到后来,便成时尚,农舍田园之间,汹涌起

9、绿裙红裤,让人疑惑这些候鸟一样匆匆来去的城里人在吃了土菜、吸足了乡间氧气之后,是否真的就体健心舒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城里人特别留意和在乎的,还是山间蜿蜒而来的那些响着泉声的竹笕。他们饮过之后,发觉比自家的纯净水或矿泉水口感好多了,看着乡里人用这样好的泉水煮饭菜、洗衣洗澡、喂鸡喂猪,就既羡慕又嫉妒。笕中的甘泉永远如琴音一样响在乡村,不需钱买,正如清新的空气一样。山里人受了城里人酸溜溜的赞美之后,就会有人说:我们不仅用矿泉水洗澡,还用矿泉水浇灌田地呢。算你们有福气,今天就用矿泉水帮你们洗汽车呀。矿泉水洗过车之后,城里人就会煞有介事地在竹笕旁留一个影,将照片拿回家告诉孩子:这叫笕,笕就是这个样

10、子。孩子当然不屑,说:好土!1“笕是另类生存环境的标志”,这里的“另类生存环境”的含义是什么?(3分)2面对同样的乡间环境,为什么会有“两种心态”?作者在这里为什么又说各异的心态“却是一般人生”?(4分)3为什么说“笕”体现了“乡人的智慧”?(4分)4结合原文,回答下列的问题。(6分) (1)“城里人”为什么“特别留意和在乎”“山间蜿蜒而来的那些响着泉声的竹笕”? 答: (2)“城里人就会煞有介事地在竹笕旁留一个影,将照片拿回家告诉孩子:这叫笕,笕就是这个样子。孩子当然不屑,说:好土!”,请为“笕”下一简要定义,然后回答孩子们对“笕”为什么“不屑”?参考答案 一、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11、。(5分)中吕喜春来金华客舍张可久落红小雨苍苔径,飞絮东风细柳营。可怜客里过清明。不待听,昨夜杜鹃声。(1)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2分)(前两句描写春天的景象)落红轻飘,细雨蒙蒙,苔径苍苍欲滴;飞絮袅袅,柳丝摇漾,东风阵阵送暖,这是一幅充满生机的春天画面。(点明情景性质(春天、生机)1分,情景(画面)再现1分(遗漏 2个以上的景物不得分)拓展:用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抒发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2)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意象进行分析。(3分) “清明”时分,本来应在家乡与亲朋好友共度,但诗人却成了他乡异客,不免增添了悲愁。杜鹃声声,有“催归”之意,思归之情与伤春之情交织,抒

12、发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意象2分,情感1分,共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豁然堂记 明徐渭越中山之大者,若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属以十数,而小者至不可计。至于湖,则总之称鉴湖,而支流之别出者,益不可胜计矣。越地的山比较大的,象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类,有上十座,但小的就数不清了。至于湖,则总称之为鉴湖,而由大湖派生出去另外形成的小湖,就更加不可胜计了。郡城隍祠,在卧龙山之臂,其西有堂,当湖山环会处。语其似,大约缭青萦白,髻峙带澄。而近俯雉堞,远问村落。其间林莽田隰之布错,人禽宫室之亏蔽,稻黍菱蒲莲芡之产,耕渔犁楫之具,纷披于坻洼;烟云雪月之变,倏忽于昏旦。数十百里间,巨丽纤华,无

13、不毕集人衿带上。或至游舫冶尊,歌笑互答,若当时龟龄所称“莲女”“渔郎”者,时亦点缀其中。于是登斯堂,不问其人,即有外感中攻,抑郁无聊之事,每一流瞩,烦虑顿消。而官斯土者,每当宴集过客,亦往往寓庖于此。独规制无法,四蒙以辟,西面凿牖,仅容两躯。客主座必东,而既背湖山,起座一观,还则随失。是为坐斥旷明,而自取晦塞。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直辟其东一面,令客座东而西向,倚几以临,即湖山,终席不去。而后向之所云诸景,若舍塞而就旷,却晦而即明。郡里的城隍庙,在卧龙山的半山腰上,庙的西面有一座堂,正建在湖山环抱会合的地方。要说这景色象什么,大体上是青山白水相间、回旋缠绕,象女子的发髻那样高耸,象莹洁的长绢

14、那样清澄。而低头近看可见城墙,远处可闻村落里的人声。其间树木、草地、田地、沼泽错杂分布,人群、鸟类、房屋相互遮蔽,大米、小米、菱、蒲、莲、芡等出产,耕地和捕鱼用的犁、桨等工具,散乱地遍布于高低或洼地里;忽而烟云迷濛,忽而皓月当空,从早到晚变化非常迅疾。在方圆近百里之间,无论巨大的壮伟场面或细微的美好景物,莫不汇集在人们的衣襟带上。有时来到游船上饮酒,游人的歌声与笑声此起彼落,就象当年诗人张志和所描写的“莲女”、“渔郎”,也时时点缀其间。此时登上这座堂,不论他是什么人,即使受到外来的刺激或内心的煎熬,而感到压抑或无聊的事,只要一顾盼这大好景致,烦恼忧虑就会顷刻消散。而在这里当官的,每当宴请过往客

15、人,也往往特聘厨师来此。只是这座堂修筑得毫无章法,四面都被遮蔽住,仅向西开了一扇小窗,里面只容得下两个人。客人坐在朝东的主座,就不得不背靠湖山,要观看景色就必须离座转身,等转回来景色就随之看不见了。这是由于放弃了空旷明亮,而自取晦暗闭塞的缘故。我非常不满这种状况,于是把西面和南面两堵墙全部开成窗口,而只保留一面东墙没有打通,又让客人改为座东而向西,他倚靠在酒桌上就面对着湖山,直到席终也不会消失。从此以后,刚才所说的那些景色,就全都舍弃了闭塞而达到了开阔,摆脱了晦暗而接近于明亮。工既讫,拟其名,以为莫“豁然”宜。既名矣,复思其义曰:“嗟乎,人之心一耳。当其为私所障时,仅仅知我有七尺躯,即同室之亲

16、,痛痒当前,而盲然若一无所见者,不犹向之湖山,虽近在目前,而蒙以辟者耶?及其所障既彻,即四海之疏,痛痒未必当吾前也,而燦然若无一而不婴于吾之见者,不犹今之湖山虽远在百里,而通以牖者耶?由此观之,其豁与不豁,一间耳。而私一己、公万物之几系焉。此名斯堂者与登斯堂者,不可不交相勉者也,而直为一湖山也哉?”既以名于是义,将以共于人也,次而为之记。 (选自岳麓书社明代散文选注)注 龟龄:指宋代学者王十朋,字龟龄,曾任绍兴府签判,作有会稽风俗赋,写及鉴湖中莲女、渔郎往来的风光。工程完毕以后,打算为它起名,觉得没有比“豁然”更适宜的了。已经命名了,又反复思索它的含义,想道:“唉,人心其实和这堂一样啊。当它被

17、私利所障碍时,只知道我自己的七尺身躯,即使是同居一室的亲人,他们的痛痒就发生在他眼前,却装作什么也看不见,不就象原先的湖山,虽然近在眼前,却被遮蔽了一样吗?等到所障碍他的东西去除以后,即使是四海之遥,痛痒不一定发生在我眼前,反而鲜明得好象无不萦绕在我眼前,不就象现在的湖山虽然远在百里以外,却透过窗户就能看到一样吗?由此看来,人心的豁达与不豁达,距离本是很近的啊!而只顾一己私利、与以天下万物为公的细微差别,全维系在这上面了。这是为这座堂起名的人和登上这座堂的人,不可不相互勉励的啊,难道只是为了湖山的胜景吗?”我既已为了这些用意而命名这座堂,本是准备公之于众人的,于是依次写下了这篇记。1对下列句子

18、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秦望之属以十数 数:计数、计算B无不毕集人衿带上 毕:全、都C予病其然 病:生病D悉取西南牖之 牖:开出窗子C。病:以之为病,可译为“不满”。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越中山之大者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B当其为私所障时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C嗟乎,人之心一耳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D虽远在百里,而通以牖者耶 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B,介词,表被动,可译为“被”。A之,一为代词,代人或事物;一为助词,表提顿,判断句的标志。C乎,一是语助词,可译为“啊”;一是介词,可译为“在”。D以,一为介词,表凭借,

19、可译为“用”“通过”;一为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3下列各项中,不能表现“予病其然”的一项是( )A每一流瞩,烦虑顿消 B四蒙以辟,西面凿牖,仅容两躯C既背湖山,起座一观,还则随失 D坐斥旷明,而自取晦塞A。题干中“病”是“不满”的意思,而A项“烦虑顿消”是说烦恼忧虑就会顷刻消散,表现的满意、惬意的感受。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支流之别出者,益不可胜计矣。译文:由大湖派生出去另外形成的小湖,就更加不可胜计了。 (2)大约缭青萦白,髻峙带澄。译文:大体上是青山白水相间、回旋缠绕,(山)似(女子的)发髻那样峙立(高耸),(水)如衣带那样清澄。 (3)此名

20、斯堂者与登斯堂者,不可不交相勉者也。译文:这是为这座堂起名的人和登上这座堂的人,不能不相互勉励的啊。5文章题目中有“豁然”二字,试分析作者以“豁然”为“堂”命名的原因。答:原因一,开窗临湖,视野开阔;原因二,不为私利私欲蒙蔽,心境豁达。(或答为:人心若为一己之私所障,仅知有我七尺之躯,就正像改建前的豁然堂一样,坐失周围无限风光;抛弃了心障,心胸就自然会开朗高远。)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17分笕 记(刘鸿伏)笕是另类生存环境的标志。它只属于遥远而深密的山乡,以及山乡平常却奇异的人与事。笕是山乡的血管,枝枝丫丫、宛宛曲曲地从山上伸延到村庄的每家屋檐下,在水声和鸟声、花影和云影中将自然

21、造化与人间烟火连接,将不变的岁月与变幻的人生连接。城里人往往一到乡下就会惊讶于乡间村落如丛生的蘑菇都依偎在山之麓、河之滨,炊烟袅荡,鸡犬声相闻,不由得要生出几分感喟和羡慕。城里人从乡居的瓦屋炊烟间发现诗意,山里人在瓦屋阡陌间寻求生计,两种心态,却是一般人生。在水边山脚这些瓦屋茅檐下,除了少数有财力者自掘水井之外,一般人家都以木桶从河边担水回家供人畜饮用。但挑水毕竟是一件很费体力的苦活,家里没有壮年男子,一般就面临水的难题。加上后来河水水质变坏,已很难直接饮用。河水既难以直接饮用,当然就不能不另想法子解决。乡人的智慧,最终就体现在“笕”上了。很显然的,笕与竹子有关,在山区常见的笕,都是用很粗壮的

22、楠竹制成。在山上找一股极好的泉水,最好是岩隙中汩汩涌出且终年不断的“岩浆水”这种“岩浆水”出自岩石之中,水质清洌甘甜,冬则暖,夏则凉。煮菜烹茶,味道远胜城里人享用的矿泉水。找到了上佳的泉眼之后,乡人便将大竹一端埋入岩石下,引接泉水,如果水离家近,则大竹三五根相接即可引水入厨房大水瓮中,如城里自来水一样,极其便利。但有那水源甚远的,则需十数根大竹相接,长达数里的竹笕,穿岩过林而来,很是壮观,如大水管一般从泉眼处连绵延伸至屋檐下,泉水哗哗泄出,冒着凉气,成为山村中独有的景致。竹有清香,且可千年不腐,如秦汉的简牍历漫长岁月而坚实如新。山间竹笕接引泉水既很卫生,又能保持原有水质和味道,就地取材,不需花

23、费钱财。家家竹笕,户户泉声,清凉岁月在雁声虹影中缓缓流逝。在城市久居,先饮自来水,泡绿茶则败了茶味,煮鱼虾则失其鲜味。后来自来水因了河流污染的加剧,难达卫生饮用标准,水中遂又多了些消毒水及漂白粉的味道,愈发难下咽。于是城里兴起了纯净水、矿泉水。牌子挺多、挺杂,到底弄不清哪家是真,哪家是假。因为这些缘故,就不能不让人怀念起山村的家家竹笕,户户流泉了。很长一段时间,城里人是瞧不起乡里人的,城里人有物质上和心理上优越感。但于今却有些变化,城里人很有些向往乡村的生活和生存状态了。山村的青山绿水,草地丛林以及瓦舍板桥,呈现出一种平和安谧的诗意,空气清新,氧气充盈,菜蔬没有公害,鸡是土鸡,鸭是土鸭,味道绝

24、对比城里的好。总之,乡村在城里人看来,是极有利于身体健康,所以便对乡里后切有了前所未有的兴趣。首先是一批大款提了大钞到乡下筑乡间别墅,有人还办了农庄;后来的发展到大批城里人在双休日或节假日携妻挈子、呼朋唤友到乡间休闲,到“农家乐”吃土菜。再到后来,便成时尚,农舍田园之间,汹涌起绿裙红裤,让人疑惑这些候鸟一样匆匆来去的城里人在吃了土菜、吸足了乡间氧气之后,是否真的就体健心舒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城里人特别留意和在乎的,还是山间蜿蜒而来的那些响着泉声的竹笕。他们饮过之后,发觉比自家的纯净水或矿泉水口感好多了,看着乡里人用这样好的泉水煮饭菜、洗衣洗澡、喂鸡喂猪,就既羡慕又嫉妒。笕中的甘泉永远如琴

25、音一样响在乡村,不需钱买,正如清新的空气一样。山里人受了城里人酸溜溜的赞美之后,就会有人说:我们不仅用矿泉水洗澡,还用矿泉水浇灌田地呢。算你们有福气,今天就用矿泉水帮你们洗汽车呀。矿泉水洗过车之后,城里人就会煞有介事地在竹笕旁留一个影,将照片拿回家告诉孩子:这叫笕,笕就是这个样子。孩子当然不屑,说:好土!1“笕是另类生存环境的标志”,这里的“另类生存环境”的含义是什么?(3分) 答:指是相对僻远(1分),很少各种污染(1分),更多的保留了传统生活方式的山乡生活(或有别于现代文明的较为自然的生活)。(1分)2面对同样的乡间环境,为什么会有“两种心态”?作者在这里为什么又说各异的心态“却是一般人生

26、”?(4分)答:两种心态的产生是由于看问题的出发点或角度的不同(1分);城里人由于对都市生活的某种厌倦而将原生态的山乡生活视为某种精神追求与向往(1分);而在乡村人眼中,这种世居的环境则是赖以谋取衣食的来源(1分)。之所以又说各异的心态“却是一般人生”,是因为无论是城里人或乡村人,尽管生活环境不同,心态各异,但情感、追求和人生过程并无本质的不同(都追求美好的生活和使生活更加美好)。(1分)3为什么说“笕”体现了“乡人的智慧”?(4分)答:如城里自来水一样,极其便利(1分);竹有清香,且可千年不腐,坚实如新(1分);山间竹笕接引泉水既很卫生,又能保持原有水质的味道(1分);就地取材,不需要花费钱

27、财(1分)。4结合原文,回答下列的问题。(6分)(1)“城里人”为什么“特别留意和在乎”“山间蜿蜒而来的那些响着泉声的竹笕”?答:作为生命之源的水,在城里因污染加剧,难达卫生饮用标准(1分),又多了些消毒水及漂白粉的味道,愈发难以下咽(1分),城里人自然要特别留意和在乎乡间的山泉(1分) (2)“城里人就会煞有介事地在竹笕旁留一个影,将照片拿回家告诉孩子:这叫笕,笕就是这个样子。孩子当然不屑,说:好土!”,请为“笕”下一简要定义,然后回答孩子们对“笕”为什么“不屑”? 答:笕是一种古老的把山泉引入农家的竹制水管(1分);孩子们对城市水污染没有深切认识,缺乏城乡饮用状况的对比,对现代文明的弊端缺乏深入的认识(1分),只是着眼于笕的简陋外观,不懂自然之道简朴之美,因而对“笕”“不屑”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