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格演练测评(五)(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姓名:_班级:_正确率:_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从材料所述可以看出,中国禁烟运动的首要目的是()A整肃吏治,消除官场的腐败B制止白银外流,缓解政府财政危机C整顿海防,打击英国的入侵D打击鸦片走私,增加政府外贸收入答案:B2“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最根本的“失
2、败理由”是()A清政府统治的腐朽和无能B军事技术的落后C英国的坚船利炮D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答案:D3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但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其本质不同体现在()A制定方案的目的B发展经济的方向C反封建程度 D方案的指导思想答案:B4有学者指出,太平天国革命以农民作为革命的主力,但此时农民已不是中世纪的封建农民,他们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派的特点,农民以外还有新兴的市民阶级,这一社会力量投入革命斗争中,成为其核心和骨干。这一言论意在()A点明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B强调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C指出太平天国革命的对象D揭示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答案:D51898
3、年9月18日,御史杨崇伊上书慈禧,称康、梁等蛊惑士心,紊乱朝政,引用东人(日本人),深恐贻祸宗社,吁恳皇太后即日“训政”以遏乱萌。材料表明()A顽固势力遭到维新派的阻挠B戊戌变法因阻碍社会发展遭到反对C顽固势力竭力破坏维新变法D顽固势力担心维新派获取政权答案:C6维新变法是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摸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一次爱国运动。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运动表现在()A变法维新运动和救亡运动相结合B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C维新变法与传播新式文化相结合D维新变法运动与思想启蒙运动相结合答案:A7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要灭亡中国;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扶植清政府,又重新实行“以华治华”的
4、策略,导致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B义和团运动对列强的打击C帝国主义力量的相对削弱D帝国主义列强间的矛盾激化答案:B8“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据此可知,洋务派兴办企业的主要目的是()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答案:B9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指的是()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5、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答案:C10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款()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C反映了英国的本质要求D维护了中英两国的正常贸易答案:C11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A领事裁判权 B开放通商口岸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居住及租地权答案:A121898年9月
6、21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导致慈禧太后这样做的最主要原因是()A戊戌变法挑战了慈禧太后的权威B戊戌变法冲击了旧式的官僚体制C戊戌变法提拔了一些维新人士D戊戌变法使资产阶级获取了政权答案:B13孙中山在评价近代中国的某运动时说:“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他所评价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答案:B14有人指出“天津条约本已明确规定西方公使可以常驻北京,并得到咸丰皇帝的亲自批准,但皇帝本人压根就没打算认真履行条约”,尤其是想把取消“公使
7、驻京”作为“第一要事”。为此竟不惜以全免关税和开放鸦片贸易为条件。据此判断()A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意识B清政府具有强烈的民族观念C清政府放弃“天朝上国”思想D清政府极力地维护国家主权答案:A15了解历史人物,一定要探究有关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下列人物的对应项对其贡献的概括有待考证的是()A兴办洋务,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B把“启蒙之水”(指民主与科学)洒向“孔孟弥漫的大道上”C希望在中国完成从君主制到共和制的转变,掀起了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D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使民主主义成为正统答案:C16恩格斯在评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指出:“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对俄国
8、有利”的主要原因是()A割占中国土地 B强迫中国赔款C开放通商口岸 D破坏关税自主答案:A17清帝诏曰:“今兹议约,不侵吾主权,不割吾领土,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诏书中的“议约”是指()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D18梁启超说:“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夫天下未有徒恃人而可以自存者,必有我可自立之道,然后可以致人而不致于人。”梁启超的话意在强调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A清政府一味依靠国际调停,贻误战机B清政府对战争没有预见,缺乏充分准备C西方列强对日本的纵容和支持D清政府始终坚持避战求和思想答案:A19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
9、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这首诗反映的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20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目的与前几次列强侵华战争相比,主要不同在于()A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B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C获取在华特权 D扩大对华资本输出答案:B二、非选择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瀛寰志略一经出版,便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士大夫们开始攻击徐继畬,痛骂他身为朝廷命官,竟敢公开赞美外国制度与元首。更有甚者,断章摘句弹劾他,欲置其于死地。而最终将徐继畬推入绝境的,竟是同为开眼看世界的另一晚清官员林则徐。王龙徐继畬:
10、千夫所指的思想先驱材料二林则徐和徐继畬,这两位当时中国思想界的前沿人物在福州有一次罕见的较量,史称“乌山之争”:1850年夏天,英国的一名传教士租赁了(福州郊外)乌山神光寺的几间房屋,租期为六个月。此事引起了林则徐及城内部分士绅的不满。林则徐上书福建巡抚徐继畬,要求武力驱逐英人。徐继畬主张采取外交手段处理,避免酿起事端。林则徐则认为,这样做太过懦弱,他情绪激昂地表示,如果战事不可避免,年老又多病的他也在所不辞地挺身而出。此事在朝廷引起轩然大波并最终导致徐继畬被革职。摘编自赵柏田帝国的迷津(1)作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为什么反对徐继畬的观点?(2)在乌山事件中,林则徐和徐继畬两人的主张有什么
11、不同?你更赞同谁的主张,为什么?答案:(1)徐继畬“公开赞美外国制度与元首”,实际上体现了对传统君主专制的质疑,超出了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范围。(2)不同:林则徐主张武力驱逐英人,不惜用战争手段解决;徐继畬主张通过外交手段和平解决。赞同徐继畬。原因:林则徐处理乌山事件时,始终坚持排外,不符合近代国际规则,容易给侵略者以口实招致新的祸端。这种激进的态度同民族主义、爱国之情联系在一起,占据道德制高点,容易煽动民众的盲目排外情绪,与开眼看世界的潮流背道而驰,于中国的进步也毫无益处。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英国用武力打开国门之前,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弃所不当
12、弃”,以至于鸦片战争后,中国丧失了关税主权和司法主权。美国法学家亨利惠顿1836年出版国际法原理,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全本翻译成中文万国公法,总理衙门大臣奕非常重视,1865年刊成后分送京外各有关衙署。万国公法在中国的出版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凡是邦国能自治其事,可谓自主之国;自主之国,自主其事,自任其责;自主之国无论其国势大小皆平行也,也就是主权国家平等原则,从此万国公法成为政府处理涉外事务的主要依据之一。摘编自王瑛李鸿章与晚清中外条约研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国公法在中国出版的历史背景和影响。答案: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被动纳入近代条约体系;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设立总理衙门,与外国交往增加;西学东渐,出现设立译馆翻译书籍的风气等。影响:传统的华夷观念开始转变,平等的外交观念产生;运用国际法来处理国家间事务,促进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有助于中国利用国际法维护国家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