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评:素食的道德危机春秋时代的曹刿谈论战争,说过一句名言,叫“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肉食者”是指那些居庙堂之高的王公大臣,这类人目光短浅,毫无远见,理应接受布衣曹刿的道德鄙薄。遗憾的是,若干年之后,曹刿本人也成为肉食者队伍中的一员。他怎么对付他自己,史书上没有记载,我们也无从推测。不过这个典故倒是经常为肉食者的对立面所引用,比如柯平就出了一本摹写生活百态的随笔集子,取名素食者言,意图与所谓的肉食者截然相对。其实他并不坚持那种纷纭一时的素食主义,面对餐桌上味道鲜美的大鱼大肉,他总忍不住做个饕餮之徒。所以我时常在想,“素食者”与“肉食者”在文化学与政治学上的标签意义,是否残酷地冲淡了它们的实质内
2、容。美国哲学家迈克尔艾伦福克斯的深层素食主义证实了我之疑虑的合理性。书的第二章中,福克斯谈论食物的意义,标题就直接抛出了判断:“你吃什么,你就(几乎)是什么”。他的推论有些耸人听闻:“作为人驾驭自然之权力结构的一部分,吃肉是一种政治活动”。我们应该引用人类学家尼克费迪斯的话做个铺垫:“肉类是曾活生生的动物的肌肉;它被指定成为我们的物质消耗。这使它成为我们有能力控制征服非人类世界之能力的一个异常合适的例证相信人类支配权的信念不仅使食肉合法化反过来说也成立:肉类强化了那个假设。杀戮、烹煮、食用动物,或许为人类对自然界其他动物的优越性提供了最终的确认,而其鲜血喷洒是一个生机盎然的主题。”如果以这样的
3、思维发掘历史,“素食”之后加上“主义”,之前再加上“深层”,却是无可非议的,尽管概念宏大了一些,但是多数的哲学家们就是依靠玩弄这些宏大概念混饭吃的。可我对“深层素食主义”这类宏大概念从不感冒,我只关心福克斯先生到底想说什么。在我看来,素食就是素食,与肉食一样,只是人类的饮食习惯之一种。它存在的正当性来自个人的口味,而非什么文化和政治的重大歧异。即便整个世界的人们都决定食素,那也不能证明肉食者是可耻的,这里并没有道德高下之分。将动物的灭绝归罪于肉食者,正如将枪支的泛滥归罪于盗贼的横行一样,都不够充分。在这些常识的基础上,再来审视福克斯的理论,特别是他对素食的论证,以及对素食反对者的反驳,我总觉得
4、他是在重复希腊神话中西西弗的工作推石头上山,然后石头自动滚落,换个术语,这是在“循环论证”。而素食主义,却是无须论证的,它是“存在即合理”(比如胎里素)。或许我在误读福克斯的意图。他不是要论证,而是要借论证来传道,传素食之道。若是这样诠释,那么此书的面目便不再可憎,两位来自宗教界(佛教)的领袖人物所做的序言也衍生了其应有的意义。可这同样遮蔽不了我所提出的问题:一种素常的生活方式,如果要强行加以道德驯化,那么会出现什么危险的后果?会不会适得其反?尽管这种呼吁素食的道德是遵循自然精神的,但它的推广,却要以针对肉食者的近乎圣战的方式来践行,这违背了自然的要义,从而使这种纯净的道德观出现污点。因此,当福克斯给出结论“素食主义包含一种世界观,一个道德企求,以及一套整合的信仰与实践”之后,我虽表示尊敬,却不免敬而远之。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饕餮传统的国家,素食主义的生存可谓艰辛。我想起一个典故,可能会将素食与道德扯上关系,不过这正反映了我对素食主义、乃至福克斯这本著作的看法无可无不可。唐朝宰相李林甫问道于大觉禅师:“肉当食耶?不当食耶?”禅师微笑着回答:“食是相公的禄,不食是相公的福。”有人问元圭太师,如果看到杀生的话:“救者是乎?不救者是乎?”太师答得更加妙不可言:“救者慈悲,不救者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