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攀枝花市十五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期第一次周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儒学作为一种精神导向渗透在唐诗的创作宗旨和思想内涵中,对其产生了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绵长的影响。通过对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和,唐诗逐渐开拓着自身新的发展道路,尤其在应制、宦游、乐府、咏史等多种诗歌类型中,形成了文质浑融的诗性表达。从诗经开始,中国传统文学肩负起“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政教功能。在这一互动的过程中,儒学作为一种理念早已融入到诗歌之中,尤其对唐代应制诗创作,具有一种箴规引领的作用。应制诗起于汉魏而盛行于唐,满足了彰显皇家气象与
2、凝聚政治力量的需要,符合儒家“征圣宗经”的文学观念及“文质彬彬”的美政要求。尽管应制诗只是一种围绕皇权展开的诗歌样式,但在诗中大力提倡儒家思想的做法,开启了唐诗注重“风雅兴寄”的先河。如果说在应制诗中宣扬儒学满足的是统治者的政治诉求,那么,像“初唐四杰”这样的普通士人“援儒入诗”,则反映了唐诗在发展过程中对儒家理念广泛而迫切的思想需要。“四杰”在诗歌理论中充分吸收融合儒学主张,有力纠正了齐梁文学思想贫弱的弊病,成为唐诗“声律风骨兼备”的先导实践。儒学的渗透对四杰诗体、诗风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在或辽远壮阔、或秀丽明澈的山水之中渗透进自己的入世态度。以“四杰”为代表的宦游诗人,多将自己的人
3、生遭际与儒学的济世情怀、功业思想等联系起来,尽管有些诗作在艺术表达上还比较生硬,但为气象浑融的盛唐之音积蓄了经验,传达出了大唐独有的精神风尚。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面对战争留下的破败局面,中唐士人将儒学视为疗救之方,将儒学与诗文的载道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白居易、元稹等发扬了杜甫“即事名篇”的创作方式,大力提倡“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的新乐府创作,写下了秦中吟新乐府等辞质、言直、事核、体顺的作品,希冀以此“救济人病,裨补时阙”。唐代士人追求“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奉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信条,将自己的治世理想与政治主张以儒者的姿态写入唐诗;而“合时
4、”“合事”的新乐府创作,用诗化的语言表达了这一真挚、强烈、沉重、深刻的情感,从创作的角度实现了理念、心性与情感的完美统一。在中晚唐的诗作中,咏史怀古的数量越来越多,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罗隐等,不约而同地选择将儒家治世理想融入到诗作之中,在治乱兴亡的议论和咏叹中凝练出个人的创作风格。对唐诗而言,儒学不仅是充盈于字句之间厚重深沉的情感,而且在诗人探究古今、感怀兴亡之际,还提供给人们理性的哲思。在唐代,儒学是诗歌重要的思想背景与文化语境,不同的诗人在对儒学的坚守与汲取中形成了自己的创作个性,唐代的诗坛呈现出一种张弛有度、广袤丰富的局面。(摘编自王聪儒学在唐诗中的精神转化与呈现)1. 下列关于原文内
5、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儒学对唐诗产生了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绵长的影响,唐诗促进了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合。B. 儒学作为一种理念早已融入诗歌之中,它对盛行于唐代的应制诗创作具有箴规引领作用。C. 儒学的渗透对“初唐四杰”诗体、诗风的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他们的诗作全面走向成熟。D. 儒学是诗歌重要的思想背景与文化语境,诗人因创作个性不同而对儒家的坚守与汲取有别。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总分总的论证结构,条理清楚地论述了儒学作为一种精神导向对唐诗创作的影响。B. 文章主体从应制、宦游、乐府、咏史等诗歌类型论述了儒学在唐诗中的精神转化与呈现。C.
6、 文章以白居易、元稹等人的诗歌创作为例,说明了乐府诗将儒学与诗文载道功能结合起来。D. 文章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述了应制诗和宦游诗在宣扬儒学思想方面的不同立场和态度。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应制诗是一种围绕皇权展开的诗歌样式,在应制诗中宣扬儒家思想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的政治诉求。B. 那些宦游诗人多将自己的人生际遇与儒学的济世情怀等联系起来,在诗中渗透进自己的入世态度。C. 因为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沉重打击,所以中唐的士人将自己的治世理想以儒者的姿态写入唐诗。D. 在中晚唐的咏史怀古诗中,儒学在诗人探究古今、感怀兴亡的同时,还为人们提供了理性的哲思。【参考答案】1.
7、B(A项,无中生有,文中只是说“通过对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和,唐诗逐渐开拓着自身新的发展道路”,并没有讲到“唐诗促进了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合”;C项,夸大其词,原文的表述是“有些诗作在艺术表达上还比较生硬”,很明显“使他们的诗作全面走向成熟”夸大了儒学的作用;D项,关系倒置,原文只是说“不同的诗人在对儒学的坚守与汲取中形成了自己的创作个性”,而不是说“因创作个性不同而对儒学的坚守与汲取有别”。故选B。) 2. D(“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错,作者在论证“应制诗和宦游诗在宣扬儒学思想方面的不同立场和态度”时,运用的应该是类比论证。) 3. C(强加因果,从原文看,“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沉重打击”与“
8、中唐的士人将自己的治世理想以儒者的姿态写入唐诗”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月球背面是一片难得的宁静之地,屏蔽了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干扰。这次探测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新闻发言人于国斌说。落月后,通过“鹊桥”中继星的“牵线搭桥”,嫦娥四号探测器进行了太阳翼和定向天线展开等多项工作,建立了定向天线高码速率链路,实现
9、了月背和地面稳定通信的“小目标”。15时7分,科技人员发送指令,两器分离开始。22时 22分,巡视器玉兔二号月球车踏上月球表面。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表示:“飞几十万公里,关键是着陆,要不翻车,月球车要安全走下来。苏联连续失败16次,主要是下去的瞬间翻车了。”(摘编自半月谈 2019年1月3日)材料二:嫦娥四号登月是一个重要时刻,因为它不只涉及技术,嫦娥四号的成功就像伴随登月向世界分发的中国政治制度的一张名片。只有坚定地自上而下制定目标和指挥实施项目和推进进程,才可能成功。中国人隐忍而系统地为这次成功做了准备。他们先发射了绕月运行的探测卫星。成功后,又于5年前将嫦娥三号探测
10、器送上了月球面向地球的一面。嫦娥三号甚至还携带了名为玉兔的月球车。航天业迄今的重要参与者美国、俄罗斯和欧洲正是这种持之以恒行动的反面教材。它们费力地说服政府提供太空任务所需的预算,因此,美国航空航天局、欧洲航天局和俄罗斯航空航天署只能惊讶地旁观中国人的太空行动。虽然单纯从技术角度看,它们也能做到。(摘编自德国明镜周刊网站 2019年1月3日)材料三:欧阳自远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曾成功推动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发射升空。此后,“嫦娥计划”从一号到五号探测卫星,全都离不开他的参与和推动。中国的探月准备工作做了35年,其中仅是论证,就整整10年,但对于欧阳自远来说,更难的是如何
11、赢得国人的理解和支持。他最初面临的质疑很多,近20年来没有其他国家提过探测月球,为什么中国要去搞探月?尤其令欧阳自远感到压力的是,国人只愿看到“嫦娥”系列卫星一个接一个地成功,无法想象一旦出现失败会是怎样。“开汽车有时都会遇到发动机发动不起来的状况,对于如此复杂的探月工程,问题怎么可能没有?所以我们的压力很大,要出去就必须成功!”回忆往昔,欧阳自远仍然心情激动:“当卫星上轨道,我从来没那么激动过,抱着孙家栋(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我们两个七老八十的人说不出话来,眼泪一直在往下流。” (摘编自环球人物2019年1月4日)材料四: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背面,玉兔二号巡视器成功实现月表“越野”,令
12、无数中国人激动不已,而 “嫦娥登月”背后的航天人也逐渐走入公众视野。与过去不同,与国外不同,中国飞控中心坐着的几乎全是年轻人:一群80后、90后,筑就了这条长达38万公里的奔月路。航天队伍的年轻化,已然成为中国航天的独特优势。今天,中国航天15万研究员中,10万人属于 “80后”,平均年龄为 3133岁。这样的年龄优势,让国外同行感到“恐怖”。美国宇航局研究员平均年龄是42岁,欧洲和日本科研人员年龄更大,俄罗斯还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尴尬。更值得称赞的是,这群献身航天事业的年轻人的意志品格丝毫不输老一辈。他们既有初生牛犊的闯劲,又有拓荒牛的冷静,还有孺子牛的奉献精神。(摘编自长安观察2019年1月5
13、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表软着陆,其意义重大,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B. 在嫦娥四号登月之前,我国为登月成功已做了充分准备,包括发射绕月探测的卫星,甚至还包括携带玉兔月球车的嫦娥三号探测器也登上了月球。C.对科学家欧阳自远来说,探月工程一直在诸多质疑中进行,尤其让他感到压力的是,国人只愿看到“嫦娥”系列卫星发射成功,无法容忍出现失败。D.“嫦娥奔月”背后都是80后、90后的年轻航天人,这是其他国家不能相比的巨大年龄优势,其他航天强国研究人员大多年龄偏大,甚至青黄不接
14、。答案:B(A错在“月表软着陆”,应是“月背”。C错在“一直在诸多质疑中进行”,原文是“他最初面临的质疑很多”,D错在“都是80后、90后”,原文是“几乎全是年轻人”。)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月球背面能够屏蔽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所以要通过中继星“鹊桥”来中转月背和地面信号,实现对探测器发送指令和传输数据等功能。B.衡量登月探测器成功的关键是着陆,还要保证月球车不能翻车,前苏联进行过多次登月探测,但其主要失败点是月球车在探测中出现翻车。C.技术上看,美国、俄罗斯等也能实现月球背面着陆,但他们的政府不愿提供太空任务所需预算,他们的科研人员只能成为
15、中国太空行动的旁观者。D.在复杂的探月工程中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国人应该理性看待,不要苛责。而对于科学家来说,国人的苛责也可以转化成必须成功的坚定信心。答案:B(B错在“主要是月球车在探测中出现翻车”,原文是“主要在下去的瞬间翻车了”。这里“下去”,即是前文提到的“着陆”。)6.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中国在探月工程中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6分)参考答案: 国家的支持,坚定地自上而下制定目标,持之以恒地指挥实施项目和推进进程。老一辈科学家积极参与、推动与艰辛付出。中国航天队伍的年轻化与青年航天人的奉献精神。(每条2分,共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6、。 说起梅花 苏菲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很多,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
17、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记得第一个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花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们画成画挂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
18、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有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
19、我们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人,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丢官弃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诗,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鰲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
20、。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才能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独自迎雪吐艳,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么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
21、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有一次和一个日本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 (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有删改)7.下列对文章内容及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与雅致的“苏菲”相比,“梅”这个中文名字虽然极美
22、,但又觉得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是不大动听的中文名字,因此令作者耿耿于怀。B. “墨梅”是用水墨画出的梅花,在黑白浓淡之间呈现出疏、瘦、清、斜之美。C. “梅”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都是历代中国画家酷爱的创作题材。D. 文中那位意大利人对梅花有很好的艺术感受力,作者期待他写出“梅花四弄”。答案:D。作者只是说这个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有艺术感染力,并没有说对梅花有很好的艺术感染力,文中并没有体现出期待。8.请赏析第九段中画线的句子。(6分)答案:这几句运用了排比手法、映衬手法或对比手法、色形味多角度结合手法或视觉嗅觉结合手法(答对其中两个,即可得2分);描写出了梅花在恶劣环境下不畏
23、严寒(或“保持节操”)(1分)、保持旺盛的生命力(1分)、能滋养人的心灵(1分)的品质(共3分,答到一点即得1分);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敬仰赞美之情(1分)。9. 本文写到外国人向作者询问“梅花”的几个故事,请问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答案:表现了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几位外国人出于对中国梅花的好奇、兴趣,他们从作者的名字翻译切入,以外国人对梅花的好奇、不解与误解,表达了这种关注。(2分)阐发了梅花所凝聚的民族精神。作者通过问答,展示了梅花的独有魅力,介绍梅花时注重由表及里、逐步深入与丰富,凸显梅花独特的美感和魅力。(2分)表明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询问本身,表现了外国人与中
24、国文化的隔膜,也流露出他们对交流、理解的渴望,。(2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惟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 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等上疏荐稚等曰:“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铺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伏见处士豫章徐稚、彭城姜肱、汝南袁闳、京兆韦著、颍川李昙,德行纯备,著于人听。
25、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桓帝乃以安车玄粮备礼征之,并不至。帝因问蕃曰:“徐稚、袁闳、韦著谁为先后?”蕃对曰:“闳生出公族,闻道渐训。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至于稚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 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
26、州高士徐孺子也。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德以堪之。”灵帝初,欲蒲轮聘稚,会卒,时年七十二。子胤字季登,笃行孝悌,亦隐居不仕。太守华歆礼请相见,固病不诣。汉末寇贼从横,皆敬胤礼行,转相约敕,不犯其闾。建安中卒。(选自后汉书,有删减)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B. 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C. 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D. 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答案:C(意思是“如果使他们位登三公,辅佐陛下,他们就一定能够捍卫并发扬光大盛美的国政
27、,为日月增光。”)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屡辟公府”中的“公府”是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职。B“家拜太原太守”中的“拜”是授予官职的意思,古代表示“授官”的词还有“除”“夺”“授”“封”等。C“伏见处士豫章徐稚”中的“处士”是指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D“三辅”,西汉时指分治京畿地区的三种职官的合称,也指其所辖地区。也泛指京城附近地区。答案:B(“夺”是削去官职、权利的意思)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蕃在郡府不接待宾客,只有徐稚来,才特意摆设一副坐榻,徐稚离开后就把它
28、悬挂起来,可见徐稚在陈蕃心中的分量。B陈蕃、胡广等上疏推荐徐稚等人,桓帝于是用安车玄纁,带上礼物去征召这些高士,结果他们都不肯来。C徐稚有感恩之心,曾征召他做官的黄琼去世后,徐稚徒步前往祭奠,哭毕而去。D徐稚做人虽恭俭义让,为陈蕃等人所敬重,但为人迂腐,不通人情世故。郭林宗的母亲去世了,他前往吊唁,只是将一把野草放到墓前就离开了。答案:D(说徐稚“为人迂腐,不通人情世故”错,诗经说生刍一束,其人如玉,送野草恰恰表明徐稚对郭林宗的敬重。)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5分)翻译:临
29、别,徐稚对茅容说:“请替我向郭林宗致谢,大树要倒了,不是一根绳子所能维系,为什么要忙碌不停、四处奔波呢?”(要点:“谓容曰”前补充主语1分,“为”“颠”“维”各1分,末句1分)(2)太守华歆礼请相见,固病不诣。汉末寇贼从横,皆敬胤礼行,转相约敕,不犯其闾。(5分) 翻译:太守华歆以礼请求他相见,他一再称病不去。东汉末年盗贼纵横,但他们都敬佩徐胤的礼让品行,互相约束,不去侵犯他的住所。(原则上1句1分,扣满5分止。关注如下要点:礼、固、诣、从横、礼行、约敕、闾)【译文】 徐稚,字孺子,豫章郡南昌县人。家里很穷,常常亲自耕种,不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就不吃。做人谦恭节俭仁义谦让,周围的人都佩服他的品德。
30、屡次被公府征召,他都不肯就任。当时陈蕃任豫章郡太守,按照礼节请求徐稚暂时代理功曹一职,徐稚无法推辞,拜见陈蕃之后就退回去了,陈蕃在郡府不接待宾客,只有徐稚来,才特意摆设一副坐榻,徐稚离开后就把它悬挂起来。后来徐稚因有德而被举荐,在家里被授予太原太守的职务,但他都没有就任。 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尚书仆射胡广等上疏推荐徐稚等人:“我听说贤善之人是天地的纲纪,是治政的依据。诗经说: 希望众多的贤人,诞生在这个王国里。 上天造就的有杰出才能的人,都是为陛下而出现的,他们都是能够担当辅佐盛世重任、帮助陛下成就大业的人。我见豫章郡的处士徐稚、彭城郡的姜肱、汝南郡的袁闳、京兆尹的韦著、颍川郡的李昙,道德品
31、行纯正完备,世人都知道。如果使他们位登三公,辅佐陛下,他们就一定能够捍卫并发扬光大盛美的国政,为日月增光。”桓帝于是用安车玄纁,带上礼物去征召这五位高士,结果他们都不肯来。桓帝于是问陈蕃说:“徐稚、袁闳、韦著三人,谁最优秀?”陈蕃回答说:“袁闳长于公卿大族,能够在平时逐渐吸取道理;韦著生长在三辅礼义之国,正像人们所说的 不扶自直,不镂自雕 。至于徐稚,他出自江南卑薄的地方,却又特立杰出,他应当是最优秀的。” 徐稚曾经被太尉黄琼征召,但没有就职,等到黄琼去世,归葬家乡,徐稚却背着干粮徒步赶到江夏,在黄琼的墓旁摆设了鸡酒祭奠,痛哭完了,就离开了,也不告诉自己的姓名。当时参加葬礼的四方知名之士有郭林
32、宗等几十人,听说这件事,怀疑这个人就是徐稚,就选派了一位善于辞令名叫茅容的生员骑上快马去追他。在路上赶上了徐稚,茅容为他摆上了饭菜,二人谈些农业劳动之事。临别,徐稚对茅容说:“请替我向郭林宗致谢,大树要倒了,不是一根绳子所能维系,为什么要忙碌不停、四处奔波呢?”到后来,郭林宗的母亲去世了,徐稚又前往吊唁,将一把野草放到墓前就走了。众人奇怪,不知这是什么意思。林宗说:“这一定是南州高士徐孺子了。诗经不是说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吗?只是我没有这样的品德来胜任啊!” 灵帝初年,朝廷想要用蒲轮车礼聘徐稚,适值徐稚去世,时年七十二。 徐稚的儿子徐胤,字季登,行为敦厚,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也隐居不出来做官。豫章
33、太守华歆以礼请求他相见,他一再称病不去。东汉末年盗贼纵横,但他们都敬佩徐胤的礼让品行,互相约束,不去侵犯他的住所。徐胤在建安年间去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小题共2题,9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5 题。南轩竹曾巩 密竹娟娟数十茎,旱天萧洒有高情。 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 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 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色转明。注琅玕:翠竹的美称。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诗人抓住南轩竹的特征,融物与情为一体,使这首咏物诗清新隽永,意韵丰富。 B. 颔联表面写风写雨,实则写竹,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视听角度描绘南轩竹形象。 C. 颈联形象地描
34、绘竹笋破土而出、竹影斑驳投在粉墙之上的摇曳姿态,意趣盎然。 D. 尾联既实写了眼前的南轩竹,又虚写回忆、想象中的竹子,虚实相生,韵味悠长。 答案:D 尾联单纯想象几经风雨雪后的南轩竹的姿态,属于描写手法中虚写的范畴,没有实写的成分。1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在这首诗中也描绘了竹子的形象。请分析两首诗中竹子形象的异同。(6 分)答案:相同点:两首诗中的竹子都有着无惧困难的勇气。曾诗中的竹子虽遇冰霜,但愈显明丽动人;郑诗中的竹子面对肆虐狂风的千磨万击,却还坚劲挺拔。(2分)不同点:曾诗中的竹子更多姿多彩,高雅清秀、灵巧明丽,无论是旱天、雨中、霜
35、后都呈现出其潇洒的姿态;郑诗中的竹子更顽强不屈,展现出昂扬向上的生命力,竹子生活在“破岩”石缝中,环境恶劣,但依然坚定不移。(不同点 4 分,每点 2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 ”,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 ”。 (2)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 ”,饥饿的人也不会接受;若“ ”,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3)左传曹刿论战中记载,鲁庄公十年,齐国入侵。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却有“ , ”的质疑。(1)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
36、2)蹴尔而与之;呼尔而与之。(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鲸落,是鲸鱼死后尸体沉入海底,并由此形成的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深海海底生物依靠化学能合成和海面降临的物质生存。从海面沉下的食物碎屑是天降甘霖,而偶尔落下的鲸鱼尸体,则是他们在大洋荒漠底部的。当鲸鱼的躯体抵达海底时,会很快被盲鳗、睡鲨、深海蟹等生物发现。鲸鱼90%以上的软组织会被它们吃掉,这顿盛宴一般会持续一年。当这40多个物种的大号食腐者离去之后,轮到20余种多毛类和甲壳类小型生物入住,食物残渣可以维持它们两年的生存。鲸鱼只剩下骨架时,大量的特殊厌氧细菌会爬入鲸骨深处,分解其中的脂
37、类。鲸骨体型巨大,富含脂类,分解又十分缓慢,一头大型鲸鱼可以维持这样一个“绿洲”和里面上百种无脊椎动物生存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当然,()。过去两百年里,工业化捕鲸将大型鲸鱼推入了的境地。今天全球海洋里的鲸落数量,可能不足以前的1/6。 假如大型鲸类数量彻底崩塌,这对深海的生命意味着什么? 没人确切知道。也许生命依然能顽强地找到其他道路,重新学会找到“绿洲”之前的生存方式;不给生命留下足够的时间适应,也许鲸鱼的消失会来得太快。的是,()。17.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洞天福地心满意足风雨飘摇不容置喙世外桃源心满意足岌岌可危不容置疑洞天福地志得意满岌岌可危不容
38、置疑世外桃源志得意满风雨飘摇不容置喙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只有大型鲸鱼达到30吨级别,才能真正形成繁盛的鲸落。如果鲸鱼没有了,鲸落这一庞大而温柔的奇迹,也会随之而去。B只有达到30吨级别的大型鲸鱼,才能真正形成繁盛的鲸落。如果鲸落没有了,鲸鱼这一庞大而温柔的奇迹,也会随之而去。C. 只有达到30吨级别的大型鲸鱼,才能真正形成繁盛的鲸落如果鲸鱼没有了,鲸落这一庞大而温柔的奇迹,也会随之而去。D只有大型鲸鱼达到30吨级别,才能真正形成繁盛的鲸落。如果鲸落没有了,鲸鱼这一庞大而温柔的奇迹,也会随之而去。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9、 )(3 分)A也许鲸鱼的消失会来得太快,不给生命留下足够的时间适应;也许生命依然能顽强地找到其他道路,重新找到“绿洲”之前的生存方式B也许生命依然能顽强地找到其他道路,重新找到“绿洲”之前的生存方式;也许鲸鱼的消失会来得太快,不给生命留下充分的时间适应。C也许生命依然能顽强地找到其他道路,重新“绿洲”之前的生存方式;也许鲸鱼的消失会来得太快,不给生命留下足够的时间适应。D也许鲸鱼的消失不会来得太快,会给生命留下足够的时间适应;也许生命依然能顽强地找到其他道路,重新找到“绿洲”之前的生存方式。【参考答案】17.解析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洞天福地:道教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40、,现泛指名山胜境。应选“世外桃源”。心满意足:非常满足。志得意满:志向实现,内心满足。应选“心满意足”。岌岌可危:指局势或处境非常危险。风雨飘摇:形容形势很不稳定。应选“岌岌可危”。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不容置喙: 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应选“不容置疑”18.【解析】由文段整体来看为说明文,常用列数字的方式,语言简明严谨,应有吨位,表达不够清晰。鲸落与鲸鱼的关系错误,鲸鱼的存在是形成鲸落的前提条件。同,同 19.【解析】状语语序不当,导致“充分”与“时间”搭配不当应该是“充分适应的时间”。成分残缺,“重新绿洲之前的生存方式”前缺少谓语。表意不符合逻辑,“也许鲸鱼的消失不会来得
41、太快”与“过去两百年里,工业化捕鲸将大型鲸鱼推入了岌岌可危的境地”矛盾。20阅读下面的材料,以“志愿服务”开头,概括志愿服务的作用。要求内容全面,不超过50个字。(5分)作为一项自愿且不图物质报酬为参与前提的社会事业,志愿服务重在出力而不是出钱,致力于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这项事业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助力。人的内心都有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面,都期望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志愿服务就是把这种期望变为现实的种途径。志愿者在从事服务的过程中,会获得精神上的满足。答案:志愿服务能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能推动社会文明发展,能使志愿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42、。详解:能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1分),能推动社会文明发展(2分,这个点子特别注意,学生转换原句句式,要么是“是推动的助力”,要么是“能推动发展”,句式杂糅,句意对,只能得1分),能使志愿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2分,直接用原文原句“会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只能得1分。)(字数超,直接倒扣1分)21. 请根据下列信息给“空中课堂”下定义。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明、连贯,不超过70 个字。(6分)空中课堂利用网络技术实施教学。空中课堂具有信息共享、屏幕共享、协同浏览、答疑等功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空中课堂的主要目的。相较于一般的课堂形式,空中课堂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空中课堂上,
43、师生之间可以实时交互。“空中课堂”这一课堂形式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的发展以及教学技术的进步。答案:空中课堂是指教师借助网络,通过信息共享、屏幕共享、协同浏览、答疑等实时交互功能,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一种课堂形式。(内容关键 4 分,“借助网络”“实时交互功能”“自主学习”“课堂形式”各 1 分;句式表达2分。)22、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前图:2020年,某医院新冠肺炎隔离病房,一位小患者治愈出院,向护士鞠躬致敬,护士忙回礼。后图:上世纪初,某医院院长查房时,小患者对他鞠躬致谢,他也顺势回礼。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师生延期返校。高三某班语文老师在线上课堂展示了2月23日新华网
44、刊发的这两张图片,讨论区一下子热闹起来。生甲:小患者让我很感动。生乙:护士和院长的举动能带给我们启发。生丙:相隔百年的两幅图值得人们深思。老师:这两张图片,给了我们许多收获。虽然我们无法返校上课,但我国抗击疫情的很多场景都是在给我们上课。学校微信公众号发起了“独特一课,别样收获”主题征文活动。请以该班同学身份,在这堂课后写一篇文章,向公众号投稿,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要求:结合材料,贴合背景,切合身份;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7篇标杆作文【样卷与评语】1号文评语:本文属论述类一等文。文章开篇即切入主题,将这“一课”的“独
45、特”解读为“医护与患者相互鞠躬的小课”与“神州大地万众一心抗疫的大课”两个层次,由“小”及“大”,紧贴时代背景,揭示材料深意。其后引出“别样收获”的两个层面:“医护与患者的相互尊重”,“生命之间的相互关怀”。第二段,提出观点“生命关怀,尽在一鞠一躬之间”,过渡自然,简练生动。文章由此展开次序井然的论述。第三、四两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从有形的“鞠躬之礼”写到无形的“人道关怀”。引用古今事例,热情讴歌“医护与患者的尊重传承百年”和“生命最本真、最纯粹的关怀”。尤其第四段,结合时代背景,细数抗疫中令国人动情的每一个“瞬间”。第五、六段,作者的眼光从线上小课堂转向社会大课堂,针对新时代的青年提出传承“
46、生命关怀”的热望与畅想。情感充沛,升华主题。这篇文章,以小大之辨剖开材料的内涵,以虚实之形揭示“鞠躬”的深意,由课堂教学扩展到社会时代,由医患关系引申至生命关怀,线索多而不杂,层次繁而不乱,构思匠心独具。笔触涉及古今,目光聚焦当下,语言颇具功力。但也正因考场作文之故,文章有不尽人意之处。第二段直言“在征文中”,为完成写作任务,稍显生硬。第四段论及无形的鞠躬,是本文的亮点,本可联系医护人员离开疫区时患者的感谢与归家时人们的迎接,让“有形”到“无形”的“鞠躬”之意转接更加流畅,文章虚实比例有些失衡,有扣材料不紧之嫌。发展等级打在“丰富”。评分:18+19+19=562号文评语:本文属论述类一等文。
47、文章开篇,直入征文主题,“独特一课,别样收获”,紧接着具体阐述这一课的“独特”之处,结合抗疫背景巧妙地叙述了图片的由来和内容。既准确揭示了材料的含义,又自然引出自己的别样收获“不变的人文情怀”。文章主体部分由三、四、五段构成。第三段由图片写到当下抗击疫情中的感人瞬间,详尽论述了图片中医患互相鞠躬所包含的人文情怀;第四段论及这种人文情怀的由来中华文化数千年“仁礼”的滋养;第五段为人文情怀的传承、白衣天使的奉献而热情讴歌。文章结尾回扣标题,再次凸显“特殊一课”的意义。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作者心怀时代,眼界开阔,语言流畅,富含情感。文章层次分明,紧扣材料,但结构较为简单。标题直接使用征文主题,不免令
48、人遗憾。发展等级打在“深刻”。评分:18+17+18=533号文评语:本文属议论类一等文。文章第一段描述画面内容,顺势引出分论点一:穿越百年,不变的是医者仁心。从古时杏林满园、扁鹊华佗写到当下疫情中冲上前线的医护人员,他们都有着“仁心”,紧扣图画内容,点明鞠躬是“仁心”的一种表现,是对生命的敬意。第三段直入分论点二:穿越百年,不变的是和谐的医患关系。本段联系现实生活,举杨文医生遇害的事例,说明我们应该用真诚与爱对待医生,共同建设和谐的医患关系。第四段,承接上文,从这两幅图联想到疫情背景,再联想到在疫情默默付出的医护人员,再次重申医生的无私奉献、医患之间的真情带给我们的感动,也带给我们许多课本之
49、外的思考。结尾回扣图片,呼吁新时代的人们应该传承这种良好的医患关系,延续这份真情。全文紧扣材料,从“独特一课,别样收获”的写作方向出发,深入辩证地看待医患关系,并能贴合背景,较好地完成了写作任务。条理清晰,语言流畅,结构完整。不足之处在于文章后半部分未能把视野拓展开去,升华主题,由医患关系看到更深层的社会文化的内涵。发展等级打在“深刻”。评分:17+18+17=524号文评语:本文属议论类一等文。文章第一段从解说材料入手,引出观点:虽然时代在改变,但医患之间的尊敬与感谢永不改变。第二段紧承第一段,从小患者的角度分析,患者对护士和院长的鞠躬是对白衣天使的尊敬,并从小患者联想到现今的青年人成年人,
50、我们都应该尊敬医生这最值得尊重的人。第三段从护士和院长的角度看,鞠躬之举是对患者的感谢。联系现实生活中医患关系的紧张,强调了患者对医者的尊重会带来医者对患者的感谢,从而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美好。第四段再次联系现实生活的背景,从现在我们正在面对的新冠肺炎疫情出发,再次审视医生坚定“逆行”的伟大行为教会给我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回扣材料,点明社会大课堂带给我们的收获。结尾段,回应材料,呼应开头,再次重申自己从课堂上收获的感动和思考。全文紧扣材料,能抓住“独特一课,别样收获”的写作方向,并能贴合背景,较好地完成了写作任务。条理清晰,语言流畅,结构完整。美中不足的是文章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挖掘不够深刻,第四
51、段有点游离于主旨之外,思维上不够严谨。发展等级打在“丰富”。评分:16+17+16=495号文:评语:本文属论述类二等文。文章从图、文材料入手,并结合抗击疫情期间所思所感,讨论两幅图片给予自己的感动,从小患者“感恩”的角度讨论对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然后从医生回礼的角度讨论了医护人员的敬业尽责,最后进一步提出良好医患关系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并回扣疫情的背景展望未来的医患关系。文章以“该班同学”的身份,结合图文材料、贴合抗疫背景展开写作,表达对了“独特一课”学习过后的“别样收获”。全文结构清晰,语言较流畅自然,标题较为精巧,较好地完成了四个写作任务。不足之处在于对“独特一课”的“别样收获”较
52、为空泛,对抗疫背景的理解和认识、对两幅图片的思考和认识、对所论的“感恩”“医患关系”“中华传统文化”等的认识也较为表层,泛泛而谈,未能深入。另外,对“感恩”与“医患关系”、“医患关系”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关系,虽有提及,但并未揭示其内在的联系。发展等级打在“较丰富”。评分:15+15+15=456号文评语:本文属论述类二等文。文章根据所给材料,通过解读课堂上出示的相距百年的两张图片,从患者与医护的鞠躬的角度,提出了“如果我们相信爱、拥抱爱,并能以相同的爱回报予我们生命的这个世界,我们就能从这两张图片中得到莫大的安慰和力量”“他们的深鞠躬,是爱的见证”的思考,并从爱的形式、爱的实质两方面展开全
53、文,具体论述了“敬”是“爱的最高形式”和“爱的最根本的实质,是对生命的爱”。文章最后以“爱是无往不利的”作结,并以“爱在我们心里开出一朵花”收束全文。文章以“该班同学”的身份,结合图文材料立论、展开论述,表达对“独特一课”学习过后的“别样收获”。全文结构清晰,语言较流畅自然,标题较为精巧。但文章与抗击疫情的当下背景联系不够紧密,多处出现跳脱出抗击疫情的背景,单纯讨论爱的形式和爱的实质;文章的认识和思考集中在“爱”的形式和实质,表现出认识和思考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另外,文章使用“相敬如宾”“孝敬”“敬爱”等例子来引出“尊重就是敬。”的观点,显得不够妥帖自然。最后两段文字与全文论述之间关系不够紧
54、密。发展等级打在“较有文采”。评分:14+14+14=427号文评语: 本文属论述类三等文。文章第一段引述诗人叶芝的话引出了疫情点燃了心中文明之火的思考;第二、三段引材料的两幅相隔百年的图片讨论文明之火永不熄灭;第四、五段分别以“代代相传,以身作则”和“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为分论点,讨论了文明之火的传承与发展;文末进一步点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文章未能按照题目要求完成任务。全文仅在第二段和第四段开头提及了图、文材料,此外便抛离材料而论述“文明”,未能建立材料与“文明”这个核心论题之间的有机联系,未能结合图文材料立论、展开论述;且全文未能以“该班同学”的身份写作,未能表达对“独特一课”学习过后的“别样收获”,完全忽略抗击疫情的时代背景。发展等级打在“较丰富”。评分:9+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