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6单元 第14讲 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0199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6单元 第14讲 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6单元 第14讲 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6单元 第14讲 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6单元 第14讲 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6单元 第14讲 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6单元 第14讲 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6单元 第14讲 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6单元 第14讲 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6单元 第14讲 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6单元 第14讲 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6单元 第14讲 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6单元 第14讲 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6单元 第14讲 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6单元 第14讲 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6单元 第14讲 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6单元 第14讲 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2021届高三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6单元 第14讲 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六单元|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8401894年)|宏观把握历史时空时序|时空坐标|微观了解历史阶段特征|阶段特征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是中国社会的一个转型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形成。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1政治上: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转变为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革命任务由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转变为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诞生、买办商人出现和民族资产阶级

2、形成;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2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洋务运动兴起,中国经济近代化开始起步;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对外关系上:清政府被迫由闭关锁国转为对外开放,由妄自尊大转为对外妥协;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清政府开始成为西方列强的附庸和工具;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外交开始走向近代化。4思想文化上:“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思想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主要是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器物”),“西学东渐”

3、局面再度形成;新式学堂与留学教育出现,中国教育近代化由此起步。5社会生活上: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传统的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受到冲击,向近代社会迈进。第14讲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思维导图|史论术语|1.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侵略规模扩大,侵略区域从沿海深入到内地,攫取中国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3.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反侵略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是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的背景下发生的,由于农民阶级的

4、局限性,运动走向了失败。一、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18世纪中后期,英、法、美等国相继开展工业革命,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清朝政治腐败,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推行闭关锁国政策。(2)直接原因:林则徐在虎门销烟,英国借端发动侵略战争。2过程(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2)扩大: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清军将领海龄等抗英殉国。(3)结束:1842年8月,英军入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3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

5、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2)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3)美国、法国于1844年胁迫清政府分别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4影响(1)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2)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1.领事裁判权领事裁判权是一种司法特权,凡在中国享有此种特权的国家,其侨民不论发生何种违背中国法律的行为,中国司法机关无权裁判,只能由该国领事或由其设在中国的司法机构依据其本国法律裁判,故也称“治外法权”。2片

6、面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和根据,一般是相互的。片面最惠国待遇,就是外国要求中国给予最惠国待遇,但它们并不以最惠国待遇给予中国,因此是“片面”的,单方面的。5三元里人民抗英(1)概况:1841年5月,占据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掠,群众打死数名英军、包围四方炮台。(2)意义: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直接原因:列强向清政府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2经过(1)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随后,法国也加入侵华战争。

7、(2)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继而北上进逼天津,1858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3)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时间1858年1860年内容(1)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2)赔偿英法巨额白银(3)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4)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1)承认天津条约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4)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4.影响(1)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

8、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近代条约体制的确立、公使驻京的实现、觐见问题的最终解决,使得中国近代外交体制开始取代传统宗藩体制。总理衙门的设立、向外派使的尝试、利用公法知识维护自身国权等行为,表明晚清政权开始较为主动地开展外交活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与英法两国激烈交涉的主要焦点是“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这一项,它被清政府列为谈判中的“第一要事”,这充分说明了清政府的无知无能。三、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1背景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封建剥削,激化了阶级矛盾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重了人民负担,导致阶级矛盾进一步尖锐

9、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起义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组织发动起义2.前期斗争(1)初期永安建制:1851年9月,在永安整顿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建立了政权。定都天京:1853年,攻克南京,改为天京,定为国都,同清廷对峙。(2)全盛北伐:北伐军打到天津郊区,孤军深入,最后失败。西征:西征军与曾国藩的湘军激战,石达开进军江西,夺取许多州县。3后期斗争(1)转折:1856年天京变乱(事件)。从此,太平天国由盛转衰。(2)重建领导核心:为重振国威,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让洪仁玕总理朝政。(3)防御战:1858年,在三河镇全歼湘军精锐部队,局势暂时稳定。1860年,安庆陷落,天京失去屏

10、障。(4)天京陷落:1864年,湘军攻破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天京变乱的必然性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不可避免地具有落后性、分散性、自私性等特点;在资本主义成为发展潮流的时代,太平天国缺乏先进的革命纲领和科学理论的指导,内乱是必然的。4纲领内容评价天朝田亩制度(1)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2)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1)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2)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资政新篇(1)政治上主张以法治国,官吏由选举产生(2)经济上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3)文教上主张开设新式学堂(1)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

11、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2)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 资政新篇不是农民运动的必然产物资政新篇在很大程度上是洪仁玕根据自己在香港、上海等地接触到的西方文化制定的,它不是农民阶级意识的产物,也不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必然结果,更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因而没有引起农民的强烈反应。5失败原因(1)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大多迫于贫困,希望改变经济地位。领导阶层学识与才略有限。定都天京后,领导者糜烂腐化,又为争权夺利互相残杀,难以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战略上的失误,偏师北伐而孤军深入。文化上对传统文化完全推倒,得不到知识分子的支持;违背人性的措施

12、,例如在天京强制男女分开居住,不得民心。外交失策:未积极争取外援,清政府因与西方列强签订许多不平等条约而获得支持。(2)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在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和洋人组织的常胜军(洋枪队)围攻下,溃败而亡。农民阶级的局限性(1)从经济上看,是分散的小生产者。(2)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可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和口号。(3)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不能用科学理论作指导,多是用宗教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4)从组织上看,作为小生产者,因其自私性和分散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素养提升素养热词两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

13、亩制度、资政新篇素养解读时空观念从1840年至1894年,中国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外国侵略势力入侵到中国的内地;1851年至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历经十四年,转战十八个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历史解释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门户,外国势力开始侵入东南沿海一带,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势力遍布东部沿海并开始深入内地,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促进了民主革命的进程。史料实证运用历史文物、文献史料,解读印证1840年至1894年间列强侵华的表现、特点、影响与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及影响等。唯物史观运用联系发展、客观辩证的方法,评价列强侵华

14、、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正确看待历史发展的进程。家国情怀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及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主题一 两次鸦片战争(一)史料实证鸦片战争的起因史料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探究根据史料,指出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起因的观点。如何评价这种观点?提示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是因为中国不愿与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评价:这个观点是站在西方立场和价值观的角度作出的结论,掩盖了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性,也未能揭示出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二)时空观

15、念两次鸦片战争的特点史料解读相对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有了重大变化:由东南沿海地区扩展到整个沿海地区,并且深入到长江中游;由远离清朝的统治中心到临近清朝统治的心脏地带北京。(三)家国情怀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史料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向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探究根据史料,分析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的最大改变是什么。其评价的视角是什么?提示改变:鸦片战争促进中国文明转型,利于中国的近代

16、化。视角:近代化史观。|历史解释|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剧变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变化,中国步入近代历史社会政治导致晚清政局的变化,出现洋务派社会经济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企业的兴办,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阶级关系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中国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先后产生社会思想一批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觉醒,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产生了“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对外关系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中外联系加强,中国被迫

17、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中,对外关系逐步近代化社会生活西方的生活习俗、交通工具等传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对应训练1(2019届河北保定二模)有学者指出:南京条约签订后,由清初建立起来“天朝”对外贸易的种种规定,全然被废除。各通商口岸需要实行一种新制度。尽管南京条约在文字上,对这种制度未作过多的具体规定,但从精神上理解,应是当时西方社会愿接受的那种商业制度。该学者认为,南京条约()A推动了近代中国贸易的国际化B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D为以后列强扩大战争埋下伏笔解析:选A材料中“应是当时西方社会愿接受的那种商业制度”体现了该条约推动了近代中国贸易的国际化,故选A项

18、;材料没有强调主权的丧失,排除B项;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排除C项;附件中修约的规定为以后列强扩大战争埋下伏笔,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主题二 太平天国运动 (一)史料实证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史料一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然而甚至在最初那些有希望的年代中都有迹象表明,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剑桥中国晚清史史料二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倘有人能造如外邦火轮车准其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造。兴银行。

19、兴器皿技艺。兴邮亭以通朝廷文书,书信馆以通各色家信,新闻馆以报时事常变、物价低昂。摘编自洪仁玕资政新篇解读史料一揭示了太平天国经济变革的深刻性,同时指出其局限性。史料信息“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反映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实行平分土地和产品的方案,包含有严重的平均主义思想;史料信息“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说明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的方案严重脱离实际,无法长期实行,具有明显的空想性。分析史料二关键信息“兴车马之利”“兴银行”“兴器皿技艺”“兴邮亭以通朝廷文书”“书信馆”“新闻馆”可知,资政新篇是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

20、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历史解释|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不同点是否符合历史潮流把土地平分给农民,希望把整个社会改造成整齐划一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违背当时中国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向,具有落后性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潮流,具有进步性空想性的内涵平分产品,违背农民作为小生产者要求发展私有经济、拥有私有财产的主观愿望没有实行资本主义方案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即社会客观条件财产所有制主张实行绝对平均的圣库制度即财产公有制,反对拥有私有财产主张资本主义私有制,保护私有财产对农民阶级的影响调动了农民阶级的革命积极性,但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

21、愿望和要求,无法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和生产积极性相同点,都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都具有反封建性质;都因具有空想性而根本没有真正实行(二)唯物史观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史料自己以前在思想上总是有一个中国传统社会只有农民战争才是推动中国历史发展的动力的框子,而现在重新审视发现,要推进研究,必须跳出这个框框,应该把太平天国放在中国整个历史进程中去考虑。虽然太平天国在改变清朝政府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结构以及推动社会思潮变化,促使人民群众反清革命斗争方面确实有着积极作用,但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多元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农民战争只是中国社会改朝换代的动力(即太平天国未能跳出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周期律怪圈,未能

22、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著名历史学家茅家琦解读作者主张把太平天国运动放在中国整个历史进程中全面考量,客观评估其历史作用。尽管太平天国运动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并不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它主要是改朝换代的动力。|历史解释|用唯物史观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作用(1)促进作用从社会经济来说,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没有改变土地制度,但是对于封建地主分子的人身消灭和整个地主阶级的经济勒迫,又造成了地主分子的出逃和地主阶级经济的萎缩,部分农民因此而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土地。战争的破坏、大量人口的减少,进一步瓦解了占领地区明清以来形成的长期土地租佃制度,从而产生了相当数量的自耕农,这些自耕农经

23、济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客观上对于后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从社会政治方面看,清朝传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受到巨大的挑战和冲击。地方政权相对于中央的统治出现自立的倾向,并且汉族官僚的地位不断上升,从而改变着清朝统治集团力量分配格局。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使得长江流域传统的封闭状态被进一步打破,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一个历史事件对后来的许多政治力量也发生着间接影响。在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借此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辛亥革命期间孙中山接受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失败的反面教训。(2)阻碍作用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天

24、国,严重脱离现实,根本无法实现,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相违背。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富饶地区的生产力,迟滞了这些省份的近代化进程。中国内乱给外国侵略者可乘之机,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近代化的大好时机。对应训练2(2019届山西太原一模)删书衙是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下设的一个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删改论语孟子中庸诗经礼记春秋左传等古籍中与太平天国教义不一致的内容,但依旧保留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观念。其主要目的是()A反对清王朝统治的思想基础B构建与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C消除民众对儒学的盲目崇拜D扩大基督教义在中国的影响力解析:选B根据材料“删改古籍中与太平天国教义不一致的内容,但依旧保留三

25、纲五常等儒家伦理观念”,可知其目的是通过思想的建设来维护太平天国的统治,故选B项;反对清王朝统治的思想基础,与材料“保留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观念”不符,排除A项;根据材料“保留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观念”,可知通过儒家伦理纲常来束缚人们的思想,排除C项;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组|1(2018年海南卷)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正式建立了县试、省试、京试三级考试制度。考试科目以诗、文为主,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而出自太平天国颁布的诏令。由此可知,太平天国()A否定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B照搬明清科举制度C用传统文化排除外来思想D获得士人广泛支持解析:选A据材料“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可得出

26、太平天国否定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故A项正确;据材料“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可得出没有照搬明清科举制度,故B项错误;据材料“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可得出太平天国否定儒家传统文化,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太平天国考试内容的变化,没有体现出士人对此的态度,故D项错误。2(2018年浙江卷)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A领事裁判权 B开放通商口岸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居住及租地权解析:选A据材料“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可知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符合领事裁判

27、权内容,故A项正确;该规定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与开放通商口岸、贸易特权和居住及租地权均无关,故B、C、D三项错误。3(2015年重庆卷)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今春以来,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侵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 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A自然灾害频仍 B社会治安混乱C土地兼并严重 D官吏贪暴腐败解析:选D自然灾害频仍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官吏本身的不作为造成民众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社会治安混乱是其表现,故B项错

28、误;土地兼并严重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据材料“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 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可知,曾国藩认为农民起义是官吏长时间鱼肉百姓、不作为激起民愤所致,故D项正确。4(2015年江苏卷)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解析:选D定都天京后孤军北伐,是失败的主观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腐朽享乐”导致内

29、部矛盾尖锐,以致发生内讧,这是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进取心逐渐衰退的表现,但不是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主张绝对平均,在当时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空想,但这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表现之一,故C项错误;“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说明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故D项正确。5(2015年安徽卷)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解析:选B材料中所述内容与南京条约无关

30、,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外国人进入中国内地自由传教和公使驻扎北京的特权是从1858年的天津条约获得的,1860年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有效,而材料“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说明“条约”是在公使已经驻扎到了北京之后签订的,再结合拿破仑三世的在位时间,故B项正确;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规定的条款中没有涉及材料的相关内容,而且与拿破仑三世在位时间相去甚远,故C、D两项错误。|B组|1(2019届山西太原二模)1830年,47名在华英商上书英国国会,历数在华遭受的禁止乘轿等诸多限制,控诉广东当局称其为“奸夷”。1834年,80余名英商致国王的请愿书建议发动战争解决对华关系问题。这反映出()A

31、英商旨在维护大英帝国尊严B“海禁”政策阻断了中英贸易C英国寻求平等的对华关系D侵华战争舆论氛围逐渐形成解析:选D根据题干中“1834年,80余名英商致国王的请愿书建议发动战争解决对华关系问题”,再结合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可知,在鸦片战争之前,在华英商通过“上书”“请愿”等方式,为鸦片战争制造了舆论支持,故选D项;通过题干可知,在华英商的“上书”“请愿”等行为属于商人的个人行为,与维护大英帝国的尊严没有多大关系,排除A项;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1830年,中英贸易并没有被阻断,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英国商人对华的态度问题,没有提及英国对华的态度问题,排除C项。2(2019届湖南株洲二模)鸦片

32、战争以前,清政府的关税固定为4%,但外商在广州卸货需给官员打点,大概会占到英商进出口货物的10%40%。南京条约英方关于关税的约定是:“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税,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这主要体现了()A英商对华进行商品倾销B英国要求清政府明定关税C中英两国走向正常贸易D外商反感清政府税制腐败解析:选B由材料可知,鸦片战争之前,外国人来中国贸易交纳少额关税,但需要花大额金钱给官员打点,这样便提高了商品贸易的成本,因而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中英国要求清政府将关税“颁发晓示”,即明定关税,故选B项;英国对华进行商品倾销是南京条约中“协定关

33、税”的目的,而材料重在说明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的原因,排除A项;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通过“协定关税”以便于英国商品倾销,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这说明两国并非正常贸易,排除C项;D项仅反映材料第一层信息,未体现南京条约议定关税内容,排除。3(2019届宁夏银川二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奕提出“外敦信睦”的方针,曾国藩更是主张严格遵守条约,此后清廷“无一事无一时不守条约”。这反映了清廷()A天朝体系开始崩溃 B半殖民地化的完成C传统夷夏观有所改变 D谙熟国际外交规则解析:选C依据材料“奕提出外敦信睦的方针,曾国藩更是主张严格遵守条约”可以看出,晚清政府受西方外交的影响,传统夷夏观有所改变,故选C项;

34、无法从材料中得出“天朝体系开始崩溃”的结论,排除A项;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排除B项;谙熟国际外交规则不符合史实,而且材料也没有体现,排除D项。4(2020届河南九师联盟高三质量检测)马克思在中国记事中写道:“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显然是欧洲人的干涉,鸦片战争所引发的现存政权的动摇,白银的外流,外货输入所引起的经济平衡的破坏,等等。”由此可推知,马克思认为()A太平天国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正义性B洋务运动客观上抵制了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C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的进步性质D欧洲列强的侵略导致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解析:选A洋务运动发生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与“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

35、显然是欧洲人的干涉,鸦片战争”不符,排除B项;马克思1883年逝世,义和团运动兴起于1899年,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马克思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原因的判断,没有强调中华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排除D项。本题选A项。5(2019届甘肃一模)洪仁玕主张向西方学习,一个根本性的内容,就是主张实行资本主义的经济立法,促使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希图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这一主张()A与天朝田亩制度一脉相承B通过立法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C继承并发展了天朝田亩制度D实际上否定了空想农业社会主义解析:选D由材料“主张实行资本主义的经济立法,促使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可知,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实际上否定了天朝田亩制度,故选D项,排除A、C两项;题干只涉及经济方面的内容,并未反映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排除B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