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威海市乳山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本试题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共100分第卷(选择题,共48分)1唐代元稹估客乐:“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诗中反映出当时( ) 商帮的活动范围很广 长安城是重要的商贸城市 市场设置不受地点限制 民族间经济交往频繁A B C D2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为北宋王朝的建立者提供了反面教材。有鉴于此,宋朝为此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A抑制兼并,打击地方豪强势力 B进一步完善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 C加强对整个官僚集团的分权与监督 D加强对边疆地区的
2、防守3钱乘旦在走向现代国家之路一文中指出,“从血统上说,王位的新主人是詹姆士的女儿和女婿,这样就保留了斯图亚特的族谱,但王位的内容却因此起了变化。对“王位的内容”变化说法欠妥的是A专制王权民主共和 B个人专制宪政体制C王在法上王在法下 D国王至上议会至上4蒋介石日记中有这样一则记录“于寇患及匪祸二者,对前一项,加强防御:对后一项,应准备速剿也。”据此推断,这则日记最有可能记录于A国民大革命期间 B.土地革命期间 C抗日战争期间 D解放战争期间5马克垚土认为“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这里的“创新”主要指A确立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政体典范B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
3、展C第一次完成了民族民主革命的双重任务D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民主共和国6美国记者鲍大可描述周恩来:“他在这个辩论几乎已经陷入僵局的时候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菲律宾外长罗慕洛说:“周恩来是我去的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该会议A打破了我国的外交僵局 B推动了印度支那的和平恢复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解决了与亚非国家之间矛盾7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A全面
4、“热战”不可避免 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 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8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番话反映了A两大阵营开始对立 B多极化世界格局开始形成C不结盟运动正在兴起 D“冷战”开始出现9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表中摘编自明清相关史志资料,显示了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纺织业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市镇经济繁荣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A
5、 B C D10某生根据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结合所学知识作出了下列四项分析,你认为合理的是A北宋政府推行“重商轻农”政策B农业税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负担的减轻C赋税的不断增加使得北宋政府长期保持财政充裕D非农业税的激增既是抑商的体现,也反映了工商业的发展11清人说:“天下之民尽其智力以罔一切之利,不耻为厮养而耻于力田;其安于南亩者,皆柔而至愚之人,其于民盖不及什之一商贾利厚,田亩利薄,弃薄取厚,人之常情。民未有不欲利者也,失之本则求之末,失之己则争之人”材料反映了A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价值体系发生一定的变化B当时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C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贾而好儒”的现象D
6、“贱农而贵商”的观念已成为社会各阶层的风尚 1216世纪以后, “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从马尼拉(位于菲律宾)横渡太平洋,前往美洲。这种贸易持续了二百多年。学者认为:马尼拉大帆船代表着一条特殊的流通路线,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丝一银”对流。促成上述现象出现的背景有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东西方联系 中国商品对西方人有吸引力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白银在中国市场上大量流通A B C D.13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
7、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两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依次是A近代化史观 社会史观 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B近代化史观 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 社会史观C全球史观 革命史观 近代化史观 社会史观D社会史观 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 近代化史观14根据下表指出叙述正确的是A1952年全民所有制企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以上B1956年公私合营企业占据相当比例,意味着改造尚未成功C对农业的改造是集体所有制企业所占比例提高的重要原因D三大改造是
8、19521956年所有制结构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15经济民族主义的中心思想就是经济活动要为国家的整体利益服务,在1929年的经济危机中各国都采取了一些体现经济民族主义的措施。罗斯福新政中最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C以工代赈扭转危局 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16下表为某国际经济组织对中国的援助战略和主题内容,该国际经济组织是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17欧洲联盟与欧洲同体的主要区别是,国际协调、合作机制化达到较高水平,超出一般“政府间”合作范畴,实现了“超国家”管辖。以下对这一论点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欧盟已经实现了“超国家
9、”的全员管辖 B欧盟大大超出欧共体的合作水平和范畴C两极格局和美苏争霸加快欧洲合作进程D区域集团化和欧洲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快18.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中提到,“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最能体现这种“越位”的是19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的剧烈变动 B百家争鸣局面的出
10、现C.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D统治者政策的引导20. 1934年,美国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其理由可能与哪一项有关? A要求统制货币 B减少耕地面积 C实行社会保障 D实行以工代赈21下表是中共中央为1962年制定的粮棉产量指标。其数据变化表明我国经济建设中 A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 B出现大跃进运动 C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D实施“一五”计划22马丁路德主张“君权神授”(君权直接来自于上帝),提出“国家的存在是神的旨意和命令,而君主的权力则是神的意志的体现。”这体现了马丁路德A否定教皇的权威 B思想出现了倒退C主张教会高于国家 D与其因信称义的思想相矛盾
11、23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mo zi,原意为吃禾苗的两种害虫,比喻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正(纠正、改组、推翻)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这段话A提出了救亡图存的要求 B宣传了“实业救国”的思想C反映了社会契约的精神 D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理念24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B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
12、缚C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突破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25经典物理学所面临的危机,终于在20世纪初被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两场伟大的革命所解决。这两场革命使人类A拥有了研究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理论体系B放弃了经典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理论C否定了此前物理学取得的一系列成果D转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交方式26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是 A封建等级秩序森严 B中央集权尚未形成 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政治与血缘相结合 27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指出:“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13、”这一措施 A加强了汉初的中央集权 B确立了汉初思想大一统 C加剧了中央与地方对立 D体现了汉承秦制的原则28“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制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一论断评价的是 A孟子“仁政”学说 B苟子礼法并施主张 C韩非法家思想 D董仲舒新儒学29. 有人称,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新文化”。这种“新文化” A追求气势,浪漫神秘 B注重铺陈,追求神韵 C体现了走向平民化的趋势 D适应了早期城市资产阶级的需要30明朝万历中期河南巡抚钟化民奏:“臣见中州沃壤,半檀木棉,乃
14、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这反映了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A B C D31. 郭蒿焘说:“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这表明他A认为西方技艺是“末”,中国的纲常伦理是“本” B批评洋务派与日本在学习西方问题上都没有触及根本 C主张整饬纲常伦理,学习西方技术 D认为既要学习西方技术,又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32西方文明史载:“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智力和文化的历史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其“重大的变化”不包括A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15、 B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确立 C细胞学说的逐步确立 D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33、1922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对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所以最近两三年间,算是画出一个新时期来。”这里的“新时期”指的是 A、维新运动 B、辛亥革命 C、国民大革命 D、新文化运动34、“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一主张出现在 A古希腊时期 B文艺复兴时期 C宗教改革时期 D启蒙运动
16、时期35.“在牛顿诞生后的数百年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大都是基于牛顿的理论和发现”。下列关于牛顿“理论和发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B引发了以英国工业革命为起点的第一次技术革命 C为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D是人类认识自然和历史的第一次大飞跃36传统史学的研究对象侧重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而现行教材把衣食住行等内容纳入了史学研究的范畴.这一视角的转换体现了怎样的史学观念?A.唯物史观 B.全球史观 C.社会史观 D.革命史观37.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评价某一事件时说:“标志了清王朝的即将灭亡,并且
17、引发了帝国主义的加紧扩张及国内政治运动的兴起。”这一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8中国的近代化一书写到:“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这里描述的是 A国民革命调动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热情 B土地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积极性 C抗日战争刺激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D抗日战争使中国文化中心发生转移39.郭廷以在中国近代史纲中说:“他们于失望之余,继续探求救国之道,终于获得了新的觉悟,深感以往努力的方向,过于偏重西方形式的模仿,未曾触及到西方立国的根本精
18、神。”“他们”接下来的主要努力是 A宣传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 B.发动反清起义,创建中华民国 C.宣传民主科学,进行思想启蒙 D.学习苏俄革命,创立工农政权40.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的多的商品粮以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在组织起来”。为此开展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41中国近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下表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42“泰西诸大国,自俄罗斯而外,无不有议院。议院者,所以通君民之情者也。凡议政事,以协民心为本。大约下议院之权,与上议院相维制,上下议院之权与君权、相
19、权相维制。”这个观点的倡导者应是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 B辛亥革命时代资产阶级革命派 C甲午战争前后资产阶级维新派 D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知识分子 43.1955年,我国政府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要解决社会主义的经济任务,就不仅要发展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而且要把包括农业在内的国民经济转移到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把包括多种经济成份的国民经济改变成为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已抬头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基本建立D.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44.16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洲人可能看到的现象有印刷工
20、人排版印刷马可波罗行纪 在宴会上使用来自中国的精美瓷器 在意大利教堂上看到达芬奇的壁画 英国伦敦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 A. B. C. D.451530年荷兰哲学家伊拉斯谟出版了一本名为男孩的礼貌教育的小册子,书中作者对日常行为方式和社交生活中的礼仪进行了阐述。小册子广泛欢迎,在出版后6年的时间里再版了30多次。这反映了当时西欧社会 A宗教生活呈现出世俗化的倾向 B人文主义者追求文雅的生活方式 C资产阶级注重对现世利益的追求 D人们用理性精神去探寻社会规律46.美国“宪法之父”詹姆斯麦迪逊说:即使每一位雅典公民都是苏格拉底,每一次雅典人大会也仍然会是一群流氓。这句话从本质上说明麦迪逊 A提
21、倡中央集权 B.反对直接民主 C.否定公民权利 D.提倡直接选举47.1773年,谷物法规定只有当每夸特小麦价格超过48先令时方准小麦进口1815年价格提高,到80先令;1832年,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内外开展反谷物法斗争;1838年底,创立反谷物法协会进行反谷物法的宣传鼓动;1846年英国议会终于宣布废除谷物法。这一完整过程体现了英国 A由贸易自由保护向自由贸易阔步前进 B.工业资产阶级对土地贵族的艰难胜利 C.农业生产经营实现了革命性变革 D.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英国农业的发展 48.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
22、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 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 A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欧盟 B.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世界银行 C.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成立世界银行 D.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建立欧洲共同体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49(14分)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775年北美爆发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开始在欧美大国确立。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进行研究,先后写成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材料二商品的
23、低廉价格,是它(资产阶级)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基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1)这一阶段前,西方已开始变革。试列举1416世纪意大利、16世纪德国和1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变革事件,并分别概括其历史意义。(6分)(2)近年来,一些学者注重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角度研究历史。参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五
24、位一体”的思路概括这一阶段西方历史发展的特征。(8分)50.(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向往)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材料二 仆之素志在提倡实业,实行民生主义,而在社会主义为归宿,俾全国之人,无论农工,无一贫者,同享安乐之幸福。 孙中山材料三 针对工业革命开始后,人类社会产生的新问题,有学者开出了这样的处方:社会劳资对立与贫富不均的现象严重,应该废除私有财产制度,将主要财产如土地、矿产、机器、交通工具等,都改为社会共同所有,而由社会集体控制。请回答:(1)材料一中孟子的治国之道是什么?
25、(1分)体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2分)(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对民生主义的理解。(1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认为应如何实现民生主义?(3分)(3)材料三中“处方”体现了哪种社会学说?(1分)新中国建立初期是如何实践这一“处方”的?(2分)(4)综上所述,你认为实现民生幸福的主要途径有哪些?(2分)51.(14分)人类社会的文明与发展都是以不断学习、交流与创新为动力的。学习利用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代表人类发展进步方向的基本价值、观念,主动融入世界文明的主流,进而实现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一直是近现代先进的中国人孜孜以求并为之奋斗的目标。 材料一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写到:“中国应该
26、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先进中国人开始了“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他们的探索活动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1)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吸收外国进步文化”的轨迹。 (语言要精练,6分)(2)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什么?(1分) 材料二 在吾国数千年前,孔子有言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之理想世界,真能实现,然后不见可欲,则民不争,甲兵亦可以不用矣。今日惟俄
27、罗斯新创设之政府,颇与此相似。 孙中山全集第6卷 (3)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孙中山对大同思想的新思考 (1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对自己革命思想进行了怎样的创新?(2分) 材料三 学习和创新有机结合中共堪称典范。当代学者罗燕明系统论述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三次结合,他指出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表现为宣言的阶级斗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第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这次结合完成了历史主题的转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李军林(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十年
28、研究述评2010年12月(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中“第二次结合”的实践与理论探索成果各是什么?(2分)文中的“第二次飞跃”带来了哪些成果? (2分)52(12分)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在接受西方先进思想的同时,也深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吲答问题。材料一 胡波在同光时期郑观应民本思想初探,认为郑观应不仅自觉地运用儒家民本思想去解读西方民主政治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学说,而且有意地借用民本思想的话语来为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民主政制在中国的推行,保驾护航,指出议院、立宪、君民一体,是西方各国富强之本,主张在中国设议院、行立宪、伸民权、实行君民共主。(1)请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简要
29、评析材料一的观点。(6分)材料二 康有为对欧美各国的政体进行了比较研究后认为:中国应“于究政中,君民共治,君民交益,即君主立宪,”且“旧制行之数千年,实人心国命所寄,纪纲法度虽有积弊,只可去其太甚,以渐行之。如尽去之,人心国命无所寄,则荡然不乱耳。”(2)根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的政治主张,请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其政治主张的因素。(6分)材料三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挥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绝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3)请用19世纪末以前的史实说明近代中国的哪些思想体现出西方现代文化和中国
30、传统文化的“融合媾通”?(6分)【附加题】53.(10分)材料一 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中、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国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防皇机,克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西晋)陈寿:三国志材料二 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孙权又是两间底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 (南宋)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三 公平地说来,曹操对于当时的人民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对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在我看来,曹操在这些方面的贡献,比起他同时代的人物来是最大的。例如诸葛亮是应该肯定的人物
31、,但他所凭措的西蜀,在当时没有遭到多大的破坏,而他所成就的规模比起曹操来要小得多。然而诸葛亮却被后人神化,而曹操被后人魔鬼化了。这是不公平的。 郭沫若全集(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陈寿、朱熹对曹操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4分)(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郭沫若评价曹操的标准、指导思想和方法。(6分)参考答案1. B 2. C 3. A 4.B 5. A 6. C 7. D 8. C 9. C 10.D 11.A12.C 13. B 14. D 15. B 16. A 17.B 18. D 19. A 20. C 21.B 22. A 23. C 24. C 25. A 26.B 27.C 28
32、.D29.C 30.A 31.D 32.D 33.D 34.D 35D 36C 37C 38C 39C 40.B 41A 42C 43D 44A 45B 46B 47B 48D49、(1)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2分)德国的宗教改革,将人们从神权的的统治中解放出来;(2分)英国的光荣革命及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向君主立宪制转变。(2分)(2)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生产力极大提高(1分)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西方民主政治开始确立;马克思主主义诞生;开创无产资级革命新时代(2分)思想文化:理性与自由平等思想发展;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兴起(2分)社会:城市化加快;工业资
33、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无产阶级逐渐登上历史舞台(2分)生态:生态环境遭到破坏(1分)50、(1)治国之道:实行仁政。(1分)社会现实:战国诸侯纷争,社会动荡;人民负担沉重,生活困苦。(2分)(2)理解:实现共同富裕。(1分)实现:发展实业,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3分)(3)社会学说:社会主义(或马克思主义)。(1分)实践:1956年底,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2分)(4)以民为本;注重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政策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2分)51.(1)轨迹:学习技术阶段:地主阶级林则徐、魏源等人开眼看世界,提出
34、师夷长技以制夷;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开展洋务运动;(2分)学习制度阶段: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开展戊戌变法运动,主张君主立宪制;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倡导民主共和,掀起辛亥革命;(2分)学习西方先进文化阶段: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倡导民主和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2分)(2)主题:救亡图存,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等。(1分,言之有理即可)(3)新思考:认为中国传统的大同世界与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基本一致。(1分)创新: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2分)(4)第二次结合的实践:中国共产党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或井冈山道
35、路)。(1分)理论成果:形成毛泽东思想。(1分)第二次飞跃的成果: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2分)52(12分)(1)19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工业革命迅速发展,清政府内外交困,中国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之际,(2分)郑观应主张学习君主立宪制,对当时知识分子把思想注意力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2分)但他用民本思想解释民主制度,混淆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的区别,表明他对西方民主制度的认识仍停留在表面。(2分)(2)主张:在渐进中建立君主立宪制度(1分,未体现出渐进性得
36、0分)。因素:中国长期君主专制的历史传统;中国当时的社会阻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成功实践;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和政治学说传入中国。(2分)(3)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的主张;维新派把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融合,为维新变法提供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其中民生主义深受中国传统思想影响。(3分)53、(1)态度:陈寿:尊曹;朱熹:贬曹。(2分)原因:陈寿:西晋尊曹魏为正统;曹操确有历史功绩。朱熹:曹操窃国,名分不正;有违“三纲五常”。 (2分)(2)标准:对人民、民族和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2分)指导思想: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2分)方法:比较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2分)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答案来源于材料,注意答题项和答题方式即可,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