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政治史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2分)1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A大宗、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从材料中“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可知材料重在说明宗法制实施的目的是维护政权统治。答案:D2史学家张荫麟先生在中国史纲(上古篇)中写道:“武王所肇创、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国,维持了约七百年”。与这里的“封建帝国”直接相关的政治
2、制度是()A父系家长制 B禅让制C分封制 D皇帝制度解析:从材料中的“中国史纲(上古篇)”、“武王、周公”可知是西周,西周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封建”即“封邦建国”。答案:C3我国的行政区划中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一个相对应的简称,如江西简称赣,上海简称沪等。下列省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山西 B河北C四川 D福建解析:西周主要分封的诸侯国有鲁、齐、燕、宋、卫、晋等,山西简称晋,河北简称冀,由此排除B。西周的统治范围尚不及南方的四川和福建,由此排除C和D。答案:A4江苏连云港尹湾出土的集簿载:西汉永始四年(公元前13年)前后的东海郡“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
3、”。材料提供的最重要的信息是()A“推恩令”彻底废除了分封制B当时仍然实行郡国并行制C侯国与郡是平行的地方行政单位D东海郡是当时最大的郡解析:该题考查西汉的地方管理制度。侯国是分封制的结果,郡下包括县、邑、侯国,说明当时仍然实行郡国并行制。“推恩令”只是分化诸侯国,并没有废除分封制;侯国属于郡的下辖单位,二者不是平行关系;材料仅展示了东海郡的行政单位设置,没有与其他郡进行比较,不能得出D项结论。答案:B5宋史纪事本末卷2载:“朝廷以一纸下郡县,如身使臂,如臂使指,无有留难,而天下之势一矣。”这段材料表明宋代()A实现了国家统一B开始实行郡县制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增强D郡守县令由中央任免解析:
4、“朝廷以一纸下郡县”的含义是朝廷政令得到贯彻,“天下之势一”说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增强。宋代始终未完成国家统一;郡县制开始实行是在战国时期;郡守县令由中央任免的表述是符合史实的,但与材料含义不符。答案:C6通典记载:阳嘉元年,尚书令左雄改察举之制,侍中张衡上疏曰:自初举孝廉,到今二百年,必先孝行;行有馀力,乃草文法耳。今诏书一以能诵章句、结奏案为限,虽有至孝,不当其料,所谓损本而求末者也。文中“损本而求末”的“本”是指()A孝、廉的选官标准 B门第族望的推选依据C科举考试的办法 D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析:由“改察举之制”可知材料是关于察举制改革,张衡上疏强调察举制推行至今二百年,“必先孝行”
5、,反对改变这一选官的标准。他认为孝、廉是“本”,章句是“末”。答案:A7从罗马法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清晰看到人类社会法律产生和演变的发展过程。罗马法发展的过程中,合乎逻辑的演变是()A习惯习惯法法法律总结B法律理论习惯法习惯法C法习惯法律总结习惯法D习惯法习惯总结习惯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教材知识表明:罗马法的演变过程为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从零散到形成体系。答案:A8有人说:“英国革命前后,在传承中创新是英国人的政治智慧之一。”下列史实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通过革命处死了国王B议会制度逐步完善C共和制度建立起来D不断进行殖民扩张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英
6、国是人类历史上代议制创立的先河,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就已经有限制王权的传统,经过革命,议会制度逐步完善和发展。答案: B9“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新的、不同类型”的正确理解是()A确立了现代政党制度B实现了民族的独立C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D开创了现代政体的新形式解析:题干要求的是“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A、C两项在英国早已出现,并非美国创造。题干材料已经表明不在于“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排除B。美国独立后开创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是一种新的现代政体形式。答案:D1018世纪末,当时的英国政治
7、家埃蒙伯克已意识到美国革命的意义:“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并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之所以说美国是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主要是因为美国实行()一党制总统制责任内阁制联邦制共和政体二元君主立宪政体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民主制度。首先要确定“新的种类的新国家”是指美国创立了新体制。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11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的:“起初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各国派兵保护东交
8、民巷使馆界;最后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A BC D解析:在鸦片战争后英国取得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天津条约 中规定的。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马关条约签订的。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辛丑条约签订的。答案:B12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Legation Street(使馆大街),台基厂街改名为Rue Marco Polo(马可波罗路),崇文门内大街改名为克林德街等。这一现象出现于哪一事件后()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清政府已经完全
9、沦为洋人的朝廷,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上改名的现象说明清政府对洋人的这种做法束手无策,听之任之。答案:D13药发表于1919年4月。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A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B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C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D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可知,一般民众对革命者都采取“鄙夷”的态度,说明民众尚未觉醒,还需唤醒民众,故选A项。B
10、、C两项不是最主要的用意,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答案:A14从清朝的黄龙旗到中华民国的五色旗(注:一般认为五色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这种变化反映了()封建制度的结束共和观念的深入民主平等的趋势民族团结的重要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中华民国的成立仅表明君主专制统治的结束,反封建的任务并没完成,故错误;根据五色旗的寓意,可判断正确。答案:B15下左图是当年演唱七子之歌的小女孩容韵琳,如今她已成长为一位正在澳门大学攻读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姑娘(下右图)。说到澳门回归十年来自己的生活,容韵琳表示“越来越好了”。容韵琳感觉生活“越来越好了”主要得益于()A社会制度的优越B因演
11、唱七子之歌而得来的名气C“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D澳门深厚的文化底蕴解析:与大多数澳门人一样,容韵琳感受到了澳门回归十年来的巨大变化和自身生活的美好,这与“一国两制”政策的实施是分不开的。答案:C16小明在阅读周恩来外交文选时看到这样一段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这最有可能是周恩来在哪次会议上的发言 ()A亚非万隆会议B日内瓦会议C布雷顿森林会议 D第26届联大解析:从材料中的“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可联想到日内瓦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就是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会
12、议最终签订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答案:B17.2010年1月31日,纪念周恩来总理座谈会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行,主席台正中央一幅长8米、宽4米的总理巨幅相片格外醒目。图为周总理的侄女周秉德(中)及周秉德的两个双胞胎孙子。下列外交政策由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是 ()A“一边倒”B“另起炉灶”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应用能力。A、B两项为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外交政策,D项为新时期的外交活动成就。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C18美国在二战后的全球扩张中,高喊着美英有义务和责任“保卫自由世
13、界免受共产主义影响”;基辛格认为斯大林的“最高原则还是装上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苏联国家利益”。上述观点表明美苏对抗中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维护国家利益是美苏的根本目的美苏为其对外扩张寻找合适借口这种行为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A BC D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美苏都打着意识形态的旗号,把其作为对外扩张的借口,其实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由此可以判断出符合上述观点。美苏在全球的扩张不可能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故不正确,排除含有的选项。答案:B191948年4月3日,杜鲁门批准设立了经济合作总署来负责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它的使命之一是推动国际贸易,特别是为美国提供足够的市场容量。另外一个使命则是对苏联势力在欧洲
14、不断扩张的影响进行遏制。从上面的叙述中可以看出马歇尔计划()将西欧纳入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继续扩大了美国海外市场进一步加强了美国和西欧之间的经济联系ABC D解析: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政策的一部分,体现了“冷战”的实质。与此同时,马歇尔计划也为美国高速发展的生产力找到了市场,美国与西欧之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20下列素材中,不能直接用于探究“冷战局面形成”这一课题的是()A丘吉尔铁幕演说录音B马歇尔计划援助状况报告C“华约”成员国分布示意图D“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文本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美苏“冷战”与多极化格局关系的准确理解。“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文本反映的
15、是多极化趋势出现。答案:D211949年,“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成立共产党情报局 B成立经互会C成立华约组织 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应用知识说明问题的能力。1949年苏联与东欧国家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以打破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A项中社会主义阵营成立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是在1947年,针对美国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C项1955年成立华约,针对资本主义阵营1949年成立的北约;D项1949年支持民主德国成立,针对同年联邦德国的成立。答案:B22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孤独的超
16、级大国中说:“当前我们处于一种奇特的混合格局,即一个超级大国与若干大国并存的单极多极的世界格局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趋向单极化B当前,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C一超多强是两极格局瓦解后向多极化推进的过渡形式D鉴于多极化趋势的日益增强,美国放弃了建立单极世界的计划解析:美国是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其霸权遭到多种力量的抵制。所以,“单极多极”的混合格局实际上就是向多极化推进的过渡形式。两极格局瓦解后,多极化趋势增强,但并未形成稳定的多极化格局,排除A、B,D项说法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第23题14分,第24题22分,第25题13分,第26题13分,27题16分,共7
17、8分)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材料三 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四 周王自称天子,是同姓(姬)贵族的大宗和天下共主,其王位由嫡长
18、子继承,世代保持大宗地位,周王嫡长子的兄弟被分封诸侯,诸侯对于周天子是小宗,而诸侯在自己的国内又是同姓的大宗,其君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侯次子被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是小宗,在本宗族的各分支中又是大宗。依此类推,按血亲关系不断分封下去。由于周朝规定同姓百年不婚,所以诸侯国之间同姓多是兄弟。异姓多是甥舅,这样,整个西周就由宗法关系联结起来。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而后“削其地”?(4分)(2)依据材料三、四,分析宗法制的作用。(4分)(3)结合材料三、四,材料一、二反映的制度与宗法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
19、的分析综合能力。第(1)题考查分封制及其主要内容。第(2)题考查宗法制的作用。第(3)题结合材料分析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答案:(1)分封制。因为是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2)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3)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性质的制度。24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不断走向完善和成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雅典政制这些著作流传下
20、来,经中世纪而到近代近代的英国两院议会制、法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议会制与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及法国三级会议,乃至古代希腊民主传统有着历史渊源。摘自浅析欧洲民主的渊源(1)据材料1指出雅典民主传统遗赠后世的主要途径。(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为后世创造了哪些民主运作方式?(3分)材料2: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2)根据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前,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7分)材料3: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
21、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钱乘旦(3)材料3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是指什么?(3分)这种“错位”给德国政体和世界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3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4分)解析:本题考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及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有关史实。第(1)问,第一小问通过阅读材料可以得出;第二小问雅典创造的民主运作方式可以回忆雅典民主政治的有关内容
22、进行作答。第(2)问回忆英国权利法案颁布到1832年议会改革的相关知识,梳理推动民主化进程的史实。第(3)问理解“现代化”的含义是发展资本主义,根据德意志统一的有关史实说明“错位”的含义。“影响”从德国代议制特点和局限性角度作答。第(4)问根据材料结合民主政治建设需注意的问题作答。答案:(1)途径:通过思想家的著作流传。方式: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2)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制内阁,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力。(3)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德国皇帝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
23、色彩,使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4)国情决定民主政治模式;民主政治需要不断完善;民主政治的建设不会是一帆风顺的。25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以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盟市,其范围可占中国国土的12%和人口的20%。环渤海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历史在这里驻足、凝思。(1)西方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打开了清朝的大门,环渤海地区也被迫开放通商,请列举出三个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并说明它们分别是通过什么不平等条约开放的?(6分)(2)渤海湾的波涛,见证了近代中国海防兴衰的历史。19世纪80年代中期,北洋海军建立。李鸿章称北
24、洋海军“声势已壮入可以驻守辽渤,出可以援应他处,辅以各炮台陆军驻守,良足拱卫京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建立北洋海军的目的是什么?(2分)这支军队最终结局怎样?(2分)导致这一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解析:第(1)问结合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回答即可;第(2)问根据洋务运动的背景,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和失败原因回答即可。答案:(1)烟台,天津条约;营口,天津条约;天津,北京条约。(2)目的:加强海防,维护统治。结局: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原因: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腐败。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请回答:(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根据少数民族特点对少数民族
25、聚居区所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的法律依据。(2分)(2)综合材料一、二,你认为材料二中维吾尔族老人歌颂中国共产党的原因是什么?(2分)材料三 我们今天的民主是从1949年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起步的。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在取得解放战争战场上的决定性胜利以后,没有独霸政权,而是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一起共商国是,采用政治协商的形式,在此基础上,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李君如怎样看待当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发展的走势 (3)材料三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在什么基础上确立的?(3分)材料四 2009年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6、有点类似于西方一些国家的参议院。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政协确实与不少国家的参议院或议会上院有过交流与接触。(4)你认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否类似于西方国家的参议院,请说明理由。(6分)【解析】第(1)题材料一两幅图片起提示作用,相应的有两个法律文件。第(2)题可从新疆政治经济方面的变化找原因。第(3)题中共执政地位是历史上形成的。第(4)题二者的比较主要是不同,西方是资本主义民主,中国是社会主义民主。从性质、权力、地位来看都有很大不同。答案:(1)1949年“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先后规定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2)少数民族地区人民享有民主自治权利,开始当家作主。生活水平显著提高。(3)协商
27、民主与选举民主相结合的基础上确立的。(4)不相同。前者,是统一战线组织,不是政府机构;后者属于议会(或国会),是政府机构。前者没有立法权力;后者拥有立法等权力。前者接受中共领导,多党合作;后者不受执政党领导,不同党派议员经常抗衡。27阅读下列材料: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对中美双方都是有利的。材料1:1943年罗斯福说:“对于中国,我们有两个目标:第一是有效地联合作战;第二是承认和树立中国作为主要大国,在战时和战后与西方三大盟国俄、英、美并驾齐驱。”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材料2:过去的时间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
28、些分歧的共同利益。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的讲话材料3:值中美正式建交30周年到来之际,美国前总统卡特公布了自己的日记。1978年8月23日的日记里,卡特记录了如下片段:“目前存在的唯一障碍是如何在与中国和台湾的关系上取得平衡,既要与中国建交,又遵守我们对台湾人民的承诺。”材料4:双方认为,21世纪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对和平、发展与合作的需求增强。中美在事关全球稳定与繁荣的众多重大问题上,拥有更加广泛的合作基础,肩负更加重要的共同责任。两国应进一步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为促进世界和平、安全、繁荣而努力。2009年11月17日中美联合声明请回答:(1)材料
29、1中美国对华政策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4分)(2)在材料2中提到的“过去的时间”里美国对华采取了哪些政策?推行这些政策的根源是什么? 尼克松总统所说的“共同利益”有哪些?(8分)(3)根据材料3指出影响当时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问题。(2分)(4)依据材料4及所学知识,指出当前中美建立全面合作关系的原因。(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概括的能力。第(1)问和第(2)问应首先依据材料1、2中的时间、内容等信息,分别判断“政策”的内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第(3)问要调动所学知识作答;解答第(4)问时注意综合前三问的结论并结合当今世界形势的发展进行理解归纳。答案:(1)政策:联合中国作战。原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击了大量日军,有利于减轻美国的压力。(2)政策:敌视政策(孤立、封锁、遏制)。根源: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共同利益”: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都有改善国际环境的要求;中美两国发展的需要。(3)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4)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依存性加强,需要政治经济合作。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