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0157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8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8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8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8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8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8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8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五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元曲独特的艺术风格完全可以填补其在思想史、美学史、语言学史上的诸多不足。它在我国文学史上绽放着灿烂的光彩,理应占有重要地位。元曲的艺术价值是什么?首先,用语率真自然,通俗易懂。古称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这一带的民间语言豪放、自然,且多有风趣幽默的口语。采用这样的“天然丽语”创作的曲子才能顺应自然个性,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真实的感情。元曲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是融大俗大雅于一体的绝唱,具有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文学、民

2、间文学。诗词讲究含蓄蕴藉,偏重于使用比兴手法,而曲则多使用直陈白描的手法,不留余蕴,穷形尽相,刻露无余。其次,形式多样活泼,格律的灵活运用、特殊的句式和用韵产生特别的音韵美感,造就了“曲味”。曲和诗词一样是有格律的,但曲的格律要比诗词灵活。曲的格律可以随人的情感而变化,既可用小令来写景状物或抒发稍纵即逝的感情,也可用带过曲或套曲来写故事场景,歌颂或贬低某些人物,抒发积淀已久的感情。从句式来看,元曲灵活多变,伸缩自如。它有很多独特的句式,许多句子采用前三后四的折腰句,不同于诗词前四后三的律句,故而能产生一种特殊的节奏感。而元曲的社会价值,则首先在于能让人抒发个性中的真实感情,特别是牢骚、愤懑。诗

3、词讲究“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矜持蕴藉”,这样会使人性中的不平情绪受到压抑,使人的个性得不到张扬和发挥,而曲则常常表现为曲而有直,一吐为快。其次是元曲敢于直面人生中的诸多问题。元曲能将所有的人间苦乐、世道人心、社会风气都大胆地歌唱出来,没有丝毫矫揉造作和虚情假意,完全是作者真实的心思、真实的情意,贴近普通人的生活、感情,使读者感到可亲可信。再次是元曲渗透着作家们的反传统精神和创新精神。元曲继承了古代诗歌的精髓,发展了独特的形式和韵律。这种反传统精神和创新精神显现出我们中华民族一贯向上、不断追求进取的气魄,使得我们民族能够长期奋斗,不甘屈服,不断创造惊天动地的伟业。因此,元曲不仅仅是诗词曲现象

4、,更是社会现象,有着不可轻视的社会价值。元曲这种文学形式诞生于民间,理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在元代以后就衰落了。这是为什么呢?一方面,元曲的思想内容比较单薄,比不上唐诗宋词丰富、深刻。其中的叹世隐居、流连风景的作品往往带有一些消极思想;正面揭露阶级压迫、抨击封建统治、表现人民反抗情绪的作品较少。这当然是元代的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造成的。另一方面,元代后期作家逐渐脱离人民群众的生活,作曲时在形式上追求格律完善、用词典雅,使当初的豪爽之气衰减,以诗词的细腻来匡补散曲的粗犷,反而使这种自然的文学形式的路越走越窄。当文学形式把反映现实生活、抒发真实感情放在首位时,它就会蓬勃兴盛、灿若云锦,而当它陷入形

5、式主义的泥沼,出现典雅化、纯文学的倾向时,它就会逐渐衰落。元代散曲大家马致远的套曲夜行船秋思中有一句“青山正补墙头缺”,这句话意味深长,影响很大,耐人寻味。元曲恰可被视为诗歌史上“补缺”的“青山”。今天,我们在促进诗词曲创作的繁荣的时候,应当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充分肯定元曲的地位和价值,扬其优点、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并将其发扬光大。(摘编自史文山弘扬元曲的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燕赵之人慷慨豪爽的性情决定了元曲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真情实感。B. 元曲的格律、句式灵活, 格律可随人的情感而变化,句式多采用前三后四的折腰句。

6、C. 元曲敢于直面人生中的诸多问题,激励中华民族不断追求进取,长期奋斗,创造伟业。D. 元曲中揭露阶级压迫、抨击封建统治、表现人民反抗情绪的作品较少,内容较为单薄。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文先就元曲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分别进行阐述,再论其衰落与发扬,逻辑清晰。B. 在阐述元曲的艺术价值时,作者从语言风格和形式特点两方面着笔,论述严谨完备。C. 文章将元曲与诗词的艺术形式进行了各方面的对比,指出前者是对后者的继承与发展。D. 马致远认为元曲艺术的出现是对诗歌史的“补缺”,文章引用这一说法,体现了元曲的价值。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从

7、审美倾向上看,元曲以后的文学形式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文学和民间文学。B. 元曲独特的价值离不开其产生于民间的背景,以及其与人的情感和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C. 元曲衰落的原因在于,社会和作家个人两方面的因素导致元曲陷入了纯文学的误区。D. 今天,我们只要充分肯定元曲的地位和价值,诗词曲创作的繁荣就必然会实现。【答案】1. B 2. D 3. B【解析】【1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

8、、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中,A项,“燕赵之人慷慨豪爽的性情决定了元曲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真情实感”以偏概全、偷换概念。原文表述为“古称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这一带的民间语言豪放、自然,且多有风趣幽默的口语。采用这样的天然丽语创作的曲子才能顺应自然个性,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真实的感情”,可见选项曲解文意,“燕赵之人慷慨豪爽的性情”只是来证明“这一带的民间语言豪放、自然,且多有风趣幽默的口语”,“元曲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真情实感”的决定因素是“采用这样的天然丽语创作曲子”。C项,“元曲敢于直面人生中的诸多问题,激励中华民族不

9、断追求进取,长期奋斗,创造伟业”张冠李戴。由原文第5段可知,应是元曲中渗透着的作家们的反传统精神和创新精神激励中华民族不断追求进取,长期奋斗,创造伟业。D项,“元曲中揭露阶级压迫、抨击封建统治、表现人民反抗情绪的作品较少”扩大范围。原文为“正面揭露阶级压迫、抨击封建统治、表现人民反抗情绪的作品较少”,选项中去掉了限定词“正面”。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D项,“马致

10、远认为”说法错误。文末引用马致远的套曲只是借用其说法,将元曲艺术比作“正补”诗歌史这一“墙头”的“青山”,以此肯定了元曲的地位和价值。并不是马致远的观点。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题干要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项,“元曲以后的文学形式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文学和民间文学”曲解文意。原文第3段只是说“元曲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文学

11、、民间文学”,这并不等于说“元曲以后的文学形式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文学和民间文学”。C项,“元曲衰落的原因在于,社会和作家个人两方面的因素导致元曲陷入了纯文学的误区”曲解文意。结合文章最后两段分析可知,元曲衰落的原因是它思想内容单薄,作家逐渐脱离人民群众的活,“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沼,出现典雅化、纯文学的倾向”。另外,不能说“纯文学”是误区。D项,“只要就”的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今天,我们在促进诗词曲创作的繁荣的时候,应当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充分肯定元曲的地位和价值,扬其优点、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并将其发扬光大”。故选B。【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12、”。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

13、”“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央视综艺频道一堂好课将邀请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任主讲人,为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以及观众带来一堂“美育课”。“专门到理工科的学校讲一堂美育课, 这是不是有点给理工科的学生补课的意思?”面对一位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提

14、出的问题,“好课班主任”康辉引用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的一段话来解释,“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同时,康辉也认为,北京理工大学的校训“德以明理,学以精工”中蕴涵了一种对道与术高度结合的追求,“当道与术高度结合之后,就可以怀远博见有诸世人,从而达到一种人生之美的境界”。范迪安认为,“其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之心古已有之”。对于加强美的教育,他又说:“一方面,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对美的理解上有盲点和误区;但是另外一方面,大家对美的向往又是非常积极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美育的大课堂,或者说把美育带向生

15、活、带向社会,十分重要。”而遵循美育特点,做好美育工作,就必须重视家庭美育的基础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摘编自“美育课”开讲,2019 年12月06日)材料二:学术与教育所面对的,首先是人类的精神世界。“精神”不等于知识,教育也不等于智育。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曾将人的精神世界划分为三个领域:知识、意志与情感,即纯粹理性、实践理性和判断力,或科学、伦理与审美。康德的论述,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现代教育和学科体系划分的基础。例如,正是由于受到康德的启发,蔡元培

16、曾经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观点,并力图将美育纳入现代教育学科体制之中。随着现代学科体制藩篱的形成,在“审美无功利”和“艺术主体性”教条、“规范”的支配下,艺术和审美日益沦为一个追求个人感受和形式技巧的领域。作为严谨深厚的学者,鲁迅强调“文艺是国民精神前进的灯火”,而这就是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上,倡导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强调“文艺要为人生”,就是主张在审美领域中,必须反对那种割裂艺术和思想与道德之间关系的肤浅、庸俗论调。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我们看到:一个时期、一些地方,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思想的偏差。他们往往以为,经济上去了,精

17、神文明自然就上去了,甚至以为经济是“实的”,精神文明是“虚的”,要出政绩,就要抓“实的”,甚至还有人主张精神文明建设要为经济发展“让路”,从而放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已主义泛滥,对社会风气的庸俗化不闻不问,乃至以为,精神文明建设,只要给钱、撒钱,就一定能上得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论述,切实找到了我们工作中的短板,在教书育人中,不断与庸俗的、功利主义的社会风气做斗争,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审美趣味,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一流的教育。(摘编自韩毓海美育的力量,光明日报2019年03月19日)材料三:材料四:12月4

18、日,由中央美术学院与抖音联合举办的DOU艺计划短视频美术美育专场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结合美术传播与美育教育的发展历程,表达了他对短视频激发青少年创造力,开启全民美育时代的期许。张子康指出,随着信息网络科技和大数据的发展运用,许多传统模式正在被打破,创造力不断进化,美术馆需要面向公众成为“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从曾经板着严肃面孔呈现研究观点或学术理论的教谕式、单向传输式转变成为互动、浸淫和探索式的教育方式,成为建构式、体验型的各种新的文化价值的栖息地和建造场。在这个“视觉先行”的时代,短视频似乎是“讲故事”最为便捷有效的途径。张子康认为,“DOU艺计划”以短视频的形式为美

19、术馆公共教育提供新平台和动能,在输出内容的同时,激发青少年的兴趣和创造力,并帮助培养审美能力,可谓是“全民美育”时代的新思路。中央美术馆愿意与抖音继续合作,积极探索如何以短视频打破艺术传播时空限制,助力大众亲近艺术,服务大众审美培育。(摘编自短视频为美育教育提供全新解决方案),光明网2019年12月10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康辉也认为,科学和艺术不可分割,对道与术的追求,其目标是真理的普遍性,其境界是人生之美。B. 只有不断与庸俗的、功利主义的社会风气做斗争,才能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审美趣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C. 十年之间,在我国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无

20、论是美育师资队伍,还是艺术器材达标率,均得到了极大的壮大和提升。D. 艺术和审美在现代教育学科体制中的地位极为重要,但目前它们并没有在相关领域得到充分、正确的理解和认识。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基于生活中存在对美的理解有盲点和误区以及人们对美的热切向往,范迪安正面肯定了利用好“美育课”去传播美的意义。B. 美育的力量发挥得当,将有助于精神文明建设,抑制社会风气的庸俗化,构建正确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关系。C. 材料二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既指出了当前教育工作中的短板,也指明了未来努力的方向。D. 传统美术馆模式正在重新建构,短视频与美术馆

21、的牵手,拉近了大众与艺术的距离,开启了全民美育新时代。6. 蔡元培认为:“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也指出要将“美育”置于重要的地位。如何才能更好地推进对青少年的美育教育?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 B 5. D 6. 从社会来说,利用多种传播方式激发青少年的兴趣和创造力,进行各种艺术熏陶,帮助青少年培养审美能力;从学校来说,应打造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从家庭说,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道德修养的建立,审美观念、价值体系的形成。【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

22、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B项,“只有不断与庸俗的、功利主义的社会风气做斗争,才能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审美趣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构成条件关系,原文中“不断与庸俗的、功利主义的社会风气做斗争”与“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审美趣味”是并列关系,共同构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条件。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

23、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D项,“开启了全民美育新时代”原文是“表达了他对短视频激发青少年创造力,开启全民美育时代的期许”,把将要发生的说成是已然发生的。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推进对青少年的美育教育”相关内容,关键句主要有:“以短视频的形式为美术馆公共教育提供新平台和动能,在输出内容的同时,激发青少年的兴趣和创造力,并帮助培养审美能力,可谓是“全民美育”时代的新思路”“央视综艺频道一堂好课将邀请中央美术学院

24、院长范迪安担任主讲人,为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以及观众带来一堂美育课”“我们美育的大课堂,或者说把美育带向生活、带向社会,十分重要”“遵循美育特点,做好美育工作,就必须重视家庭美育的基础性作用”“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据此,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概括即可。【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

25、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抵押梅寒十几年前,母亲拿着一本厚厚的账本儿走进镇银行的大院。那位银行主任大约头次遇到这样的贷款户拿一本厚厚的账本儿前来办理贷款,他听母亲条分缕析地讲完,一口茶差点就笑喷了:喊,这位大嫂,我们这里是银行,不是福利院,你家孩子读书要用钱,还债要用钱,我很同情,但原谅我们不能给你办这个貸款,贷款要有担保有抵押。那账本儿上,记的是我家欠着亲威朋友的两万多块钱的债。母亲大约是头次听到“担保”“抵押”这样的新鲜词儿,她原以为来贷款只要跟他们讲清贷款的理由就好。担保是什么?

26、抵押是什么?母亲满脸茫然。银行主任耐心地给母亲讲了大半天,站起来要送母亲出门。谁料母亲听完那些竟然笑了:要担保,要抵押,这好说啊。银行主任举到半空的手又落下了:你家有可抵押的财产?当然有啊。母亲满脸的茫然已经变成满脸笃定。可母亲接下来的话,却让那位主任彻底地哭笑不得了:我家有房子,但不能抵押,抵押了我们住哪里?我家有一头老牛,还值点儿钱,也不能抵押,抵押了我们家耕地就没有办法有什么可抵母亲还要喋喋不休地说下去,银行主任却没有耐心了:这位大嫂你家到底还有押?我们这里可忙有啊,俺有仨孩子,抵押给你们吧。母亲此话一出口,全柜台后面的头都抬起来,一双双眼睛齐刷刷投过来。母亲就当没看见,依旧几自说下去:

27、俺有仨孩子,大闺女在北京读大学,二闺女在县城读高中,一个小儿在市里读中专。俺们家穷,是不差,可俺穷是为了供俺孩子读书。学费这么贵,地里出产这么少,不借不贷,孩子咋读得了书啊?有困难,找政府,不是你你们说的么?这不,俺就来找政府了。你想想,俺家就在那里,长不了腿跑不了,你们想啥时找就去找。俺们孩子在那里,一天比一天能耐,等他们都读了书长了本事,就只管赚钱给国家做贡献了,到后候,莫说你们贷我们三万两万,就是贷个十万八万,俺仨孩子一人担一份儿,说不定不到一年就还上了。何况,俺们现在也还年轻,能劳动何况,你们这也是积德行善的事,是给国家培养人才何况母亲的话匣子被打开了,“何况何况”地说下去。听得银行里

28、那些工作人员全都咧嘴乐了。大约也是那天银行主任心情好,他竟然被母亲的一篇长篇大论给说服了,破例答应给母亲想想办法。第二天早上,母亲拿着我们全家人的身份证,乐颠颠地去办理了三万块钱的货款手续。完了,一一给我们打电话告知:现在咱们全都是一根儿纯上的蚂蚱了,你们都给我听好:你们都被我当抵押抵押给银行了,你们都得給我好生混咱得说话算话,到时连本带利一厘不少还给国家此后,就是我们一家人漫长而又艰辛的还贷路。那三万块钱,母亲拿出两万五,把这些年的新账陈账都一一还上了,还剩下了五千块钱,当流动资金。买了几只羊,买了几窝长毛兔,又买了几十只下蛋的鸡可一年到头賺的那几个钱还填不了利息的一半。三万块钱不但没能按时

29、还上,欠款倒是驴打滚一样越滚越多了。母亲却不恼。她依旧是那一句:你们好好混,混好了,那些钱总有还上的一天。她跟父亲,年年都为还那笔昂贵的利息在奋斗。可母亲却再也不用低声下气在众人面前含着小心说话了。她也不怕跟人说自己穷,甚至还扬言说自己是村上最富的人家:一个庄户院儿里一下子供出三个大学生,你问问,十里八乡可有?母亲说得没错,债是越还越少的,到点就会还完。母亲的那笔“巨債”总算是还完了。不但还完了,还有了她平生以来的第一张银行卡,我们姐弟几个都各自在不同的城市安了家。平日里寄钱給她,她不舍得花,全存上,自己还养鸡养兔子,弄点掌花钱,也存上。你还存那么多钱干嘛?现在也缺不到你们钱花了。回老家,劝母

30、亲不要再那么省俭。母亲笑笑,半天,才不好意思地说:这些年缺钱缺怕了,从来没有过银行卡。当初为贷款把你们几个都抵押了,想想都怪对不住你们。现在有钱了,就想使劲存使劲存,把那张卡存满,你们姐弟个个用钱的地方多着呢我们闻听母亲此言,笑得眼泪都喷出来了。大半生都没拥有过银行卡的母亲,哪里知道那张小小的卡会是一个无底洞,怎么存也存不满,一如她这一生给我们的爱,怎么给也不嫌多。可是,娘啊,你把一生都抵押給我们了,我们拿什么还啊?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 文章塑造母亲形象运用了侧面描写,如“(银行主任)一口茶差点就笑喷了“全柜台后面的头都抬起来”“工作人员全都咧嘴乐了”等。B.

31、 事实上可以作为银行贷款抵押的老房子、老牛,母亲却认为不能抵押:而不能抵押的孩子她却拿来抵押了由此可见,母亲无知无畏。C. 小说大量运用口语、地域性的方言,使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如“喊,这位大嫂”“一天比天能耐”“乐颠颠”“使劲存使劲存”等。D. 小说叙事以第三人称“母亲”为主,中间穿插运用第一、第二人称尤其结尾“她”我们”“你”“我们”人称的转换更利于抒情。8. 母亲这一形象有何特点?请概括并简要分析。9. 小说以“抵押”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7. B 8. (1)勤劳节俭:靠养羊、养兔、养鸡还贷,攒零钱;儿女寄给的钱舍不得花。(2)明理自信:有困难找政府,自信孩子会长能

32、耐、那些债总会还上的。(3)坦诚守信:房子要住、老牛要耕地,都不能抵押,坦诚相告;贷款还亲成朋友欠账,嘱咐孩子好生混,将贷款一厘一毫不差还给国家,严守信用。(4)宽厚仁爱:贷款供孩子上学,攒零钱总想着孩子用钱的地方多。 9. (1)情节上:突出了“抵押”在小说借贷供孩子上学,还贷等情节中的核心地位,是贯穿全文的线索,(2)人物形象上:既要生活,又要贷款抵押,使母亲明理,坦诚、宽厚,仁爱的形象更加丰满。(3)主题上:抵押贷款供孩子上学,凸显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主题。(4)效果上:设置悬念,引导读者思考“抵押”背后的深意。【解析】【7题详解】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

33、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B项,“母亲无知无畏”理解错误,无知无畏形容人无知,对事物产生轻视无畏的想法,母亲不了解“抵押”,但不是轻视“抵押”,而是迫于生活设法“抵押来贷散供孩子上学。表现的是我们全家处境的艰难和母亲的艰辛和奉献。故选B项。【8题详解】该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点。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第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

34、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分析时,评价词要准确。本题要求分析母亲这一形象的特点。小说中,当三个儿女还在上学,家境艰难时,母亲有直接找银行去贷款,因为她认为百姓有困难,政府不会不管,而且她自信孩子“一天比一天能耐”,读了书一定会长本事,借的贷将来会很容易就还了。表明母亲明理又自信。贷来的钱,母亲还了债后,用剩下五千块钱,“买了几只羊,买了几窝长毛兔,又买了几十只下蛋的鸡”,表明母亲的勤劳。当儿女工作成家后,母亲会将他们寄来的钱都存起来,以备儿女们将来的不

35、时之需。表明母亲的节俭。母亲心里始终装着孩子,为孩子着想,表明母亲的宽厚仁爱。面对银行经理的询问,有没有可抵押的东西,母亲说有,但都不能抵押,因为生活要用。表明母亲的坦诚。母亲将款贷来后,叮嘱孩子要好好混,将来好一分不差地还款。表明母亲的守信用。【9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分析小说以“抵押”为题有什么好处。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一般从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设置悬念;贯穿始终的线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推动(暗示)情节发展;突出主题;以某种艺术手法吸引读者切入,此题就情节上分析,小说主要写了母亲为了保证孩子上学和生计,想尽各种办法向银行借贷

36、,然后慢慢还贷,这是小说的主要情节,又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就题目本身的表达效果来说,用“抵押”作题目,起到设置悬念的效果,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会思考谁在抵押,抵押什么,为什么要抵押,抵押的背后能体现出什么等问题。在表现人物形象上,小说通过“抵押”借贷一事,写母亲有困难找政府,实事求事,有可抵押的东西,但是不能抵押;和银行经理说话算话,要孩子们到时连本带利一厘不少还给国家;儿女们长工作成家后,寄给她的钱,她都存起来,仍要留给孩子们等情节,母亲的形象更加丰满,表现了母亲的明理,坦诚、宽厚和仁爱的品质。因家贫无力供养而借贷让他们上学,这样母亲具有代表性,表现了小说的主旨,“可怜天下父母心”。【点睛】

37、小说标题常见的作用有哪些呢? 1.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标题若是文中出现的某一事物,该事物很可能是文章的线索,有意无意的贯穿情节始终,甚至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2.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围。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是要向读者提示某方面的信息,而这个信息对读者理解文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小说的标题,有的十分含蓄,如结合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之后,会发现它实际上还具有深层的含义,语义双关。4.反映小说的主要内容,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标题是小说的眼睛,有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事件的

38、主要情节,反映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暗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点出小说的主旨。有的标题具有反讽义,体会文章主旨是要结合社会现实来理解。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

39、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40、,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毉(现作“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节)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绝域。五将失道,陵独遇战,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入强胡之域;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陵也不才,希当大任,意谓此时,功难堪矣。(选自李陵答苏武书)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

41、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B. 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C. 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D. 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11. 对下列文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郎”,官名。帝王侍从官侍郎、中郎、郎中等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差遣等侍从之职。B. “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表降职,“右迁”表平级调动。C. “胡”,古代泛指居住在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此处指匈奴。蛮,是我国古代对南部各民

42、族的称呼。D. “节”是符节,以竹为竿,上缀有牦牛尾。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苏武“卧起操持”之物即是皇帝所赐符节。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武受到朝廷恩惠:年轻时,因为父亲职任的关系而被任用,兄弟都作了皇帝的侍从官。苏武逐渐被提升为汉宫栘园中管马厩的官。B. 汉匈关系时好时坏:当时汉朝廷不断讨伐匈奴,多次互派使节彼此暗中侦察,相互扣押使节,天汉元年,匈奴单于新立,唯恐受到汉的袭击,又修好关系,释放使节。C. 苏武被扣有偶然因素:单于正要派使节护送苏武等人回汉朝的时候,适逢昆邪王的儿子缑王、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所以扣押苏武。D. 苏武不辱使命:单于派

43、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也没脸面回家,于是拔刀自刎。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2)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答案】10. C 11. B 12. C 13. (1)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趁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2)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受到侮辱才去死,

44、更对不起国家!”【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本题中,首先从句式结构相似的入手判断,如“斩将搴旗”“追奔逐北”都是并列式的动宾式结构,所以“斩将搴旗”中间不用断开,“追奔逐北”中间不用断开。同时“斩将搴旗”“追奔逐北”是两件事情,中间应该断开,据此可知C项正确。原文标点是: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大意是:但是仍然斩敌将,拔敌旗,追逐败逃之敌,在肃清残敌时,斩杀其骁勇将领,使我全军将士,都能视死如归。故选C。【11题详解】本题

45、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B项,“右迁表平级调动”错误,“右迁”是升官的意思。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找到细微差别。本题中,C项,“昆邪王的儿子缑

46、王”错误,原文是“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不是昆邪王的儿子。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乃:于是;以:凭着身份;匈奴使留在汉者: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定语后置句;因:趁便;答:答谢。句意: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趁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第二句得分点:发:被揭发;以:

47、把;状:事情经过;及:牵连;见犯:受到侮辱;乃:才;重:更。句意:(2)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点睛】对于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

48、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因为父亲职任的关系而被任用,兄弟都作了皇帝的侍从官。苏武逐渐被提升为汉宫栘园中管马厩的官。当时汉朝廷不断讨伐匈奴,多次互派使节彼此暗中侦察。匈奴扣留了汉使节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批。匈奴使节前来,汉朝廷也扣留了人来抵押。 天汉元年,且鞮刚刚立为单于,唯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汉皇帝,是我的长辈。”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趁便送给

49、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 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百多人一同前往。已经到了匈奴那里,备办了一些礼品送给单于。单于渐渐倨傲,不是汉所期望的那样。汉朝正要派送苏武等人的时候,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与昆邪王一起降汉,后来又跟随浞野侯陷没在匈奴,以及卫律所带领的那些被迫投降匈奴的人中,暗中共同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正好碰上苏武等人到匈奴。虞常在汉的时候,一向与副使张胜有交往,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天子很怨恨卫律,我虞常能为汉廷埋伏弩弓将他射死。我的母亲与弟弟都在汉,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赐。”张胜

50、许诺了他,把财物送给了虞常。一个多月后,单于外出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在家。虞常等七十余人将要起事,其中一人夜晚逃走,告发了这件事。单于子弟发兵与他们交战,缑王等都战死;虞常被活捉。单于派卫律审理这一案件。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因此想自杀。张胜、常惠一起制止了他。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单于大怒,召集许多贵族前来商议,想杀掉汉使者。左伊秩訾说:“假如是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应当都叫他们投降。”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说:“丧失气节、

51、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家乡去呢!”说着拔出佩带的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亲自抱住、扶好苏武,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医生在地上挖一个坑,在坑中点燃微火,然后把苏武脸朝下放在坑上,轻敲他的背部,让淤血流出来。苏武本来已经断了气,这样过了好半天才恢复气息。常惠等人哭泣着,用车子把苏武抬回营帐。单于认为苏武的气节值得敬佩,早晚派人探望、问候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参考译文:从前先帝授予我步兵五千,出征远方。五员将领迷失道路,我单独与匈奴军遭遇作战,携带着供征战万里的粮草,率领着徒步行军的部队;出了国境之外,进入强胡的疆士;以五千士兵对付十万敌军;指挥疲惫不堪的队伍,抵挡养精蓄锐的马队。但

52、是仍然斩敌将,拔敌旗,追逐败逃之敌,在肃清残敌时,斩杀其骁勇将领,使我全军将士,都能视死如归。我没有什么能耐,很少担当重任,内心暗以为,此时的战功,是其他情况”下所难以相比的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辛弃疾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注】史正志,字致道,时知建康府兼建康行宫留守。喷霜竹:谓吹笛。喷,吹奏。霜竹,秋天之竹,借以指笛。安石:即

53、谢安,字安石,早寓居会稽,晋孝武帝时任宰相,“淝水之战”大败前秦苻坚,晚年位高遭忌被疏。宝镜,唐李濬松窗杂录载秦淮河有渔人网得宝镜,能照见五脏六腑,渔人大惊,失手宝镜落水,后遂不能再得。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头三句,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主题。词人登上高楼,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感慨。B. 四、五两句,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把“吊古伤今”落到实处,在问答中勾画词人形象。C. 下片“宝镜”三句,笔锋从现实转到历史,暗喻壮志忠心不为人知、知音难觅的苦闷。D. 最后两句,写词人眺望江面,看到狂风怒号,预感到风势将会愈来愈大,可能明朝长江卷起的巨浪,会把岸上的房屋推翻。15.

54、 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答案】14. C 15. 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对报国无门的苦闷;对议和派排斥爱国志士的愤慨。【解析】【1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

55、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下片宝镜三句,笔锋从现实转到历史,暗喻壮志忠心不为人知、知音难觅的苦闷”说法错误。“笔锋从现实转到历史”错,笔锋是从历史转到现实。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情感的能力。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答题时注意先答出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情感。本题要求“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我来凭吊古人的陈迹,登上高楼,却落得愁闷无穷,词人登上高楼,触景生情,“闲愁千斛”,是形容愁苦极多,表达出作者关心国事但身不在要位始终不能

56、伸抗金之志的深深忧愁;“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当年虎踞龙蟠的帝王之都今在何处?满目所见只是千古兴亡的遗踪,健康曾经成为六朝的国都,此时却徒留空名和一片败亡的气息,健康曾经成为六朝的国都,但在诗人看来,此时却徒留空名,和一片败亡的气息,这里暗中含有谴责南宋朝廷软弱无能,不利用健康的有利地形抗击金兵、收复中原,也流露出今非昔比的凄凉之感;“兴亡满目”,侧重于“亡”字,表达词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

57、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清照的声声慢中“_ _ ” 句子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的感情渐渐融入落花中,只能看着菊花一朵朵、一瓣瓣的枯萎凋落,对花自怜,不由又黯然神伤。(2)雨霖铃中

58、“_ _ ”这两句历来为人所传诵的句子,将最能触动离愁的三种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哀婉动人的意境。(3)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对门客解释自己为何回避廉颇的语句是“_,_”。【答案】 (1). 满地黄花堆积 (2).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3). 今宵酒醒何处 (4). 杨柳岸,晓风残月 (5). 吾所以为此者 (6).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憔”“悴”“堪”“宵”“晓”

59、。三、语言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苏东坡之所以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人们_地为他倾倒。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才华太过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褚党人碎”,累及子女。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此整日里_哀哀切切,见人便“痛诉革命家史”。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_。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

60、乐观着人生。他的才华横溢一生:他一戏墨,就提出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展”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倘若将苏东坡连根带枝蔓地从中国文化史中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_。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身不由己 不修边幅 停止 失色B. 不由自主 蓬头垢面 停滞 失重C. 不由自主 蓬头垢面 停滞 失色D. 身不由己 不修边幅 停止

61、失重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B. 就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C. 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大家气度,什么叫做天才诗人D. 就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大家气度,什么叫做天才诗人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还有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使然。B. 还由于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C. 还是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

62、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D. 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答案】17. C 18. A 19. D【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辨析。成语使用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失当、谦敬错位等。近年近义成语的考查成为热门,关键是要仔细分别它们的细微差别。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1.使用范围、使用对象不同;2.意义侧重点不同;3.语义轻重不同;4.色彩不同;5.适用语境不同。“身不由己”:自己的行动不能由自己做主。“不由自主”:指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此处突出因苏东坡性格太具魅力,使人们心甘情愿控制不住地被他吸引,为他倾倒,用“不由自主

63、”。“不修边幅”:不注意衣着,容貌的整洁。重在突出随便,不拘小节。“蓬头垢面”:形容头发很乱、脸上很脏的样子。重在突出生活条件差。这里指苏东坡没有头发很乱、脸上很脏的样子,用“蓬头垢面”;“停止”:不再进行。“停滞”:指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从苏东坡的人生际遇看这里用“停滞”更合适。“失色”:失去本来的色彩或光彩。“失重”:失去原有的重量、分量。此处因前文有“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所以用“失色”更好。A项,“身不由己”使用错误;应用“不由自主”;“不修边幅”使用错误;应用“蓬头垢面”; “停止”使用错误;应用“停滞”,故A错误;B项,“失重”使用错误;应用“失色”,故B错误;D项

64、,“身不由己”使用错误;应用“不由自主”;“不修边幅”使用错误;应用“蓬头垢面”; “停止”使用错误;应用“停滞”;“失重”使用错误;应用“失色”,故D错误。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考生解答本题时要注意话题的一致性、连贯性。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同时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根据前文“有了”后面接“才让”更恰当;根据语段第一句“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可知,应先说才华,再说气度。B项,根据前文“有了”后面接“才让”更恰当,故B错误;C项,根据语段第一句“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可知,应先说才华,再说气度,

65、故C错误;D项,根据前文“有了”后面接“才让”更恰当;根据语段第一句“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可知,应先说才华,再说气度,故D错误。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解答此题考生需明确高考病句六大题型,即: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做这类题的方法有:1.语感审读法,看有没有明显不顺畅的、值得怀疑推敲的地方。2.标志判断法,巧抓特征词,快速辨析病句。特征词有并列短语、数量短语、介词短语、否定词、关联词、两面词、代词、长宾语等。3.紧缩主干法,划分句子成分,先看谓宾是否搭配,再看定状补是否与中心词搭配。划横线的语句属于句式

66、杂糅。A项,“还有使然”,句式杂糅,故A错误;B项,“还由所致”,句式杂糅,故B错误;C项,“还是所致”,句式杂糅,故C错误;故选D。20.说话反逻辑,能吊人胃口,进而达到意图真正表述的效果。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魏文侯问李克关于吴王夫差失败身亡国灭的原由,李克回答十分简单、干脆,他说“_。”魏文侯听了吃惊不小,接着又继续问道:“经常征战又经常胜利,这可是国家福祉,_ ?”李克接着回答说:“经常作战则将士疲惫,_ 。主将以傲人之气统治疲惫将士,没有不灭亡的道理。”李克的一番话,令武文侯赞许不已,不停地默默点头。【答案

67、】 (1). 就在于夫差经常征战又经常胜利 (2). 为什么国会灭亡了呢 (3). 经常胜利则主将骄傲【解析】【详解】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空根据前文“夫差失败身亡国灭的原由”和后文“经常征战又经常胜利,这可是国家福祉”可知应该填写“就在于夫差经常征战又经常胜利”,第空根据前面的“夫差失败身亡国灭的原由”以及后文李克接着回答说:“经常作战则将士疲惫,”可知应该填写“为什么国会灭亡了呢”;第空根据后文“主将以傲人之气统治疲惫将士”可知应该填写“经常胜利则主将骄傲”。此题还要注意题干中“说话反逻辑”

68、的提示以及“逻辑严密”的要求。21.下图是某高级中学文科班的班徽,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100字左右。【答案】徽标由奔跑的人、书本和圆形外框组成。奔跑的人象征同学们奋勇前进,又是一个“文”字,代表文科班;书本象征知识文化,同时又像台阶,象征同学们在求知路上不断攀登;圆形外框象征班级和谐团结,上面有班集体的口号标语。【解析】【详解】本题是解读徽标。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观察所给图案,看图案由哪些部分构成,对每部分的内容要认真分析,积极联想,为理解其寓意打下基础;其次,要特别注意题干中交代的此图案的使用情境“文科班”等信息,将它们与图标结合起来理解;再次,要善于调

69、动自己的阅读积累、生活阅历,从图案的构图中联想到有关的象征意义;最后,要用准确、简明、连贯的语言对图案构成及其意义进行解说。在解答的时候,依照条理,先整体解说其构图要素,再来分别阐述寓意。四、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材料一:100年前,新青年呐喊:“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北京爆发五四爱国运动,诞生了不屈不挠、忧国忧民、敢于斗争的“五四”精神。40年前,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的歌词写道:“创造这奇迹要靠谁?要靠我,要靠你”展现了80年代新青年改革开放初期奋发图强的精神面貌,唤醒了青年人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生力军的主体意识。材料二:近年来,既有“青春

70、是用来奋斗的”这样的谆谆告诫,也有“谁的青春不迷茫”之类的喃喃追问;与此同时,“佛系青年”(不思进取、甘于安逸的年轻人)、“积极废人”(喜欢定目标却永远做不到的年轻人)、“空巢青年”(独居异乡、情感孤独的年轻人)、“隐形贫困人口”(被物质欲望裹挟、入不敷出的年轻人)等青年“人设”热词也在年轻人中间火爆传播。今天的青年,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既应是参与者,也应是推动者。作为其中的一员,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悟和思考?请在有机整合材料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答案】用奋斗浇筑青春梦想中国从来都不缺少热血青年

71、。100年前,在新青年的呐喊中,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青年学生高扬“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大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40年前,改革开放的序幕拉开,涌现了一批改革者,更有广大新青年用实际行动支持改革,承担社会主义建设生力军的重任。与祖辈、父辈相比,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成长在中国发展最快、最好的年代:告别了物质的贫困,远离了信息的匮乏,享受着改革开放的红利。我们有扎实的知识、开阔的视野,未来正等待着我们去开拓。但与此同时,生活的压力、竞争的焦虑,种种现实的“骨感”,也让一些人的内心滋生出烦恼的野草:“佛系青年”“积极废人”成为流行语。有人叹气:学习太累了,我只想休息日在沙发上来个自由自在的“葛优

72、躺”。有人感伤:人生的理想越飞越低,低到只能在自己的城堡里贴地飞行。如果说口头上的叹息感伤只是情绪的自嘲和释放,那么精神上满足现状、对未来毫无欲望就值得警惕了。因为,永远进取、不断奋斗应该是青春的底色。而要让青春永不褪色,就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之中,在谋求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宏伟进程中彰显个人价值,实现人生目标。电子科技大学最年轻的副院长、“90后”教授刘明侦这样说:“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当我们享受了足够多的社会资源和国家资源的时候,我们就不仅是单单的个体了。我们应该为这个社会和国家多做一些事情,我们对这个社会和国家是有使命的,也是有责任的。”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国之所需,吾志所向”的

73、人生思考,博士毕业后,刘明侦坚定地选择了回国。2016年,她牵头成立的研究中心,入选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她的事迹堪称青年奋斗者的标杆。“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文能当北大学霸、艺能拿合唱冠军、武能维和打海盗的山西女孩儿宋玺,就是这样一个青春怒放、勇于担当的时代新人。她心怀从军报国梦想,将自己的人生与军营紧紧联系在一起,立志做一名作风优良、技术过硬、知识丰富、敢打敢拼的新时代中国军人。她的事迹之所以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点赞,赢得广大青年的共鸣,关键在于她能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落实到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中。最酷的青春,不该让“佛系”定义,而应该用奋斗的汗水浇筑梦想。在生命力最旺

74、盛的日子里,就该像爬山虎一样,向着心中的梦想不断向上攀缘,把青春的绿色铺满征途。【作文二】警惕“丧系”,远离颓废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上,青年的作用可谓浓墨重彩。无论是五四运动的爱国情怀,还是改革开放时期的勤劳朴实,无不闪烁着奋斗的青春光辉。反观当下,“佛系青年”“积极废人”这些热词听起来就让人有种丧丧的颓废感,但这些青年“人设”大行其道,广泛传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有的人会说,这些热词不过是青年人的自嘲而已,何必看得这么严重呢?确实,单独看来,这一系列“丧系”名词,更多是带有一种自嘲的意味。但是,当这一堆“丧系”名词频繁地在社会生活中出现、流行乃至火爆时,它就可能不是一种

75、人的自嘲自解,而可能是一个群体的自哀自怜。这些青年“人设”,传达出来的是一种消极等待、追求安逸、不思进取的想法:我已經足够努力了,歇一会儿理所应当。而且这样的想法在群体内不断得到响应,在不知不觉间腐蚀着青年人的思想,消磨着青年人的斗志。如果放任这样的“丧系”思想传播,会懈怠了气力,软化了精神。网上流传的“三和大神”,本是深圳市龙华区三和劳务市场靠打零工为生的“农二代”,他们奉行“今日有钱今日花,明日无钱才打工”的生活原则,找工作,要来钱快、活轻松、工资日结;干一天玩三天,消极度日。与怀抱“东南西北中,发财来广东”的壮志雄心的“农一代”相比,他们得过且过、无所事事的生活状态与行尸走肉没有多大区别

76、。他们离繁华虽近,但离幸福很远,因为他们没有活出年轻人应有的精神状态。放眼望去,“三和大神”似的“佛系”思想无处不在!许多年轻人寒窗苦读十余载,鲤鱼跃龙门没有立刻变成现实,慢慢地,心灵受到创伤,爱上了“宅”。他们沉迷游戏,不再为自己的人生做远景规划和长期投入。这些人和“三和大神”一样,一面想着改变自我,一面却没有走出去的勇气,陷入一种“低欲望的状态”。奋斗进取型的“人设”才应该是青年们的标杆。出身寒门的河北女孩王心仪,接到北大录取通知书时在一家教育辅导机构打工;出身寒门的云南小伙崔庆涛,接到北大录取通知书时还在建筑工地上搅拌砂浆。他们不靠天,不靠地,就靠自己。过去20年,北大保安队先后有500

77、余名保安考学深造,很多人获得了本科学历,有的甚至考上了研究生。虽然做一名保安并没有什么不好,但积极进取、努力改变自身命运的样子更美!对于每一位年轻人来说,青春时千万不要放弃奋斗,因为奋斗是青春的底色。今天,中国正在新时代的路途上昂首阔步前进,国家日益富强起来,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躺在先辈创造的美好世界中,放宽心,睡大觉。青年一代,千万不要信奉“今天岁月静好,自有人替我前行”的理念,要时刻警惕被“丧系”“颓废”情绪消磨了自己的意志力。【解析】【详解】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

78、偏题。对于名言警句、诗句、歌词等材料,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审题】这道作文题模仿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的形式命制。2018年、2019年,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非常重要的节点改革开放40周年和“五四”运动100周年。作文题材料一第一段把这两个重要节点交织到一起,共同指向两个重要话题:一是青春的责任、使命与担当,二是青年个体与国家民族命运的紧密关联。无论什么时代,青春都应该承担历史和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应该有所担当。如何体现青春的责任与担当?把个人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

79、紧联系在一起,在谋求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中实现个人价值。再来解读材料二。“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是对青年一代的谆谆告诫。“谁的青春不迷茫”是励志书书名,也可以理解为一句流行语。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解读,一方面允许青春有困惑,有一段时间的迷茫与徘徊,但另一方面,青春不能永远迷茫,永远找不到方向。接下来材料又举出了近年流行在青年中间的一些“人设”热词,“佛系青年”“积极废人”“空巢青年”“隐形贫困人口”都代表了一些或一类年轻人。按照题目“在有机整合材料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这一任务要求,结合材料一的基本指向,我们可以从两个基本角度来整合观点。一是青年不应贪图

80、安逸享受,应该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积极进取的人生状态是“五四”精神在新时代的重要表现,同时对应着“佛系青年”和“隐形贫困人口”两个热词。二是青年的目标应坚定执着,要避免陷入迷茫状态或者要在实践中学会如何走出迷茫。目标坚定执着对应着“积极废人”“空巢青年”等热词。从题目任务要求来看,“有机整合材料相关信息”意味着不能孤立地从某一处、某一点来看问题,要学会运用同类整合和正反对比的思维方法,这实际上意味着要对“青春的责任、使命与担当”这一话题进行辩证思考。因此,如果选择议论文体,论述思路不妨采取递进式或正反对比式。同时,对于此类话题,要尽量避虚就实,注意议论针对性,注意结合鲜活的素材来展开议论。

81、【立意】青春应该承担应有的责任、使命,青春应有所担当;青年要把个体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谋求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中彰显个人价值,实现人生目标;青年应该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而不应贪图安逸享受;青年应坚定执着,避免陷入迷茫状态等等。【结构】第一篇:标题用奋斗浇筑青春梦想切合题意。首段引题,第二段和父辈相比,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摆事实,第三段提出问题,“如果说口头上的叹息感伤只是情绪的自嘲和释放,那么精神上满足现状、对未来毫无欲望就值得警惕了”;第四段、第五段用刘明侦、宋玺的事例正面论证现在年轻人优秀典范;对后一段提出要求,“最酷的青春,不该让佛系定义,而应该用奋斗的汗水浇筑梦想”。第

82、二篇:题目切题警惕“丧系”,远离颓废,这篇文章侧重从反面分析论述。首段引述材料之后,设置论述假想敌,然后分析“丧系”、颓废思想可能产生的危害,并举“三和大神”和年轻人中的典型“佛系”现象为例,从反面分析论述;接下来的正面论述反而居于次要地位,简要引述王心仪、崔庆涛两个青年学子的材料,再加上北大保安励志群体的素材,得出“奋斗是青春的底色”这一推论,与开头形成呼应。选择和运用论据方面,文章遵循“典型论据重点使用,一般论据集中使用”的原则,详略各得其所,行文简洁流畅。【素材】1. 青春,我承担责任。青春,一个多么美好而又令人神圣的字眼呀!有的人对自己的青春毫不负责,白白磋跎了岁月,葬送了自己的前程;

83、而有的人则对自己的青春负责,忙碌于学习的他们,其实是在为自己的未来铺路。也许有人会笑他们,这么“书呆子”这么无趣。其实这是对自己的一种交代,对父母的一种感恩,对青春的一种责任。2. 担当是一种进取的行为,是个人在在梦想在现实中成长,使他人在行动感伤中将担当传承,更能使国家在担当中进取,在人生道路上担当,我们定将迎来绚丽的曙光。掌握眼前所有值得珍惜,过好每一天,尽力担当起属于青春应当有的代价,在适当时间学习,在适当时间娱乐,在适当时间内你拥有了一切,丝毫不觉得这个担子累,反而,等你经历了铅洗之后,一切的一切回忆起来都是那么的有成就感,对于那个时段自己会觉得没有虚度人生最精彩的日子,所有都是如此的

84、充实。3.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 1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2.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