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 面对市场经济考点梳理1、 市场配置资源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4、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5、 面对经济全球化6、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知识梳理 一、市场配置资源 (一)市场调节1、资源配置的必要性:是由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的需求的无限性这一矛盾决定的。人的需要是多各多样的,但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加以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为了尽量满足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必须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2、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计划与市场3、市场配置资源的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市场通过价格、供求、竞争实现资源的配置。4、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1)市
2、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2)市场利用利益杠杆,调动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5、市场调节的局限性:(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供给问题。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也不能让市场调节,(2)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二)市场秩序1 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没有规程不成方圆,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2、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要求(1)表现形式:法律法
3、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2)要求:凡不是符合市场准入规则的企业、商品,均不允许进入市场;禁止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非法垄断及其他非法竞争行为3、市场交易规则及禁止行为(1)规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2)禁止行为:强买强卖、巧取豪夺、牟取暴利、坑蒙拐骗等非法行为。4、社会信用制度建设(1)必要性: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精神,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2)怎样做:国家应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加强监督执法力度,特别是信用体系建设,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
4、信用制度,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用法律和道德来规范和引导;经济活动参加者要学法、懂法、守法和用法,使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法规,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二)加强宏观调控1、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2、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3、原因:(1)加强宏观调控
5、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只有加强宏观调控,才能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从而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2)加强宏观调控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3、 宏观调控的手段:(1)经济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2)法律手段: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一方面,通过经济立法,规范经济活动参加者的行为;另一方面,国家通过经济司法活动,保证各种经济政策的执行,打击各种经济违法犯
6、罪行为。(3)行政手段: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有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总之,国家宏观调控,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总体小康(1)小康的提出: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带领人民奔小康。(2)总体小康的实现:至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第一、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人民的衣食住行用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3)表现: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宏观上看,国
7、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4)特点: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2、全面小康(1)提出: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特点: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3)经济目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有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化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缩小;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人民生活更加富足。四、促进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一) 树立科学发
8、展观1、片面经济发展及后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会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没有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环境协调发展,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2、科学发展观(1)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观。(3)为什么要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协调、
9、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树立科学发展观能够促进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二) 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1、原因:(1)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国家发展首先是经济发展,要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2)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2、怎样做?(1)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水平和效益。(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发展、
10、区域发展。3、 筹城乡发展(1)原因: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地位;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议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措施: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引导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发展。4、 统筹区域发展(1)原因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不平衡,东中西差距不断扩大,这就制约着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我国的长治久安。统筹区域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的要求,有利于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和和谐社
11、会建设。(2)措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五、面对经济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4、 经济全球化的实现方式-跨国公司(1)含义:指本国拥有总部,并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2)作用: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载体;有利于利用各地优势组织生产,促进资金、技术、人力和商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推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5、 经济全球化影响:(
12、1)积极影响:推进生产发展,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促使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2)消极影响:一方面,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一国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世界,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极大威胁。5、发展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勇敢地接受挑战。六、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一)对外开放的新阶段1、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和地位
13、:成立于1995年1月1日,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2、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规则;为成员国提供解决贸易摩擦与冲突的场所。3、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与目标:非歧视性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目标:各成员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生产和交换,促进各成员的经济发展。4、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影响: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应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同时,要不断提高我们防范风险的能力。 (三)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1、我国目前的对外开放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
14、外开放格局。2、新形势下对外开放的决策: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3、基本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4、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 复习指导【知识拓展】(1)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但不是唯一形式,市场配置资源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所以资源的有效配置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2)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来进行,市场配置资源从实质上就是价值规律在配置资源,通过价格与供求,将资源配置到社会最需要的环节
15、中去,起到调节的作用,通过竞争,将资源配置到效益最好的环节中去,促进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和生产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优胜劣汰。(3)市场配置资源,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配置。【记忆要决】对于市场调节的固有弊端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区分:自发性利益驱使;盲目性信息判断;滞后性时间差。【辨析比较】市场准入规则、交易规则、竞争规则(1)市场准入规则是对进入市场的交易主体交易对象进行的规范,规定了哪些企业和商品可以进入市场,保证交易安全和市场秩序。(2)竞争规则的核心是公正、公平,各个市场主体在同等规则下公平竞争。自由公平的竞争是资源得到最优配置的
16、前提,任何违反竞争规则的行为都会降低资源利用效率,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因此要禁止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非法垄断及其他非法竞争行为。(3)市场交易规则是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有秩序、按规则进行的基本条件,市场交易原则是规范经营者和消费者交易活动的章程。市场交易原则的基本内容有: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市场中强买强卖、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等行为,都违背了市场交易原则。【联想发散】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是信用经济(1)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2)如果信用缺失会导致市场经济秩序混乱,交易萎缩、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经济衰退。(3)良好的信用制度对市场经济的
17、运行和发展起保障和促进作用(4)形成一个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经济的治本之策。【辨析比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异同:(1)不同点:基础不同,前者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后者是资本义私有者;目的不同,前者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后者以获得剩余价值为目的;效果不同,前者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后者宏观调控效果受私有制制约。(2)相同点:都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都遵循价值规律,都有国家的宏观调控。【误区警示】(1)注重效率,并不是不要公平,注重效率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在再分配过程中必须兼顾公平。(2)公平的收入分配不是搞平均主义,平均
18、主义是指在收入分配问题上搞“平均”、吃“大锅饭”,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平均主义会严重挫伤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不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公平收入分配是指在分配过程中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联想发散】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市场机制难以进行优化配置的资源,通过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加以调节。二是为市场配置创造良好的宏观条件。主要采取宏观调节措施,完善市场体系,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等。要特别注重用好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及税收政策等,以保证资源的优化配置。【知识拓展】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的联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
19、济条件下,二者是统一的,一方面,二者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宏观调控要建立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遵循价值规律,加强宏观调控有利于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联想发散】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我们要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也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辨析比较】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区别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总体
20、小康是一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小康,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外,还特别注重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实现社会全面进步。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平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思维发散】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解放发展生产力,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城镇建设进程,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知识拓展】(1)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根本目标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
21、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3)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4)科学发展观的主旨是实现更好地发展。【发散思维】“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但是发展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还应包括生态环境、国民教育、公共卫生、社会公正等,所以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联想发散】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实现经济持续协调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其实质是在全
22、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更好地发展的问题。【知识拓展】全面理解新型工业化道路:(1)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之路。(2)我国为什么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一,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任务尚未完成,又面临着实现信息化的艰巨任务。第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工业技术管理水平;减少污染,降低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使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
23、构优化升级。(3)怎样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一,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高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第二,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第三,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作用,既要注重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又要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广辟就业岗位,努力扩大就业,充分利用我国人力资源优势。总而言之,就要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拓展提高】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使生产
24、要求打破地域和国界的限制;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资本为追逐利润,在全球到处奔走;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以及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法点拨】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其认识,既要看到它促进生产发展,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促使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也要认识到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以及“风险的全球化”。【拓展提高】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各国经济互补,加入经济全球化是各国发展经济之路,各国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但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
25、,会使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我们应趋利避害,不断提高防范风险能力。【思维发散】面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形势:我们国家应努力调控好进口,完善进口预警和预测机制;加强标准化和检验检测系统建设,以破除绿色壁垒为重点,以国际标准为基础,全面加强标准化生产和检验检测系统建设,增强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开掘国际市场。【拓展提高】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单靠国内自身和积累资金不足以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引资金和技术,坚持引进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为全面提高
26、对外开放水平,在坚持“引进来”的同时,必须“走出去”,这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走出去”的条件越来越成熟。“走出去”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在更大范畴,更文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新高考大疏通考点考题考点1:市场配置资源【考题】国内摩托车之王嘉陵集团现已成为酒业公司,业内人士分析,主要是摩托车市场竞争激烈逼迫,“车王”造酒反映的经经济学道理是A、 等价交换是商品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则B、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C、 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
27、汰D、 市场通过竞争、供求、价格机制调节资源配置 【思路点拨】该题主要考查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此题以嘉陵集团转产作为背景材料,考查市场调节、价值规律有关内容。A、B、C三项虽然表述正确,但与题目的内容与无关,不合要求,D项表述符合题意,故选D【答案】D【一通百通】解决此类题目,要在明确材料中心的基础上,弄清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这就是说,一要通过审题明确题干主旨意思,二是要对课本知识熟练掌握,只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考点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题】(2005、北京)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政府对不同行业采取了不同措施,如国家继续大范围、大幅度减免农业税,而对部分住房交
28、易全额征收营业税。对农业和房地产业采取不同措施,是政府在弥补市场调节资源的缺陷 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利用税收杠杆调节经济活动A、B、C、D、【思路点拨】征收和减免税属于宏观调控中的经济手段,很明显正确;“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体现了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故正确;有增有减体现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从题干所给条件看,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是错误的,应是经济手段,故应选D。【答案】D【一通百通】做该类试题的关键是抓住题中的关键,找准切入点。再要注意知识的正确区分。上题中国家宏观调控的做法,一要明确必要性,二是分清宏观调控的手段。考点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考题】下列对
29、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认识错误的是A、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B、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必须保持各地区平衡发展,实现同步富裕D、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率先实现现代化【思路点拨】该题主要考查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的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率先实现现代化。所以A、B、D观点都是正确的,C项观点错误,但题目设问是逆向思维,因此C项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C【一通百通】该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及逆向思维。做好此类题,一是对基础知识必须熟练掌握,二是审题时必须掌握好题目设问方向,特别要细心认真。考点4 促进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考
30、题】非典疫情过后,国家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增加对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的投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表明国家致力于统筹 A、区域发展 B、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C、城乡发展 D、经济社会发展 【思路点拨】该题主要考查五个统筹中的统筹经济社会发展,题中强调,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从而说明国家正致力统筹于经济社会发展,A、B、C三项均与题干无关。故选D。【答案】D【一通百通】做此类选择题关键要搞好审题,特别是题目设问方向和题肢。这就需要我们要做题时必须细心认真,而且做到不审题不做题,审题要细、准,这样才能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考点5 面对经济全球化【考题】(2005、江苏)
31、下列选项中对经济全球化认识不正确的是:A、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B、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C、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D、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思路点拨】该题主要考查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使世界各国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D项观点错误,符合题意,A、B、C正确,不符合题目要求。【答案】D。【一通百通】本题告诉我国们在做题时,必须认真审题,一是要审好题目设问,把握方向,从而提高正确率;二是要以经济全球化知识正确理解好。只要将二者有
32、机结合来,就不难选择出正确的答案。考点6: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考题】(2005、全国)近些年,我国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经济合作。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于2010年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目标。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谋求与东盟国家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及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思路点拨】本题自先要看到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表现,这就要运用经济生活中的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来思考必要性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要注意对哪些领域、哪些方面会产生影响,对影响的分析还要辩证。【答案】(1)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
33、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是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要求。(2)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有利于扩大国内外两个市场,将有利于进一步开展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将有利于双方经济优势互补和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将有利于中国在地区经济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将对我国农业、金融等领域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一通百通】解答材料题首先要准确把握材料中心,也就是审题时明确题干主旨,然后根据题目主旨来找对应知识,当然思考问题要注意先找准切入点,再多角度思考,同时,对某一问题的认识要辩证分析。举一反三【变式考题1】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这种配置主要是通过A、对外出口来实现 B、政
34、府宏观调控来实现的C、价格机制来实现的 D、银行信贷来实现的【答案】C 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市场上的价格、供求、竞争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来进行的。故A、B、D三项都是错误的,正确答案选C。【变式考题2】之所以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是因为通过市场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引导企业按照社会需要组织生产经营 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 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A、 B、C、 D、【答案】 A 该题主要考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是对市场配置资源优点的正确表述,市场配置资源有自身固有弱点,不能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所以不正确,故应选A。【变式考题1】2005年,国家对个人购
35、房不足2年即转手交易的行为加大税收调控力度。这里的“税收调控”属于A、以经济手段促进市场有序发展 B、以行政手段来调控经济发展C、国家直接管理经济的表现 D、国家获得财政收入的唯一形式【答案】A。该题主要考查对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区分,税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因此,A项正确,B项错误,C项表述错误,D项不符合题,故选A。【变式考题2】我国的市场经济,中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的中国特色主要表现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地位是基本标志 坚持共同富裕是根本目标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有国家宏观调控A、B、C、D、【答案】B。该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共性,
3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国家宏观方面的特征是“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故选,答案为B。【变式考题1】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社会状况是A、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B、现代化的小康 C、已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D、殷实 的小康社会【答案】A。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识记能力。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社会状况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B、C、D均不合适,故选A。【变式考题2】要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首先必须A、搞好经济发展 B、健全民主制度C、繁荣教育文化 D、提高社会保障 【答案】A。该题主要考查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认识。题干强调首要目标应好搞好经济发展,因此A项符合题意,B、C
37、、D三项也是目标,但不是首要目标,故选A。【变式考题1】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关键是要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B、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C、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D、加快经济建设,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答案】C。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关键是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因此C项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变式考题】“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人间疾苦声”。温总理以清代郑板桥的诗句,比喻自己担任总理后的心境。他坦承“作为中国的总理,每念及我们还有3000万的农民同胞没有解决温饱我忧心如焚,寝食难安。”总理心怀天下,让人敬佩。他的观点主要
38、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A、坚持全面发展 B、坚持可持续发展 C、坚持协调发展 D、坚持以人为本【答案】D。总理心怀天下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与本质以人为本,因此,D项符合题意,A、B、C不合适,故选D。【变式考题1】对于冷战结束后迅猛发展的经济全球趋势,有人予以肯定,也有人持否定态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答案】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和所学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能力。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各国经济的互补,加入经济全球化是各国发展经济的必然之路,但在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居于有利位置,使南北差距拉大。【变式考题2】“长期游离于经济全球化之外的国家将只能持续处于
39、边缘化贫困之中”这表明各国只有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才能获得较快的发展 各国离开国际社会就无法生存坚持独立自主发展本国经济,就会陷入闭关自守 各国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就能摆脱节贫困A、B、C、D、【答案】A。第项说法不正确,错误,因为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是统一的,表述绝对化,只正确,故选A。【变式考题1】我国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是解决我国资金短缺的根本措施 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具体表现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国际资源发展自己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了新层次A、 B、 C、 D、【答案】D。我国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40、,因此,正确,中国经济的发展的关键或根本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因此不正确,故选D。【变式考题2】2004年底,我国联想集团成功收购世界电脑巨头美国IBM公司的个人电脑业务部。这表明A、 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工程承包B、 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C、 我国企业拓宽利用外资的渠道D、 我国的先进技术进入国际市场【答案】B。联想集团成功收购个人电脑业务部,不属于承包,故A项不选;也不是利用外资的表现,C项也应排除;D项犯了答非所问的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应选B。 新高考大演练夯基与达标预测题【预测1-2】 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回答12题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是依靠A、国家的计划作用
41、实现的 B、市场的调节作用实现的C、政府的经济政策实现的 D、国家制定相应法律实现的2、市场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会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高效益。这是因为通过市场竞争,能把经济资源向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集中 商品的价值由市场供求状况决定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必然努力降低个别劳动时间 市场竞争会导致优胜劣汰A、 B、 C、 D、【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及市场配置资源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对资源的配置主要通过市场调节来实现,因此第1题,B项正确;第2题主要考查市场配置资源的影响,正确说明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影响,商品的价
42、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错误,故选A。【答案】1、B 2、A【预测3】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这种配置主要是通过A、对外出口实现 B、政府宏观调控来实现的C、价格机制来实现 D、银行信贷来实现【思路解析】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市场上的价格、供求、竞争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来进行的。故A、B、D三项都是错误的,正确答案选C。【答案】C【预测4-5】2005年6月1日起,国家将对个人购房不足2年即转手交易的行为加大税收调控力度;今后“炒地”行为、转让“期房”行为被禁止。据此回答4-5题4、材料中的“炒地”行为、转让期房行为,反映了A、市场调节具有灵活性 B、市场调
43、节具有滞后性C、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 D、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5、国家将对个人购房不足2年即转手交易的行为加大税收调控力度。这里的“税收调控”属于A、以经济手段促进市场有序发展 B、以行政手段来调控经济发展C、国有直接管理经济的表现 D、国家获得财政收入的唯一形式【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市场调节的不足及宏观调控手段的理解。第4题,之所出现“炒地”行为、转让期房行为,是由于受利益的驱使,从而说明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因此,C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第5题主要考查对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区分,税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因此,A项正确,B项错误,C项表述错误,D项不符合题,故选A。【答案】4、C
44、 5、A【预测6】下列关于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相互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观点有加强宏观调控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前提加强宏观调控才能避免单纯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两者都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内容宏观调控应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为基础A、 B、 C、 D、【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关系的理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是统一的,一方面,二者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宏观调控要建立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遵循价值规律,加强宏观调控有利于祢补市场调节的缺陷。因此,C项正确,第不正确。【答案】C【预测7】下列内容属于市场规则的是市
45、场准入规则 价格机制 市场规律 市场交易规则 市场竞争规则A、 B、 C、 D、【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市场规则的识记能力。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因此正确,故选D。【答案】D【预测8】近年来,我国国内市场上经营混乱,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商业欺诈、逃废债务现象日益严重,坑害消费者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国务院部署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是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正常进行的重大举措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举措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 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的必然选择A、 B、 C、 D、【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
46、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国家只是宏观上调控经济,所以,不正确,正确表述了其意义,故选D。【答案】D【预测9 】“信用是求得发展和成功的关键所在”,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在全社会加强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必须把强化信用意识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法律是信用的保障,应加强信用立法工作 信用可以带来效益,企业应把信用意识教育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内容A、 B、 C、 D、【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诚信交易的认识。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所以我国必须加强信用建设,但当前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为中心,因此,不正确,答案应选C。【答案】C【预测10】2005
47、年头2个月我国固定资产投入增长了53%,增速超去年一倍,仅钢铁工业投资增长就达到62%,解决局部投资过热、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政府采取的主要方法是A、充分发挥市场自身的作用 B、进行宏观经济调控C、鼓励居民消费 D、降低银行利率【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国家的宏观调控。针对局部投资过热、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国家就加强宏观调控,对市场调节进行引导,因此A项错误,B项正确,C、D不全面,故选B。【答案】B【预测11】 根据国家统计局小康水平的分析报告,2004年西部地区实现程度为84、18%,东部地区实现的程度为97、86%,中部地区实现的程度为93、18%。可见我们目前达到的小康社会是A、低水平的
48、小康社会 B、不全面的小康社会C、发展很不均衡的小康社会 D、总体小康社会【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目前达到的小康社会的认识,从材料主旨看主要说明东中西的差距问题,这说明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因此,C项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 C【预测12】“工农差别、城乡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重要内容。这一目标的提出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 是由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根本原则决定的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相一致A、 B、 C、 D、【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提出的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由社会的提
49、出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决定的,因此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故选D。【答案】D【预测1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标志是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的目标 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人民的衣食住行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跨越A、 B、 C、 D、【思路解析】我国人民总体达到小康有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的标志。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因此,正确,不是,观点不全面,故选C。【答案】C【预测14-15】连续多年保持GDP两位数高速增长的深圳今后将不再单以GDP的增长来考核政绩,而将更多的重视经济发展中资
50、源消耗、社会公平及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据此回答14-15题。14、不单以GDP的增长来考核政绩,这意味着A、GDP已不再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B、发展经济已退居次要位置C、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D、物质财富增长始终是发展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15、我们对GDP数字的正确看法是GDP的增加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GDP对经济的评价是不全面的,它不包括经济消耗和环境指标等方面 GDP的增加标志着我国经济实力水平不断增强 GDP是考核官员政绩的唯一标准A、 B、 C、 D、【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绿色GDP的认识。绿色G
51、DP,强调的经济社会人的全面进步,实现经济、环境、人的协调发展,第14题,不单以GDP的增长来考核政绩,这意味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因此,C项正确,A、B、D观点错误,故选C。第15题,项观点错误,GDP的增加,只能说经济增长,但不一定说明经济实力水平提高,所以不合适,故选A。【答案】14、C 15、A【预测16-17】我国之所以积极加入世贸组织,是因为入世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能使我国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杜绝一切不平等贸易有利于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参与公平竞争有利于我国扩大对外开放A、 B、 C、 D、2、世界贸易组织在处理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原则是A、非歧
52、视性原则 B、非优惠原则C、竞争性原则 D、法制性原则【思路解析】第16题主要考查入世的原因,正确表述了原因,观点错误,故选D;第17题主要考核学生对世界贸易组织原则的识记,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非歧视性原则,故选A。【答案】16、D 17、A【预测18-19】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水平的基本战略。回答1819题18、实施“走出去”战略主要包括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输出具有比较优势的名牌产品鼓励扶持名牌企业到国外办厂,在国外建生产基地引进国外高新技术产业和人才 实施劳务输出,开拓国外劳务市场A、 B、 C、 D、19、我国之所以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是因为这是振兴
53、我国经济的基本战略 这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这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A、 B、 C、 D、【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基本战略的认识。第18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走出去”内容的识记,是正确的,引进国外高新技术产业和人才,是引进来的内容,所以不选,故选C;第19题,我国之所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这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因此,正确,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因此,不正确,故选D。【答案】18、C 19、D【预测20】走
54、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有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B、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并且少发展或不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C、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D、必须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理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所以,A、C、D都是正确的,但不符合题目要求,B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答案】B【预测21】近几年来,在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事故时有发生,向致癌
55、大米、双氧水鱼翅、进口奶粉被污染、结核奶、金华火腿添加敌敌畏、毛发酱油、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以及食品未标注转基因标志等,使广大国内外消费者的安全权益受到了极大的危害,也间接影响了我国食品工业的出口。(1)上述现象反映了市场经济的什么问题?(2)怎样才能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运用市场调节及国家宏观调控的知识分析、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实问题。第(1)食品不安全,反映了单纯市场调节的弱点及生产经营者的思想道德问题,当然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第(2)解决上述,既要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关键是生产者和经营者守法、诚信,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进行生产和经营。【答案】(1)市场调节具有
56、自发性等弊端,有些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了自身的利益采取不正当竞争行为,违背了诚信原则,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2)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发挥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作用,结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要使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法规,树立诚信经营观念,遵循市场道德。【预测22】2005年12月11日,中国入世4周年。中国经济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也取得了很好成果,新形势下对外开放的决策我国应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
57、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试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经济知识分析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的原因。“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既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为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要求,并且坚持这一基本战略有利于引资金和先进技术,有利于更好地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在更大范畴,更文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答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单靠国内自身和积累资金不足以适应国
58、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引资金和技术,坚持引进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为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坚持“引进来”的同时,必须“走出去”,这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走出去”的条件越来越成熟。“走出去”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在更大范畴,更文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综合与发展预测题【预测1-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某些地方和部门人为地设置障碍,进行地区封锁、分割和部门垄断。为此,国务院公布了关于禁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的规定
59、。据此回答12题。1、某些地区和部门进行地区封锁、分割和部门垄断的做法不利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资源的优化配置 技术进步和优胜劣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A、 B、 C、 D、2、国务院作出关于禁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的规定,是为了A、实现中央集权,维护中央权威 B、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C、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统一的全国大市场 D、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在我国社会主义【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国家整顿市场秩序的理解与应用。第1题,某些地区和部门的垄断行为,不利于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均正确,故选A。第2题,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目的,就是规范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因此C项正确,A、B、
60、D不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1、A 2、C【预测3-4】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据此回答3-4题3、市场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市场经济A、是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B、通过价格信号和竞争机制,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C、通过市场调节能反映供需长期变化的趋势D、只有通过国家宏观调控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是供求关系 价格机制 竞争机制 宏观调控A、 B、 C、 D、【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及方式。第3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因此,D项不正确,市场调节不能反映供需
61、长期变化的趋势,因此C项错误,A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第4题,市场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因此正确,故选B。【答案】3、B 4、B【预测5】某路边店专拦过路卧铺车,要司机停车吃饭,质量极差的盒饭要15元一盒,饭店给买过的人发一张小条子,凭条上车,无条者不准上车,这家店的做法违背了A、市场准入规则 B、市场竞争规则 C、市场交易规则 D、市场保护规则【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市场规则的理解。题中做法违背了市场交易规则中有诚信原则,故选C。【答案】C【预测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比有自己的特征。这些特征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国家能够
62、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A、 B、 C、 D、【思路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主体,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因此,正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是共性,故选A。【答案】 A【预测7】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的问题,政府对不同行业采取不同措施。如国家继续大范围、大幅度减免农业税,而对部分住房交易全额征收营业税。对农业和房地产业采取不同措施,是政府在祢补市场调节资源的缺陷 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运行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利用税收调节经济活动A、 B、 C、 D、【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国家宏观调控的认识。国家对农业和房地产业采取不同措施,是政府在运行
63、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因此,不正确,正确,故选C。 【答案】C【预测8】2005年头两个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53%,增速超过去年一倍,仅钢铁工业投资就达到72、6%。为了解决局部投资过热、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政府应采取的主要方法是A、充分市场自身的作用 B、进行宏观调控C、鼓励居民消费 D、降低银行利率【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国家的宏观调控。针对局部投资过热、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国家就加强宏观调控,对市场调节进行引导,因此A项错误,B项正确,C、D不全面,故选B。【答案】B【预测9】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是调节经济的“两只手”,用好“两只手”才能促进经济发展。下列关于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的相互关
64、系的表述正确的是加强宏观调控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前提 加强宏观调控才能避免单纯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 两者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不能割裂和对立 宏观调控应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为基础A、 B、 C、 D、【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统一的,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当然宏观调控要以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为前提。因此不正确,故选,答案为A。【答案】A【预测10】近几年,我国信息产业高速发展,信息开发、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作用不
65、断加大,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这一材料表明A、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B、信息产业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C、我国信息产业走在了世界前列 D、我国完成了社会经济信息化的艰巨任务【思路解析】该题题干主要强调信息产业的重要性,B项符合题意,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A项错误,C、D两项错误,故选B。【答案】B【预测12】国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表明国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A、 B、 C、 D、【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国家实施战略的理解。国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
66、战略,是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具体体现,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也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更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因此, 正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而不是国家宏观调控,因此,不正确,故选C。【答案】C【预测13-14】“破坏资源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资源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资源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回答13-14题。13、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关键是要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B、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C、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D、加快经济建设,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14
67、、“破坏资源就是破坏生产力”,这是因为A、自然资源作为劳动对象,是生产力的一个基本要素B、自然资源是第一生产力C、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D、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社会基础【思路解析】第13题,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关键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因此,C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目设问要求,故选C。第14题,破坏资源就是破坏生产力”,这是因为自然资源作为劳动对象,是生产力的一个基本要素,因此,A项正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B项不正确,C、D观点错误,故选A。【答案】13、C 14、A【预测15-16】2005年3月
68、17日,中国人民银行调高住房贷款利率0.2%,并把新购住房首付款比例由20%上调至30%。6月1日,针对“炒地”行为、转让“期房”行为,国家对个人购房不足2年即转手交易的行为加大税收调控力度。回答15-16题15、“炒地”行为、转让“期房”行为,反映了市场调节具有 A、灵活性 B、自发性 C、滞后性 D、盲目性16、中国人民银行调高住房贷款利率0.2%,并把新购住房首付款比例由20%上调至30%, 这体现了政府运用 调控房地产市场。经济手段 财政政策 行政手段 货币政策A、 B、 C、 D、【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市场调节的弱点及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理解与应用。第15题,之所以出现“炒地”行为
69、、转让“期房”行为,是由于生产者、经营者受利益驱使,从而说明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的弱点,因此B项正确。第16题,中国人民银行做法体现了国家运用利率杠杆,这一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利率政策属于国家用货币政策,因此, 正确,故选A。【答案】15、B 16、A【预测17-18】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是“十一五”规划建议最鲜明的特点。回答17-18题17、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发展 C、更好地发展 D、可持续发展18、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粗放的、低端的、雷同的产业仍占据主导地位,而有些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项目却屡禁不止。对此我们在发展经济时既要注
70、重经济增长的速度,又要注重增长质量和效益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发展绿色经济,退耕还林、还草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A、 B、 C、 D、【思路解析】第17题主要考查对科学发展的理解与识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以人为本,B、D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容,C项是科学发展观的主旨,故选A;第18题,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环境、资源、人的协调发展,但并不是退耕还林、还草。因此,不正确,正确,故选B。【答案】17、A 18、B【预测19-20】2005年12月11日,中国入世4周年。回答19-20题 19、中国入世有利也有弊,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A、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71、 B、有利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C、总体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D、有利于降低我国经济风险20、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易组织新形势,我国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其根本目的是 A、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 B、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C、促进我国经济较快发展 D、参与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思路解析】该题以入世为背景考查对入世利弊的认识及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根本目的理解。第19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也有弊,既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也增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风险性,因此D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第20题,我国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
72、,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其根本目的是促进我国经济较快发展,因此C项是正确的,A、B、D三均是具体办法,不是根本目的,故选C。【答案】19、D 20、C【预测21】面对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的态势和我国石油安全问题凸现,我国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石油)是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之一。中石油在苏丹开采石油十年,投资27亿美元,2005年5月又投资10亿美元介入苏丹最大炼油企业项目;在哈萨克斯坦拥有年产500万吨的油田;2005年8月22日,中石油出价41.8亿美元收购年产原油生产能力超过700万吨的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结合材料说明中石油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及影响【思路解
73、析】该题主要考查“走出去”战略的认识。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新举措,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更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的需要。这样做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石油市场和资源,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也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石油安全,当然,实施“走出去”战略, 对我国经济发展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答案】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新举措,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特别是市场经济开放性、竞争性的要求,也是解决我国石油资源短缺,维护石油安全的重要措施。实施“走出去”战略能充分利用国际石油市场和资源,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拓展
74、发展空间,也有利于提高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对我国经济发展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预测22】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进一步扩大,为此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中央下发一号文件促进农民增收;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3年取消农业税。 材料二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概况指标年份人均GDP水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重经济总量的比重中部与东部GDP差额比中部在全国1980年88%增大了6倍不断下降1990年83%2003年75%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二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请就如何解决材料二中的问题,亮出你的金点子。【思路解
75、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图表与材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要认真阅读材料,抓住表头及内容,运用比较法,就不难看出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国家积极采取措施,统筹城乡发展。材料二反映了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差距不断拉大,地区发展不平衡。针对对材料二中反映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中部地区应发挥自身优势,东部地区要加大支援力度,实现优势互补,形成东中西互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国家积极采取措施,统筹城乡发展。材料二反映了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差距不断拉大,地区发展不平衡。(2)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坚持科学发展观,通过政策予以扶持,统筹区域发
76、展。 中部地区要立足实际,发挥自身优势。 东部发达地区要加大支援力度,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若从其他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本题总分。)探究与创新预测题【预测1-2】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强调,要推进现代化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打破行政性垄断和地区封锁,健全全国统一开放市场,推行现代流通方式。回答1-2题。1、健全全国统一开放市场,主要因为A、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广泛发展 B、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C、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 D、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2、打破行政垄断和地区封锁有利于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意味着各个市
77、场主体能严格遵守公平竞争的规则有利于发挥市场主体的各自优势A、 B、 C、 D、【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健全统一开放市场体系的认识。第1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和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这要求必须建立全国统一开放市场,因此A项正确,B、C、D三项尽管合理,但不是主要原因,故选A;第2题,打破行政垄断和地区封锁,也不一定各个市场主体能严格遵守公平竞争的规则,因此不正确, 正确,故选B。【答案】1、A 2、B【预测3-4】国家质检局于2005年4月,公布了对熏煮火腿的抽查结果,在抽查的40种样品中,合格24种,抽样合格率为60%,主要质量问题是超标使用防腐剂、着色剂等,为此国家必须加强宏
78、观调控,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回答34题。3、上述材料中的事实说明A、市场调节资源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B、市场调节会产生一些不正当的经济行为C、发展市场经济会引起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 D、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4、之所以要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主要因为A、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制定价格 B、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C、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D、加强宏观调控,就能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认识。第3题,材料出现的现象,说明、市场调节会产生一些不正当的经济行为,因此,B项正确,A项错误,C项与题目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第4题,A项错误,国家宏
79、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因此,B项错误,D项太绝对化,故C项正确。【答案】3、B 4、C【预测5-6】政府与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有明确“分工”的,政府应在市场做不了或做不好的场合发挥重要的弥补市场失灵的作用。在市场竞争领域,政府如果试图与企业“抢戏”,它“唱”的越卖力,听到喝倒彩的声音可能性就越多。回答56题5、政府不应与企业“抢戏”的主要经济学依据A、政府不是市场主体 B、企业是自主经营独立的市场主体C、政府调控不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D、政府不是参与商品价值的创造6、 政府应在市场做不了或做不好的场合发挥重要的弥补市场失灵的作用,这意味着政府A、是资源配置的主体 B、是价值
80、规律的主导者C、可以代替企业指挥生产经营 D、必须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思路解析】第5题,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政府、居民都是市场主体,企业是自主经营独立的市场主体,所以政府不应与企业“抢戏”,因此,A项错误,B项正确,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第6题,政府应在市场做不了或做不好的场合发挥重要的弥补市场失灵的作用,这意味着政府必须发挥宏观调控作用,D项正确,A、B、C三项观点都错误,故选D。【答案】5、B 6、D【预测7】目前全球大约有6.5万家跨国公司。它们大约控制着世界生产总值的30%、世界贸易的60%、技术研究开发及技术转移的80%,以及海外直接投资的90%。由此可见跨国公司 在世界贸易中占
81、用举足轻重的地位 成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的最好形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支配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A、 B、 C、 D、【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跨国公司的作用。从材料主旨看,主要强调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正确,当前的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所以错误,故选B。【答案】B【预测8-9】2005年12月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县(市、区)由目前占全国的21%扩大至40%左右,中央财政对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标准在原有每人每年10元的基础上再增加10元。回答8-9题8、中央财政提高补助标准说明财政A、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物质
82、保障B、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C、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D、能够促进经济增长9、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体现了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A、 B、 C、 D、【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财政对人民生活的保障作用及认识。中央财政提高补助标准说明财政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物质保障,因此第8题中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题意;第9题,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但不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因此, 不正确,故选A。【答案】8、A 9、A【预测10】 “牧童经济”是一
83、个形象比喻,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顾草原的破坏。它是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种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这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发展绿色经济,退耕还牧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的全局A、 B、 C、 D、【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科学发展的理解与识记。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但并不是退耕还牧。因此,不正确,正确,故选B。【答案】B【预测11-12】2005年9月12日经济日报报道,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和我国加入世
84、界贸易组织后两个市场的进一步融合,我国中小企业正面临着历史性机遇与挑战。回答11-12题11、材料表明经济全球化A、是一把“双刃剑” B、可以促进各国经济发展C、是国内外市场融合的必然结果 D、可以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力12、经济全球化和入世给我国中小企业带来的机遇是有利于中小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充分利用两个市场拓展发展空间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A、B、C、D、【思路解析】第11题,题中材料说我国中小企业正面临着历史性机遇与挑战,从而说明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B、D不全面,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第12题,题干强调有利方面的影响,不是,是积极影响,故选D。【答案
85、】11、B 12、D【预测13-14】当前,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450家来到中国,通过对外开放,我国的电子、通讯、家电、纺织等行业迅速发展,制造业整体竞争力提高。回答1314题13、材料表明A、 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B、我国坚持“走出去”为主的原则C、开放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D、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14、外国企业可以在中国找到发展机会,是因为我国有巨大的市场 有发达科技 有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 社会生产力还比较落后A、 B、 C、 D、【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结合经济全球化的知识认识相关经济现象。第13题,A项符合题意,材料更强调引进来,所以B项不正确,C、D不符合题意,故
86、选A;第14题,外国企业可以在中国找到发展机会,是因为我国有巨大的市场和有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观点错误,与题干不构成因果联系,故选C。【答案】13、A 14、C【预测15】“长期游离于经济全球化之外的国家将只能持续处于边缘化贫困之中”这表明各国只有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才能获得较快的发展 各国离开国际社会就无法生存坚持独立自主发展本国经济,就会陷入闭关自守 各国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就能摆脱节贫困A、 B、 C、 D、【思路解析】第项说法不正确,错误,因为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是统一的,表述绝对化,只正确,故选A。【答案】A 【预测16】“洋超市”带来的冲击波不仅仅局限于商业流通领域,还会给我国的
87、制造业和金融业安全带来冲击,因此我国企业应积极应对挑战。下列有利于企业提高其竞争力的有寻找自身与外资企业的差距,在认识和经营上转变观念趋利避害,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空间,学习外国的经营管理理念通过兼并、合作做大做强本地企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政府加强调控和指导A、 B、 C、 D、【思路解析】面对激烈的竞争,企业既要抓住机遇,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转变观念,学习外国的经营理念,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国家也加强调控与引导,因此均正确,故选D。【答案】D【预测17-18】如今,手机已成为大众通信工具,手机短信因其价格低廉,赢得手机用户的青睐。然而,在人们用短信传情达意时,“短信陷阱”也混杂其间,让人防
88、不胜防。据此回答17-18题17、手机短信因其价格低廉,赢得手机用户的青睐。这说明A、供求影响价格 B、价值决定价格C、价格影响供求 D、市场决定价格18、一位用户在收到一条“下雨天注意安全”的短信后,心里暖洋洋的,于是就回复了一条短信以示感谢,却立即被告知注册了某游戏,月租费10元。对上述经济现象认识正确的是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的弱点和缺陷 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信息服务部违背了诚信原则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A、 B、 C、 D、【思路解析】第17题主要考查供求与价格的关系及对题目设问的把握。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题中主旨是因手机短信价格低,从引起人们消费量增强,
89、说明价格影响供求,BD不符合题目要求,A项是说供求影响价格,不符合题意,故选C。第18题主要考查对市场经济弱点、市场交易原则及消费者合法权益等知识和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信息服务部的行为反映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违背市场交易的诚信原则,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不能说明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因此不选,是正确的,故选D。【答案】17、C 18、D【预测19-20】西部大开发是党和政府统筹区域发展,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回答19-20题。19、西部大开发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列观点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是A、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B、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C
90、、单纯用GDP衡量和考核政绩 D、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20、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进一步加大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这说明了市场调节存在弱点和缺陷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A、 B、 C、 D、【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科学发展和国家宏观调控的理解。第19题,题干要求是不符合科学发观要求的,A、B、D均符合,C项不符合,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能仅以GDP作衡量指标,因此C项符合题意,故选C。国家之所以
91、要进一步加大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是因为市场调节存在弱点和缺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第与题干无关,均能与题干构成因果联系,故选C。【答案】19、C 20、C【预测21】近些年来,在国内需求的拉动下,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迅速,出现对钢铁投资过热现象。而我国钢铁工业对海外原材料的依赖较大,能源消耗高。2004年以来,我国采取了各种措施调控钢铁工业的发展。根据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钢铁工业投资过热的原因及政府对钢铁工业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意义。【思路解析】在新一轮宏观调控过程中,政府对过热发展的行业进行限制,如钢铁、水泥、电解铝等。本题以此为背景,要求回答钢铁工业投资过热的原因
92、及政府对钢铁工业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意义。在回答原因时要注意结合材料分析,回答意义时既要从市场调节自身的弱点和缺陷角度分析,又要具体讲清钢铁工业这个行业过热带来的危害。【答案】(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根据价格等市场信号自主决策。对钢铁需求的大幅增加,促使众多企业投资钢铁工业。(2)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缺陷。钢铁工业投资过热的现象就是市场调节缺陷的表现。因而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从而解决钢铁工业投资过热的现象。(3)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钢铁投资过热不利于钢铁工业的发展,也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4)由于钢铁工业原材料依赖进口,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
93、严重,国家对钢铁工业的过度发展进行宏观调控,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预测22】材料一: 某省七年来城乡居民收入情况指标单位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4206.64480.04810.05340.56260.27005.17840.6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元2383.62260.62022.52182.22360.82530.43000.4材料二: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振兴农村经济,要求我们不仅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还要大力发展涉农的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不仅要优化种植结构,还
94、要突出各地特色产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小城镇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民培训计划的落实,支持农民工外出务工,拓宽就业门路。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和问题?(2)结合材料一、二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几点合理化建议。【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图表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一看,要抓住表头及表格内容,特别是对表格内容要进行纵向与横向比较,可以看出,七年来,该省城镇居民的收入持续增加。1998至2000年农村居民收入呈下降趋势,农民增收困难,2001年以后持续增加。同时,可以看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扩大化趋势。从材料二看,可以找出一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95、措施,如要求我们不仅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还要大力发展涉农的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不仅要优化种植结构,还要突出各地特色产业,就可以理解为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小城镇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民培训计划的落实,实际是落实党在农村的政策;从材料一看,城乡差距拉大,所以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因此,只要把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与课本知识结合起来,就不难组织出正确答案。【答案】(1)七年来,该省城镇居民的收入持续增加。1998至2000年农村居民收入呈下降趋势,农民增收困难,2001年以后持续增加。同时,可以看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扩大化趋势。(2)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
96、调整,优化种植结构。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 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只要答出其中五点,即可得满分)热点分析一、宏观调控政策引领中国经济平稳前行【背景材料】温家宝在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所作的说明中指出,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必须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的情况下,必须自觉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更大程度的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增进经济社会活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同时,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以引导
97、和保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宏观调控,我国是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又处于经济社会迅速变化的时期,搞好宏观调控尤为重要。要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改善宏观调控方式,以更好的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需要。2005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深入分析了“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成就及取得的重要认识和经验,明确提出了2006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分析点拨】(1)必要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局限
98、性。市场机制和国家的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宏观调控将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自始至终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根据不断变化的经济运行情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要注意克服市场本身的缺陷。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要自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2)紧迫性: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着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情况,造成生产资料供应和粮食供求紧张、价格上涨、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协调、长远发展。当前宏观调控所取得的成就还是初步的、阶段性的。(3)重要性:只有正确处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的关系,才
99、能克服市场调节的弊端,才能既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又保持经济运行的平稳,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健康发展。(4)主要目标和手段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三种手段各有所长,各具特色,三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体系。从运用手段上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从而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背景材料】 2005年10月8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会议的
100、内容有:听取和讨论胡锦涛同志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报告;审议通过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指导方针和重大战略部署,是指导今后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2005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会议提出2006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强调,2006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的精神实质,就是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
101、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分析点拨】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其精神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以下几点是科学发展观对发展的基本要求。(1)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保持经济持续较快的发展。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就是发展。经济发展不能片面追求速度,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把经济增长的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统一起来。(2)要以人为本,注重“五个统筹”,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社会协调发展,在大力推进经济发
102、展的同时,要更加重视社会发展。重视社会发展的原因:第一,经济与社会的关系: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第二,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要求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第三,我国社会事业发展滞后。(3)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坚持区域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推进西部打开,振兴东北老工业之地,促进西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03、的新格局。(5)坚持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6)坚持改革开放,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统筹推进各方面的改革,使各方面改革互相促进。(7)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三、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背景材料】200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继续推动东中西良性互动,促进经济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项长期任务,也是当前抓紧抓好的
104、一项重要工作。2005年9月温家宝总理考察广东时指出,东部沿海地区位置优越,经济实力雄厚,基础设施完善,要抓住机遇,继续走在全国前列。2005年11月,温家宝总理赴辽宁省考察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实施情况。鼓励东北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创业,扎实工作,再创老工业基地新的辉煌。温家宝说,东北老工业基地基础雄厚,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是实现东北振兴的关键。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大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力度。 【分析点拨】(1)社会主义本质。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和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有利于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
105、(2)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与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实现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西部提速、东北攻关、东部保持,东西互动,拉动中部,不但要靠市场机制进行结构调整、技术改造、企业重组,还需要国家为这些地区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和发展环境。(3)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开发西部和振兴东北,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企业技改步伐,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经济效益。为此,要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4)坚持走新兴工业化道路。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
106、地要用好国家支持振兴的方针政策,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一条新兴工业化路子。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材料】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全面取消农业税,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必须始终不渝的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
107、求,推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分析点拨】(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原因:必要性: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地位。重要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3)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要坚持和完善农村
108、的基本经营机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发展农业生产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二要巩固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体制保障。三要搞好乡村建设规划,逐步改善村容村貌。四要注重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貌,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机制。(4)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根本措施,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要求。主要措施,要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推动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之路;大力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和多种经营;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积极
109、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五、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背景材料】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自2006年1月1日废止农业税条例,全面取消农业税,这意味着政府从2004年开始实施的减征或免征农业税的惠农政策上升为国家法律。与农村税费改革前的1999年相比,农民每年减免总额超过1000亿元,人均减免120元左右。【分析点拨】(1)税收问题是分配问题。农村税费改革,从制度上规范了国家、集体、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2)税法的基本特征。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农村税费改革,有利于规范收费行为,根治农村乱收费现象,切实减轻农民负担。(3)税收是调节经济
110、的重要杠杆。免征农业税,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4)宏观调控主要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国家运用税收杠杆调节农村经济发展,是国家宏观调控的表现。六、中国与美欧纺织品贸易摩擦【背景材料】2003年5月21日和2005年4月6日,欧盟和美国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进口市场,先后制定并发布了使用中国纺织品和保障措施的程序和指南。2005年5月,美国以“中国纺织品出口美国剧增,扰乱美国市场”为由,先后对针织衬衫、棉织裤子等9种中国纺织品设立配额限制,使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面临着多边贸组织历史上一层浓重的阴影。6月11日,中国同欧盟之间
111、通过谈判,就解决纺织品贸易问题达成了一致,从而避免了双方纺织品贸易摩擦的进一步升级。2005年11月8日,中美第七轮纺织品贸易谈判就有关问题达成了协议。【分析点拨】(1)原因:其一市场经济的表现。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全球领域的国际竞争不断加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约占世界生产能力的38%,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必然带来更激烈的市场竞争。二、贸易保护主义。当前国际经济竞争中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强。我国虽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但在对外贸易中还受到相当多的歧视,欧美发达国家在贸易自由化方面实施双重标准。(2)怎样应对贸易摩擦:应加大对出口贸易的保护力度;建立、完善
112、出口预警机制;加快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实施外贸出口多元化战略。(3)中国政府妥善处理贸易摩擦体现了我国对外贸易平等互利的原则。对外经济贸易关系是主权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贸易双方的地位平等和权利相同,要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定贸易协定和合同。中国政府通过谈判妥善处理中国与欧美国家的贸易摩擦,维护了我国企业的正当权益,体现了平等互利的原则。七、全面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背景材料】2005年1月1日起,中国取消了大多数非关税措施,关税总水平降至9、9%。目前,在中国投资的外商投资企业已达28万家,累计实际吸收外资6000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450家在中国投资。中国
113、已经连续11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位居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首位,是世界上对外投资最具吸引力的地区之一。中国正逐步走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分析点拨】(1)原因:对外开放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当前我们面临的国际社会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势不可挡,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置身其外;对外开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市场经济开放性、竞争性的必然结果;对外开放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我们开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交
114、流与合作和竞争,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2)我国对外开放水平能不断提高的原因:从外总部条件看,我国的对外开放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从内部因素看,我国实行了正确的政策,积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走出去的步伐加快。(3)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措施:转变对外贸易增长的方式,优化进口商品的结构。改变过去重数量轻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型进出口状况,着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合理引进外资,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加大技术、人才、管理经验的引进力度,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妥善处理贸易争端,积极改善贸易环境;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