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一)10 劝学 师说提能作业(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0068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一)10 劝学 师说提能作业(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一)10 劝学 师说提能作业(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一)10 劝学 师说提能作业(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一)10 劝学 师说提能作业(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一)10 劝学 师说提能作业(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20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一)10 劝学 师说提能作业(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20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一)10 劝学 师说提能作业(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20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一)10 劝学 师说提能作业(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20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一)10 劝学 师说提能作业(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20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一)10 劝学 师说提能作业(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劝学 师说基础巩固练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句子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D)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或师焉,或不焉 C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解析】A项,“受”通“授”,传授。B项,“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C项,“有”通“又”;“暴”通“曝”,晒。2下列断句有误的一项是(C)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C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解析】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下列加点字中古今没有差异的一项是(C) A蚓无爪牙之利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圣人之所以为圣

2、 D师不必贤于弟子【解析】A项,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B项,古义:一般的人。今义:很多人。D项,古义:不一定。 今义:不需要。4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B)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B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师不必贤于弟子【解析】B项,被动句;A、C、D三项只有状语后置句。 5下列句子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B)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D木直中绳,以为轮【解析】A项,名词用作动词 ;B项,名词用作状语;C项,形容词使动;D项,动词使动用法。6有人依据现在的学习状况,写了劝

3、学新篇,这里选了前半部分,请你续写四句话,使意思完整。劝学新篇父母之心,天下一般;生儿养女,连心连肝;盼子成龙,望眼欲穿;操心儿女,心血耗干。家务农活,全部承担;夏顶烈日,冬冒严寒;春经雨露,秋经霜寒;饱尝辛苦,历尽苦难。节衣缩食,养咱吃穿;长年辛劳,发白腰弯。_;_;_;_。答:_(示例)父母之恩,重于泰山_要当强者,扬起风帆_闯过暗礁,越过险滩_宏志骄子,目标实现_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文人的狂言狂事,数也数不清。但细分文人之狂,_,一种是才狂,一种是疯狂。才狂,不难理解,也可以说一般文人都恃才而狂,是性

4、情之狂。而疯狂就需区别待之:有的是不随流俗执着个性的佯狂,_。当然,我们不能片面否定文人之狂,_。正如徐悲鸿“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及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文人的狂性情,怎么看,也都是中国文脉里一道别样的风景。答:_(示例)至少有两种不同的体现_有的是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的轻狂_要多从正面来解读文人之狂_8把下面的几句话整合成一个长单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也可根据需要变换叙述角度,但不得改变原意,也不能遗漏内容要点。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提出了治理天下既要靠“法治”,又要重视教化,同时兼用“

5、礼治”的思想。“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也是他提出的。答:_(示例)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的老师荀子提出了治理天下既要靠“法治”,又要重视教化,同时兼用“礼治”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_二、拓展阅读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非相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古者有姑布子卿,今之世,魏有唐举,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故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胜心,心不胜术。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君子之谓吉,

6、小人之谓凶。故长短、小大、善恶形相,非吉凶也。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楚之孙叔敖,期思之鄙人也,突秃长左,轩较之下,而以楚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然;白公之乱也,令尹子西、司马子期皆死焉,叶公子高入居楚,诛白公,定楚国,如反手尔,仁义功名善于后世。故士不揣长,不挈大,不权轻重,亦将志乎尔;长短、小大、美恶形相,岂论也哉?且徐偃王之状,目可瞻焉;仲尼之状,面如蒙供;周公之状,身如断蓄;皋陶之状,色如削瓜;闳夭之状,面无见肤;傅说之状,身如植鳍;伊尹之状,面无须麋,禹跳,汤偏,尧、舜参牟子。从者将论志意、比类文学邪?直将差长短、辨美恶而相欺傲邪?古者,桀纣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

7、越劲,百人之敌也。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然而中君羞以为臣,中父羞以为子,中兄羞以为弟,中人羞以为友;俄则束乎有司而戮乎大市,莫不呼天啼哭,苦伤其今而后悔其始。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然则从者将孰可也?(选自荀子)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 A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B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C然

8、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D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解析】注意“然而”“则”“焉”“也”等词语在句中的位置和作用。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君,原指古代国家最高统治者,俗称君主。君子,原本是国君之子的意思。后来,君子一词便被引申为所有道德、学问修养极高之人的统称。B皋陶,是禹帝和商朝初期的一位贤臣,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C桀是夏朝最后一个国王,纣是中国商代最后一位君主。桀和纣,相传都是暴君,桀纣后泛指暴君。D有司,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

9、有司。书大禹谟:“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解析】皋陶是舜帝和夏朝初期的一位贤臣。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本文和劝学一样,开篇就提出自己的观点,批判、否定了相术,指出这是有学识的人从来也不谈论的事。B作者认为,观察人的相貌不如考察思想,考察他的思想不如鉴别立身处世的方法,相貌不是判断的标准。C古代的夏桀、商纣魁梧英俊,但却落得身死国灭,成为天下最可耻的人,这都是容貌造成的祸患。D文章结尾以当时犯上作乱的人和乡里的轻薄少年为例,从反面否定了相术,并以反问结尾,表明自己的观点。【解析】根据“是非容貌之患也”,“这都是容貌造成的祸患”错误。12把材

10、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译文:_古代的人没有这种事,有学识的人也不谈论这种事。_(2)莫不呼天啼哭,苦伤其今而后悔其始。 译文:_没有谁不呼天喊地号啕大哭,痛心自己今天的下场而后悔自己当初的行为。_13评判人的标准是什么?常见的误区是什么?请加以概括。答:_(示例)评判人的标准是志向。常见的误区看个子的高矮、身材的大小、身体的轻重、相貌的美丑。_【参考译文】观察人的相貌来推测祸福,古代的人没有这种事,有学识的人也不谈论这种事。古时候有个姑布子卿,当今的魏国有个唐举,他们观察人的容貌、面色就能知道他的吉凶、祸福,世俗之人都称道他们。古代的人没有这种事,

11、有学识的人也不谈论这种事。所以观察人的相貌不如考察他的思想,考察他的思想不如鉴别他立身处世的方法。相貌不如思想重要,思想不如立身处世的方法重要。立身处世的方法正确而思想又顺应了它,那么形体相貌即使丑陋而思想和立身处世的方法是好的,也不会妨碍他成为君子;形体相貌即使好看而思想与立身处世的方法丑恶,也不能掩盖他成为小人。君子可以说是吉,小人可以说是凶。所以高矮、大小、美丑等形体相貌上的特点,并不是吉凶的标志。古代的人没有这种事,有学识的人也不谈论这种事。楚国的孙叔敖,是期思地方的乡下人,发短而顶秃,左手长,站在轩车上个子还在车厢的横木之下,但他却使楚国称霸诸侯。叶公子高(“高”是叶公子的名字),弱

12、小矮瘦,走路时好像还撑不住自己的衣服似的;但是白公胜作乱的时候,令尹子西、司马子期都死在白公胜手中,叶公子高却领兵入楚,杀掉白公胜,安定楚国,就像把手掌翻过来似的一样容易,他的仁义功名被后人所赞美。所以对于士人,不是去测量个子的高矮,不是去围量身材的大小,不是去称量身体的轻重,而只能看他的志向。高矮、大小、美丑等形体相貌方面,哪能用来评判人呢?再说徐偃王的形状,眼睛可以向上看到前额;孔子的形状,脸好像蒙上了一个丑恶难看的驱邪鬼面具;周公旦的形状,身体好像一棵折断的枯树;皋陶的形状,脸色就像削去了皮的瓜那样;闳夭的形状,脸上的髭须多得看不见皮肤;傅说的形状,身体好像竖着的柱子;伊尹的形状,脸上没

13、有胡须眉毛。禹瘸了腿,走路一跳一跳的;汤半身偏枯;尧、舜的眼睛里有两个并列的瞳仁。信从相面的人是考察他们的志向思想、比较他们的学问呢?还是只区别他们的高矮、分辨他们的美丑来互相欺骗、互相傲视呢?古时候,夏桀、商纣魁梧英俊,是天下出众的身材;他们的体魄敏捷强壮,足可对抗上百人。但是他们人死了、国家灭亡了,成为天下最可耻的人,后世说到坏人,就一定会拿他们作例证。这并不是容貌造成的祸患啊。信从相面的人见闻不多,所以谈论起来才是这样的不高明。现在世上犯上作乱的人,乡里的轻薄少年,没有不美丽妖艳的,他们穿着奇装异服,像妇女那样装饰打扮自己,神情态度都和女人相似;妇女没有谁不想得到这样的人做丈夫,姑娘没有

14、谁不想得到这样的人做未婚夫,抛弃了自己的亲人、家庭而想和他们私奔的女人,比肩接踵。但是一般的国君羞于把这种人作为臣子,一般的父亲羞于把这种人当作儿子,一般的哥哥羞于把这种人当作弟弟,一般的人羞于把这种人当作朋友。不久,这种人就会被官吏绑了去而在大街闹市中杀头,他们无不呼天喊地号啕大哭,都痛心自己今天的下场而后悔自己当初的行为。这并不是容貌造成的祸患啊。信从相面的人见闻不多,所以谈论起来才是这样的不高明。既然这样,那么在以相貌论人与以思想论人两者之间将赞同哪一种意见呢?阅读提升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

15、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寻移江陵府掾曹。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注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 此论喧于朝列,坐是

16、改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_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节选自旧唐书

17、韩愈传,有删改)【注】执政:宰相。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A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B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C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D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

18、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解析】明确对象“诸权门豪士”,再看比喻手法“如仆隶属”,排除B、C项;“怡然”修饰“不介意”,排除D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母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四门博士,学官名。唐代时,国子监下设国子学、四门学、太学等,其教师称为博士。四门博士管教七品以上侯伯子男的子弟以及有才干的庶人子弟,元以后不设。 C翰林是我国古代文官,常为皇帝起草文书,参与修编国史等,并备皇帝咨询。这一职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唐朝。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不

19、能指其他儿子。 【解析】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韩愈刻苦好学。他从小成了孤儿,寄养在堂兄家中,他刻苦学习儒家经典,不用别人奖励督促,他的文章在当时知名,后考中进士科。B韩愈为官敢于直谏。他曾上几千言的奏章揭露宫市的弊端,皇上不仅不听,反而大为生气,把他贬到连州阳山做县令,后来调任江陵府掾曹。C韩愈有文学修养。宰相认为韩愈有修史才能,推荐他撰写平淮西碑,他感激裴度知遇之恩,借机歌颂裴度,后李愬之妻进宫诉说碑文失实,碑文被磨掉。D韩愈性情宽宏通达。与别人交往,不因荣辱沉浮而态度有别,总是把振兴名教和弘扬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资助内外亲戚及

20、朋友的孤女多人。【解析】C项,“宰相推荐他撰写平淮西碑”有误,原文是“宰相看了进学解后同情他,认为他有修史才能,便改任他为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宪宗还下诏命令韩愈编写平淮西碑”。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译文:_这一议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此韩愈改任太子右庶子。_(2)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译文:_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别人交往,无论人家荣辱沉浮他都不改变态度。_5韩愈到幕府任巡官、宾客佐僚,董晋、张建封看重其哪些性格特点?答:_(示例)(1)说话真诚直率,无所畏惧,不加回避。(2)操行坚定正直,不擅长应付世俗事务。(3)颇有文名。_【参考译文

21、】韩愈,字退之,是昌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没有什么名声地位。韩愈三岁时丧父,被寄养在堂兄家中。韩愈自认为是孤儿,所以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不需要别人奖励督促。等到应举进士科,文章投送到公卿中间,前任宰相郑余庆很是为他宣扬美名,他由此在当时知名。不久韩愈考中进士科。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征召韩愈到幕府任巡官。董晋幕府撤除后,徐州张建封又请他到自己幕府充当宾客佐僚。韩愈说话真诚直率,无所畏惧,不加回避,操行坚定正直,不擅长应付世俗事务。后调任四门博士,转任监察御史。德宗晚年,一些部门随意发布政令,宰相不能独立掌管机务。宫市的宦官到民间强买物品的弊端,谏官议论过而德宗不听。韩愈也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

22、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为连州阳山县令,不久又改任江陵府掾曹。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却多次遭受排挤贬黜,作进学解来自己开导自己。宰相看了这篇文章后同情他,认为他有修史才能,便改任他为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编写史书)。过了一年,转任考功郎中、知制诰,拜授为中书舍人。不久有不喜欢韩愈的人,搜集他过去的事情,说他以前被降职任江陵府掾曹时,荆南节度使裴均待他很优厚,裴均的儿子裴锷平庸粗鄙,最近裴锷回家看望父亲,韩愈写序为其饯行,还亲切地称呼他的名字。这一议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此韩愈改任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任彰义军节度使,他上奏请韩愈任行军司马。淮西和蔡州平

23、定之后,十二月韩愈随裴度返回朝廷,因立功授任刑部侍郎,宪宗仍下诏命韩愈编写平淮西碑,韩愈在碑文中较多地记述了裴度的事迹。而就当时首先进入蔡州活捉吴元济一事而言,李愬功劳为第一,所以李愬对碑文不服。李愬的妻子经常出入宫中,借机向皇帝诉说碑文失实,宪宗便下诏叫人磨掉韩愈写的碑文,并命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碑文并刊刻在碑上。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别人交往,无论人家荣辱沉浮他都不改变态度。年轻时和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关系友好。孟郊、张籍名声和地位还不显达时,韩愈不避寒暑,在公卿间称赞推荐他们,结果张籍终于考中进士科,仕宦之途顺利。后来韩愈虽然显贵,但每遇公事之暇,就和他们交谈会餐,论文赋诗,和昔日一

24、样。然而他对待诸权门豪士,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他还颇能奖掖鼓励后辈,招入家中的十有六七人,即使连自己的早饭都供不上了,也和颜悦色地不在意。他总是把振兴名教和弘奖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经他资助出嫁的内外亲戚及朋友的孤女多达十人。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_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

25、善者伪也。故枸木必将待栝、蒸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_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使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今之人,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睢而违礼义者为小人。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孟子曰:“人之学者,其性善。”曰:是不然。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

26、,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 今人之性目可以见耳可以听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不离耳目明而耳聪不可学明矣。(节选自荀子卷十七,有删改)【注】伪:通“为”,人为努力。文理:区别等级的礼仪制度。从:通“纵”,纵容。 (yn)栝:矫正竹木弯曲的工具。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 A今人之性/目可以见耳可以听/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不离耳/目明而耳聪不可学明矣B今人之性/目可以见耳可以听/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不离耳/目明而耳聪/不可学明矣C今人之性/目可以见/耳可以听/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不离耳/目明而耳聪不

27、可学/明矣D今人之性/目可以见/耳可以听/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不离耳/目明而耳聪/不可学明矣【解析】根据“目可以见”“耳可以听”对称原则,排除了A、B两项。然后“夫”为发语词,不能在其后断开,排除了D项。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性恶:荀子、孟子都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们都主张性恶论。B忠信:忠于君主,取信于朋友,与孝悌(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同为古之仁人志士追求修身的基本要求。C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城(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孔子并称“孔孟”。D荀子: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重要的著作。荀子一

28、书今存三十二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是荀子所写。【解析】孟子主张“性善论”。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D) A荀子认为人缺少谦让、诚信、礼法,是因为人天生好利、有忌恨之心、好声色。B荀子依据古圣王所为,认为只有师法教化、礼义引导才能使人远离恶。C荀子用驳论的方式,从“性、伪之分”入手,否定了孟子“性善”的观点。D荀子论人性与劝学中所阐释的道理相近,所用的手法却完全不同。【解析】本文同样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手法。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译文:_因此一定需要师长和法度的教化、礼义的引导,(这样之后,)(

29、人们)才会从推辞谦让出发,遵守礼法,(国家)就能最终走向安定太平。_(2)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译文:_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建立了礼义,制定了法度,用来矫正整治人的性情从而让他们端正,用来驯服感化人们的性情以便引导他们。_10请概括“君子”“小人”的内涵。答:_(示例)君子就是能够被师长和法度所感化、积累文献经典方面的知识、遵行礼义的人。小人就是纵情任性、习惯于恣肆放荡而违反礼义的人。_【参考译文】人的本性是邪恶的,那些善良的行为是人后天的努力而来。现在人的本性,一生下来就喜好财利,依从这种本性,所以争抢掠夺产生了,而推辞谦让就消失了;一生下来就有妒

30、忌憎恨(的心理),依从这种本性,所以残杀陷害产生了,而忠诚守信就消失了;一生下来就有视听方面的贪欲,有喜欢音乐、美色的本能,依从这种本性,所以淫荡混乱产生了,而礼义、礼仪制度就消失了。既然这样,那么放纵人的本性,依从人之常情,就一定会出现争抢掠夺,一定跟违犯等级名分、扰乱礼义法度的行为相合,而最终趋向暴乱。因此一定需要师长和法度的教化、礼义的引导,(这样之后,)(人们)才会从推辞谦让出发,遵守礼法,(国家)就能最终走向安定太平。用这些看人的本性,那么,人的本性是邪恶的道理就很明显了,那些善良的行为是人后天的努力而来。所以弯曲的木料一定要使用栝矫正并经过加热,这样以后才能变直,钝的金属器具一定要

31、经过磨砺,这样以后才能锋利。现在人的本性邪恶,一定要经过师长和法度的教化后才能正直,用礼义加以引导后才能根除。现在的人如果没有经过师长和法度的教化,就会偏向险恶而不正直;没有礼义的引导,就会迷惑昏乱而得不到治理。古代圣明的君王因人的本性是邪恶的,认为(人)是偏向险恶而不正直的,迷惑昏乱而得不到治理的,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建立了礼义,制定了法度,用来矫正整治人的性情从而让他们端正,用来驯服感化人们的性情以便引导他们。使他们都是遵从社会秩序、合乎道德原则的。现在的人,被师长和法度感化,积累文献经典方面的知识,遵行礼义的就是君子,(如果)放纵性情、安于暴戾狂妄而违背礼义的就是小人。用这些看人的本性,那么

32、,人的本性是邪恶的道理就很明显了,那些善良的行为是人后天的努力而来。孟子说:“人们之所以学习,是因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我)说:这是不正确的。这是还不了解人的本性,而且对人先天的本性和后天人为努力之间的区别不了解。大凡本性,是天然造就的,不是学习能得到的,不是努力就能得到的。礼义,是圣人创建的,是人们能够通过学习、努力实践得到的。人身上那种不能通过学习得来、不能通过努力得到的东西,叫本性;人可以学会、可以通过努力实践做到的,叫人为努力。这就是本性和后天人为努力的区别。现在人的本性,比如说眼睛生来是用来看东西的,耳朵生来是用来听声音的。那可以看见东西的视力离不开眼睛,可以听到声音的听力离不开耳朵。眼睛的视力和耳朵的听力不可能学到,这是很明显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