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商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984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商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东省商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山东省商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山东省商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山东省商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山东省商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山东省商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山东省商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山东省商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山东省商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山东省商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山东省商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山东省商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山东省商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山东省商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山东省商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山东省商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山东省商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山东省商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山东省商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山东省商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山东省商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商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45分)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0年5月27日上午11点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顶,实现了四十五年后我国测绘队员的再次登顶。从位于5200m的大本营向上,队员们要经过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下图),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图中“魔鬼营地”是( )A. 甲B. 乙C. 丙D

2、. 丁2. 5月27日位于28N的温州昼长为13时44分,该日珠峰顶部(28N,87E)日出时刻在北京时间( )A. 7:20以前B. 7:207:39C. 7:408:00D. 8:00以后【答案】1. A 2. A【解析】【1题详解】依据信息: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中,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中,丙、丁位于山脊,乙位于鞍部,这三个营地所处的地形部位都有利于空气流动,只有甲位于山谷,地形封闭,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故A对,BCD错。故选A。【2题详解】依据已学知识,温州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度为120

3、E左右,与北京时间基本相同。该日温州昼长为13小时44分,根据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可以推算出温州日出时间为5:08,日落时间为18:52。由题干可知,珠峰与温州同纬度,经度为87E,因此珠峰的地方时比温州晚2小时12分,与温州同海拔地区的昼长应为13小时44分,日出时间为7:20,但是珠峰峰顶海拔高,所谓站得高看得远,在太阳尚未上升到地平线之前,珠峰上就可以看到太阳,因此日出时间早于7:20,故选A。【点睛】本题的难点是由于珠峰的海拔高,其看到日出的时间更早,而看到日落的时间更晚。贝加尔湖(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

4、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贝加尔湖形成于A. 地壳断陷集水B. 火山口集水C. 河流改道D. 滑坡阻断河流4.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A. 湖区降水量加大B. 入湖径流增多C. 湖盆在加深D. 入湖泥沙增多【答案】3. A 4. C【解析】【3题详解】贝加尔湖为构造湖,是由地壳断裂陷落形成低地,周围河水、雨水汇集形成,故选A。【4题详解】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km,湖底沉积巨厚泥沙后湖泊深度理应变浅,但贝加尔湖却还在不断加深,说明湖盆底部还在下降,C对;湖区降水量增大,将导致入湖河流流量增大,进而使入湖泥沙增多,这些因素都会使湖泊深度变小,与题意不符

5、,A、B、D错。【点睛】贝加尔湖为世界最深湖泊,作为重要的地理事物,学生应熟记其位置特征和成因;审题时要充分理解题意,不能主观臆测。地形变速率是指每年地表产生变形变位的速度,下图为我国南方局部地区地形等变速率线(毫米年)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 与西侧相比,台湾东侧地壳上升速率较快的主要原因是A. 流水沉积较快B. 风力沉积较快C. 火山喷发强烈D. 地壳抬升较快6. 受地形变化影响,图示河流河口地区可能A. 三角洲面积缩小B. 地表趋于崎岖不平C. 河流下切更强烈D. 海水侵蚀作用增强【答案】5. D 6. D【解析】【5题详解】与西侧相比,台湾东侧地壳上升速率较快的主要原因是东侧位于板块

6、消亡边界,地壳抬升较快,D对。沉积形成在地势低洼地区,不是地壳上升速率较快的原因,A、B错。火山喷发强烈形成火山地貌,不是地壳上升,C错。所以选D。【6题详解】受地形变化影响,河流落差会减小,流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携带到河口的泥沙减少,图示河流河口地区可能海水侵蚀作用增强,D对。三角洲可能向内陆移动,面积不一定缩小,A错。地表趋于平坦,B错。河流下切减弱,C错。所以选D。2016年1月24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下图为该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 此时我国( )A. 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B. 北方普遍降温降雪C. 三亚风力小于昆明D. 成都、上海风向基

7、本相同8. 该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 )A. 无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大B. 濒临海洋,受到海洋影响C. 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小D. 冷锋过境,降温明显【答案】7. C 8. A【解析】【分析】【7题详解】高压脊是水平气压场上等压线向气压较低一方突出的脊状部分,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各地并不都是受高压脊的控制,A错;北方受高气压系统影响较强,降温明显,但降雪较少(受高压影响降水少),B错;三亚比昆明的等压线稀疏,所以风力也比昆明小,C正确;结合图示等压线分布可知,成都主要盛行东北风,上海主要盛行西北风,两地风向不同,D错。故选C。【8题详解】上海处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北方缺少高大山脉的阻挡

8、,受寒潮影响较大,成都地处四川盆地,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冷空气南下,受寒潮影响小,所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因此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而不是冷锋的影响,A正确,D错;由于海洋的比热容较大,如果考虑濒临海洋的因素,则上海气温相对较高,B错;两地纬度差异不大,C错。故选A。【点睛】地形对气温的影响: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不同坡向气温有所不同,如:一般而言,同一山体,阳坡气温高于阴坡,冬季冷空气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冷空气迎风坡易发生冷空气堆积;在背风坡,山脉对冷空气有阻挡作用,还有可能受到焚风效应的影响);地形对热量交换的影响(如谷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气温偏高)等。积云为常见的

9、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下列各题。9. 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A. 连续层片状B. 鱼鳞状C. 间隔团块状D. 条带状10. 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A. 日出前后B. 正午C. 日落前后D. 午夜【答案】9. C 10. A【解析】【分析】本题以积云的概念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9题详解】大气对流过程

10、中,温度较高、受热的地区空气膨胀上升,温度较低、冷却的地区空气收缩下沉,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气流上升,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汽渐渐冷却凝结形成积云;气流下沉,随海拔降低,气温升高,水汽难以冷却凝结,云层少。因此气流上升地区天空形成积云,而下沉地区天空无云(云量极少),而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使积云的分布被无云天空分割,分布呈间隔的团块状,没有连续分布,可知ABD错误错,故C正确。【10题详解】由题干以及材料信息可知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说明该区域的凝结高度只考虑温度,也就是气温,不考虑湿度、气压、凝结核等因素,当气温最低时最容易凝结。结合所

11、学知识可知日出前后是一个区域气温最低的时刻,很多情况下日出前后水蒸气直接在近地面凝结形成雾,随着地温的增加,水汽的凝结高度逐渐增加,故A正确;正午、日落前后以及午夜时分都不是一个区域气温最低的时间,可知BCD错误。【点睛】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个区域内一天之中气温最低的时刻在当地的日出前后。下图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1. 雅鲁藏布江上游的“V”字形河谷形成的主要内、外力作用是板块张裂板块挤压风力侵蚀流水侵蚀A. B. C. D. 12. 甲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但其南坡1100米以下分布着热带季雨林,原因是A. 夏季受印度低压控制B. 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C. 夏季受西南季风影

12、响D.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答案】11. D 12. C【解析】【11题详解】雅鲁藏布江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板块挤压,亚欧板块抬升,雅鲁藏布江上游的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并形成“V形谷”。正确。D正确。位于板块挤压处,不是板块张裂处,此地风力侵蚀较弱,不是营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错误。故选D。【12题详解】印度低压中心位置位于印度半岛的西北部,甲山地南坡1100米以下不是印度低压,A错误。大陆西岸40-60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此地位于亚欧大陆南部,常年受季风影响,B错误。北半球夏季,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西南季风遇山地阻挡气流抬

13、升形成大量降水,此地位于热带地区,因此形成了热带季雨林,C正确。此地位于亚欧大陆南部,常年受季风影响,不受副热带高压控制,D错误。故选C。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洋流。完成下面小题。13. 图中甲洋流( )A. 位于副极地环流圈B. 呈顺时针方向流动C. 受极地东风影响大D. 在性质上属于暖流14. 关于图中四地,叙述正确的是( )A. 处夏季时温和多雨B. 处分布着峡湾地貌C. 处行船时风平浪静D. 处有世界著名渔场【答案】13. B 14. B【解析】【分析】【13题详解】图中甲洋流是西风漂流,位于南半球,南半球中高纬度没有副极地环流圈,A错;西风漂流环绕南极流动,从

14、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B正确;西风漂流是在南半球西风带影响下形成的,和极地东风关系不大,C错;西风漂流纬度较高,靠近南极大陆,水温较低,是寒流,D错。故选B。【14题详解】据图可知,处洋流向北流,应该是寒流,对沿岸起到降温减湿作用,处夏季降水较少,A错;处峡湾地貌是冰川侵蚀形成的,B正确;处位于西风带,受西风的影响,风大浪高,C错;处受极地东风影响,不是离岸风,也不是寒暖流交汇,加之纬度高,水温低,因此没有世界著名渔场,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组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图示信息的获取与解读。对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性质以及对沿岸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要加强理解与记忆。选择大洋航线时,应在确保航

15、行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气象、海况条件和岛礁等因素,尽可能沿地球表面大圆(以地心为圆心过地表两点的圆)航行。下图为“巽他海峡西行好望角的大洋航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 60E以东航线的选择,主要考虑的是( )A. 航程最短B. 风阻最小C. 逆水最短D. 岛礁最少16. 7月航线西段明显北移,主要是为了( )A. 避开南极冰山B. 减少西风带影响C. 远离热带风暴D. 便于沿途补给图【答案】15. A 16. B【解析】【15题详解】读图可知,60E以东航线无论1月还是7月航线都基本不变,因此该航线对风阻和逆水等因素不是主要考虑因素,故BC错。从图文信息不能看出该航线的岛礁的多少,

16、D错。从题干信息可知,海上航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气象、海况条件和岛礁等因素,尽可能沿地球表面大圆航线,因为大圆劣弧球面距离最短,故A对。故选A。【16题详解】读图可知,该航线西段纬度较低,南极冰山难以到达,A错。7月太阳直射点北移,西风带北移,此时该段航线受西风带影响大,航线北移可以减小西风带影响,降低风阻,B对。航线北移,纬度更低,受热带风暴影响更大,C错。航线北移,并没有明显靠近陆地航线,D错。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气压带风带熟悉并掌握。2020年“十一”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坐着高铁看中国系列报道,选取代表性铁路线路(如下图),全景展示“十三五”规划成就和中国之美。读

17、图,完成下面小题。17. 图示高铁( )A. 沿途区域内人口数量少的是B. 经过省级行政区最多的是C. 连接省级行政中心最少的是D. 经过少数民族聚集区的是18. 乘坐高铁从北京出发,沿途( )A. 典型植被从落叶阔叶林过渡到常绿阔叶林B. 地势由第二阶梯过渡到第三阶梯C. 横跨黄河上游、长江中游和珠江下游地区D. 穿越阴山、秦岭和南岭山体隧道【答案】17. D 18. A【解析】【分析】【17题详解】是京广高铁,沿线经过的地区人口稠密,A错误。经过省级行政区最多的是,B错误。连接省级行政中心最少的是成昆线,C错误。经过少数民族聚集区的是我国西南地区的成昆高铁,D正确。故选D。【18题详解】乘

18、坐高铁从北京出发,沿途可看到典型植被从落叶阔叶林过渡到常绿阔叶林,A正确。地势位于第三阶梯,B错误。横跨黄河下游、长江中游和珠江下游地区,C错误。没有穿越阴山、秦岭山体隧道。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我国主要高铁线路的分布。依据图示信息分析即可。下图是小明同学在学习大气环流时手绘的北半球某季节三圈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 甲、乙示意风带,其盛行风向分别为( )A. 东南风、西北风B. 东南风、西南风C. 东北风、西南风D. 东北风、西北风20. 图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错误的是( )A. B. C. D. 21. 图示季节( )A. 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B. 东亚因

19、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盛行东南风C. 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D. 非洲南部的草原区高温多雨草木葱绿【答案】19. C 20. C 21. B【解析】【分析】19题详解】甲图纬度位于0N30N之间,其盛行风为东北信风带,乙图的风带位于30N60N之间,为盛行西风带(西南风),C正确。故选C。【20题详解】图中乙图的为中纬度大气环流圈,高空大气应由高纬流向低纬,的流向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21题详解】从图的气压带的位置可知,此时气压带风带北移,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切断,在印度半岛形成低压,A错误。此时,亚洲东部海陆热力差异显著,东亚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盛行东南风,B

20、正确。北印度洋海区受西南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C错误。非洲南部此时正值干季,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根据图中的信息并结合气压带的分布和移动知识进行分析解答。霜冻线是指地表温度为0的一条曲线,是划分霜冻区域的标志。霜冻是致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的农业气象灾害。下图为某区域连续四天霜冻线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2. 图示区域四天的天气过程最可能是( )A. 雾霾加剧B. 持续升温C. 大风降温D. 对流雨盛行23. 图示时段最可能在( )A. 1月B. 4月C. 6月D. 8月24. 灌水法可有效防范霜冻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由于该方法可以( )A. 增

21、强地面反射B. 削弱大气逆辐射C. 增加土壤肥力D. 提高土壤比热容【答案】22. C 23. B 24. D【解析】【分析】【22题详解】由材料“霜冻线是指地表温度为0的一条曲线”可知,霜冻主要是受冷锋或是冷高压影响。受冷锋过境影响,会形成大风、降温等天气特征。C正确。冷锋过境,雾霾会被大风吹散,空气质量升高,A错误。冷锋带来降温,B错误。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冷高压,水汽含量很少,且气温较低,对流雨不明显,D错误。故选C。【23题详解】我国冬春季节容易受寒潮影响,再观察图中霜冻线的变化,从12日至14日,霜冻线逐渐向南推移,说明此时间段,冷气团势力比较强,降温明显。而在15日,霜冻线反而向北移

22、动,说明南方的暖气团势力增强,最可能出现的季节就是春季,中纬度地区升温明显。B正确。故选B。【24题详解】水比热容较大,灌水法可以提高土壤的含水量,导致夜晚冷却较慢,气温较高,可以防止霜冻对农作物的影响。D正确。增强地面反射、削弱大气逆辐射都会使近地面大气的温度下降,不符合题目的要求,AB错误。增加土壤肥力,并不能起到降低地面热量的散失,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中国的气象灾害和大气受热过程。先定位,再观察霜冻线的变化情况,结合中国的季风环流的特点,分析霜冻出现的季节和天气状况。最后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分析农田“灌水法”的作用。下图为某山体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25. 推测该山体最可能位于( )A. 天山山脉B. 昆仑山脉C. 横断山脉D. 太行山脉26. 图示山体( )A. 受水热条件影响,东坡自然带下界较低( )B. 由于夏季高温,自然带的上界比冬季高C. 植被水分的主要来源是积雪融水D. 西坡a带上界高是由于人口更少【答案】25. D 26. A【解析】【分析】【25题详解】读图可知,该山脉有东西坡差异,说明山脉走向基本为南北走向,而天山、昆仑山为东西走向,自然带差异应为南北坡差异,AB错。该山体基带为落叶阔叶林且海拔在2500米左右,而横断山基带为常绿阔叶林且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C错、D对。故选D。【26题详解】有上题分析,该山体为太行山

24、,东侧受夏季风影响明显,水热条件较西坡好,自然带下界高,A对。山地各自然带的界线不会随季节的变化而移动,而是随着海拔的变化而变化的,B错。太行山位于季风气候区,植被水分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C错。人口少,对自然植被破坏少,农田果林分布海拔低,D错。故选A。【点睛】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形成基础是水分和热量状况,影响因素是海拔高低,分异规律是垂直方向更替,其中在中低纬度高海拔山地最为显著。某城市公园在河道或沟渠边坡建造植草沟来处理雨水。下图为“该公园植草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7. 在河道或沟渠边坡建造植草沟可以( )A. 增加降水B. 减缓地

25、表径流C. 减少下渗D. 增加水汽输送28. 推广此类公园对城市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缓解热岛效应 构建生态景观 塑造地表形态 增大气温日较差A. B. C. D. 【答案】27. B 28. A【解析】【27题详解】在河道或沟渠边坡建造植草沟能增加坡度粗糙度,能减缓地表径流,故B正确。植被有截留坡面径流的作用,增加坡面下渗量。故C错误。并不能增加降水和水汽输送。故A、D错误。【28题详解】此类公园增加,使城市河道或沟渠边坡植被增加,能缓解热岛效应,使河道或沟渠边坡生态景观变得美观,没有改变地表形态,还是河道沟渠,植被增加使气温日较差变小。故A正确,B、C、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

26、主要环节,改善城市环境问题的措施。图1为北京某地质公园山体景观。该山体为18亿年前的泥砂物质和碳酸盐类物质沉积后被侵蚀形成的。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9. 图1中I、分别表示三大类岩石,、表示地质作用。形成图1中山体岩石的主要地质作用对应图2中的( )A. B. C. D. 30. 图2中( )A. 甲处宜修筑梯田保持水土B. 乙处河道宽阔,航运价值高C. 丙处夏季需要防范泥石流D. 丁处的角峰和刃脊地貌发育【答案】29. C 30. 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以及读图分析能力。【29题详解】据图2箭头和物质可知,I岩石由岩浆直接形成,可判断为岩浆岩;由

27、沉积物固结作用形成,可判断为沉积岩;应为变质岩。据材料可知,该山体为18亿年前的泥砂物质和碳酸盐类物质沉积后被侵蚀形成的,因此可判断图1中山体岩石为沉积岩,所以图中指向沉积岩的箭头即为图1山体岩石的主要地质作用。故选C。30题详解】据图1可知,甲处为陡坡,不宜修筑梯田,A错误;据材料可知,图1为北京某地质公园山体景观,主要是供欣赏,航运价值不高,B错误;据图可知,丙处地处河谷地区,且北京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且集中,因此夏季需要防范泥石流,C正确;角峰和刃脊等冰川地貌主要形成在冰川作用的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D错误。故选C,【点睛】三大类岩石是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岩浆

28、岩被外力破坏、沉积固结形成沉积岩,沉积岩被地壳运动埋入地下,受热形成变质岩,岩浆岩和变质岩被埋入地下熔化形成岩浆。变质岩被抬升到地面也会被外力破坏、沉积固结形成沉积岩。第II卷(综合题共55分)31. 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1)比较甲乙两地降水特点的异同,并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原因。(2)乙、丙两地纬度相近,但丙地年太阳辐射量较乙地丰富,试解释其原因。(3)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实地调查乙地以南海岸地带,发现:乙地以南沿海地区有曲折幽深的峡湾,海岸线异常曲折、破碎:试从外力作用的角度推测其形成原因。【答案】(1)相同点:两地均冬季降水多;不同点:甲地夏季降水少,乙地夏季降水多;年降水量甲

29、少于乙。原因:两地冬季均受西风控制,降水多;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少;乙地夏季受西风控制,降水多。(2)乙、丙两地均位于西风带,乙地位于迎风坡,多地形雨,而丙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较乙地丰富。(3)纬度高,曾受较强冰川作用;西风迎风一侧,风大浪急,海水侵蚀作用强;降水多,流水侵蚀作用强。【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大气环流、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及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难度一般。【详解】(1)降水的特征包括年降水量大小及降水的季节分配。大气环流主要包括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及季风环流。甲和乙位于大陆西岸,排除季风环流。甲位于30S-40S大陆西岸,夏季受南移的副热带

30、高压带控制,降水少;冬季北移的西风带影响甲地,西风来自海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降水丰沛。乙地位于40S-60S大陆西岸,终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降水丰沛且逐月分配均匀;由于冬季西风更强,因此冬季降水略多。因乙地常年受西风影响,甲地只是冬季受西风影响,因此甲地年降水量少于乙地,甲地夏季降水少于乙地。二者均是冬季降水较多。(2)乙、丙两地纬度相近,因此影响两地太阳辐射量的因素是天气状况。乙、丙位于40S- 60S,位于西风带;二者之间为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乙地位于山地西侧,迎风坡,多地形雨,云量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而丙地位于山地东侧,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31、,因此丙地太阳辐射较乙地丰富。(3)曲折幽深的峡湾,海岸线异常曲折、破碎,应是侵蚀作用的结果。读图可知,乙地以南沿海地区纬度高,且有高山,因此曾有冰川发育,冰川侵蚀作用显著;乙地以南西风强劲,乙地位于迎风一侧,风大浪急,海水侵蚀作用强;乙地位于山地西侧,属于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多,流水侵蚀作用强。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新冠疫情全球流行,引发国际粮食市场波动。联合国粮食计划署与粮食组织发布的严重粮食不安全热点地区早期预警称“至少25个国家今年将面临严重饥荒风险,全球濒临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疫情发生以来,为确保本国供应已有俄罗斯、越南、埃及、印度等多个国家限制或停止粮食

32、出口,全球粮食供应链受到很大冲击。为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我国建立了以中央储备为主导,省级储备为支撑,市县和企业储备为基础的粮食储备体系。但随着粮食储备量的高企,也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有专家指出:粮食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短期看是库存安全,长期看则是产能安全,因此藏粮于库不如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农。下表为国家规定的部分主粮储存年限。长江以南长江以北稻谷2-3年2-3年玉米1-2年2-3年豆类1-2年1-2年(1)指出长江以南玉米储存年限更短的自然原因。(2)指出藏粮于库产生的新的粮食问题。(3)对于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农”,请分别举出一具体措施。【答案】(1)南方空气湿度更大;南

33、方气温更高(2)仓库占地面积达,土地成本高;储藏年限长,储藏条件要求高,储藏费用高;粮食保质期短,陈粮消化难;易造成浪费现象。(3)藏粮于地: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等。藏粮于技:提高机械化水平;培育良种;改进耕作方式等。藏粮于农:增加粮食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收购价,增加农民收入等。【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粮食问题,具体考查储粮影响因素、储粮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详解】(1)影响粮食储存年限的自然原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等。长江以南地区降水多,空气湿度更大,粮食容易受潮霉变; 长江以南气温更高,粮食容易发热影响粮食品质。(2)根据材料

34、“我国建立了以中央储备为主导,省级储备为支撑,市县和企业储备为基础的粮食储备体系” 可知,大量的仓库需要占用大面积的土地,导致土地成本较高;据表可知,粮食的储藏年限较长,对温度、湿度等储藏条件要求高,所以储藏费用高;粮食保质期短,陈粮消化比较困难;大量粮食储存在粮库容易造成浪费现象。(3)根据题目要求,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农”三个角度各举一个例子即可。藏粮于地,即从土地的角度保证粮食生产:从耕地资源数量来说,要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从数量上保证粮食产量;对于一些种地产田,要大力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我国季风气候为主,旱涝灾害多发,所以要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保证粮食高产稳产。藏

35、粮于技,即从技术角度提高粮食产量:提高机械化水平,可以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生物科技,培育良种;因地制宜改进耕作方式等。藏粮于农,即从农民角度提高积极性,保证粮食产量:政府加大粮食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种粮积极性等。33. 下图为江西省地形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赣州是江西省冬季最温暖的城市之一,说明赣州冬季气温较高的原因。2020年7月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出现暴雨到大暴雨,江西鄱阳湖水位涨势迅猛,成为长江流域高水位地区之一,防汛形势严峻。(2)分析鄱阳湖成为长江流域高水位地区的主要原因。鄱阳湖水位季节变化明显,形成“高水是湖,低水

36、似河”的独特景观。近十年来,郁阳湖连续出现枯水期延长、水位超低等情况。(3)简述鄱阳湖枯水期延长、水位超低对湖区自然环境的影响。(4)2020年鄱阳湖水位高于1998年历史极值,但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远小于1998年,推断其可能的原因。【答案】(1)赣州纬度较低;位于河流谷地;北部有山地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较小。(2)降水持续时间长、强度大,来水量大;处在山地环抱之中,地势洼地,易积水;多条支流汇入鄱阳湖,汇水量大;长江流域地区的降水增加了长江干流水量,鄱阳湖泄洪速度受限等。(3)气候调节能力下降(温差加大,空气湿度减小);水量减少,水质变差;影响水生生物及湖区周边植物生长,破坏生物多样性

37、等。(4)技术进步:灾害监测技术提高、防灾减灾技术等;工程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等;生态改善: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环境改善等;其他:管理能力提高等(可从以上角度作答,合理即可得分)。【解析】【分析】本题以江西省地形图为材料,结合文字材料,考查影响气温及降水的因素、湿地生态作用等问题,难度一般。【详解】(1)赣州成为江西省冬季最温暖的城市原因,要结合纬度和地形进行分析。读图可知,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地区,在江西省城市中属于纬度较低的,太阳高度相对较大。从地形看,靠近河流,位于谷地地区,地势低,同时,北部地区海拔较高,对于冬季寒冷的西北季风起到阻挡作用,使得赣州气温相对较高。(2)鄱阳湖成为长江流域高水

38、位地区的主要原因主要结合降水时间、强度及来水量大小、排水等角度进行分析。水位高,说明来水多,去水少。由材料“2020年7月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出现暴雨到大暴雨”说明降水持续时间长,强度大,鄱阳湖水位升高。从地形看,鄱阳湖地处山地环抱,地势较周边低洼,易积水。同时,众多河流注入鄱阳湖,使得汇水多,同时,长江流域降水增加,长江干流水位升高,鄱阳湖与长江水位差值变小,不易排泄,使得鄱阳湖水位较高。(3)水位降低、枯水期延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从水位降低对气候、水质及生物等自然要素的影响考虑。由于水位降低,水量减少,周边区域升温降温速度增快,温差变大。蒸发量减少,大气中水汽含量减少,空气湿度减小。

39、由于水量减少,自净能力降低,水质变差。对生物的影响来看,由于水位低,影响水生生物及周边地区植被生长,生物多样性减少。(4)水位高,洪涝灾害损失减少与流域内工程建设、植被覆盖率提高及技术进步等有关。由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利用,提前监测,建立了完善的预警机制。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使得防洪标准提高,灾害损失减轻。同时,由于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流域内的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改善,涵养水源能力提高,洪涝灾害的损失减少。【点睛】34.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读图1,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2)读图3,说出A处的地质构造名称,并说出形成甲区域地表形态内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3)说出与开普敦相

40、比,德班的降水特征,并分析成因。【答案】(1)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地势起伏较大等(2)向斜外力堆积;地壳水平运动(挤压);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外力侵蚀(3)与开普敦相比,德班年降水量大;降水集中在10月一次年3月,降水相对集中的时段与开普敦相反等原因:德班沿岸地区有暖流经过,有增湿作用;东南信风带来海洋湿润水汽,增加降水等【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质成因分析及气候特点分析。难度一般。【详解】(1)从图1可知,该区东部主要地形是山地、西部是高原,故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从图例来看,大部分地区海拔超过1000米,地形起伏大。(2)由图可知,甲地岩层下弯,地质构造为向斜。甲区域地表形成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是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然后岩层受内力的挤压发生弯曲形成褶皱,接着岩浆活动侵入岩层,最后受外力的侵蚀作用形成现在的地表形态。过程:外力堆积地壳水平运动(挤压)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外力侵蚀。(3)德班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集中在10月至次年的3月,而开普敦为地中海气候,降水集中在58月,降水季节相反;年降水量德班多于开普敦。原因:德班位于印度洋西岸,沿岸有暖流流过,增温增湿;10月到次年3月,气压带风带南移,受东南信风控制,带来充足的水汽,使降水量增加。【点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