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六校联盟”2016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981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六校联盟”2016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东省“六校联盟”2016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东省“六校联盟”2016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东省“六校联盟”2016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东省“六校联盟”2016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广东省“六校联盟”2016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广东省“六校联盟”2016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广东省“六校联盟”2016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广东省“六校联盟”2016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广东省“六校联盟”2016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广东省“六校联盟”2016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广东省“六校联盟”2016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广东省“六校联盟”2016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东省“六校联盟”2016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教师版)第卷(选择题 共48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尚贤B道法自然 C主权在民D以民为本25 2015年10月,韩国申报的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这是朝鲜李氏王朝时期一系列儒家学说相关作品的雕版印刷木刻板。由此可以说明( )A韩国是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B李氏王朝是儒学的主要传承者C印刷术最早由中国传入韩国D儒家思想具有世界影响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说法错误,雕版印刷发源地是中国;B项不符合材料,儒家思想主要是中国的;C项材料没有体现;由“韩国申报的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这是朝鲜李氏王朝时期一系列儒家学说相关作品的雕版印刷木刻板”可以分析出D项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26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认为:“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知之何”。为解决“前此选举”所带来的弊端,中国封建统治者推出的举措是( )A九品中正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郡县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

3、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知之何”可以看出之前的选官制度具有地方官员选拔官吏徇私舞弊的弊端,为了公平公正隋唐时期实行了科举制,故本题答案选C项。A、B项是具有材料中所说的弊端,不符合题意,D项不是选官制度。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27有学者研究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收成下降时优桖农民。这表明( )A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古代商业政策较为灵活C商人地位逐步超过其他社

4、会阶层 D宋以后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战国时期开始,历代统治者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低下,故A、C不符合史实;材料只是说宋代的商税率比农业要低得多,并不能说明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D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统治者对商业采取了较为灵活的政策,B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商业政策28中国古代曾出现内阁,近代英国形成内阁制。二者都( )A标志着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B是法定的中央最高行政机关C对君权构成了有效的制约 D可参与国家的重大事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

5、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说法错误,两国的政治制度都没有发生变化;B项和C项不符合中国古代的内阁;古代中国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英国内阁是掌握行政权,都可以参与国家的重大事务,故本题答案选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比较29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意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甚至英军在行进开战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这样的记载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材料反映了( )A英方诋毁中国民众 B中英贸易没有因战争而中止C民众的反封建思想强烈 D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

6、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错误,由“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可以看出不可能是英方诋毁中国民众;B想错误,材料的主旨说的不是中英之间的贸易;C项,材料没有体现民众的反封建思想。由材料描述看民众还向英军出售粮食,充当苦力,甚至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而不是参与到战争中,故D项说法正确。考点: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30“上师尧舜禹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该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B三权鼎立是治国之本C以儒学作为变法指导思想 D

7、传统文化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得知该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所以选D。A项错在照搬,B项不符合材料。C项说法片面,除了儒家思想还借鉴西方的政治思想。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变法特点3120世纪50年代末,东北某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设。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又返回家乡务农。据该青年的这一经历可以推断当时( )A国民经济出现较大波动 B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C

8、计划经济决定个人前途命运 D“左”倾错误导致失业严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材料给出的时间,1962年的新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调整时期,正在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材料内容反映的是“调整”的内容,所以答案A项正确,它是“八字方针”的历史背景。BCD不符合题意。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0世纪50、60年代经济道路的探索32蒸汽机的推广也包含瓦特专利权的使用,瓦特因此成为很有钱的名人。16301809年,英国共批准了3241项专利,其中1750年以后占2639项,工业革命高峰期间

9、的18001809年,有924项发明获得专利。这表明( )A英国政府重视人才培养 B工业革命期间开始有了专利法C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发明创造 D专利法推动了发明创造的不断涌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专利权是英国工业革命迅速开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保障,英国政府通过立法和颁布政令等形式规定,专利权作为个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以此鼓励科学发明创造。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信息无关。考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人类文明的引擎工业革命发展原因33英、法、美、德在近代都建立了代议制民主,但各国模式又不完全相同,其共同点不包括( )A逐步形成分权制衡机制 B民意代表由选民选举产生C国家元首拥有行政

10、实权 D法律规定议会享有立法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在各国的代议制民主中,英国和德国是君主立宪制,国王是国家的元首,但在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没有行政实权,所以C项不正确,不属于共同点,故选C项。ABD项是各国民主政体的共同点。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34外交的失败更进一步损害了他在其同事之间的声望。他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一鲁莽计划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材料中“他”所推行的改革( )A创办了与国外合资的企业 B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C完善了工业部门管理体制 D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他在古

11、巴部署导弹”,可知材料描述的是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据此可知材料中的 “他”,即赫鲁晓夫,他选择了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尽管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却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据此排除A,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C、D两项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赫鲁晓夫改革集体农庄35“炉边谈话”是罗斯福当选总统后一种联系群众的广播方式。他在12年总统任期内,共做了30次炉边谈话,每当美国面临重大事件之时,总统都用这种方式与美国人民沟通。就当时罗斯福采用这一方式的意义,时人评价说“和总统在一起待一个小时后,叫我把钉子当饭吃我都吃得下去!”可见,炉边谈话( )A有助

12、于提振民众信心 B消除了民众生活压力C丰富了民众日常生活 D扩展了市场消费潜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从材料“和总统在一起待一个小时以后,叫我把钉子当饭吃我都吃得下去”可以看出罗斯福总统的炉边谈话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民众在困难之时,通过炉边谈话获得了极大的信息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故应选A。其他选项材料中没有提及。考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罗斯福新政影响第卷(非选择题 共52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40题-第41 为必考题,每个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5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40(25分) 城市化是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13、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代是一个市镇机能转变的过渡时代。原有以行政及军事机能为主的城镇,也逐渐蜕变转化为商业及贸易的重要据点,这种商业化的趋势,直到明清,传统的市镇均脱离了它的原始含义,而以商业机能为标准。到15世纪末(尤其是明成化、弘治年间),出现了江南市镇发展的第一个高峰。选自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材料二 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曲线(17001859年)材料三 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与西方资本主义诸国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工业革命和日益增长的商业化等内力作用实行近代城市化和城市近化代不同,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韧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

14、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摘自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请回答:根据材料一指出宋至明清市镇机能的变化。(2分)试用史实说明这一变化对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根据材料二概括18世纪以来英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4分)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的主要原因。(4分)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中英城市化的不同之处。(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城市化艰难发展的原

15、因。(5分)【答案】变化:由以行政及军事机能为主向以商业机能为主转变。(2分)影响:社会结构: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思想:反专制反传统的新思想萌生(或明清进步思潮的出现,具体到李贽、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等人的思想也可);文化:以清明上河图为代表的风俗画的出现,宋词、元曲、章回小说等新的文学形式不断涌现(具体作品也可)(每个方面2分,共6分)发展特点:18世纪上半期发展缓慢;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发展迅速;20世纪30年代达到较高水平;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发展较为平稳。(4分)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自由主义思想和经济政策的推动;民主政治的保障。(其它角

16、度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共4分)不同之处:中国城市化起步晚,发展慢,是在外力作用推动的;英国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是内力作用推动的。(4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原因:小农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西方国家的侵略和对中国经济的控制;专制统治的保守;社会长期动荡。(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一个角度给1分,两个角度3分,三个及以上角度5分。共5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化”根据材料一中“原有以行政及军事机能为主的城镇,也逐渐蜕变转化为商业及贸易的重要据点”可分析出答案;“史实”结合所学

17、明清时期的经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文学(小说的兴起)、思想观念(明清早期的民主思想)的变化作答即可。(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数据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曲线图可以看出,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8 世纪上半期发展缓慢;18 世纪中期到20 世纪初发展迅速;20 世纪30 年代达到较高水平,此后发展较为平稳。联系所学知识,并结合图中的时间判断可知,主要经济因素有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推动和第三产业发展的推动等等。(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之处”,从材料三中“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 19 世纪 40 年代开始的”“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韧于

18、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可分析出中国声调近代化起步晚,发展缓慢,是受到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冲击下形成;“西方资本主义诸国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工业革命和日益增长的商业化等内力作用实行近代城市化”可分析出西方的城市发展起步早,发展快,是自身商业化等内力作用形成的。第二问原因可以从小农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西方国家的侵略和对中国经济的控制、专制统治的保守、社会长期动荡等角度回答即可。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宋朝商品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

19、构的变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两次工业革命英国的城市化进程41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有研究近代中国历史的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的历史是屈辱的历史,就是“沉沦”;半资本主义的存在,就是“上升”。1901年到1920年间二十年的历史,是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时期,也是黑暗到黎明的转折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选取中国近代19011920年间的主要史实,对上述材料结论进行论证。(12分)(说明:可以对上述材料结论进行论证;也可以提出新的结论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观点:19011920年是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

20、时期,也是由“沉沦”到“上升”的过渡和转折期。(2分)论证:“沉沦”是指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其原因在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不断加剧并与中国反动势力相互勾结。(2分)其表现包括: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中外反动势力合流;袁世凯复辟帝制,革命党人维护民主共和斗争失败;军阀割据混战,对内独裁,民众生活困苦等。(每个史实1分,共3分,答英国入侵西藏,日俄战争,二十一条等内容可酌情给分)“上升”是指中国向半封建半资本主义方向发展,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日益近代化,其原因在于西方近代文明的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主革命的影响。(2分)其表现包括:辛亥革

21、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进一步动摇封建思想,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广泛传播等。(每个史实1分,共3分,答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等内容可酌情给分)答其它观点,可参考给分。评分说明:实行按层次给分的原则,下面列出三个等级赋分及主要标准,供阅卷教师参考。评卷要做到体现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和保护学生的多样思维相结合。 论证(赞同材料观点或提出新观点) 一等 (129分)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精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 (85分)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正

22、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 (40分) 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或史实不符合要求;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是历史开放型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解答此种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浏览材料,找关键词,明确观点。很多学生,在提炼观点时没有根据题意,导致跑题而失分,十分可惜。由于题干中的观点并不全面,我们不能完全获悉,因此,就必须要阅读材料,找出关键词。(二)、联系知识,罗列论据,安排结构。一般来讲,高考试题中的小论文题的材料不会是生僻冷门的,应该是我

23、们比较熟悉的内容,换言之,是我们学生比较有话写之类题目。(三)、下笔成文,讲究格式,史论结合。所谓“万事开头难”,写论文也不例外,因此一定要下定决心,写好开头。有些学生写的开头很长,但观点始终没有明确,有点含含糊糊的味道,这是不行的。其实开头不要写得太多,就是开门见山,观点是什么就写什么。依据这个思路首先摆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史论结合即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20世纪初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的影响;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的影响;考生只能在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选做一题,请用2B铅笔将选做

24、题号前的方框涂黑,若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5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报论中国中报道了日本基于其改革经验对中国提出的改革建议:“中国必尽革其旧日之弊,举国而效西方之治,政令教化,成与维新而后可。约而举之,其尤不可须臾缓者三,日武备也,度支也,学校也。”据时务报第36册材料二任何民族文化都有自尊性、自爱性、排他性。太阳底下,没有哪一个民族、国家对外来文化是不加选择不加过滤地全盘吸收的。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在武备、度支、学校等方面改革的主要举措。(9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两国改革中在政治方面对外来文化是如何加以选择

25、、加以过滤的?并分析其共同原因。(6分)【答案】武备方面:建立近代军队。主要包括创办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创办军事工业,为部队提供近代化军事装备;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近代陆军和海军。度支方面:殖产兴业,大力推进工业化。主要包括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企业;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学校方面:确定“国民皆学”方针,建立近代学校制度。推行义务教育,创办东京大学,鼓励民间办学等。(每个方面3分,考生从宏观概括或微观回答均可)政治方面:中国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未触及政治体制改革;日本吸收了西方经验,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探索,设立议会,颁布宪法,但确立的是天皇专制体制,并没有转型为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

26、。(4分)共同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传统思想浓厚。(2分,其它言之有理也可)【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回答时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列举各方面的举措即可。武备方面:从建立近代军队;创办军事工业;实行义务兵役制等方面回答。度支方面:从殖产兴业;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方面回答。学校方面:从确定“国民皆学”方针,建立近代学校制度和推行义务教育等角度回答。(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是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并没有涉及到政治制度的改革,而日本

27、则进行了政治体制的改革,尽管依然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联系两国经济发展及传统分析其“共同原因”。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洋务运动、日本的明治维新概况与比较认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当我看到任何一个权威被授予决定一切的权利和能力时,不管人们把这个权威称作人民还是国王,或者称作民主政府还是贵族政府,或者这个权威是在君主国行使还是在共和国行使,我都要说,这是给暴政种下了种子,而且我将设法离开那里,到别的法制下生活。在思想上我倾向民主制度自由、法制、尊重权利,对这些我极端热爱但我并不热爱民主我无比崇尚的是自由,这便是真相。摘编自【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18

28、35年)依据材料,概括托克维尔的主要观点。(6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托克维尔与法国启蒙思想家不同民主观形成的原因。(9分)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41年12月23日下午4时至次日凌晨3时在重庆召开的“中美英三国联合军事会议”通过了远东联合军事行动初步计划。计划主要内容为:各方目前应尽现有实力,对日本根据地及建筑物发动空袭攻势,以使仰光及缅甸全境免受敌方攻击;继续以器材供给中国,以支持中国抗战;中国军队应继续以攻击或攻击之威胁,对日军之交通线发动军事行动,以牵制日军;待实力充实后,即发动中美英可以抽调之军力,对日改取攻势;在重庆之联席分区军事委

29、员会应随时开会,并将资料及建议案送交联军军事委员会,俾该会得拟定东亚战略;希望在美国组织之总机构能早日实现。近代以来重庆100件大事要览中美英三国联合军事会议的召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英三国联合军事会议”召开的背景。(4分)依据材料概括远东联合军事行动初步计划的战略意图。(3分)材料中“在美国组织之总机构”的含义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会议对中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产生的影响。(6分)【答案】背景:日本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美英中三国对日宣战;日本进攻东南亚,成为中美英三国共同敌人;中国长期坚持对日作战,是反击日本法西斯的中坚力量。(每点1分,共4分)意图:阻止日军对东南

30、亚的进攻;协调三国对日作战;支援中国抗战以牵制日军,建立反对日本法西斯的统一战线。(3分,言之有理即可)含义: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2分)影响:中国抗战得到国际进步力量的认可和支持,极大改善了中国的抗战环境;有利于提高中国军民的抗战信心;对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产生了重要影响;对联合抗击法西斯侵略进行了有益尝试,推动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6分,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结合所学从日本偷袭珍珠港;美英中三国对日宣战;日本进攻东南亚;中国长期坚持对日作战等角度组织答案。第二问由“各方目前应尽现有实力,对日本根据地及建筑物

31、发动空袭攻势,以使仰光及缅甸全境免受敌方攻击”可以概括出阻止日军对东南亚的进攻;由“继续以器材供给中国,以支持中国抗战;中国军队应继续以攻击或攻击之威胁,对日军之交通线发动军事行动,以牵制日军”可以概括出支援中国抗战以牵制日军;由“待实力充实后,即发动中美英可以抽调之军力,对日改取攻势;在重庆之联席分区军事委员会应随时开会,并将资料及建议案送交联军军事委员会,俾该会得拟定东亚战略;希望在美国组织之总机构能早日实现”可以概括出协调三国对日作战。(2)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回答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即可。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和国际两个部分回答即可。国际方面:对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产生了重要影响;对联

32、合抗击法西斯侵略进行了有益尝试,推动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国内方面:中国抗战得到国际进步力量的认可和支持,极大改善了中国的抗战环境。有利于提高中国军民的抗战信心。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为题材料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汉方闻此言,欲通使,(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语皆在西域传。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天子拜骞为中郎将,至乌孙,遣副使使大宛、康居、月氏、大夏,于是西

33、北国始通于汉矣。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摘编自班固汉书张骞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及成功的原因。(9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骞的历史贡献。(9分)【答案】背景: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对匈奴采取攻势;大月氏欲联络汉朝共同对付匈奴。(每层2分,共4分)原因:利用匈奴和西域各族矛盾;皇帝的信任和支持;西汉国力强盛,张骞个人的优秀品质。(5分,一点1分,两点3分,3点及以上5分,其它言之有理酌情给分)贡献:为西汉抗击匈奴胜利创造了条件;加强了内地与西域各族的联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每层2分

34、,任答三点,共6分,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背景可以西汉从国力强盛对匈奴采取攻势和大月氏欲联络汉朝共同对付匈奴两方面回答。回答第二问时主要结合材料“月氏遁而怨匈奴。汉方闻此言,欲通使,(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归纳总结。(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影响主要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反击匈奴、中外联系及中原地区与西域的联系等角度归纳总结,同时注意结合材料“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天子拜骞为中郎将,至乌孙,遣副使使大宛、康居、月氏、大夏,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即可。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国古代著名的外交家张骞(课标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