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与其“贵贱有序”的政治主张在人际关系方面不一致的是()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学而不思则罔 D知之为知之解析:选B。在政治上,孔子主张“贵贱有序”,强调了尊卑贵贱的社会等级秩序。而教育上却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社会等级,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两者在人际关系方面是有矛盾的。2.右图是2013年第六届东亚运动会的会徽和吉祥物图案,它们传递出丰富的和谐主题。下列思想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A仁者爱人B人之性恶C人性本善D以人为本解析:选B。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人之性恶”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3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
2、话反映的是()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解析:选D。解答本题关键在于正确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材料中的“以法为教”即是法家思想的典型主张。4家中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可知其思想是顺其自然,放弃一切差别观念,进而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应是道家思想。一、选择题1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三者主张的本质内涵都是重视()A人的平等权利B人
3、的善良本性C和谐社会人际关系D人的自由权利解析:选C。孔子的“爱人”和孟子的“政在得民”都是有阶级差别的,排除A、D两项;B项只符合孟子的主张;三者都主张和谐人际关系。2.(2012济宁模拟)2011年2月2日晚央视兔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大山和孔子学院五位学员表演了相声四海之内皆兄弟。该相声所蕴涵的思想同“仁”、“礼”一脉相承,都源于()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解析:选C。从相声四海之内皆兄弟所蕴涵的思想同“仁”“礼”一脉相承分析,都源于儒家学说。3“仁眇(mio)天下,故天下莫不亲也;义眇天下,故天下莫不贵也;威眇天下,故天下莫敢敌也。以不敌之威,辅服人之道,故不战而胜,不
4、攻而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是知王道者也。”这段言论应出自于战国时期的()A孟子 B荀子C庄子 D韩非子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分析信息的能力。注意题干中的有效信息“仁”“义”“王道”,可知与儒学有关,荀子主张“仁义”“王道”,故选B项。4.右图是韩非子的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这反映了韩非子主张()社会是发展变化的自然万物总在不停地变化,而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先王之政重在“尚贤”A BC D解析:选C。自然万物是变化的,对立双方可
5、以相互转化是道家老子的思想,错误;韩非子以“守株待兔”的故事讽刺保守和守旧,强调国家的政策和措施应与时俱进,表述错误。5表现墨家“兼爱”“非攻”思想的巨片墨攻在全国上映后引起强烈反响。今天,墨子的思想又重新引起世人关注。墨子坚决反对“攻伐无罪之国”,即所谓“非攻”;但同时他又在墨子一书中详细解析了战国时期城防工事的战略布局、守城器械的制造和使用、人员的配备等。这说明()墨子反对一切战争墨子不是单纯的和平主义者,他主张战争的正义性墨子主张以积极的军事谋略抵御外来进攻墨子的“非攻”带有虚伪性A BC D解析:选B。结合墨家学说的基本内容加以分析,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了墨家不可能反对一切战争,故错;从
6、墨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看,是不正确的。6.电视剧老大的幸福热播后,引发了一场关于幸福的大讨论,老大“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越比越憋屈;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越比越幸福”的观点体现了一种“知足常乐”的洒脱。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A孟子“民贵君轻”的儒家思想B老子“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C韩非子“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D荀子“人之性恶”的儒家思想解析:选B。“知足常乐”即不过多追求难以得到的东西,不做无谓的攀比,形象的表现就是剧中人老大的幸福观,“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越比越憋屈;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越比越幸福”与之最接近的思想是老子“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7(2012厦门高
7、二检测)孟子曰:“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材料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A礼治 B仁爱C仁政 D兼爱解析:选C。材料意思是统治者应先对鳏、寡、独、孤四种人施行仁政,这符合孟子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8“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主要阶段,“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A BC D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基础知识及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私学的兴起,出现了“学在民
8、间”的现象,但并没有取代“学在官府”,故不正确,排除含的B、D两项;儒学在战国时期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但还未成为主流思想,故不正确,排除A项。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材料2: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
9、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孟子梁惠王上材料3:2011年1月1日到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冒着摄氏零下25度左右的严寒到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牧区,走访牧民家庭,到社区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请回答:(1)由材料1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2)孟子在政治上的主张有哪些?对此你是如何评价的?(3)材料3体现了党和政府怎样的执政思想?解析:解答本题应注意分析材料,归纳三段材料都贯穿着“仁政”思
10、想。第(1)问应指出孔子“仁”的学说。第(2)问应围绕孟子的政治主张作答。第(3)问应从“仁政”“爱民”等方面概括党和政府的执政思想。答案:(1)“仁”的学说。(2)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孟子的政治主张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因此有“亚圣”之称。(3)仁政,爱民。一、学思之窗(教材P6)这是体现人性问题的几种不同看法,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提示:(1)孔子、孟子、荀子对“人性”的看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性相近”、“性善论”和“性恶论”的观点,都未能真正揭示人性的本质和内涵。(2)人性从客观上说,是随着人的生存环境而变化的;从主观上说,是随着人生实践的
11、发展而变化的。人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二、本课测评(教材P7)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提示:(1)诸侯国纷纷起用原先地位较低的士,士阶层开始崛起。(2)私人讲学风气兴起,士阶层传播文化、研究学问,形成了诸子百家。(3)诸子百家纷纷发表自己的主张,互相学习,相互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三、学习延伸(教材P7)谈谈你对这些言论的理解。提示:(1)前两句是孔子的言论,都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对孔子来说“仁”是衡量一个人的基本标准,是最根本的道德规范。(2)第三句是孟子的言论,体现了孟子的“性本善”。(3)第四句是荀子的言论,表明荀子的“性恶论”,虽然认为人性有恶的一面,但实际仍主张弃恶扬善。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