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考点规范练9两次鸦片战争和列强侵略的加剧一、选择题1.下面是1843年前后我国主要进口货物关税税率统计表。图表中税率发生剧变的主要原因是()A.割地赔款B.五口通商C.协定关税D.公使进京2.鸦片战争之初,英国向中国提出直接正式交往的要求,但没有得到任何结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外国公使提出了驻京的要求,咸丰帝欲以全免英国商品关税为条件,以求英、法撤销这项要求。这反映出清政府()A.极度反感英国的侵略行径B.固守传统的华夷天下观C.了解英国来华的真实意图D.被迫接受自由贸易3.1858年中美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大清国大臣与大合众国大臣公文往来,应照平行之礼,用照
2、会字样。领事等官与中国地方官公文往来,亦用照会字样。”这一规定()A.扩大了美国在华的领事裁判权B.表明中美两国开始平等外交往来C.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D.反映出中国被迫接受近代外交规则4.在1830年以前,中国人在对外贸易上经常是出超,白银不断地从印度、英国和美国向中国输出。可是从1833年,特别是1840年以来,由中国向印度输出的白银,几乎使清朝的银源有枯竭的危险。这主要反映了()A.鸦片输入危害巨大B.传统的手工业衰落C.列强侵华打开大门D.闭关自守政策破产5.下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主要战役中外兵力对比情况(单位:人)。由此可知()战役时间英法英法联军中国军队第一次广州战役1856
3、年10月43915 000虎门之战1856年11月1 3801 700第一次大沽口战役1858年5月6605181 17810 000八里桥之战1860年9月3 5001 5005 00034 000A.清政府腐败无能B.英、法蓄谋侵略战争C.中方极力抵抗外侮D.清朝军队纪律涣散6.中国赴日留学生从1896年的13名增长到1906年的12 000多名,形成了规模空前的留日热潮。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议案,决定将部分庚子赔款退还给中国,作为向美国派遣留学生的经费。美国的这项议案意在()A.与日本争夺中国的人才B.扩大美国对中国的影响力C.推动中国教育的近代化D.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7.中英南京
4、条约规定“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此后,又通过中英天津条约规定了两国常驻公使和领事制度,并指出两国“可任意交派秉权大员,分诣大清、大英两国京师”。这些规定()A.使清政府舍弃闭关自守的政策B.体现了洋务运动的初衷C.适应了近代外交的需求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8.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说,新约中的规定使“东南诸省所恃以联络二百余年所收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之他人”“而且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黄遵宪信中的“新约”()A.打破了闭关自守的局面B.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的统治工具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D.反映了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转变9.有资料统计表明,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在清朝“
5、光绪、宣统年间,通常用五六千人这般工人的籍贯多半是广东、宁波、湖北、安徽、天津等地方”。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上海,“劳工的出身地极不统一”,来自全国各地,致使“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近代上海社会经济的发展D.中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10.中国古代家训灌输忠孝观念,强调治家理财,重视耕读立业。到了近代,则强调经世致用,重视培养工商业意识,注重培养世界视野。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的引导宣传B.家族发展繁荣的需要C.自然经济的解体D.民族危机加深的影响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近
6、代通商口岸统计表年份通商口岸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1858年天津条约增开牛庄、登州、台南、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淡水为通商口岸1860年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1895年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1898年总理衙门上奏请开湖南岳阳、福建三都澳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1904年由直隶总督袁世凯和山东巡抚周馥奏请,经清政府批准,济南、周村和潍县同时开辟为商埠1912年粤督张人骏批准自开公益埠摘编自张践晚清自开商埠研究等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开放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日之中国
7、已非往日可比,各省设立局厂,岁费巨款制造兵船,日异而月新。枪炮皆系新式,摧坚命中足备御侮之用,正可及锋而试,勋臣宿将身经百战,叱咤生风,指挥若定,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伸历年之积忿,快薄海之人心,且使战国者知中国大有人在,不敢存轻量之心,挽回大局在此一举。摘编自申报(1894年7月)材料二窃以为弃台民之事小,散天下民之事大;割地之事小,亡国之事大日本一小岛国耳乃敢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1895年5月)我中国衰败至今,亦已甚矣。用兵未及经年,全军几至覆没,丧师赔款,蒙耻启羞,割地求和,损威失体,外洋传播,编成笑谈之资。孙中山创立农学会倡言(1895年10月)
8、材料三以康有为为领袖的维新派与光绪帝为首的“帝党”联手,激愤于甲午战后出现的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自此开展自上而下的全方位的改革。中国近代文教事业的各门类兴起,几乎都可以在戊戌变革中找到源头。时人评论这次改革“规模太大、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少”。“斯时智慧骤开,如万流涌沸,不可遏抑”“开出晚清思想界之革命,所关尤重。”摘编自楼宇烈等中华文明史(1)比较材料一、材料二,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前后国人心态的表现和原因。(2)根据
9、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思想界的变革。考点规范练9两次鸦片战争和列强侵略的加剧1.C根据题干材料“1843年”“进口货物关税税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其中一条内容就是协定关税,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故排除。2.B清政府极度反感英国的侵略行径是事实,但与题干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之初,清政府不同意与英国直接正式交往,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帝企图以全免英国商品关税为条件,以换取撤销外国公使驻京的要求,可以看出清政府固守传统的华夷天下观,故B项正确;两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做法不是出于了解英国来华的真实意图,而
10、是为了维护传统的“天朝上国”的尊严,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咸丰帝欲以全免英国商品关税为条件,以求英、法撤销这项要求”没有体现出清政府被迫接受自由贸易,故D项错误。3.D领事裁判权是指一国公民在侨居国成为民事、刑事诉讼被告时,该国领事具有的按照本国法律,予以审判、定罪的权力,题干材料没有涉及领事裁判权,故A项错误;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美两国平等外交往来不会实现,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只是说明清政府按照近代外交规则和美国进行交往,这并没有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而题干信息说明清政府被迫接受了近代外交规则,故D项正确。4.A根据题干
11、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1833年以来至鸦片战争后,西方鸦片大量输入致使白银流出中国,反映了鸦片输入危害巨大,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不能反映传统手工业衰落,排除B项;1833年列强并未打开中国大门,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并未强调闭关自守政策的破产,排除D项。5.C从题干表格信息中不能看出战争的结果,只能看出外来侵略者与清朝军队数量的对比,故无法反映出清政府腐败无能,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列强侵华的过程,但不能看出列强蓄谋发动侵略战争,故B项错误;从题干表格信息中可以看出,清政府在每次抵抗列强侵略的过程中出动的兵力都远远多于敌人,可见清政府是在极力抵抗外来侵略,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清
12、朝军队纪律如何,故D项错误。6.B根据题干材料,可知美国将部分庚子赔款退还给中国,作为向美国派遣留学生的经费,说明其目的是通过文化渗透加强对中国的控制,故B项正确;A、D两项在题干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不是美国的目的,排除。7.C根据题干材料“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规定了两国常驻公使和领事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规定适应了近代外交的需求,故C项正确;A项说法绝对,排除;题干材料涉及的时间范围内,洋务运动还未开始,排除B项;题干材料中的相关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排除D项。8.D根据题干材料“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可知反映了列强在中国投资设厂,体现了列强资本输出的特
13、点,反映了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由此可知,该“新约”是指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故D项正确;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闭关自守政策已经被打破,故A项错误;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的统治工具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的影响,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而且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故C项错误。9.A由甲午中日战争前工人主要来自沿海沿江地区到甲午中日战争后工人来自全国各地,且人数众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故A项正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是题中所示状况产生的结果,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重点强调了
14、劳动力来源地和数量的变化,而不是上海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城乡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与题干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10.D题干材料中中国古代家训的内容主要受小农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重视家族观念,侧重于耕读,而近代随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人开始了解世界,实业救国等思潮兴起,故D项正确;A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B项仅仅是中国古代家训形成的原因,排除;自然经济在中国近代开始解体,故排除C项。11.参考答案:阶段划分:第一阶段:1842年南京条约到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之前,第二阶段: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之后,第三阶段:1898年之后。划分依据:第一阶段即1842年南京条约到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
15、之前,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方式是进行商品输出,第二阶段即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列强主要是通过开设工厂、建铁路,攫取利润,这一阶段列强以资本输出为主。第三阶段即1898年之后,之前清政府主要是被迫地进行开放,1898年之后,清政府受利益的刺激,而主动地开放商埠。12.参考答案:(1)表现:战前,经过洋务运动实践,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国人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对日态度虚骄。对日本明治维新后的迅速发展情况缺乏认知。战后,面对中华民族的深重苦难,仁人志士产生强烈的民族危机感和耻辱感;康有为、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放眼全世界,寻求救国之路。原因: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思想观念与政治体制的落后,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唤醒了国人挽救国家危亡的意识。(2)简评: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思想界突破“中体西用”观的缺陷;维新思想的传播融合了西方思想文化与中国传统思想,成为改造国家政治体制、社会经济关系、家庭伦理价值、个人生活观念等的理论基础;为唤醒国人的觉悟,思想界承担了思想启蒙与挽救国家危亡的双重使命;维新思潮初步奠定了新文化结构体系;戊戌变法运动的思想启蒙,在推动中华文明由古代转入近代的历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5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