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分层作业(七)(建议用时:40分钟)1魏晋时期,弘农杨氏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四世五公。杨氏、袁氏世代占据高官主要依靠()A战事立功B门第出身C才学品德D皇亲国戚B战事立功是战国时期选官制度的标准,注重才学是隋唐时期科举制的选官标准,品德是汉朝察举制的选官标准,故排除A、C项;魏晋南北朝时期,选用官吏采用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故选B项;皇亲国戚依靠世袭制或裙带关系为官,D项错误。2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A官员特权遭到否定B地方权力得到强化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C唐代科举制实行“分科考
2、试、差额录取”,选官主要依据是考试成绩,说明科举制注重才学,故选C项;科举制限制了官员特权,而不是否定,A项错误;科举制主要把选官权力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B项错误;D项是察举制选官标准,排除。3唐代宗时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是()A门下省官员B掌控监察大权C隶属于中书省D负责起草诏令A唐代具有审议职能和封驳之权的部门是门下省,所以给事中是门下省官员,故选A项。唐代门下省不是监察机构,B项错误;给事中隶属于门下省,不是中书省,C项错误;唐代负责起草诏令的是中书省,D项错误。4唐高宗时期
3、,假设国家要在外进行大规模屯田,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B根据所学,唐朝时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而尚书省下设的工部负责工程建设。故答案选B项。5下图是中国古代的某一中央行政制度示意图。该制度的设立()A简化了决策过程B降低了监察效能C加强了君主专制D确立了三权分立C根据题目中的示意图可知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均是宰相,尚书省负责执行,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分工负责,彼此牵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故C项正确。6均田制
4、与赋税制息息相关。北魏均田制的颁布就是为了增加赋税,因此均田制内容的变动也会引起赋税制度的变动。北魏均田制下实行的赋税制度主要是()A租调制B租庸调制C以庸代役D更赋制A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故A项正确。7下图是广东怀集县百姓所纳庸调在上缴朝廷时由地方官府折纳的银饼。此饼最有可能出现在()A北魏B隋朝C唐初D唐中后期C唐初,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2159岁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故选C项。8这项改革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即 “惟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这项
5、改革指的是()A汉代的更赋B北魏的租调制C唐朝的租庸调制D唐朝的两税法D根据所学可知,两税法主要以资产和土地的多少作为纳税标准,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故选D项。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以加官方式选拔官员和文学之士,让他们在内省侍从左右,他们因随时得到天子垂询而得以参与大政。同时宫中传发书奏的尚书,也开始扩展职责、涉身机要事务。武帝在临终前,任用外戚霍光做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为内朝之主,于是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开始成为惯例。西汉后期,丞相制开始向三公制变迁,到东汉初年,太尉、司徒、司空等三公成了宰相,丞相的独尊已被三人分权所取代。摘编自张传
6、玺、王邦维中华文明史材料二整理自新唐书百官志(1)据材料一,归纳汉朝在政治上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并分析该制度对中央权力运行的作用。解析第(1)题,据材料信息“汉武帝以加官方式选拔官员和文学之士,让他们在内省侍从左右”“同时宫中传发书奏的尚书,也开始扩展职责、涉身机要事务”“任用外戚霍光做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为内朝之主”“西汉后期,丞相制开始向三公制变迁,到东汉初年,太尉、司徒、司空等三公成了宰相,丞相的独尊已被三人分权所取代”,从选拔地位较低的官员、扩展尚书的职责、任用外戚和亲信、将丞相权力一分为三、形成内外朝制度等角度归纳汉朝为削弱相权所
7、采取的举措。第(2)题,据图示中“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吏户礼兵刑工”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三省六部制。结合所学从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防范宰相擅权、强化君权等角度分析该制度对中央权力运行的作用。答案(1)措施:选拔地位较低的官员;扩展尚书的职责;任用外戚、亲信;将丞相权力一分为三;形成中朝、外朝制度。(2)制度:三省六部制。作用:共议国政,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分工负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分散相权,有利于防范宰相擅权,强化君权。10“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伏尔泰主要赞扬科举制()A加强了中央集权B提高了官员
8、素质C提高了行政效率D废除了门阀制度B材料中文字“严格考试的人”说明的是科举考试注重人才素质的提高,从而知道科举制提高了官员的素质,故选B。A和C属于科举制影响,但材料中没有直接体现;D不符合科举制影响内容。11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皇甫镈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官员崔祐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皇甫镈的建议作罢。由此可见()A唐朝时期的丞相权力大于皇权B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权作用C唐朝门下省权限高于中书省D唐朝的中枢机构具备君主立宪制特征B唐朝时期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材料描述的是中书省和门下
9、省的具体行政过程,进一步印证了三省之间的相互制衡,最终达到分散相权的目的,故选B项。12唐朝后期推行两税法: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资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这一政策()A放松了国家对劳动力的人身控制B导致了唐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C税制更加繁复增加了农民的负担D巩固了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度A根据材料“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可知国家允许人口流动,说明国家放松了对劳动力的人身控制,A项正确;藩镇割据与两税法没有直接关系,B项错误;两税法使税制得以简化,C项错误;
10、两税法是在土地兼并、均田制瓦解的情况下推行的,因而并不能巩固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D项错误。13唐前期,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唐中期以后,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公元780年,唐朝改行两税法。这一变化表明唐朝中期()A赋税改革能够有效缓解土地兼并B土地制度变化影响赋税制度变化C抑制兼并是政府增收的主要途径D赋税制度变化影响土地制度变化B题干反映出唐前期在均田制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但是到了唐中期土地兼并加剧促使均田制走向崩溃,租庸调制也难以维持,出现两税法,所以题干体现出土地制度变化影响赋税制度变化,故选B项;赋税改革并不能有效缓解土地兼并,排除A项;题干没有体现抑
11、制兼并是政府增收的主要途径,排除C项;题干体现土地制度变化影响赋税制度变化,并没有说明赋税制度变化影响土地制度变化,排除D项。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贵族垄断,选官看重门第。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唐太宗时期,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使“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武则天统治时期,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选官的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阅读材料,拟定一个论题
12、,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须符合材料主旨,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重门第到重才学的角度回答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选官的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第(2)问据材料“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唐太宗时期,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提炼一个观点,例如:制度创新促进社会进步。再从隋朝创立科举制、唐朝对科举制加以完善、推动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等方面进行论述,注意史论结合。 答案(1)变化:由重门第到重才学。(2)答案示例论题:制度创新促进社会进步。论述: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唐朝对科举制加以完善,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与政治,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秦朝吸取分封制的历史教训,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