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成都新津为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886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新津为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川省成都新津为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川省成都新津为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川省成都新津为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川省成都新津为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四川省成都新津为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四川省成都新津为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成都新津为明学校高2020级(高一上)第三次月考历 史 试 题总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第卷(选择题,共64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小题,共64分。)1. 孔子曰:“夏尚忠,商尚鬼,周尚文。”现存于世的商代甲骨文大多是向上天祈祷和祭祀的卜辞。这表明早期中国社会A. 带有浓郁神权色彩 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D. 最高权力尚未集中2. 王国维曾就某制度进行评价到:“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该制度是A. 分封制 B. 世袭制 C. 宗法制 D. 郡县制3. 商周社交礼仪有“六挚”之说:“孤执皮帛(鹿皮束帛),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庶人执鶩

2、,工商执鸡。”从中可以看出商周时期A. 礼物品种多样 B. 等级制度明显 C. 社交活动频繁 D. 家禽养殖发达4. 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战争的混乱局面,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秦朝政治体制的核心是A. 皇帝制度 B. 三公九卿 C. 郡县制度 D. 法律制度5. 秦灭六国后,北修长城和“直道”,南修灵渠、“五尺道”,大大改善了秦朝的交通。这些工程成功修建主要得益于A. 秦朝法律的完善 B. 秦始皇的卓越才能 C. 社会矛盾的缓和 D. 中央集权制的建立6. 在分析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项羽

3、“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这反映出A. 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 B. 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C. 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 D. 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7. 汉制,诸侯贡金以助祭宗庙称酎金。诸侯献酎金时,皇帝亲临受金。如发现黄金的分量或成色不足,则要受罚,诸侯王削县,列侯免国。这种有关酎金的法令称为“酎金律”。“酎金律”的出现A有助于维护国家的大一统 B拓宽了中央政府的财税收来源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加强了中央对全国的货币管理8. 汉武帝“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负责监察所在州部的郡国。刺史无固定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其职级仅为六百石,但出巡时代

4、表朝廷,可监察二千石的地方高官和王国相,也可以监督诸侯王。与此同时,刺史职权虽重却又不能直接处理地方政务。这一制度设计A反映了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 B体现了以小制大的政治智慧C表明了“推恩令”势在必行 D标志着汉代监察制度的完善9.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某同学设计了下列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段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B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0. 钱穆认为汉末天下大乱,一切制度全归紊乱,乡举里选制度自亦无从推行,朝廷用人没有标准,曹操以陈群为吏部尚书,始设九品中正制,自此制度行,吏治澄清,曹

5、家能得天下与此制度有很大关系。该学者意在表明,九品中正制A建立了曹魏的统治基础 B加强了曹魏对地方的控制C有利于选拔到杰出人才 D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作用11. 古代的日本、朝鲜等国仿照我国的科举制度选任官员。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产生也借鉴了我国科举制度的一些办法。材料表明A朝鲜、日本的政治制度落后 B科举制度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C隋唐时期中国领先于全世界 D科举制度优于西方的三权分立12. 北宋时期,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同时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由此可知宋代A. 科举制度进-步发展完善 B.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 实行崇文抑武的治国方针 D. 分散了机构的权力13.

6、宋代官制有官、职、差遣(临时任用)之分。“官”是一种等级待遇,表示禄位、品级的高低。“职”只是一种荣誉性质的虚衔,如“大学士”等。只有“差遣”才是实际职务,握有实权,这样承担内外事务可以不受官员的品级和资历的限制,宋代的这一做法A反映北宋政府重文抑武 B有利于防范官员的权力膨胀C导致科举考试无人问津 D有效的杜绝了吏治腐败问题14. 元朝行省的划界,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以犬牙交错为主导。如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元朝的这一措施A壮大地方加强各地方间的制衡 B促进南北区域经济平衡C便于各行省扼险而守以北制南 D出于军事与政治的考虑15. 汉

7、唐王朝疆域辽阔,对内陆边疆往往是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元朝在边疆设行省,辽阔的疆域与王朝统治相始终。由此可见,元朝A. 边疆管理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 B. 造成地方权力过大局面C. 在疆域范围内普遍实行行省制 D. 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16. 有学者认为,明朝时期皇权弱化时,内阁的作用可能被凸显;相反,皇权强化时,内阁作为附庸的表现可能更为突出。这表明明朝内阁A. 对皇权有明显的制约 B. 减少了君主决策的失误C. 削弱相权并加强皇权 D. 未形成固定的权力界限17. 明代出现过很多权倾一时的内阁首辅,如严嵩、张居正等。但很多时候,他们也必须讨好善于揣摩皇帝旨意的司礼监的太监,并受其掣肘。这表

8、明,明代A宦官掌握了行政权 B皇权逐渐趋于衰落C内阁首辅权力失控 D君主专制得以强化18. 清政府分别采取郡县制、盟旗制等管理地方。在蒙古族聚居的北京地区实行盟旗制度;在新疆地区主要采取军府制;在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合一制度并设驻藏大臣。这说明清政府A民族政策因地制宜、因俗而治 B全国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一致性C民族事务管理制度化和法制化 D实行民族平等政策维护民族团结19.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雍正说:“办事自朝至夜,刻无停歇愿以一人治天下”。 这种变化反映了A. 皇帝能力的提高 B. 君主专制的强化C. 宰相制度的废除 D. 中央集权

9、的加强20. 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由此可知,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闭关锁国盲目自大 B西方试图保护鸦片走私贸易C西方试图打开中国的市场 D清政府无契约精神强行毁约21. 1858年在天津谈判中,时任钦差大臣的桂良等中方谈判者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一事一直耿耿于怀。但1877年后清廷已经在新加坡、美国旧金山、日本等地设立了领事馆。这一变化反映了清政府A闭关政策开始解除 B天朝上国观念根除C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D近代外交意识渐显22. 19世纪中期,江西、浙江、安徽等一带的官绅富商竞相逃亡上海,而上海的外国人和中

10、国富商却争相坐船逃跑,甚至英法租界也组建防御工事保护自身安全。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淞沪会战23. 1894年9月,北洋水师“经远舰”在黄海大战中沉没于辽宁庄河海域。2018年9月,考古人员在该舰遗址中发现53毫米格鲁森炮弹、120毫米炮弹引信等,均不见于“经远舰”出厂档案,推测为海战前紧急添置,清廷为战争做了一定准备。这表明A. 考古发掘的史料最为真实可信 B. 史料的丰富促进史学研究发展C. 真实的历史依赖新史料的发现 D. 主观意愿会导致研究出现偏差24. 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

11、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一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A. 南京条约签订后 B. 北京条约签订后C. 马关条约签订后 D. 辛丑条约签订后25.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提出:“在各自势力范围内任何口岸,对他国入港船舶所征收的入港费,不得高于对本国船舶所征收的入港费”。该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满足列强寻求市场的需要 B构建新殖民主义下的商业体系C实现各国在华利益的均衡 D站在国际视野上阐释外交政策26. 义和团揭贴中写道:“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

12、再毁坏大轮船。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材料反映了义和团A运动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B对帝国主义有了理性的认识C运动本身具有自发性和彻底性 D具有朴素的爱国、排外思想27.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解读正确的是A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C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28.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夕,在同盟会负责人讨论临时政府组织形式,就总统制和责任内阁制问题发生激烈讨论

13、时,黄兴坚决支持孙中山的意见,主张总统制。而孙中山让位袁世凯后,黄兴却转而主张责任内阁制。这实质上反映了A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具有复杂性 B共和政体存在结构性缺陷C责任内阁制更有利于权力集中 D黄兴的主张能够与时俱进29.“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此材料试图强调辛亥革命A. 对同时期青年影响有限 B. 其政治意义被严重低估C. 推翻专制政体功不可没 D. 过程艰难成功来之不易30. 广告作为大众商业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往往是时代氛围与大众心态的反映。下图为一幅广告,它反映了当

14、时中国A. 维新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 B.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C. 瓜分狂潮加剧了民族危机 D. 洋务运动开启了早期近代化尝试31. 1935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在拟定三年重工业建设计划时,提出了在湘鄂赣三省建立后方战略基地的设想:“拟以湖南中部如湘潭、醴陵、衡阳之间,为国防工业之中心区域,并力谋鄂南、赣西以及湖南各处重要资源之开发,以造成一个主要经济中心”。这反映了国民政府A. 为围剿红军整合经济资源 B. 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 为抵御日本的侵略做准备 D. 力图消灭地方各派军阀32. 1942年5月24日,日本军部曾制定名为“50号作战”的计划,争取在1942年9月发动对西安

15、的进攻,日军内部不少人反对,理由是“西安作战”对日本在华北的主要敌人中共有利,下一步要首先考虑消灭延安。这反映了A. 西安事变打乱日军侵华计划 B. 敌后抗战减轻正面战场压力C. 日本和国民党结成反共同盟 D. 日军兵力受太平洋战场牵制第 卷(非选择题,共36分)二、材料分析题。(第33题16分,第34题20分,共36分。)33.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6分)材料一中国行政区划的产生,经历了由分土而治到分民而治,到战国时期,相对完整的行政区划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材料二 清代部分中央机构的变动表时间机构变动及其主要职责1638年改“蒙古衙门”为理藩院

16、,管理少数民族及部分与外国通商及外事关系事务。1676年设“南书房”,备顾问,参预机务。1729年设“军需房”,后改名为“军机处”。1859年设“总税务司署”,并任命英国人李泰国为总税务司,是管理全国海关关税及海关行政事务的机构。1861年应西洋各国需要,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管外交事务,兼管通商、海防等洋务事务。1901年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1906年撤销了旧有的六部机构,改设陆军部、民政部、度支部、农工商部、邮传部、法部等。1911年正式取消军机处和旧内阁等机构,成立新的责任内阁作为君主立宪政体的最高行政管理机关。摘编自王云坚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1)材料中的

17、“分土而治”和“分民而治”分别具体指什么?指出两种制度的主要差异。(10分)(2)据材料二,分析清代中央机构变动反映的社会发展趋势。(6分)34.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0分)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体现。材料一 在近代反侵略的进程中,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抗争,努力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救亡图存”的反抗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也正是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忧患意识,发扬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民

18、族精神,经过一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有最终百年国耻的洗雪。宋凌迁近代反侵略进程中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由甲午一役始也。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尤其是华北事变和七七事变后,日益加重的民族危机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人们常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这种民族精神的真正觉醒与近代哪一次战争有关?(8分)(2)据材料二,指出抗战时期民族精神进一步丰富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如何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

19、族复兴的枢纽”?(8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国人民抗争的认识。(4分)成都新津为明学校高一上期第三次月考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小题,共64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ACBADCABD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CBDADDABC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DBBCBDAACB题号3132答案CB二、材料分析题(共36分)33.(1)分封制和郡县制。(4分)。差异:分封制下统治者并未实现高度集权,后者实现高度集权;分封制下地方拥有世袭统治权,郡县制下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分封制下由贵族世袭做官,郡县制

20、下官员由皇帝任免产生。(每点2分,共6分)(2)趋势:设“南书房”和“军需房”反映反映清朝前期君主专制加强的趋势;“总税务司署”、“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等的设立反映了近代前期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的趋势;从理藩院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外务部、责任内阁,反映出中国走向社会近代化的发展趋向;撤销了旧有的六部机构,改设陆军部等,取消军机处和旧内阁等机构,成立新的责任内阁反映中国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趋势(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6分。)34.(1)内涵:反抗精神、忧患意识、自强不息、爱国精神。(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6分)战争:甲午中日战争。(2分)(2)主要原因: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2分)理解: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捍卫了民族尊严,提升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抗日战争,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6分)(3)认识:中国人民的抗争,有利于近代的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机;推动中国的近代化;促进了民族觉醒,增强了民族凝聚力。(4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