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六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阶段性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886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六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阶段性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山东省六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阶段性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山东省六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阶段性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山东省六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阶段性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山东省六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阶段性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山东省六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阶段性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山东省六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阶段性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山东省六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阶段性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山东省六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阶段性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山东省六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阶段性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山东省六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阶段性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山东省六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阶段性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山东省六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阶段性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山东省六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阶段性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山东省六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阶段性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山东省六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阶段性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山东省六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阶段性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山东省六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阶段性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山东省六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阶段性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山东省六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阶段性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山东省六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阶段性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山东省六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阶段性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山东省六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阶段性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六校第二次阶段性联合考试人教版高二语文试题命题学校:济宁一中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据说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的时候,每听到他父王在外国打胜仗的消息,就要发愁,生怕全世界都给他老子征服了,自己这样一位英雄将来没有用武之地。紧跟着伟大的诗歌创作时代

2、而起来的诗人准有类似的感想。当然,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不过,前人占领的疆域愈广,继承者要开拓版图,就得配备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征得愈加辽远,否则他至多是个守成之主,不能算光大前业之君。所以,前代诗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而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向后人挑衅,挑他们来比赛,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打破记录,或者异曲同工、别开生面。假如后人没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那么这笔遗产很容易贻祸子孙,养成了贪吃懒做的膏粱纨绔。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看了这个好榜样,宋代诗人就学了乖,会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同时,有了这个好榜样,他们也偷起懒来,放纵了摹仿和依赖的惰性。瞧不起宋诗

3、的明人说它学唐诗而不像唐诗,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这一点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明人学唐诗是学得来维肖而不维妙,像唐诗而又不是唐诗,缺乏个性,没有新意,因此博得“瞎盛唐诗”“赝古”“优孟衣冠”等等绰号。宋人能够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险开荒,没有去发现新天地。用宋代文学批评的术语来说,凭借了唐诗,宋代作者在诗歌里“小结裹”方面有了很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譬如某一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某一个字眼或句法从唐人那里来而比他们工稳,然而在“大判断”或者艺术的整个方向上没有什么特著的转变,风格和意境虽不寄生在杜甫、韩愈、白居易或贾岛、姚合等人的身上,总多多少

4、少落在他们的势力圈里。鄙薄宋诗的明代作者对这点推陈出新都皱眉摇头,恰像做算学,他们不但不许另排公式,而且对前人除不尽的数目,也不肯在小数点后多除几位。(摘编自钱钟书宋诗选注序)材料二:唐代为吾国诗之盛世,宋诗既异于唐,故褒之者谓其深曲瘦劲,别辟新境;而贬之者谓其枯淡生涩,不及前人。实则平心论之,宋诗虽殊于唐,而善学唐者莫过于宋。唐人以种种因缘,既在诗坛上留空前之伟绩,宋人欲求树立,不得不自出机杼,变唐人之所已能,而发唐人之所未尽。唐宋诗之异点,先粗略论之。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酝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就内容论,宋诗较唐诗更为

5、广阔。就技巧论,宋诗较唐诗更为精细。然此中实各有利弊,故宋诗非能胜于唐诗,仅异于唐诗而已。唐诗以情景为主,即叙事说理,亦寓于情景之中,出以唱叹含蓄。惟杜甫多叙述议论,然其笔力雄奇,能化实为虚,以轻灵运苍质。韩愈、孟郊等以作散文之法作诗,始于心之所思,目之所睹,身之所经,描摹刻画,委曲详尽,此在唐诗为别派。宋人承其流而衍之,凡唐人以为不能入诗或不宜入诗之材料,宋人皆写入诗中,且往往喜于琐事微物逞其才技。如苏黄多咏墨、咏纸、咏砚、咏茶、咏画扇、咏饮食之诗,而一咏茶小诗,可以和韵四五次。余如朋友往还之迹,谐谑之语,以及论事说理讲学衡文之见解,在宋人诗中尤恒遇之。此皆唐诗所罕见也。夫诗本以言情,情不能

6、直达,寄于景物,情景交融,故有境界,此六朝及唐人之所长也。宋人略唐人之所详,详唐人之所略,虽尽事理之精微,而乏兴象之华妙。唐诗技术,已甚精美,宋人则欲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摘编自缪钺论宋诗)材料三: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培养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非我所有的变为我所有的。我学西方诗是从十九世纪浪漫派诗人入手,从前只觉得这派诗有趣味,讨厌前一个时期的假古典派的作品,不了解法国象征派和现代美国的诗;因为这些诗都和浪漫派诗不同。后来我多读一些象征派诗和英国现代诗,对它们逐渐感到趣味,又觉得我从前所爱好的浪漫派诗有好些毛病,对于它们的爱好不

7、免淡薄了许多。我又回头看看假古典派的作品,逐渐明白作者的环境立场和用意,觉得它们也有不可抹煞处,对于他们的嫌恶也不免减少了许多。在这种变迁中我又征服了许多新领土,对于已得的领土也比从前认识较清楚。对于中国诗我也经过了同样的变迁。最初我由爱好唐诗而看轻宋诗,后来我又由爱好魏晋诗而看轻唐诗。现在觉得各朝诗都各有特点,我们不能以衡量魏晋诗的标准去衡量唐诗和宋诗。它们代表几种不同的趣味,我们不必强其同。对于某一种诗,从不能欣赏到能欣赏,是一种新收获;从偏嗜到和他种诗参观互较而重新加以公平的估价,是对于已征服的领土筑了一层更坚固的壁垒。学文学的人们的最坏的脾气是坐井观天,依傍一家门户,对于口胃不合的作品

8、一概藐视。这种人不但是近视,在趣味方面不能有进展;就连他们自己所偏嗜的也很难真正地了解欣赏,因为他们缺乏比较资料和真确观照所应有的透视距离。文艺上的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广博的趣味;不能同时欣赏许多派别诗的佳妙,就不能充分地真确地欣赏任何一派诗的佳妙。趣味很少生来就广博,好比开疆辟土,要不厌弃荒原瘠壤,一分一寸地逐渐向外伸张。(摘编自朱光潜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钱钟书认为宋诗成就不如唐诗,而在缪钺和朱光潜看来,唐诗和宋诗各有所长。B. 钱钟书和缪钺沉潜于唐宋诗而有独到发现,朱光潜认为要想欣赏一派诗的佳妙,应该把该诗派和别的诗派作比较。C.

9、 钱钟书谈艺录中说:“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这和材料二缪钺的观点大体一致。D. 钱钟书和缪钺都认为,相较唐诗,宋诗有所发展变化;而朱光潜认为,读者的阅读趣味也要相应地随之发展变化。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二都有对比论证,在对比中揭示了宋诗的特色及其创新。B. 材料一、三都有比喻论证,并不约而同地运用了开疆辟土的比喻。C. 材料二、三都有举例论证,举例典范,给读者留下了鲜活的印象。D. 材料一、二客观介绍唐宋诗的发展,材料三写了作者的主观感受。3. 根据缪钺的观点,下列关于唐宋诗的比喻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唐诗如芍药海棠,秾华繁采

10、;宋诗如寒海秋菊,自留冷香。B. 唐诗如食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宋诗如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C. 譬诸游山水,唐诗如高峰远望,意气浩然;宋诗则如曲涧寻幽,情境冷峭。D. 譬诸修园林,唐诗如叠石凿池,筑亭辟馆;宋诗则如亭馆之中,饰以绮疏雕槛,水石之侧,植以异卉名葩。4. 请结合材料一、二的内容,概括宋诗的成就。5. 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答案】1. D 2. D 3. B 4. 在诗歌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更精细,有创新。内容题材更广阔,并且书写了很多琐碎细微的事物。以深刻透辟精妙的诗意见长,具有瘦劲的风骨之美。 5. 首先围绕前人对宋诗褒贬不一的评价,引出“宋代人擅长学

11、习唐代人作诗”的论题,并提出宋代诗人别出心裁,开掘新领域的观点。从内容、技巧等角度出发,先讨论了唐宋诗之差异,接着指出宋诗对唐诗的继承和创新。最后总结,指出宋代诗人刻意追求诗歌技巧方面的精进。【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D.“读者的阅读趣味也要相应地随之发展变化”错误,根据材料三“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培养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非我所有的变为我所有的”“对于某一种诗,从不能欣赏到能欣赏,是一种新收获;从偏嗜到和他种诗参观互较而重新加以公平的估价,是对于已征服的领土筑了一层更坚固的壁垒”,说明朱光

12、潜认为读者的阅读趣味应该是公平的并且应是拓展的,而非选项所说要相应地随之发展变化。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D.“材料一、二客观介绍唐宋诗的发展”错误,根据标题钱钟书宋诗选注序和缪钺论宋诗可知主要介绍的是宋诗的发展。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的能力。B.“唐诗如食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宋诗如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错误,根据原文“唐宋诗之异点,先粗略论之。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酝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就内容论,宋诗较唐诗更为广阔。就技巧论,宋诗较

13、唐诗更为精细”可知唐诗丰腴,“入口”即能感受到里面的美,而宋诗瘦劲,要细细品味,因此选项中将唐宋诗说反了。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根据材料一“看了这个好榜样,宋代诗人就学了乖,会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只是他们不懂这一点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可以得出宋诗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具有创造性。根据材料一“宋人能够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宋代作者在诗歌里小结裹方面有了很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譬如某一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某一个字眼或句法从唐人那里来而比他们工稳”,可以得出宋诗内容和题材都有所拓展,并且意思表达的比唐

14、人更透彻。根据材料二“唐代为吾国诗之盛世,宋诗既异于唐,故褒之者谓其深曲瘦劲,别辟新境”;“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就内容论,宋诗较唐诗更为广阔。就技巧论,宋诗较唐诗更为精细”“宋人皆写入诗中,且往往喜于琐事微物逞其才技”“宋人略唐人之所详,详唐人之所略,虽尽事理之精微,而乏兴象之华妙”,可以看出宋诗的内容深刻透辟精妙,有瘦劲气骨之美,选取的题材有琐事微物。【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梳理行文思路的能力。行文思路题先进行分层,然后按照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的顺序进行答题即可。根据第一段“唐代为吾国诗之盛世,宋诗既异于

15、唐,故褒之者谓其深曲瘦劲,别辟新境;而贬之者谓其枯淡生涩,不及前人”,说明前人对宋诗褒贬不一态度,引出“宋诗虽殊于唐,而善学唐者莫过于宋”的论题。并提出“宋人欲求树立,不得不自出机杼,变唐人之所已能,而发唐人之所未尽”即宋诗别出心裁,开掘新领域。根据第二段“就内容论,宋诗较唐诗更为广阔。就技巧论,宋诗较唐诗更为精细”说明从内容和技巧两方面入手,探讨唐宋诗的区别,以及宋诗的对唐诗的继承和发展。根据第三段“唐诗技术,已甚精美,宋人则欲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说明宋诗在唐诗的基础上更加追求诗歌的精美。(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齐老太太冯骥才齐老太太有滋有味住

16、在西城一个小院里。老头死了后,就一个念想家别散了。她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闺女。闺女老三没出嫁,两儿子老大老二虽然都成了家,还全住在家里,守着老娘。老娘心里一幅幅画。一家人在这院子里春天栽花种草,夏天纳凉说话,秋天举竿打枣,冬天扫雪堆人。平时全家围着摆在堂屋正中一张方桌,一日三餐,虽无山珍海味,却有荤有素,有饭同吃,有福同享。闲时老太太叫来老三和两房儿媳妇陪她打打牌。孙男娣女们在院里玩耍。齐家人全都本分平和,彼此没斗过气、拌过嘴、红过脸。老太太说自己活在天堂里。可等到将来哪一天自己上了西天,想这个家,怎么办呢?说到这儿就掉眼泪了。打牌是老太太平生一大好。可是她七十岁后,打多了便要歇一会儿。几

17、个孩子便在堂屋一角,给她支了一张软榻,她累了,就倚在榻上伸伸胳膊腿儿,有了精神招呼闺女媳妇接着再来。反正全家人对老太太一呼百应,只顺不呛,每天最后一把牌都要叫老太太胡。齐老太太的两房媳妇人都不错。平时,丈夫出去干活,都在家中料理杂事,哄孩子玩,一人一天轮流做全家的饭菜,还一起伺候婆婆,陪着玩牌。玩牌对谁都是乐事,一边玩,一边说闲话、吃零嘴、喝茶;玩牌不玩钱没劲,可这家人的钱都不多,赢输也不过三五个铜子儿,大半都“输”给了老太太。玩牌时,老太太爱在身边放一把痒痒挠子,她只要等牌胡,后背就痒痒;闺女老三有个小圆镜,时不时照一下自己;大儿媳爱放一盒洋烟,烟瘾上来憋急了,抽几口;二儿媳特别,总把手上一

18、个金戒箍摘下来,放在一块手帕上,她怕洗牌时总磨这戒指。她是穷人家的闺女,这金戒指是她当年最金贵的陪嫁。虽然只是一个圆箍,没做工,但够粗,颜色很正。天天打牌,这戒指天天放在她右手一边。可是一天,她抽空去灌暖瓶回来时,忽然“哟”一声,戒指没了。她找,别人帮她找,桌上地下找,一遍遍找,居然就找不着了。老太太说:“甭急,自己家还会丢东西,细找找。”二儿媳就这一件宝贝,丢了自然心急,还有火,忍不住冒出一句:“就出去灌水这一眨眼的功夫,光天化日的怎么会没,除非闹鬼了。”丢东西的事一出来,本来就叫在场的人心里发毛。大儿媳有点沉不住气,说:“哎哟二妹,我挨着你,你说闹鬼,可别是说我拿的。”二儿媳说:“你干嘛往

19、你身上揽,我能说谁,只能怪我不该把这么值钱的东西撂在桌上。”其实这都是些着急的话,可现在你一句我一句,就都是往火上浇油了。话再说下去,就会呛起来。齐家从来没过这种事,最坐不住的是老太太。她脸色像张纸,忽然双手把桌子一推,这么大年纪,居然推出半尺远。她大声说:“现在谁也别出屋,你们给我翻箱倒柜地找,相互别客气,搜身!我不信找不出来。我不信我齐家关着大门会丢东西!”老太太头一遭发火!大伙乖乖地按照老太太的话做。把屋里从明面到暗处,再到犄角旮旯,每一寸地界全都细细找过,连老太太歇身的软榻也拉出来,翻一个儿。姑嫂相互之间,头一次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搜身。那一瞬,齐老太太把双眼闭上,好像死了一样;她心里觉得

20、这个家该是好到头了,要毁了。无论这戒指在谁身上,一翻出来,全是给这家捅上一刀。可是奇怪的是,戒指还是没影儿。连条案上的花瓶全扣过来,还能跑到哪去?真还是应了二儿媳那句话除非闹鬼了!闹不闹鬼不知道,反正一股阴气从此罩住了齐家。先前那股子劲没了。人人各有心事,相互之间没话;若是说话,也是没话找话,若是笑笑,全是作假。谁知谁怎么想的?老太太的牌局还摆,却打不起劲儿来。一天老太太忽然“哗啦”一声把牌全推倒了,阴沉着脸说:“我气力不济了,打不下去了。”就此停了牌局。牌局一停,齐家冷清了一大半。老太太心里那些画儿,也就一幅幅扯下来。谁也不知该怎么把这局面掰回来,反正那金戒指找不回来,事情就过不去。可是一天

21、晚饭后,老太太趁着全家都没离开饭桌,忽然对大家说:“我要跟你们说一件事。你们听好了!二媳妇那戒指的事你们别再瞎猜,戒指是我拿的!我有急用。你们也甭问我拿去干什么用了。回头我会想办法把这事圆上。”老太太这话像晴天打雷,全家脸对脸看着,不敢相信。可是,老太太一辈子没说过半句谎,她的话从来不会掺一点假。不论她说什么,大家全信。再说老太太的话也有道理,丢戒指那天,人人都搜了身,没搜身的只有老太太本人。当时谁也不会去搜她呀。如果不是她拿的,好好一个金戒指跑哪儿去了?如果是她拿了,怎么拿的?拿去干嘛用了?老太太不说,没人敢问,也没人敢议论。可是从此,不知不觉对老太太的感觉就变了,她怎么能偷自己儿媳妇的东西

22、呢?想都不敢想。素来对老太太的敬意,自然少了几分。这一切,老太太嘴里不说,心里有数。虽然她把事情的真相撩开,彼此的猜疑和别扭没了,可是从此她在这家里老老少少眼中,脸上没光,说话差劲,身子矮了半截。人就一下子老下去许多。往后很少出屋了,吃饭都是叫老三把饭菜端到里屋,不愿别人看到她。她是不是没脸见人?一年多后,老太太过世。齐家办过丧事,整理正房。当拆掉堂屋一角的软榻清扫地面时,老三忽然发现地砖缝里有个东西亮闪闪,她有点奇怪,蹲下来,从头上拔下簪子把这东西拨出来一看,大声叫喊兄嫂,大家过来一瞧,全都大吃一惊!原来就是那只丢失的金戒指,原来它一直好好地呆在这儿!在丢戒指那天,这地方也都找过,只是因为那

23、时是下晌,屋里没有阳光,自然看不到。现在是晌午,一道阳光射进来,正好照在这砖缝之间,金戒指便灿然夺目地重回齐家。老三流着泪对着这戒指说:“你干嘛躲在这儿了,你要了我娘的命啊!”这家人想到老太太,不知不觉全都淌下泪来。(有删节)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提到的齐老太太心里的一幅幅画,体现了中国人看重家庭的理念,把享受天伦之乐视为莫大的幸福。B. 齐老太太爱打牌的爱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一则为解闷,更是为聚人气、凝人心,图的是家和万事兴。C. 戒指丢了,齐老太太“好像死了一样”,这表明她明白,一旦找出偷戒指的“贼”,家离“散”不远了。D. 齐老太太“自供”戒指

24、是自己拿的,是看家里头每况愈下的状况而做的无奈之举,不是一个聪明的做法。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人物为标题,文字简洁,交代了主要写作对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B. 小说写金戒指是二儿媳最金贵的陪嫁,为下文写她丢戒指后着急上火言语不当做了铺垫。C. 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不事铺陈,不加渲染,以白描手法为主,三言两语就已栩栩如生。D. 小说语言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且具有天津地方特色,如“甭急”“撂桌上”等等。8. 戒指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加以简析。9. 本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系列,“俗世”之“俗”和“奇人”之“奇”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请

25、简要分析。【答案】6. D 7. B 8. (1)推动情节发展。戒指的丢失牵动着齐老太太一家和谐氛围的变化,促使齐老太太做出“自供”的决定,推动着情节一步一步向前发展。(2)丰富人物形象。齐老太太因戒指丢失家庭氛围骤变而做出“自供”的决定,彰显出其忍辱负重、独当家难的大仁大义。(3)戒指是矛盾冲突的焦点。齐老太太家人由和谐生隔阂,齐老太太由和蔼可亲到头遭发火并停了牌局,齐家人由对齐老太太的尊敬信任到齐老太在他们心中“矮了半截”,皆是由戒指引起。 9. “俗”之一,体现在人物是世俗的平凡之人,住在小院里,过着平凡日子。 “俗”之二,体现在市井生活的人情人性,有其乐融融,也会因丢东西而产生隔阂分歧

26、,实实在在,有笑有泪。“奇”之一,体现在齐老太太作为一家之主,不求富贵显达,将家庭和睦看的至高无上。“奇”之二,体现在齐老太太用“打牌”的方式凝聚人心,促进家庭和睦。“奇”之三,体现在齐老太太为了一家和谐而忍辱负重,独担“罪过”,可敬可叹。【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D.“不是一个聪明的做法”错误,表述不当,对于老太太而言这是她当时仅能想出的方法了。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B.“为下文写她丢戒指后着急上火言语不当做了铺垫”错误,分析此项时,要先了解两个专业术语,“铺垫”和“伏笔”。铺垫是为了突出后面要出场的主

27、要人物、事物或要发生的事件,先对次要人物、事物、事件进行铺陈描述,来烘托、引出重要的情节和内容的一张手法。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后文的意思表达的更清楚,更形象而做的一种烘托,一种陪衬。其实也是利用写作手法中的烘托手法,为了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的基础性描写。或为行将来临的事物的衬托;伏笔是指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其作用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它为了前后照应,使读者在看到后面情节后恍然明白前面写一些看似闲笔的内容原来是为此服务的。据此,此处“金戒指”应是“埋下伏笔”。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物象作用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可

28、以判断此题考查对物象作用的分析,物象的作用不外乎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揭示主题等。有时物件反复出现,串起了相关情节,从而成为了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从情节上来看,根据文本前四段“本分平和,彼此没斗过气、拌过嘴、红过脸”可以看出,齐老太太一家氛围和谐;第九段“话再说下去,就会呛起来”,因丢了戒指,齐老太太一家发生了矛盾;第十一段“老太太头一遭发火”,老太太也因为丢戒指事件而着急;第十四段“老太太心里那些画儿,也就一幅幅扯下来”,可以看出,齐老太太一家氛围已经出现了嫌隙;第十六到第十八段齐老太太“自供”,家庭氛围冷到了极点。由此可以看出丢戒指的事件牵动了齐老太太一家氛围的变化,推

29、动着情节的发展。从人物形象上来看,文章开篇塑造了一个安享晚年的幸福的老太太的形象,矛盾发生时有威严的老太太形象,再到“自供”时有忍辱负重、独当家难、大仁大义的形象。通过丢戒指事件能够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立体化。从线索角度来看,本文围绕丢戒指事件,发生了三种变化:第一种是家庭氛围的变化,由和谐和睦的家庭氛围变成有嫌隙的家庭氛围;第二种是老太太的性情的转变,由和蔼可亲到发火;第三种是对老太太的态度发生转变,由对老太太的话深信不疑的尊敬信任到在后辈心中“矮了半截”。【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读清题干要求“俗世之俗和奇人之奇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因此只要找到文

30、中体现“俗”和“奇”的地方即可。“俗”之一,体现在:“老娘心里一幅幅画。一家人在这院子里春天栽花种草,夏天纳凉说话,秋天举竿打枣,冬天扫雪堆人。平时全家围着摆在堂屋正中一张方桌,一日三餐,虽无山珍海味,却有荤有素,有饭同吃,有福同享”,描绘了一幅平凡小日子的图景,是普通老百姓的普通生活。“俗”之二,体现在本文叙事时不仅仅有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其乐融融的时候,但是在丢戒指后也会产生隔阂嫌隙,“其实这都是些着急的话,可现在你一句我一句,就都是往火上浇油了”,符合现实生活,写出了市井生活的人情人性。“奇”之一,体现在“齐老太太有滋有味住在西城一个小院里。老头死了后,就一个念想家别散了”,说明老太太的愿

31、望很朴实,很看重家庭和睦。“奇”之二,体现在“齐老太太的两房媳妇人都不错。平时,丈夫出去干活,都在家中料理杂事,哄孩子玩,一人一天轮流做全家的饭菜,还一起伺候婆婆,陪着玩牌。玩牌对谁都是乐事,一边玩,一边说闲话、吃零嘴、喝茶;玩牌不玩钱没劲,可这家人的钱都不多,赢输也不过三五个铜子儿,大半都输给了老太太”可见,老太太用“打牌”来促进家庭和睦,把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奇”之三,体现在“我要跟你们说一件事。你们听好了!二媳妇那戒指的事你们别再瞎猜,戒指是我拿的!我有急用。你们也甭问我拿去干什么用了。回头我会想办法把这事圆上”,可以看出齐老太太很看重家庭和睦,希望用“自供”的方式能换回一家的和谐。二古

32、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尝建言曰:“国家岁赂契丹,非御戎之策。宜练兵选将,务实边备。”当时诸道转运加按察使,其奏劾官吏多摭细故务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于是请罢按察使。秦陇斜谷务造船材木,率课取于民;又七州出赋河桥竹索,恒

33、数十万,拯皆奏罢之。除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尝建议无事时徙兵内地,不报。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奏曰:“东宫虚位日久,天下以为忧,陛下持久不决,何也?”仁宗曰:“卿欲谁立?”拯曰:“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无子,非邀福者。”帝喜曰:“

34、徐当议之。”其在三司,凡诸管库供上物,旧皆科率外郡,积以困民。拯特为置场和市,民得无扰。数日,拜枢密副使;顷之,迁礼部侍郎,辞不受,寻以疾卒,年六十四。赠礼部尚书,谥孝肃。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节选自宋史包拯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其奏劾官吏多摭细故/务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于是请罢按察使B. 其奏劾官吏多摭细/故务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

35、于是请罢按察使C. 其奏劾官吏多摭细故/务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于是请罢按察使D. 其奏劾官吏多摭细/故务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于是请罢按察使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庐墓:古人在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B. 中官:俗称“太监”,就是宦官,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阉人。C. 宗庙:就是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后用为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D. 尚书:魏晋时为宰相之任,宋代非实职,清朝六部等部门的主官称为尚书。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包拯事亲孝顺,事君忠诚。因父母年老而辞

36、职;为国家长远计,冒着被国君怀疑的风险,建言早立太子。B. 包拯为人仁厚,爱民如子。上奏朝廷,停止竹索和木材的摊派;打开官府正门,让百姓能到他面前伸冤。C. 包拯为官清廉,明察秋毫。曾郑重告诫包氏后人,如有贪赃枉法者,生不能回包氏门,死不能入包家坟。D. 包拯锐意进取,改革旧制。曾请求废除扰民的按察使一职和堵塞的黄河河道,建议和平时屯兵于内地。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国家岁赂契丹,非御戎之策。宜练兵选将,务实边备。(2)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14. 文中提到,京城有人把包拯称作“阎罗包老”,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答案】10. A 1

37、1. B 12. D 13. (1)国家每年贿赂契丹,这并不是防御外敌的策略。应该训练士卒、选拔将领,致力于充实和巩固边防。(2)包拯不会迎合别人,不伪装言辞和脸色来取悦他人,平时没有私人信件往来,老朋友和亲信党与都不和他来往。 14. 包拯在朝为官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不敢贪赃枉法,听说过包拯的都很怕他。【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他们上奏弹劾官吏大多指摘细小过失,注重苛刻严察相互标榜,官吏自觉不安,包拯因此请求免去按察使。“其奏劾官吏多摭细故”中,“故”为“过错、过失”之意,指的是“官吏的细小的过失”,“细”修饰“故”,因此应在“故”后断开,排除BD。“吏不自

38、安”,主语为“吏”;“拯于是请罢按察使”中,“拯”为“请罢按察使”主语。因此应在“拯”前断开,排除C。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理解的能力。B.“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阉人”错误,宦官在先秦和西汉时期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宦官则全由阉人担任。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堵塞的黄河河道”错误,张冠李戴,原文“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是惠民河而非黄河。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岁”,每年;“非御戎之策”,判断句,不是防御外敌的策略;“练兵选将”,训练士卒、选拔将

39、领;“务”,致力于;“边备”,边防。(2)“苟合”,迎合;“私书”,私人信件;“皆”,都;“绝”,断绝。【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原文“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说明包拯在朝廷为人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收敛,听说过包拯的人都很怕他。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使胥吏不敢欺骗长官。有人拿着地券虚报自己的田地数,包拯都严格地加以检验

40、,上奏弹劾弄虚作假的人。包拯是一个正直铁面无私的人。【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

41、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 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地进行意译。参考译文: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因为父母亲年纪都大了,包拯辞官不去赴任。得到监和州税的官职,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老人。几年之后,他的父母亲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过了很长时间,包拯才去接受调遣,担任了天长县的知县。有盗贼将人家牛的舌头割掉了,牛的主人前来上诉。包拯说:“你只管回家,把牛杀掉卖了。”不久又有人来控告,说有人私自

42、杀掉耕牛,包拯道:“你为什么割了人家的牛舌还要来控告别人呢?”这个盗贼听罢又是吃惊又是佩服。又曾经建议说:“国家每年向契丹交纳财物,不是抵御戎人的计策,应该操练军队选择将领,致力于充实边境守备。当时各道转运加按察使,他们上奏弹劾官吏大多指摘细小过失,注重苛刻严察相互标榜,官吏自觉不安,包拯因此请求免去按察使。秦陇斜谷务所的造船木材,一概向百姓征收索取;又七个州交纳河桥竹索的赋税,一般有几十万,包拯都奏请加以废除。包拯被任命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曾建议在边境无事时将军队移到内地,但没有得到答复。包拯在朝廷为人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收敛,听说过包拯的人都很怕他。人们把包拯笑比作黄河水清了,儿童

43、妇女也知道他的大名,喊他为“包待制”。京城称他说:“关节不到,有阎王爷包老。”以前的制度规定,凡是告状不得直接到官署庭下。包拯打开官府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使胥吏不敢欺骗长官。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将那些园林楼榭全部毁掉。有人拿着地券虚报自己的田地数,包拯都严格地加以检验,上奏弹劾弄虚作假的人。升任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上奏说:“太子空缺的时间已经很久了,天下人都很担忧,陛下长时间犹豫不决,这是为什么?”仁宗说:“你想让谁立为太子呢?”包拯说:“微臣我没什么才能而担任朝廷官职,之所以请求皇上预立太子,是

44、为国家长远考虑。陛下问我想让谁做太子,这是怀疑我啊。我已年届七十,又没有儿子,并不是谋求好处的人。”皇帝高兴地说:“我会慢慢考虑这件事的。”他在三司任职时,凡是各库的供上物品,以前都向外地的州郡摊派,老百姓负担很重、深受困扰。包拯特地设置场市进行公平买卖,百姓得以免遭困扰。几天后,被任命为枢密副使。随即又升为礼部侍郎,包拯推辞不受。很快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四岁。朝廷赠他为礼部尚书,谥号为“孝肃”。包拯性格严厉正直,对官吏苛刻之风十分厌恶,致力于敦厚宽容之政,虽然嫉恶如仇,但没有不以忠厚宽恕之道推行政务的。不随意附和别人,不装模作样地取悦别人,平时没有私人的书信往来,亲旧故友的消息都断绝了。虽然官

45、位很高,但吃饭穿衣和日常用品都跟做平民时一样。他曾说:“后世子孙做官,有犯贪污之罪的,不得踏进家门,死后不得葬入大墓。不遵从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孙。”(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词借历史的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又有深沉;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叹。B. 词中运用“长江”“浪花”“渔樵”“江渚”“秋月”“春风”“浊酒”等

46、意象,营造出高远而淡泊的意境。C. “是非成败转头空”,豪迈、悲壮,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失落、孤独感,又暗含着对名利的淡泊、轻视。D. 词人感叹英雄豪杰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羡慕在江边欣赏秋月春风,又能和朋友把酒言欢的渔夫樵夫。16.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两句,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答案】15. D 16. 苍翠的青山与红色的夕阳,绚丽多姿又大气深沉,色彩对比鲜明,颇具诗情画意。“青山”代指亘古不变的自然,“夕阳”喻指变动不居的世事;不变的青山反衬世事的沧桑变化;“变”与“不变”形成对比,寄寓了古今人事皆在变与不变的相对运动中流逝、功名成败均为过眼云烟的哲理。上片结尾处的

47、这两句承上启下。诗句借具体意象表达深刻哲理,是对上片的总结升华;又为下片张本,引出渔夫樵夫江上对饮的画面。【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又能和朋友把酒言欢的渔夫樵夫”错误。渔樵,此处并非指渔翁、樵夫,此处指隐居不问世事的人。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赏析句子,重在赏析句中的“意”和“技”,也就是从艺术特色和情感内容两大方面进行赏析,具体有两个步骤:步骤一,理解意蕴;步骤二,从语言特点、表达技巧、结构特点等方面入手进行多角度赏析。“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两句,句意为“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从表达技巧上来看,该句运用了对

48、比手法,将“青”和“红”进行对比,色彩鲜明,画面美丽;将“变”和“不变”进行对比,“青山”代指亘古不变的自然,“夕阳”喻指变动不居的世事。用不变的青山写出了世事的变化,世界任何事都是在变与不变的相对运动中流逝。让诗歌具有了哲学韵味。从结构上来看,此句是上片的最后一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该句赋有的哲理美是对上片内容的总结,同时也引出了下片中对饮的画面。(三)名篇名句填空(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蛟龙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意象苏轼赤壁赋中的箫声“舞幽壑之潜蛟,_”,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箜篌声能使蛟龙起舞的句子是“_”,春江花月夜中,“鱼龙潜跃水成文”一句,则形象写出

49、水面的层层波纹(2)中国古人常常抒发人生如梦的感慨,就连旷达的苏轼也感叹“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李商隐锦瑟中“_”一句,感慨人生如梦往事如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达诗人梦中月夜飞度的语句是“_”(3)真正相爱的人未必能长相厮守勇敢走上抗疫前线的小岳,就用秦观鹊桥仙中的“_,_ ”,安慰自己新婚的妻子【答案】 (1). 泣孤舟之嫠妇 (2). 老鱼跳波瘦蛟舞 (3). 庄生晓梦迷蝴蝶 (4). 一夜飞度镜湖月 (5). 两情若是久长时 (6). 又岂在朝朝暮暮【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

50、,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嫠妇”“瘦蛟”“飞度”“久长”,理解字义去记忆。(1)考查的苏轼赤壁赋句,较为简单,根据上句默写下句即可;李贺李凭箜篌引中关键词为“蛟龙起舞”,因此应填写“老鱼跳波瘦蛟舞”。(2)李商隐锦瑟中关键词为“人生如梦往事如烟”,因此应填写“庄生晓梦迷蝴蝶”;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关键词为“梦中月夜飞度”,因此应填写“一夜飞度镜湖月”。(3)秦观鹊桥仙中关键词为“安慰自己新婚的妻子”,因此应填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三语言文字运用

51、(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 ,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蝴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 ,春后还是秋。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几

52、枝还低压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18. 以上文段中使用的修辞手法,除了比喻和比拟,还有( )。A. 夸张 反复B. 排比 对偶C. 排比 反复D. 夸张 对偶19. 在画横线的地方补写恰当的句子。20. 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果改成“虽然她冻得红惨惨地瑟缩着,但是笑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案】18. C 19. 瑟缩地做梦他也知道落叶的梦 20. 原文“她于是一笑”在句首,能很好地承接上文对春天美景的描写,突出她在春天到来后的欣喜之情,改句则

53、没有这种效果;原文“仍然瑟缩着”单独成句,能形象地写出粉红小花所处的恶劣环境,从而反衬她在春天到来后的欣喜;原文3个短句,和上文协调一致,有婉约之美。【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和辨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C“排比、反复”正确。原文“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原文“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和“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使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

54、来源文本。根据上文的“冷的夜气”和下文“梦见”,因此可以判断是瑟缩地状态,且要开始做梦了,因此写为“瑟缩地做梦”。根据上文“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春后还是秋”可知,补写的句子和原文内容构成对偶,因此尽量保持句式一致。另外根据下文“他简直落尽叶子”,因此写为“他也知道落叶的梦”。【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时可以从内容(主旨)、语言(修辞)、结构等方面思考。画波浪线的句子为“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该句为“虽然她冻得红惨惨地瑟缩着,但是笑了”。从结构上来看,原文中“她于是一笑”在句首,能够和上文春天美景的描写衔接紧密,表现出在春天到来之

55、后的高兴喜悦之情,而改句则把“笑”放在了结尾,喜悦之情的表达没有原句强烈。从结构上来看,原文为三个短句,和上文的风格相一致,衔接较为自然。而改句的句子结构和上文不一致。从内容上来看,原句中“仍然瑟缩着”,“仍然”二字表现出了花朵所处的环境的恶劣之久,更能反衬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而改句“瑟缩”前没有修饰词,程度没有原句强烈。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马拉多纳的去世让无数人为之悲痛,并为这位阿根廷球星深深悼念和缅怀这位阿根廷民族英雄的遗体告别仪式在阿根廷总统府举行,以此悼念他对阿根廷的巨大贡献11月27日,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万人空巷,成千上万的球迷前来为马

56、拉多纳送别,最终,马拉多纳在贝拉斯塔公墓安葬,与他的父母处在同一地点【答案】改为:并深深悼念和缅怀这位阿根廷球星;改为:以此纪念他对阿根廷的巨大贡献;“万人空巷”改为“街上人山人海”;“处”改为“安葬”【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段中的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句,“并为这位阿根廷球星深深悼念和缅怀”,错误,结构混乱,“为

57、悼念和缅怀”不搭配,出了答案示例还可以改为“并为这位阿根廷球星深表惋惜或遗憾”。句,“以此悼念他对阿根廷的巨大贡献”错误,搭配不当,“悼念”意思为对死者哀痛地怀念,而不用于贡献,可以改为“以此感恩(赞扬/彰显)他对阿根廷的巨大贡献”。句,“万人空巷”错误,“万人空巷”意思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不符合语境,应改为“街上万头攒动/人流如潮/比肩接踵”。句,“处”错误,语体不够正式,应改为“安葬”。22. 阅读下面的新闻,然后简要点评。(100字以内)澎湃新闻记者11月19日注意到,多个网络平台流传一张灵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红头文件。文件标题为灵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

58、立历史文化研究工作组的通知。灵山县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副局长、武则天她妈在钦州历史文化研究工作组办公室主任劳德联19日午间接受澎湃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确认,武则天她妈在钦州工作组正在搜集资料,具体完成时间看工作进度。【答案】论题太过随意。历史文化研究应有严谨认真的学术态度,官方发布的文件标题更应严肃审慎。当地政府借助名人效应发展旅游经济的初衷是好的,但借“捆绑名人”来博取眼球,这种做法不可取。【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新闻内容的赏析点评的能力。新闻具有真实、时效性、准确性等特点。根据文本内容,“文件标题为灵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历史文化研究工作组的通知”,此为政府办公室红头文件,应用词准确

59、、得体、文雅,而在此标题中“武则天她妈在钦州”语言随意。并且作为历史文化研究,应该要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然而此标题不符合学者的治学态度。灵山县人民政府想要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是一件好事,但是以这种恶搞式的取名方式来博取眼球,并不利于其发展。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进入高二,面对新高考的不确定性,选科后的患得患失,渐渐逼近的升学压力,越来越难的数学、物理等学科,以及丰富多彩的高中生活,各种问题开始出现。比如:学习懈怠,不完成作业,脾气暴躁、打架、早恋、结交不良朋友,甚至逃学等。对此,一位资深年级主任曾用了一个词:“逢二必乱”。他说,不只是某个学校有这种现象,几乎每年

60、,很多学校或多或少都存在这种情况。 班级举办班会活动,请你就此现象,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或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书写规范。【答案】例文:用自律谱写美好人生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很荣幸我能就“逢二必乱”这一话题在班会上进行发言,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用自律谱写美好人生。自律,指自我约束,自觉地用校规校纪约束自己,自觉地用社会公德、高尚品格规范自己,自觉地用法令制度提醒自己,这就叫做严以自律。我们平时所说的“逢二必乱”现象出现的问题如“学习懈怠,不完成作业,脾气暴躁、打架、早恋、

61、结交不良朋友,甚至逃学”等,实际上都是对自己要求太低的结果,也就是不自律。安德烈耶夫曾说过:“一个人最大的胜利就是战胜自己!”是的,每个人在纷繁复杂又充满蛊惑的世界中艰难前行,势必会受到各种欲望的诱惑。这时,阻碍我们前进,破坏自己艰苦努力的敌人,往往是自己。一次放松,似乎是茫茫人生之河中的一片浪花;一刻懈怠,似乎是漫漫人生路途中的一颗沙砾;但是一次次放松与一刻刻懈怠的累积,就会演变为顽固不化的恶习。最终,在自己的松懈散漫下,我们将会惨烈的败给自己。富兰克林用他的小黑点牢记住了各种做人处事的道理,他每日不忘反省,随时也不忘自律,他将缺点视为敌人并去积极克服它,他随时随地都在思考,自己的言行是否得

62、体,这种做法是否礼貌,于是,他便很能克制和约束自己了,并且在自律的同时他还养成了很好的习惯,那就是无论在做什么之前总会顾及后果不会盲目。自律使他成熟,自律也使他自己更加完善。自律如一个茧,让他在里面慢慢修炼,最后羽化成蝶。自律也是他备受人敬佩,自律使他稳重,大方,行为得体,自律是一列强劲的列车,让他极速进步,直达成功。也许有人认为,似乎是负重任的伟人才应自律的,其实不然,我们青少年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更应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做到自律。自习时认真学习,不高声喧哗;食堂就餐,自觉排队,这都是自律的表现。在我们的校园中,也有不和谐的音符,有的同学把带进手机进课堂,让本应纯洁的好奇心在社会的污秽中

63、渐渐腐蚀起来,这不仅仅是破坏了良好的校园气氛,更重要的是给自己的心灵带来了不良影响,给自己的进步设置了路障。或许你的力量还很小,但如果你拥有坚定的自制力,锲而不舍,就没有不可征服的高峰,或许你的智力驽钝,但只要你拥有顽强的意志力,坚韧不拔的精神,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同学们,就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磨练自己的意志,锻炼我们的毅力,严格自律,抵达成功的彼岸。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本题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在审题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内容:(1)材料内容,步入高二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根据“他说,不只是某个学校有这种现象,几乎每年,很多学校或多或少都存在这种情

64、况”,说明这些问题出现的概率很高,因此可以探讨这些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遇到这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2)情境意识,班级班会活动;(3)文体意识:发言稿,开头要顶格写称呼,第二段要空两格写问候,文末要写“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4)任务意识,在正文中要写清楚对这些“逢二必乱”产生的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并且在文中要提出希望或建议。写作时,任务不可以有遗漏。(5)主体意识,本文是以自己为出发点来行文的。审题立意:(1)自律的人生才是最美的;(2)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学习可能成功;(3)只有依靠自己,才能避免“逢二必乱”;(4)学会自我疏导,避免出现不良情绪;(5)学会分辨不正确

65、的事情,努力让自己向优秀发展。可用素材:(1)正像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言,“如若你想征服全世界,你就得先征服自己。”一个朝三暮四、连自己都掌控不了、约束不了的人,不用别人来打败你,在行动之前就已经输给所有人了。所以,自律是成功的基础,是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2)周恩来自制纸镜子,让自己每日记住行必端,言必正,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周对自己的高要求使人望尘莫及而周这种自律的精神则是更加令人敬佩,自律就如一面镜子,时刻让自己清醒,时刻让自己注意自己的行为,它反映出自己的不足并配合改正,它有如土壤一般,滋养自己,使人生这棵大树枝繁叶茂,也是自己迅速进步,直奔成功的终点。(3)白玉霜是著名评剧演员,演

66、技很高,被人称做“评剧皇后”。她为了做到自知、自律,不论三伏酷暑,还是三九严冬,一有时间就去练功,练嗓子。有人对她说:“你已成名了,干嘛还这么苦练?”她笑笑说:“戏是无止境的。”并且她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管什么人,只要给她指出缺点,她都非常高兴。正如著名评剧演员白玉霜高度自律一样,成功之后仍旧坚持每日苦练基本功。所以自律并不是偶尔为之,它必须成为你的生活方式。只有坚持自律,才能不断地攀登,不断地提升。行文结构: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先由材料内容引出话题,之所以出现“逢二必乱”的问题,是因为不够自律,接着写不自律的危害,然后以富兰克林的例子说明自律的重要性,然后联系自身,结合高二学生这一身份谈怎样自律于我们而言也很重要,最后提出希望。另,用“演讲稿”的格式行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