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课时跟踪检测:单元综合测评1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876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课时跟踪检测:单元综合测评1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课时跟踪检测:单元综合测评1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课时跟踪检测:单元综合测评1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课时跟踪检测:单元综合测评1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课时跟踪检测:单元综合测评1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课时跟踪检测:单元综合测评1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课时跟踪检测:单元综合测评1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综合测评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温馨提示:1.第卷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第卷书写在试卷上;交卷前请核对班级、姓名、考号。2.本场考试时间为60分钟,注意把握好答题时间。3.认真审题,仔细作答,永远不要以粗心为借口原谅自己。第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0小题,40分)1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的目的是()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削弱地方权力C建立中央集权 D防止大臣专权解析:选A“三公”分工明确又相互制约,大权总揽于皇帝一人之手,因此秦始皇设置“三公”既能使其帮助自己处理事务,自己又能掌控国家权力,故A项正确。2秦始皇统一国家

2、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国家统一,其中最有利于消除地方与中央对立的举措是()A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B实行分封制C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D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解析:选C题中涉及的是地方与中央,A项属于中央机构,与此无关;B项分封制与秦朝无关;D项有利于加强中央和地方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控制地方,但不是最主要的;C项则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来体现,有利于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对立,符合题意,正确。3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13年咸阳一位商人坐马车来到象郡,用他携带的200枚秦半两钱买了三个象牙和109斤水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记载()A属实 B不可能是事实C不能判断 D有可能是事实解析:选D秦当时已“车同

3、轨”“书同文”、统一货币“半两钱”,增设象郡,并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因此史书记载的有可能是事实。4四位同学围绕“玄武门之变”这件事,就如何评价唐太宗发生了激烈的争论,那么你认同下列谁的观点()A李世民杀兄夺位,残忍至极,功绩再大也不值得肯定B尽管李世民遭到李建成、李元吉的暗算,他也应该无条件避让C根据古代中国的分封制原则,李世民根本无法继承帝位D尽管李世民登基名不正言不顺,但这无法改变他是中国古代杰出政治家的历史地位解析:选D从史实看,“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继位,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故应对其持肯定态度,本题选D。5唐太宗自评:“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祚以来,正直之

4、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这段话体现唐太宗的统治思想是()A“存百姓” B知人善任C济世安民 D轻刑薄赋解析:选B材料大意是国君多厌恶正直之士,或明或暗地诛杀无辜,没有哪一代不是这样;我即位以来,正直之士并肩立于朝廷,不曾贬退、责罚一人,故B项正确。6唐太宗曾经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延续均田制和租庸调法,轻徭薄赋B广招贤才,知人善任C让庶族地主获得晋升仕途之道D实行各民族和睦的政策解析:选A材料体现了唐太宗“心存百姓”的思想,认为国家要想长久必须心存百姓。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延续均田制和租庸调法,轻徭薄赋,休养生

5、息。7封建史学家描述“贞观之治”时说:“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斗米三四钱此皆古昔未有也。”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史学家对“贞观之治”有夸大溢美之词B反映出唐太宗不拘一格的用人之道C说明唐太宗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D客观公正地反映出“贞观之治”的真实面貌解析:选A由题干材料可知描述的“贞观之治”有些夸张,如“无复盗贼,囹圄常空”等。8(2019广州高二检测)“千古一帝”并非历史学家对古代帝王的严谨评价,但却为近年来的历史题材影视剧所常用。假如你是这些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史学顾问,那么,你会否定下列哪一编导的剧目策划()A秦始皇开创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

6、史纪元B唐太宗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带入鼎盛时期C唐太宗大唐盛世的奠基者D康熙帝顺势而为,勇立世界历史发展潮头解析:选D本题应把握三位帝王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特征。康熙帝时中国处于清王朝的所谓盛世时期,但当时中国封建社会已经由盛转衰,日暮西山,而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开始向近代迈进,故D项中“顺势而为”的说法错误。9在郑成功收复管理台湾二十多年后,踞守台湾的郑经之子郑克塽又投降清朝,对这两种行为评价正确的是()A两者都应肯定 B两者都应否定C否定前者、肯定后者 D肯定前者、否定后者解析:选A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是维护国家主权的反侵略行为,应予以肯定。郑克塽投降清朝,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实现,有

7、利于台湾地区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也应予以肯定。10康熙帝和吴三桂斗智斗勇的故事,至今在民间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康熙帝和吴三桂等三藩之间的矛盾斗争,从清朝初期国内的局势看应当属于()A满汉民族间的矛盾B清王朝与明王朝残余势力的矛盾C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D封建国家内中央政权与分裂割据势力的矛盾解析:选D从清初中国国内的状况看,统一是大势所趋。因而,吴三桂等三藩是分裂国家的地方割据势力,而康熙帝代表了维护国家统一的力量。第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60分)11(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等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

8、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唐太宗在总结他的事业成功的经验时说:“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与不肖则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明诛暗杀)朕践祚(即位)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

9、,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八材料三: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朝廷)议和,请求“照琉球、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而不削发登岸,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琉球、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请求。中国通史全编(1)根据材料一,秦始皇在地方管理上采取了什么措施?你是如何评价秦始皇的这项措施的?(10分)(2)材料二中,唐太宗系统地总结了他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经验,请概括指出其中最主要的三点内容。(不得摘抄材料原文)(6分)(3)根据材料三,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3分)解析:第(1)问要求回答的是秦

10、始皇在地方上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评价时可从对当时和后世两方面回答。第(2)问从材料二中归纳出三点即可。第(3)问主要从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台湾与大陆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方面来分析。答案:(1)措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评价:郡县制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2)经验:善于用人之长,避人之短;善于纳谏;采取平等的民族政策。(3)原因: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2(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始皇)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

11、馀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史记材料二:贞观二年,诏停周公为先圣,始立孔子庙堂于国学,稽式旧典,以仲尼为先圣,颜子为先师,两边俎豆干戚之容,始备于兹矣。是岁大收天下儒士,赐帛给传,令诣京师,擢以不次,布在廊庙者甚众。贞观政要崇儒学材料三:(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幸曲阜,诣先师庙,行三跪九拜之礼。东华录(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位帝王对儒学的态度与措施。(12分)(2)如何认识三位帝王对儒学态度的差异?(8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中“皆坑之咸阳”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打压儒学,焚书坑儒;从材料二中“诏停周公为先圣,始立孔子庙于国学以仲尼为先圣”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12、,唐太宗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大收天下儒士;从材料三中“诣先师庙,行三跪九拜之礼”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康熙帝崇尚儒家文化,拜祭孔子,恢复开科取士。第(2)问可从儒学本身以及统治者的态度、目的等方面分析。答案:(1)秦始皇:打压儒学,焚书坑儒。唐太宗: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康熙帝:崇尚儒家文化,亲自祭拜孔子,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2)认识:儒学在秦代更多体现保守的一面,在唐代、清代则经过自我调整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所以统治者对其态度不同;无论统治者对儒学态度如何,最终目的都是巩固封建君主专制。13(21分)(2019全国卷)材料: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人(今

13、属陕西),“长六尺余,体貌秀杰”,通过武举考试成为将领。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反,朝廷军队溃败,玄宗奔蜀。郭子仪从朔方节度使任上率兵勤王。经过多年征战,平定叛乱。后回纥受人唆使,举兵威胁长安,郭子仪已年近七十,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回纥首领深受感动,与郭子仪饮酒结盟而退军。郭子仪“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士心”,其麾下数十人成长为文武大臣。经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郭子仪身系天下安危近二十年,子孙与皇室通婚。“时方握强兵,或方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故谗谤不能行”。后代史家称赞他为“大雅君子,社稷纯臣”,认为“自秦、汉以还,勋力之盛,无与伦比”。据旧

14、唐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子仪的历史功绩。(9分)(2)根据材料,简析郭子仪取得功绩的原因。(12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郭子仪从朔方节度使任上率兵勤王。经过多年征战,平定叛乱”可得出其功绩之一是平定安史之乱;由“后回纥受人唆使,举兵威胁长安,郭子仪已年近七十,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回纥首领深受感动,与郭子仪饮酒结盟而退军。郭子仪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士心,郭子仪身系天下安危近二十年”可得出长期维护唐朝稳定和国家统一;由“其麾下数十人成长为文武大臣。经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可得出为国家培养了人才。第(2)问,根据材料“长六尺余,体貌秀杰,通过武举考试成为将领”可得出身强体健,善于领兵,英勇善战;根据材料“回纥受人唆使,举兵威胁长安,郭子仪已年近七十,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回纥首领深受感动,与郭子仪饮酒结盟而退军”可得出勇于担当,有勇有谋;由“时方握强兵,或方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故谗谤不能行。后代史家称赞他为大雅君子,社稷纯臣,认为自秦、汉以还,勋力之盛,无与伦比。”可见他具有政治智慧。答案:(1)平定安史之乱;长期维护唐朝稳定和国家统一;培养人才。(2)身逢时势,勇于担当;忠于朝廷;身强体健,善于领兵,英勇善战;富有政治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