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室中学20072008学年度高2009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说明:1本卷分为卷和卷,其中卷42分,卷108分,全卷共150分,150分钟完卷。2卷答在机读卡上,卷答在答题卷上。3交卷只交机读卡和答题卷。卷(42分)一、(18分,每小题3)1、选出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A菲薄fi 攒射cun 绯红fi 气概ki 长歌当哭dng B驯鸽xn 廿四nin 平仄z 椽子chun 混混沌沌hnC坍弛tn 歆羡xn 婀娜 no 蹊跷q qio 朔风凛冽ln liD颔首hn 自诩x 罪孽ni 牡蛎 m l 冥顽不灵mn2、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中国军人的屠戳妇婴的伟绩
2、,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B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落漠。C但是,他太卑微,太缈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泻也只是对牛弹琴,换得一个漠然的表情。D基督徒在虔诚祈祷时,想到耶稣为背负人间罪恶,钉死在十字架上,滴血而死的情景,信徒们常常感激得涕泪交流。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期,中国观众有幸目睹了来自意大利庞贝古城的遗珍,它们清晰地再现了古城被埋没前后 的情景。在休斯敦火箭队 的姚明,出席“护鲨行动从我做起”的活动时说:“今后,本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拒绝食用鱼翅。”
3、书的封面设计 于书籍出版发行的整体规划,同时必须结合书的内容特点和读者对象进行构思。A时间 效劳 从属B瞬间 效力 从属C瞬间 效劳 归属D时间 效力 归属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国的智力残疾人已有100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缺碘造成的,所以坚持食用含碘盐并不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B.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C足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熟视无睹。D电视连续剧亮剑在黄金时段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对它评
4、头品足,大加赞赏。5、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无误的一句是( )A.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B.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C.又有一次,读谢冰心的散文,非常欣赏“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D.可见生命在奋斗历程中,是多么艰苦!这一粒珍珠,又未始不是牡蛎的泪珠呢!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了解,我市移动电话部门针对春节期间手机短信密集发送,对今年发送量进行了预测,并事先做好相关准备工作.B.央行负责人表示,可以通过保持存款利率不变而增加
5、贷款利率的方法来减轻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而带来的升值负担.C.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改善所致.D.我们的报纸、杂志、电视等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增强规范使用文字的意识.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人类对技术的乐观或悲观倾向由来已久,但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家爱德华泰讷的说法可能会使你大吃一惊:技术不仅没有给人类缔造福祉,反而极大地报复了人类。 泰讷写道:就在我们欢庆又把自然世界的混乱削减了几分之时,我们制造的新机器开始脱离我们的控制,获得自身生命,通过“报复效应”让我们尝到屈辱的教训。
6、报复效应与副作用不同:副作用是坏的影响,例如,服用抗抑郁药会导致腹泻。而报复效应的影响也很坏,但坏得让人啼笑皆非:抗抑郁药让人变得更加抑郁。核能发电是一种有效的能源,但它会产生污染,这是一种副作用;然而切尔诺贝利核反应堆爆炸的发生,却是由于该电站在试验一种新的安全防护系统,这就是典型的“报复效应”。 泰讷拿出了许多事实证明他的论断。 火蚁是生活在美国东南部的一种毒蚁,因人被这种蚁咬伤后,会产生烧灼般的痛感,故名。伴随着DDT及其他强力杀虫剂的发明,美国政府曾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东南部地区大量喷洒杀虫剂,试图一举灭绝火蚁。但30年后,政府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失败。由于杀虫剂杀死了火蚁的各种天敌,事实
7、上反而帮助了火蚁的繁衍。在这场人类技术对火蚁的大战中,技术被证明是它自身最大的敌人。 美式足球的头盔,最初设计时是用来在激烈的对抗中保护运动员头部的,但在引进赛场之后,却造成了大量脊柱受伤的事故,原因是运动员们自动地把他们的新装备当作进攻的工具。旨在使足球运动更安全的技术实际应用起来,反而增加了该运动的危险性。 最熟悉的例子也许莫过于抗菌素的使用了。本世纪早期,在抗菌素研制方面所取得的突破使一些人乐观地预测说,长期以来困扰人类的一些古老疾病将被彻底消灭。而现在,抗菌素的大量使用使细菌的抗药性空前提高,我们面对一波又一波致命的“超级虫”,却拿不出新的抗菌素来击败它们! 根据同样的逻辑,围绕着一个
8、城市所修建的道路越多,交通就越拥挤。 据澳大利亚的一份报告,在过去10年,电脑技术非但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创造出无纸办公室,反而使纸张的耗费量增加了4倍。这份报告说,每名办公室人员平均一年要用掉30公斤纸。为了满足商界对纸张的需求,1995年澳洲有165万棵树被砍伐。报告说,70的普通办公用纸被扔掉后,没有得到循环利用,而是被当作填埋凹地的垃圾。 技术反噬人类的事例,还可以举出许多。但我们与其把泰讷的说法当成一种绝望的声音,不如把它视为一种警告。日益复杂的技术文明常常会带来无法预料的结果,这些结果与人们当初的良好愿望大相径庭。 然而无论如何,科学要向前发展,人类也日益进步。7、根据文意,下列对
9、“报复效应”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技术不仅没有给人类缔造福祉,反而极大地报复了人类。 B我们制造的新机器开始脱离我们的控制,让我们尝到屈辱的教训。 C旨在解决现实问题的技术,反而使这些问题更加难以解决,并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 D切尔诺贝利核反应堆由于试验一种新的安全防护设施,反而引起核反应堆爆炸。8、文章第四段说“泰讷拿出了许多事实来证明他的论断”,下列各项,不能证明他的论断的一项是( ) A美国政府试图用杀虫剂灭绝火蚁,反而帮助了火蚁的繁衍。 B旨在使足球运动更安全的技术实际运用起来,反而增加了该运动的危险性。 C围绕着一个城市所修建的道路越多,交通就越拥挤。 D澳洲70的普通办公用纸
10、被扔掉后,没有得到循环利用,而是被当作填埋凹地的垃圾。9、下列对“我们与其把泰讷的说法当成一种绝望的声音,不如把它视为一种警告”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不能因为泰讷的说法而对技术绝望,但应对技术可能带来的无法预料的后果保持警惕。 B泰讷的说法表现出对技术绝望的悲观倾向,我们对科学技术的看法应该是乐观的,但也应该吸取泰讷说法中的有益因素。 C我们一旦把泰讷的说法当成一种绝望的声音,也就起到了它的警告作用。 D泰讷的说法不是对技术绝望,而是对人类滥用技术的严厉警告。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技术是人类创造的,最终却将毁灭人类。 B技术的报复效应
11、虽然无法预料,却不能阻挡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C人类创造的每一项技术,都不可避免地产生报复效应与副作用。 D如果电脑技术进一步普及,将给澳大利亚的森林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三、(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杜环,字叔循。其父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道上人对曰:“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母服破衣
12、,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座,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付,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环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
13、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选自明宋濂杜环小传,有改动。)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然诺,好周人急 救济B母如其言,附舟诣谭 往见C谭谢不纳,母大困 道歉D奉糜食母,抱衾寝母 给吃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14、)A竟绐以他事辞去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B因访一元家所在 蒙故业,因遗策C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D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13下列各句,从文言特殊句式的角度看,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A不然,籍何以至此? B盛以锦囊。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D身死国灭,为天下笑。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B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
15、地度过了晚年。C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D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一再用对比手法表现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卷(108分)四(21分)15按要求完成下面三题。(8分)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2分)译文:_(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2分)译文:_将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3)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
16、华国乎!”译文:_1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日暮杜甫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注 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4分)_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4分)_17按课文原文填空。(5分,每空全对1分)(1)忧劳可以兴国, 。(伶官传序)(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 , 诚不得已。(六国论)(3)苟以天下之大, ,是又在六国下矣。(伶官传序)(4)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
17、不存, ,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明月清泉自在怀贾平凹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像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好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那儿有田园,却无松竹流泉;及上了华山、峨眉山,并且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
18、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着情结。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林泉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 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月,
19、足下的流泉以及座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松树,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树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斧虫雀,统统化作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美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
20、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去得逞又能怎样?! 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穷极物理,行而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着、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间的境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是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惟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
21、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放弃,也才便有了他“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的情怀,也便有了他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流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18、在文中,作者写出了自己在不同人生阶段读王维山居秋暝的不同感受,请分别加以概括。(6分) (1)_ _。 (2)_ _。(3)_ 。 19、作者把王维和爱因斯坦联系起来,认为“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_
22、 20、结合全文,请分析题目“明月清泉自在怀”的深刻含义。(4分)_21、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托明月清泉,寄托自己对人生境界的追求。语言典雅而含蓄,富有美感。 B“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这句话强调的是,人生在世,面对宠辱得失,要悠然淡泊;面对困难挫折,要坚持不懈。 C在文中,作者用翠华池边那棵松树、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碑林前的唐槐等 “树木中的祖宗 ”和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构成对比,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 的人生感悟。 D这篇文章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材料信手拈来,但始终以作者对“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
23、位、功名利禄作交换”的小人的抨击为线索,体现了散文的“形散而神聚”的特点。E文章结尾写到了浣女和渔夫,目的是赞美他们辛勤的劳作,赞美他们远离红尘纷争、保持独立人格的精神,同时强调他们创造了物质财富,更创造了精神财富,从而使主题更加深刻。六、语言运用(9分)2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出它的中心内容。(不超过25个字)(3分) 近日,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的考古研究又有重大发现,甘肃省考古所研究员何双全惊喜地告诉记者,该遗址出土了200多片纸文书残片和麻纸,成为目前中国考古发掘中发现古纸最多的地方。根据同时出土的简牍和地层分析,这些古纸的年代从西汉武帝、昭帝及宣、元、成帝至东汉初到西晋都有。
24、何双全说,此次敦煌出土古纸的数量之大、品种之繁多、时代跨度之大,在中国考古发掘中尚属首次。这些古纸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蔡伦不是造纸术的发明人。 答:23、展开联想,仿照“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 围绕“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续写三个句子。(6分)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_七、(60分)按要求作文。请以 的季节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 1请在横线上填写一个修饰、限制性词语,组成一个意思明确而完整的题目,作为自己文章的题目。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可以叙写经历,可以发表感想,不少于800字。 3卷面干净,字迹清晰,标点正确。
25、石室中学20072008学年度高2009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卷答题卷四(21分)15(8分)(1)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2分)译文: _ _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2分)译文: _ _(3)(4分)译文: _ _16(8分)(1)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4分)答:_。(2)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4分)答:_。17、按课文原文填空。(5分)(1)忧劳可以兴国, 。(伶官传序)(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 , 诚不得已。(六国论)(3)苟以天下之大, ,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4)余于仆碑,又以
26、悲夫古书之不存, ,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五、(18分)18、(6分) 答:(1)_ _。 (2)_ _。(3)_ 。 19、(4分)答:_ _20、(4分)答:_21、( )(4分)六、(9分)22、(3分) 答:23、(6分)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答: _ _ _七、(60分)石室中学20072008学年度高2009级上学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 案一、(18分)1、答案:C( A“菲薄”的“菲”fi应念fi ,“气概”的“概”应读gi 。B“驯鸽” 应念xn D “颔首”的“颔”hn应该读作hn,“冥顽不灵”的“冥”mn应该读作mng)2、答案:
27、 D (A“屠戳”应该改为“屠戮”B“落漠”应该改为“落寞”C“缈小”应该改为“渺小”)3、答案:B(三组词语分别侧重考查辨析词语含义、语气色彩、使用习惯。“时间”是概念的总称,也可以表示一段或某一点时间,“瞬间”指极短的时间,从“被埋没前最后”可以看出,此处应是“极短的一段时间”,故为“瞬间”。“效劳”含有自谦语气,语句是以第三人称陈述客观事实,应为“效力”。“归属”一般不能与“于”连用,故此处应为“从属”。B项为本题正确选项。) 4、A(A B中“蠢蠢欲动”的意思是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为贬义词,此处用来指报考学生显然不对 C项中的“熟视无睹”的意思是经常看到却像不曾看见
28、一样,形容对眼前的事物不关心或漫不经心。这里不是“经常看到”,而是假装没看见,应用“视而不见”。D ) 5、D(A中“目不忍视了”后应用分号;B中省略号不与“等等”连用;C中句号应在引号外) 6、B(A项句子成分残缺,应为针对的情况。C项原因是和由所致杂糅。D项中电视不属于出版物,)二、(12分) 7、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做这道题的关键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本题只有C项揭示了词语的本质属性。)8、答案D(做这道题的关键在于要理解本文观点的实质,这样可以利用第7题去分析,也就是要谈“报复效应”。D项没有涉及这一点,无法论证“报复效应”,因而错误。)9、答案A(B项中“表
29、现出对技术绝望的悲观倾向”错误;C项中的假设关系不符合原文意思;D项中的“滥用”属于无中生有。)10、答案B(A项、C项的表述太武断、太绝对。D项“如果将”是充分条件,不符合原文的表述。)11、C (谢,谢绝)12、B (第一个“因”副词,于是,就;第二个“因”动词,沿袭。A项中的两个“以”都是介词,译为“拿,用,凭着”。C项中的两个“乃”都是副词,译为“才”。D项中的两个“为”都是介词,介入对象,译为“给,替”)13、A (“何为而至于此”是宾语前置句式,意思是“您为什么会到这里呢”。根据古汉语语法规律,代词作宾语的,一般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何为”即“为何”,是宾语置于介词之前。A项“
30、不然,籍何以至此?”出自课文鸿门宴,句子意思是“不这样,我(项羽)凭什么到这个地步呢?”,句中“何以”即“以何”,也是宾语置于介词之前,属于介词宾语前置句式,与题干例句句式相一致。故正确选项当为A项。B项“盛以锦囊,状语后置。C项“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定语后置。 D项“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14、B(B项“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的表述有错误。根据原文“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和“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可说明张氏在杜家并非“无忧无虑”,因此,该项对文意的分析概括是不完全正确的,选择B项符合题干要求。ACD三个选项均可在原文找到相关信息)【参考译文】杜环,字叔
31、循。他的祖先是庐陵人,他陪同父亲杜一元外出到江东做官,接着就在金陵定居。杜环特别好学,擅长书法,很重信用,乐于解救别人的急难。杜环父亲的朋友兵部主事常允恭在九江去世,家道破落。他的母亲张氏六十多岁了,在九江城下痛哭,无家可归。有认识常允恭的人可怜常母年纪老迈,就告诉她说:“当今安庆太守谭敬先,,不是允恭的朋友吗?何不前去依靠他?”常母依照那人的话,搭船去见谭敬先。谭敬先却谢绝不肯接纳,常母处境非常困窘,跟随人到了金陵,于是向人打听杜一元家在哪里,问:“杜一元现在好吗?”路人回答她说:“杜一元己经死了很久了,只有儿子杜环还活着,他家就在鹭洲坊。”常母穿着破烂的衣服,冒着雨走到杜环家。杜环正与宾客
32、对坐,当看到常母时,他非常吃惊,于是就问她说:“您不是常夫人吗?为什么会到这里呢?”常母哭着告诉杜环原因。杜环听了也哭了起来,扶着常母坐下,向她行跪拜礼,又把妻子叫出来拜见她。杜环的妻子马氏脱下衣服让常母更换身上的湿衣服,捧粥给常母吃,并抱出棉被让常母睡觉。常母向杜环问起常允恭生前所亲近的、交情深厚的老朋友及自己的小儿子常伯章。杜环知道常允恭的老朋友没有一个在这儿,不能把常母托付给别人,又不知道常伯章是否活着,就暂且安慰她说:“天正下雨,等雨停后,我再替您老人家去找找他们吧!如果真没有人侍奉您老人家的话,我杜环虽然贫穷,难道就不能侍奉您吗?希望您不要有太多的顾虑。”常母看杜环家境贫穷,雨一停止
33、,就坚决地要出去寻找允恭的老友。杜环叫丫环跟着她出去。到了傍晚,常母果然没有遇到任何朋友就回来了,这样常母才定居下来。杜环买来布帛,叫妻子替(常母)缝制衣裳。从杜环以下的人,都把常母当母亲来侍奉。过了十年,杜环在外地遇到了常母小儿子常伯章。哭着对他说:“太夫人在我家里,因为日夜思念你而生出病来,你可要早点回去看看她老人家啊。”伯章好像没听见,只是说:“我也知道这件事情,不过路远不能去呀。”杜环回家约半年,常伯章才来。常母看到了小儿子,两人抱头痛哭。不久,伯章看母亲年纪太老,担心她无法远行,竟然拿其它事情作借口欺骗母亲而离去,不再回来看望她。杜环更加谨慎地侍奉常母,然而常母更加想念小儿子伯章,病
34、情立刻加重。三年后就过世了。杜环为她准备了棺木并举行入敛安葬的礼仪,在城南钟家山买地安葬她,每年按时去扫墓祭拜。史官说:“交友之道真难啊!人们在意气相投的时候,常常拿自己的生命来作保证,好像世界上没有什么困难的事情。可是到了事态变化、情势窘迫的时候,不能实践自己的诺言而背弃离开对方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更何况是在朋友已经死后而能够奉养他的亲人呢?我看杜环的事迹,即使是古代所称的忠义之士也无法超过!可世俗常说今人不及古人,这不也诬陷了天下的士人了吗?”四、(21分)15、(8分)(1)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打退了他们。(“再”“ 却”的翻译正确各1分)(2)可是(一些)见识浅薄的人竟用斧子敲
35、击石头来寻求它得名的缘由,(还)自认为得到了它得名的真相。(“陋者”“乃” “考击” “其实”的翻译正确各05分)(3)你是鲁国的上卿,辅佐过两代君王,你的妾不穿丝绸,马不吃粮食,人家可能会认为你吝啬,而且也不给国家带来光彩。( “相” “衣” “其”“爱”的翻译正确各1分) 16、(8分)(1)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点出景物1分,说明特点1分。)(2)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点出“思乡”2分,点出“迟暮”2分。意合即可。)【诗歌解析】大历二年(767)秋,杜甫在流寓夔州瀼西东屯期间,写下了这首诗。瀼西
36、一带,地势平坦,清溪萦绕,山壁峭立,林寒涧肃,草木繁茂。黄昏时分,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片山村寂静的景色: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夕阳的淡淡余晖洒满偏僻的山村,一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深闭柴扉,各自团聚。首联从诗经“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句点化而来。“牛羊下来久”句中仅著一“久”字,便另创新的境界,使人自然联想起山村傍晚时的闲静;而“各已闭柴门”,则使人从阒寂而冷漠的村落想象到户内人们享受天伦之乐的景况。这就隐隐透出一种思乡恋亲的情绪。皓月悄悄升起,诗人凝望着这宁静的山村,禁不住触动思念故乡的愁怀: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秋夜,晚风清凉,明月皎洁,瀼西的山川在月光覆照下明丽如
37、画,无奈并非自己的故乡风物!淡淡二句,有着多少悲郁之感。杜甫在这一联中采用拗句。“自”字本当用平声,却用了去声,“非”字应用仄声而用了平声。“自”与“非”是句中关键有字眼,一拗一救,显得波澜有致,正是为了服从内容的需要,深曲委婉地表达了怀念故园的深情。江山美丽,却非故园。这一“自”一“非”,隐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和浓重的思乡愁怀。 夜愈深,人更静,诗人带着乡愁的眼光观看山村秋景,仿佛蒙上一层清冷的色彩:“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这两句词序有意错置,原句顺序应为:“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意思是,清冷的月色照满山川,幽深的泉水在石壁上潺潺而流,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晶莹欲滴。意境是多么凄
38、清而洁净!给人以悲凉、抑郁之感。词序的错置,不仅使声调更为铿锵和谐,而且突出了“石泉”与“草露”,使“流暗壁”和“滴秋根”所表现的诗意更加奇逸、浓郁。从凄寂幽邃的夜景中,隐隐地流露出一种迟暮之感。 景象如此冷漠,诗人不禁默默走回屋里,挑灯独坐,更觉悲凉凄怆:“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杜甫居蜀近十载,晚年老弱多病,如今,花白的头发和明亮的灯光交相辉映,济世既渺茫,归乡又遥遥无期,因而尽管面前灯烬结花斑斓繁茂,似乎在预报喜兆,诗人不但不觉欢欣,反而倍感烦恼,“何须”一句,说得幽默而又凄惋,表面看来好象是宕开一层的自我安慰,其实却饱含辛酸的眼泪和痛苦的叹息。 “情语能以转折为含蓄者,唯杜陵居胜。”
39、(姜斋诗话)王夫之对杜诗的评语也恰好阐明本诗的艺术特色。诗人的衰老感,怀念故园的愁绪,诗中都没有正面表达,结句只委婉地说“何须花烬繁”,嗔怪灯花报喜,仿佛喜兆和自己根本无缘,沾不上边似的,这样写确实婉转曲折,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给人以更鲜明的印象和深刻的感受,艺术上可谓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17、(略)五、(18分)18、(1) 少年时期:只会背诵而不知其意 (2分) (2) 青年时期:自以为已经读懂,认为自己有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但与实际情况还有差距(2分)(3) 中年时期:真正从中悟出了人生的哲理(2分)19、借爱因斯坦的人品和学品来衬托王维的人品和学品(4分)20、明月清泉象征远离尘世纷争、自始至终保持人格的高洁心灵,寄托着作者对高雅纯洁的人生境界的追求。(4分)21、BC(A乡中“托物言志”不对;D项中“以作者对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的小人的抨击为线索”不对;E项文章结尾写到渔夫和浣女的目的不是在于赞美他们,而是通过写他们的精神来表达自己的一种追求。) (4分)六、(9分)22、敦煌(悬泉置遗址)(1分)出土西汉古纸(1分)证明蔡伦并非造纸术发明人(1分)。23、(略)(6分) 七(略)